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温室大棚多路温度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温室大棚被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生产中。
温室大棚具有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品质等优点,受到广泛的欢迎。
然而,温室大棚内部环境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温室大棚内部的环境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
温室大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而其中温度是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因此需要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使用单一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存在着测量不准确、数据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可靠的温度测量系统,来提高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种多路温度测量系统,对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参数进行精确的监测和控制,为温室大棚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路温度测量器件的选型和设计:比较不同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和优缺点,并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多路温度传感器,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温度测量方案。
2. 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和实现:设计并实现多路温度信号采集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等硬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验证和测试。
3. 温度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采用微处理器等技术,编写程序控制多路温度信号采集器的工作,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
4. 总体系统调试和性能分析: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
本项目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多种温度传感器进行比较和选型,设计出适合于温室大棚的多路温度测量方案,并采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整个系统。
三、研究预期成果完成本项目后,将获得以下预期的成果:1. 多路温度测量器件的选型、设计和制作,可以用于温室大棚的实际应用。
2. 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和制作,可以实现对温室大棚内部环境的精确监测和控制,并提供可视化的温度数据。
大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122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02月15日填一.选题依据1.论文题目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2.研究领域嵌入式系统3.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到优质高效高产的现代化农业转化的新阶段,而大棚作为现代化农业的产物,在广大的地区得到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和科学越来越密不可分,而现代化农业更是离不开科学对环境的控制,而农业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是实现农业大棚生产管理自动化和科学化的基本保障。
根据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通过温湿度监控系统控制其生长环境,达到农作物能在不适合其生长的反季节中能够获得比其在外界环境下更高效高产和优质的栽培目的。
由于温室大棚能够满足消费人群的质量要求,能够减轻种植业的风险,能够生产反季节农作物和使得大棚技术得到普及等优点,所以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对于农业温室大棚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管理因素是温湿度控制。
当温湿度太高或者太低时,农作物就不适合生长,所以要将温湿度始终控制在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
传统的温度控制是在温室大棚内部悬挂温度计,工人依据读取的温度值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
这样仅靠人工控制的方法既耗人力,又容易发生差错,更不易管理;而且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提高,对于数量较多的大棚,传统的温度控制措施就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为此,在现代化的农业大棚管理中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可以很好的控制农业大棚温湿度,适应生产需要。
4.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
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
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
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开题报告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农业生产需要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温室大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温室大棚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因此,开发一种温室大棚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温室大棚的环境参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实现对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该系统,农民和研究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能够远程控制温室大棚的灌溉、通风等设备,以实现对温室大棚环境的精确控制。
三、研究内容1. 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监测在该系统中,将使用各种传感器来监测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
这些传感器将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云平台相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
通过对这些环境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温室大棚内的问题,提高农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2. 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分析与预测通过对温室大棚内环境参数的长期监测和分析,可以建立起一套温室大棚环境参数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模型。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对温室大棚内环境参数进行预测,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在高温天气中,可以提前调整温室大棚的通风和灌溉设备,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远程控制该系统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温室大棚内设备的远程控制。
农民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对温室大棚的灌溉、通风等设备进行控制。
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便利性,还能够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设计和制造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
2. 开发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软件平台,包括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等功能。
温湿度检测开题报告摘要本报告讨论了温湿度检测技术的研究背景、目标和方法。
我们计划研发一种高精度、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的系统。
该系统将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等硬件设备,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网络通信模块,实现温湿度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
本报告介绍了项目的研究目的、基础理论、开发计划以及预期成果。
