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谭两美国人建中国“方言地图”,记录正在消逝的方言
- 格式:docx
- 大小:15.95 KB
- 文档页数:2
各地⽅⾔分布图及概述各地⽅⾔分布图及概述江苏⽅⾔分布地图安徽⽅⾔分布图南通地区⽅⾔江苏⽅⾔就本省⽽论,分为三个⽅⾔区,即江淮⽅⾔区、吴⽅⾔区、北⽅⽅⾔区。
江淮⽅⾔区⼜分扬淮⽚、南京⽚、通泰⽚;吴⽅⾔语区⼜分苏州⽚,常州⽚;北⽅⽅⾔⼜分徐州⽚、赣榆⽚。
把本省⽅⾔分为四区,与本书对照,第⼀区江淮⽅⾔区,第⼆区吴⽅⾔区,第三区通泰⽚,第四区北⽅⽅⾔区,依《中国语⾔地图集》把第三区并⼊第⼀区,作为⼀个⽅⾔⽚,是符合⽅⾔性质的。
本省⽅⾔的分布,三⼤区在地域上是集中的,但都不是完整的,⽽是⼤⽅⾔区的⼀部分,分属官话⼤区和吴⽅⾔区,⽽且都偏在⼀⽅,因此⽅⾔间的边界交错,有很长的边界线。
边界线上的⽅⾔交互影响,语⾔现象多种多样,这就增加了本省⽅⾔的复杂性。
溧⽔、⾦坛两县原本都在吴⽅⾔区,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江淮⽅⾔逐步渗⼊,现今县城已普遍说江淮⽅⾔,公共交际已不再说吴⽅⾔,⽼年⼈之间和农村还有吴⽅⾔的存在,但已⽇见衰微了。
不管在城镇还是在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有各种过渡词语和说法,是⼗分丰富多彩的。
类此情况,⼀县之内在语⾳上有等级差别,泗洪具的⼊声字,⾃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声已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年⼈和青年⼈⼤不相同;通州市的浊辅⾳,⾃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活”是江淮⽅⾔和吴⽅⾔的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说着原籍的⽅⾔,形成⼤⼩不等的⽅⾔岛,这种⽅⾔岛和周边⽅⾔同样是处于边界线上,所不同的是⽅⾔岛⼈数少,在被包围之中,岛内的⼈不得不实⾏双语制,岛内外的话都会说。
全省有⽅⾔岛数⼗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滨海、⼤丰地区和苏南丘岭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前关于江苏⽅⾔边界上和⽅⾔岛的⽅⾔调查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还不够全⾯和深⼊。
25个在本地区是中⼼城市,语⾔影响较⼤的重点⽅⾔是:苏州、吴江、常熟、⽆锡、常州、海门、丹阳、⾼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阴、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
汉语方言消失的速度正在加快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体,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
通常我们所说的方言更多指的是地域方言,它是由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不同语言体系。
一般国家都是官方语言与地域方言并存的。
分久必合,分久必合,是民族形成发展的必然形态,中国汉语方言就是在汉民族历史上一次次的统一分裂中形成的。
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方言体系,大体上有地域方言和民族方言两个分支。
从地域角度来看,有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每一种方言内部还有许多分支。
从民族角度来看,主要有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和阿尔泰语系语言。
我国的官话方言只要有八个区,分别是:东北官话区、北京官话区、冀鲁官话区、胶辽官话区、中原官话区、兰银官话区、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官话中虽然含有“北京”二字,但它并不是北京话,而是热河地区的方言。
而北京话和普通话之间差异非常明显,标准的普通话其实是与东北官话十分接近的,东北官话不像北京话有那么多的儿化音和特有的方言词。
总的来说,官话方言区只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其他的地域方言基本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吴语只要分布于江浙沪、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等地方,吴语的发音中含有很多古音元素,书写中也保留了较多的古代汉语用语。
虽然客家人在我国分布很广,但客家话内部差别不大,不同地区的客家人交流起来没有太多障碍。
粤方言又称广东话,在我国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分布,粤方言的使用人数已超过一亿。
闽方言是我国方言中最复杂的,内部分支非常多,各个分支之间语言差异较大,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
由于中国方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再加上各地区、各民族差异较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又比较频繁,使得不同学者对我国方言的划分都各有不同,甚至有些对有些方言本身也形成了一些争议。
但不管怎么样,方言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中国⽅⾔地图,你的家乡说什么⽅⾔?⼁成都街头的⽅⾔墙中国是⼀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数千年的⽂明演进中,形成了独特⽽美妙的中国汉语,成为华夏⼤地上使⽤⼈⼝最多,覆盖⾯最⼴的语⾔。
也正因此,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迁徙,社会⽂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七⼤⽅⾔,各⽅⾔之间的语⾔、词汇、语法等都存在较⼤差别,造成⼗⾥不同⾳,百⾥不同语的特殊情况。
