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 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 回归运动周期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回归 年,应注意其与恒星年的区别。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点拨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 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 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思维流程】 1.从文字中获取的信息: (1)晴天 8:00 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由此推断 16:00 前后,西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2)树荫转动角度与昼长成正比。选项中 7 月 1 日昼最长,树荫转 动角度最大。 2.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尝试自解】 (1)A (2)C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
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昼长)相等。如 30°N 的昼长等于 30°S 的夜长。
4.日出日落时刻及日出日落的方位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以北半球为
例比较说明如下: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时刻
早于 6 时
晚于 6 时
日
6时
6时
(地方时)
夏至日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