1. 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温湿度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室内气候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温湿度检测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参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有限;而现代化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则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高精度、实时监测。
本项目旨在研发一种基于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的温湿度检测系统,旨在满足用户对温湿度监测的需求,提高温湿度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 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如下: - 开发一种高精度的温湿度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和湿度。
- 实现对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
- 利用网络通信模块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监测。
3. 基础理论温湿度检测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网络通信等方面。
3.1 传感器原理温湿度传感器是温湿度检测系统的核心组件。
常见的温湿度传感器有电阻式、电容式、热电型和半导体型等。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感知温湿度对其物理特性产生变化,进而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本项目将采用半导体型温湿度传感器,其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等优点。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指通过传感器获取温湿度数据的过程。
本项目将使用微控制器作为数据采集的硬件设备,通过采样和转换,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如滤波、校准等。
3.3 网络通信本项目将利用网络通信模块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远程传输和监测。
常见的网络通信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如Wi-Fi、蓝牙等。
我们将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温湿度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实时监测。
温度湿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温度和湿度是常用的环境参数,对于很多行业和领域来说,对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非常重要。
例如,在医疗行业,温湿度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提供对手术室、实验室和药物存储室等环境的合适控制和维护;在农业领域,温湿度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农民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湿度,从而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合适环境。
因此,开发一种可靠、实用的温度湿度监测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温度湿度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提供准确的数据和报警功能。
主要目标包括:1.设计一个硬件系统,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等;2.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3.测试和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4.提供报警功能,当温度或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系统能够及时发送警报。
三、技术方案系统开发需要采用一种高精度、低成本的温度湿度传感器。
常见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有DHT11、DHT22等,我们将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来实现数据的准确采集。
硬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显示模块组成。
传感器模块负责采集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相关数据,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据显示模块则通过屏幕等设备直观显示温度和湿度等数据信息。
软件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三个模块组成。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与硬件系统通信,获取传感器输出的数据;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滤波、校准等;数据显示模块则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显示给用户。
四、项目计划本项目的开发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2.技术选型: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开发平台;3.硬件设计:完成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显示模块的设计;4.软件设计: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和显示的算法和逻辑;5.系统集成: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进行初步测试;6.系统优化:针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和调试;7.最终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确保功能和性能满足需求;8.文档编写:撰写项目文档,包括开题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等。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XXX 学号:******** 系别:信息商务学院自动控制系专业:自动化设计题目: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2014 年 3 月 20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信息商务学院教学管理部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或信息商务学院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2011401X02),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4年3月15日”或“2004-03-15”;6. 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专业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课题研究意义和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接近两亿农民成为了农民工,城市化进程加快。
在农业人口的劳动力不断升值的同时,原来城市周边的菜田又变成了高楼大厦,农村人口也改变了吃菜靠田间地头自给自足的方式,社会逐渐进入到专业分工的时代。
[1]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蔬菜产业迎来了他的一次新的革命。
光能利用率高,越冬能力强,作物病虫害减轻。
通过嫁接,作物根系发达,产量成倍提高,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同时又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2]。
【开题报告】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关键字】开题报告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篇一: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系别:专业:设计题目:指导教师:XX 年 3 月20日XXX 学号:信息商务学院自动控制系自动化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赵耀霞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信息商务学院教学管理部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或信息商务学院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照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文中应用参照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照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照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XX401X02),不能只写最后2位或1位数字;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XX年3月15日”或“XX-03-15”;6. 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专业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二: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辽宁(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学生姓名:刘晓薇专业班级:测控0803学号: 08指导教师:王艳XX 年 3 月 4 日1.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对题目的出处,背景和意义进行说明论述,不少于300字。