南⽅⽅⾔。
官话⽅⾔和南⽅⽅⾔七⼤⽅⾔可分为两类,即官话⽅⾔(⼀)官话⽅⾔在语⾔和⽂字传播还很落后的古代,为解决不同区域⼈们的沟通问题,总结出⼀种全国通⽤的基础语⾔成了必然选择。
夏商时期,⼀种以古洛阳语为基础的官⽅语⾔开始在中原流⾏。
周代商后,周天⼦将这种官⽅语⾔称为“雅⾳”,并通过分封诸侯,传播⾄全国各地。
秦朝统⼀中国后,以洛阳雅⾔洛阳雅⾔为基础统⼀了六国语⾔,形成了延续⾄今的官话语法体系。
秦统⼀六国,将语⾔和⽂字普及,为后世官话的发展奠定基础洛阳雅⾳与吴越地区的古语融合形成了⾦陵雅⾳,并在南⽅四朝流传。
西晋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汉民南迁,洛阳雅⾳与吴越地区的古语融合形成了⾦陵雅⾳融合成长安官话。
到了唐朝,随着洛阳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崛起,洛阳雅⾳⼜重新回到官⾳的以洛阳雅⾳和⾦陵雅⾳为基础,将南北语融合成长安官话隋朝统⼀南北后,以洛阳雅⾳和⾦陵雅⾳为基础隋朝正统地位。
改⽤江淮地区的南京⾳为全明朝明朝建⽴初期,定都南京,⼜因明太祖朱元璋及主要开国功勋为江淮籍出⽣,所以明朝放弃⾃商周以来⼀直传承的洛阳⾳,改⽤江淮地区的南京⾳为全国标准语。
依据江淮⾳编制的洪武正韵,确定明朝通⽤标准语官话,后逐渐,设⽴正⾳馆,开始推⼴以北京⾳为基础的北京官话,后逐渐清朝雍正年间,设⽴正⾳馆,开始推⼴以北京⾳为基础的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从南⽽来的南京话与北⽅语系融合后形成了北京话北京话,清朝雍正年间取代南京官话成为全国标准语,称为“国语”,民间称“官话”。
以北京市和承德市为标准⾳采集地,制定全国通⽤标准语,即“普通话”,并进⾏全国推⼴。
我国7个方言区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都是不一样的,自然各个地区的语言习惯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地方语言我们称之为方言,语言学界将我国总共划分成了7个方言区域,分别为: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贛方言和粤方言。
如果按使用人口数量排序的话,第一名官话方言是毫无争议的。
(参考图1)(图1)一、官话方言 使用人数:100000万+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语言统称,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也最多,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官话方言又被称之为是北方方言,不仅辐射范围最大,使用的人口也是最多的。
要知道,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普通话,就是从官话方言演变而来。
如果将官话方言细细划分的话,还可将它分为东北话、北京话、河南话和西南官话等。
(图2)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赣方言主要形成时间是在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发展到现在它的使用人数并不算很多,大概在5500万左右的样子。
二、湘方言:4500万+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湘乡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在4500万以上。
(参考图2) 三、赣方言:5500万+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江西省的方言片区十分复杂,不仅有客家话、闽南语也有自己的赣方言。
主要分布在江西境内以及鄱阳湖周边、湘东、闽西北、鄂东南、四、吴方言:9000万+吴方言——又称江南话、吴越语,已有将近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吴方言被称为是我国最温柔的方言体系,“吴侬软语”一词很好的概括出了这种方言的特点。
吴方言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例如: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等地区。
3000年的历史发展到今日,使用人数已经超过了9000万。
(参考图3)(图3)五、闽方言:8000万+闽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及海南四省,使用人口约在8000万左右。
第五章汉语方言的分区第一节汉语方言分区概说一、分区的目的为方言分区是为了如实地反映方言差异的状况。
二、分区的标准(一)语音是划分汉语方言的主要标准划分方言,是根据语言特点给方言分类,因此,要划分方言,需要根据语言特点制定分类的标准。
汉语方言情况复杂,划分方言时要使用种种标准。
在众多的标准中,首先要分别主次,即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指方言口语中出现频率高、覆盖面大的语言特点,次要标准则出现频率相对要低一些,覆盖面也小一些。
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语音特点往往明显,容易被感觉到。
人们对汉语方言特点的感受主要就来自语音。
而且语音特点具有对应性、系统性,容易掌握,用来区分方言的功效比较高。
相比之下,词汇、语法特点的功效就比较地不明显,不够系统,掌握起来也不如语音容易。
由此可见,语音、词汇、语法在区分汉语方言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等的,相对说来,语音应该是区分汉语方言的主要标准。
以语音作为区分汉语方言的主要标准,有一种不同的看法认为:目前人们对汉语语音的研究比较多,了解自然比较多,自然倾向于把语音作为划分方言的主要标准;如果今后词汇、语法的研究取得进展,选择语音作为主要标准的情况就有可能改变。
这一看法如果是指今后方言分区中词汇、语法的比重会有所增加,大概是合理的。
但如果是认为以语音为主的情况会发生变化,则可能性不大。
因为汉语方言的差异以语音为最大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人们历来也是这样看的。
这一事实相信将来也不会改变。
(二)语音标准中的历史标准和非历史标准汉语经历长期演化,分化成了不同的方言。
从语音方面为汉语方言分区,就要观察汉语从古至今分化过程中的语音变化。
上古时期汉语方言的情况难以确知。
但隋唐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切韵》。
东晋以后的社会变迁使目前汉语方言分布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因此,一般情况下,这一观察以中古时期作为起点是适宜的。
通常可以就现代方言和中古语音特点以及地区分布、居民来源等进行比较研究。
地理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方言地图集地理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方言地图集*曹志耘提要本文介绍了西方地理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发展情况,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情况,并分析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正在进行的“汉语方言地图集”课题是中国地理语言学建设的基础工程,本文介绍了该项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主要内容和主要成果。
关键词地理语言学;汉语方言;方言地图1 地理语言学理论1.1定义地理语言学(geographical linguistics),又叫语言地理学(linguistic geography),以众多地点的语言事实调查为基础,利用语言地图的方式描述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状况,结合社会文化因素解释这些分布的原因,探索语言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1.2兴起和发展地理语言学兴起于19世纪后期。
最早进行方言调查并绘制方言地图的是德国语言学家文克尔(Georg Wenker),他于1876年向莱茵河地区的所有小学教师寄发了一份由约300个词组成的40个句子的调查表,请被调查者用当地方言转写出来,在此基础上画出了6幅方言地图(《德国语言地图》1册,1881年)。
地理语言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语言学家吉叶龙(Jules Gilliéron),他训练艾德蒙(Edmond Edmont)调查了650个法语方言点的约2000个词语,编写出版了《法国语言地图集》12册(1902-1914年和1920年)。
在这项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几乎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独特的同语线,因而提出了“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的口号,并与青年语法学派的“语音规律无例外”口号相抗衡。
(徐通锵1991:223-229)随着地理语言学的发展,在欧美各国相继出版了大量的语言地图集,例如芮德(F. Wrede)的《德国语言地图集》6册(1926),雅伯尔格(K. Jaberg)、俅德(J. Jud)的《意大利瑞士语言地图集》8册(1928-1940)等。
方言流失情况调查报告近年来,方言流失的问题越来越凸显,不少地区的民间语言逐渐被中文所取代,迎来了围绕方言保护和传承的热议。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方言流失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流失背景方言是中国范围内的一种民间语言,具有历史沉淀和地域特色,所以每个地区、族群都有其独有的方言。
由于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方言流失问题逐渐严重,很多方言濒临消失。
二、调查方式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调查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对方言的认知和使用情况,以及对于方言保护的态度和看法。
三、调查结果1.方言认知和使用情况65%的受访者表示能听懂方言,但不一定能讲;10%的受访者表示母语是方言且可以流利表达;25% 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方言。
2.方言流失原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人口迁移是方言流失的主因之一,36%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导致方言流失的主要原因;教育和媒体的推广是导致方言流失的次要原因,20%的受访者持这个观点;另外,75%以上的人认为现代科技也加剧了方言的流失。
3.方言保护的态度和看法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受访者(92%)表示支持方言保护,他们认为方言拥有历史文化价值、地域特色、人文温度等优势,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方言的保护措施,大多数人更倾向于政府主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
四、结论和建议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人口迁移、教育媒体等因素影响方言的流失,可通过提高方言的教育地位和使用频率、加强领域维护等方式,尽可能减缓方言消失的速度。
2.实行方言的保护,主要有三个途径:保护语料和语境、开展方言文化推广和保护方言多样性。
政府应落实方言保护责任,加强方言研究和传承。
3. 在立法方面,应注重方言传承的立法,制定既有强制性的中小学方言教育模块,又包括方言如何保护等的法规。
4. 社会应普及方言知识和方言文化,提高公众的方言认知度,增强方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和能力。
总之,方言是人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文化的瑰宝。
中国方言地图:全国各地方言灭绝级别,你的家乡已经到几级
了?