2.题目研究现状概述通过调研和查阅文献,对题目所涉及的技术、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说明论述,不少于1000字。
基于单片机的农业大棚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课题性质:应用基础型课题来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技术的创新,对农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农业大棚,如果能够准确的控制大棚的温度和湿度,从而提高温室使用率,对农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温室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的资料显示,温室的种植面积还在增加,而温室的种植技术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各种作物的生长更加健康,所以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关键。
传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工作,都是在温室里面进行的。
通过悬挂温度表和湿度仪来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如果温度过高,就要进行喷洒降温,如果湿度过高,则要进行通风降低湿度。
这些过程基本全靠人工操作,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大人力、物力等。
传统温度测量计如下图所示:图1-1传统温度测量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设计合理高性能的控制系统是设计的关键。
首先我们采用最为先进的科学智能的监测系统,可对室内的环境做进一步的检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实时了解温湿度值及更好的分析数值变化。
其次可以采用更智能科学的方式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远程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本设计根据联系农户的需求及承受能力,设计一种满足自动化,便于操作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主要控制器采用STM3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采用传感器技术。
单片机由上、下两个机位组成,对信息进行处理.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加湿装置、通风装置,温度装置等。
自主的控制温室大棚内的各项参数及变化,形成一个自动控制体系。
它们不仅成本低、可控性强、易与扩展设计的特点并且普遍适用于农业工业多方面发展中,有效推动市场发展。
课题简介:随着农业事业和温室智能控制的迅猛发展,温室的自动化控制逐渐成为农业从事者的急切需求,对温室农作物的优质生产、高效性生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针对我国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不具有普及性的发展现状,为提高温湿度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运用单片机和传感器等技术,设计一套对温室的温湿度进行测控的较为实用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基于stm32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开题报告1.1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革新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
尤其是随着现代农业革命的逐渐到来,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避免了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同时,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给予了精确的控制,合理的利用了各项资源,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在温室大棚中,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温度、湿度、CO,浓度、光照强度、土壤的营养成分等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依靠传统农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还不能对大棚内的环境给予准确的控制和及时的管理,这样就会导致农业生产过程效率低下,制约农业发展。
在这种条件下,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通过智能的检测设备,我们能对植物生长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随时进行准确检测,及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并通过网络技术对现场环境进行远程监控。
这样在为农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精确的生产控制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农业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的优化管理。
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温湿度检测系统,由于价格相对便宜、便于开发、操作简单、监控效果良好,在各项农业生产及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良好。
1.2温湿度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农业生产中外部环境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所以对环境中的一些参数之如温、湿度等随时进行检测和控制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传感器检测技术。
在科学技术在生活比重中占得成分越来越多的今天,传感器技术和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起组成了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传感器技术就相当于信息系统的“感官”,通信技术相当于“神经”,计算机技术相当于“大脑”,它们分别完成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的功能,都是信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开题报告通信工程温湿度监测系统一、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温度湿度的环境状况要求越来越高,主要是指库房、储柜、大棚种植、工业生产等对温湿度环境变化有着重要要求的地方。
例如: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实施科学监测和有效调控,是预防性保护文物劣化的关键所在。
因此温湿度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温湿度检测的局限性(1)不具有实时监测性传统的温湿度检测器只是实时的检测而不是实时监测,检测只是将当前的环境温度检测出来,需要人工的观察检测结果。
不仅监测效率低而且当监测环境空间过大也痛耗费人力。
采用温湿度监测系统通过设置警戒温湿度的范围和正常的温湿度的范围。
如果环境处于正常的温湿度范围系统将继续正常监测,如果环境处于警戒温湿度范围产生报警信号,通知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理。
从而大大提高监测效率和减少人力消耗。
(2)不具有历史数据保存性传统的温湿度检测不具有历史数据保存功能,历史的温湿度信息是一种有用的信息。
对于流动型展示的文物,可以利用历史记录温湿度信息作为参考,为以后文物环境的变化做好准备。
还可以根据文物在不同历史记录的变化,得出更适于文物保存的温湿度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在该课题中采用温湿度监测系统通过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协调LCD显示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正常工作。
通过串口传输与上位机连接,利用上位机软件和数据库进行连接,并对历史温湿度信息进行存储。
从而实现温湿度监测系统。
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监控效率和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1)调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温湿度监测系统现状;(2)利用单片机及其外设电路,通过编程实现温度信息的采集、显示,并给出程序框图及功能代码。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1)利用单片机开发板与各模块进行连接,确定连接关系。
(2)利用keil编译工具编写模块化程序。
使LCD显示模块和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分别独立实现它们的功能。
(3)组合各模块程序,实现各模块协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