吴语分布图:
闽语分布图:
客家话分布图:
赣-湘方言分布图:
广东方言分布图:
广西方言图:
皖南方言图:
东南汉语方言整体分布图:
各地方言灭绝警戒级别,你的家乡已经到几级了?
在受普通话教育的持续影响下,很多地方普遍出现年轻一辈本地方言能力下降,以下为灭绝别:
一级:小学生开始流行普通话。
变成只会听,不大会或不会讲、
不愿意讲。
二级:中学生都只会听,不大会或不会讲、不愿意讲。
三级:连年轻一辈(30岁左右)都只会听不大会讲或不会讲、不愿意讲。
四级:中年人都不大会讲或只会听、不会讲,或不愿意讲
五级:老年人都不能流利讲本地话。
六级:灭绝。
希望大家留下自己当地地名与语言现状灾难级别。
中国⽅⾔详细分布地图我国⼈⼝较多,⽐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可分为七⼤⽅⾔区。
即官话⽅⾔(官话⽅⾔内部按其语⾔特点⼀般可以分为⼋个次⽅⾔: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吴⽅⾔、湘⽅⾔、客家⽅⾔、闽⽅⾔、粤⽅⾔、赣⽅⾔。
本图中绿⾊区域为官话⽅⾔区域。
粤⽅⾔,⼜作⼴东话、⼴府话。
粤语含的九声六调,保留中古汉语语⾔特点。
在粤语有⼴府⽚、四⾢⽚、⾼阳⽚、勾漏⽚、吴化⽚之分。
粤语以珠江三⾓洲为分布中⼼,在中国的⼴东、⼴西壮族⾃治区、海南、⾹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些国家的华⼈社区中使⽤,是⾹港、澳门的官⽅语⾔。
使⽤⼈数超过⼀亿,⼤多数在⼴东⼴西地区。
吴⽅⾔,吴语,⼜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
周朝⾄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使⽤⼈⼝9000多万。
吴语是中国七⼤⽅⾔之⼀,有国际语⾔代码。
北部吴语⼜叫吴语太湖⽚,为吴语的核⼼,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南部吴语分歧很⼤,甚⾄⽚内也有部分点不能通话。
客家⽅⾔,客家⽅⾔主要通⾏于⼴东、⼴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港的部分地区。
其中主要的区域是⼴东东部和北部,⼴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粤闽赣边区⼀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也是客家⽅⾔最流⾏的地区。
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客家⽅⾔也算庞⼤,世界总⼈⼝超7000万⼈。
湘⽅⾔,⼜称湘语,是汉语⼋⼤⽅⾔中通⾏地域较⼩的⼀种⽅⾔。
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湘⽅⾔是其中最有影响的⼀种。
湘语分为长益⽚、娄邵⽚、⾠溆⽚、衡州⽚、永州⽚等五⽚。
湘⽅⾔通⾏于湖南省⼤部和⼴西壮族⾃治区北部。
主要流⾏于湖南省⼤部地区,使⽤⼈⼝在2500万以上。
汉语方言概要中国七大方言概述中国七大方言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7.客家话(简称:客语):北方方言中国七大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分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及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及河南六省。
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5]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分。
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分沿江地区吴方言中国七大方言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
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
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
[20]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上海及浙江大部分地区,可分为五个片:(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瓯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湘方言中国七大方言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
[8]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1]赣方言中国七大方言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分县市。
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中国方言的发展历史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当年投票定国家的普通话的时候,某个地方的方言如粤语,因为一票或者是几票之差落选,导致了最终没有作为我们中国的普通话,每每聊起这种事呀,当地人还深以为憾。
但很可能这就是一件子虚乌有的事,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听我来跟您聊聊这件事情。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得先把中国古代的方言分布跟大家交代清楚,不然的话后边就没有办法说清。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把汉语分为7大方言,分别是:官话、粤语、吴语、客家语、闽语、湘语和赣语。
当然这只是7个比较粗略的分法,实际上在下边还可以分为若干个片区,大片区也被称为叫次方言,方言区的人说自己说的是某某地区的话,大部分说的都是次方言区。
这7大方言里,我们又把官话区进行了一个细分,可以分为8个片区:分别是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和西南官话等。
不知道大家听完这几个官话区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官话好像跟其他地方的方言不太一样,其他的方言只是某个省的简称就可以称呼了,但官话好像有若干个地方。
没错,官话区的覆盖面积是十分庞大的。
使用官话的土地占了全国的3/4,而使用官化的人口占了中国的2/3。
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人口和使用范围,所以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用一个官话就把概括了,而是要进一步的细分采访方便研究对比。
这些信息交代完之后,我们可以把一开始的话题进行一个解答了,那就是为什么其他方言区如粤语是不可能作为我们国家的普通话的?定普通话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交流,而其前提条件一定是易学,如同今天把英语当成通用语一样,我们国家绝大部分人都使用的是官话,怎么可能会有只有一小片土地使用范围的语言作为国家普通话的蓝本呢?如果把粤语当成我们的普通话,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全国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说话了,无法沟通,得用跟外语一样的方法去学普通话。
这样的成本无疑是过高了。
当然,除了学习成本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非官话区不能成为普通话的蓝本,那就是方言内部的差异性。
•引言•方言流失现状•方言流失原因分析•方言保护与传承措施目•方言流失影响分析•结论与建议录现代化进程全球化冲击教育体系影响030201方言流失背景报告目的与意义01020304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调查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调查范围:覆盖全国多个地区、年龄层次和职业背景的人群,以全面了解方言流失现状。
在后续报告中,我们将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方言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希望本报告能引起社会各界对方言保护的关注,共同传承和保护好我们的语言文化遗产。
调查方法与范围定义判定方言流失定义与判定各地方言流失程度北部地区01南部地区02西部地区03不同年龄层方言流失差异老年人年轻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普通话作为全国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突显,人们为了更好地融入经济体系,逐渐转向普通话,从而减少了方言的使用。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方言的使用场景减少,导致方言流失。
社交网络的普及社交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跨越地域界限进行交流,为了更广泛地与他人沟通,普通话成为首选语言,方言的使用机会相对减少。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政策导向学校教材中鲜有涉及方言的内容,课程设置也往往忽略方言教学,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方言的认知和学习。
教材与课程的缺乏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体系对方言的态度与政策传媒影响文化冲击文化产业的缺失传媒与文化冲击制定方言保护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策层面的保护与传承培养方言教师推动课程改革编写方言教材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开展方言普及活动建立方言传承基地加强学术研究与合作媒体宣传与推广社会各界的参与与合作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丧失文化特色文化认同感减弱语言生态失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文化产业受损创新能力受限游客体验减弱人际交流与认同感的影响交流障碍增加认同感降低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总结010203方言流失严重城市化进程加速流失传媒影响1 2 3加强方言教育营造使用环境传媒多元呈现针对方言流失的建议制定保护政策加强学术研究跨地区合作增强社会意识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展望。
绘就中国方言地图方言的方字,最是容易让人产生遐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俗亦是这个道理,最直接的就体现在语言上。
语言氤氲在我们小时吃过的打月饼,吃过的熏腊肉,玩过的躲蒙蒙狗,唱过的歌谣,听过的老故事,出席过的红白事……它是我们衣食住行都在走向趋同时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近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新书发布。
记者专访丛书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
问:我国是多民族、多语种国家,是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方言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
我注意到这套书是建立在大范围方言调查的基础上。
方言调查一直是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很重要的部分?答: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著作是西汉时扬雄编撰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后来就简称《方言》。
据说,秦朝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记录整理。
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扬雄花了27年的时间专心整理,这说明中国自古就有方言调查的传统。
赵元任当年拟定了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大规模方言调查计划,比如1928年至1929年两广方言调查;1934年徽州所属6县方言调查;1935年江西56处方言调查和湖南方言调查;1936年湖北方言调查。
赵元任还从国外置购实验器材和设备,将方言调查的材料灌制成音档来保存。
那时的一批人进行方言调查,是要借鉴国外的科学理念,建立中国自己的语言学体系。
比如赵元任写成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是中国第一部采用国际音标记录、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
他在方言研究中开创的《方音调查表格》,几经修订,沿用至今。
问:与解放后进行的方言调查相比,我们现在的方言调查有哪些不同?答:解放后我们对全国2000多个县进行方言调查,因为只有了解方言发音情况才能有针对性推广普通话。
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在资料整理、出版和保存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有声语料几乎为零。
2015年5月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由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重要语言文化工程。
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语言多样性,然而,随着政府在学校和公共机构强制推行普通话,方言的生存空间似乎越来越小。
比如在上海,很多年轻一代已经不能准确地讲出祖辈
的老上海话,而这种现象在各地方言中也普遍存在。
不过,这次针对这种现象而“做点什么”的,却是两个美国人。
柯祎蓝(Kellen Parker)和司圆直(Steve Hansen)在2009年开始办一个旨在记录中国“正在消逝的
方言”的网站“乡音苑”(Phonemica)。
柯祎蓝是台湾清华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主要研究中文方言的历史发展。
在台湾
之前他住在中国长江流域,那里成了他对中文语言环境最早熟悉的地方;司圆直是中
文语言学博客Sinoglot的共同创办人。
司圆直通晓多种语言,包括中文、西班牙语、
韩语和拉脱维亚语。
在北京住了好几年,他凭借个人关系,组织了很多“乡音苑”的采访。
他认为北京人普遍缺少对中国其他方言的意识。
“北京人就像纽约人,”他曾开玩笑地说,“他们觉得他们就是世界中心。
”所以,他们对其他方言都不熟悉。
司圆直说,他们总是把其他地区的人说的带方言口音的普通话当作“方言”。
“乡音苑”的最大特色是做了一个“方言地图”,即在一张地图上,在特定区域提供一段当地方言的音频。
点击地图上的图标,便可播放收听这段音频,并获取相关信息,
包括讲述人的姓名、年龄、籍贯和所讲方言的所属片区。
这些音频大多是当地人用方
言讲述的一个小故事,时长在5分钟左右。
这个网站于2013年4月正式上线,现已有85段录音,话题从年轻人谈论他们最爱的中国明星到祖父辈回忆“文革”时期下乡劳作
的往昔。
来自台湾屏东县的61岁的谢先生就用四县客家话讲述了一个故事。
柯祎蓝说,母语为客家话的人口超过3000万,但说四县方言的人就少得多了,他们大部分都生活在台湾西北部。
来自湖北房县50岁的宋宏成用房县方言讲了一个故事,房县话是中原官话的一个分支,目前有30万人在说着这种方言。
网站是开放式的,正在征集志愿者上传方言音频。
最近一周,网站陆续收到了来自陕西宝鸡、湖南新化和山西高平的几段
录音。
这个网站的原型是由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创建
的语言口音档案(Speech Accent Archive),该档案记录了几百名说英语的人用不同的口音——从布鲁克林人到德裔宾夕法尼亚州人所说的各式口音——朗读同一段英语
文章的情形。
但柯蓝祎和司圆直认为,以“故事团”(Story Corps)的方式将家族故事
记录下来也很有意义。
“故事团”是一个档案库,包含了美国民众口口相传的45000个
故事。
现在“乡音苑”的运作很大程度上依靠着社交网络的支持,它通过社交网站招募志愿者。
志愿者把征集到的故事分门别类、重新编辑。
司圆直预测,“乡音苑”未来的受访者可能会包括一些从未在中国生活过的移民社群(海外华人)。
事实上,“网站首页那张没有明确标明中国国界的地图已经向我们展现了…乡音苑‟对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人如何说中文的兴趣。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录音条目都来自中国沿海地区,但在未来,司
圆直说,不仅是中国内陆地区,甚至新加坡、蒙古等地的中文使用者也有可能将他们
的故事讲述出来。
据了解,我国也有许多方言相关的网站和论坛,但大多数网站以文字资料为主,
成体系地收集声音文献资料的较少,谈一谭而且多作专业研究之用。
而“乡音苑”更多是在收集普通人的方言故事。
“从根本上说,我们是在记录中国人在家里说的话。
然后,我们去分析他们的录音,尝试最终建立一个可以被动态展示出来的方言数据库。
”通过要求被访者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柯祎蓝说,“在记录方言的同时,我们也在做亚洲的口述史。
”在每段小故事的录音旁边,“乡音苑”都会附上录音者相关的民族志背景,如
照片、家乡、学历等,这就使得它的界面比大多数专业的学术研究网站更加亲切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