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书笔记300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9.23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读书笔记3000字

【篇一:《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

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

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负重,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名震

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及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

珍贵的文化遗产。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此书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全面而客观的叙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三文摘:史记读书笔记3000字)藩说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于当时之人

酬酢笑语于其间,现在可以体会出精妙之处了。

单从个人来看,伯夷似乎不值得为之立传。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始终

坚持自己的观点,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何尝不是如此?太

史公则进一步认为伯夷、颜渊等的出名,皆源于孔子的称赞,在篇

末叹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

于后世哉?自有他的道理,然而很多名人名垂青史却是个人改变命

运实现抱负的;一面是社会不可避免的世俗等级,一面是圣贤激励

人心的古语,太史公也在天平的两端徘徊,一般人更是如此了。

老庄哲学虽然有些消极,但有时也可给人某些启迪。老子说良贾深

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人应去除骄气多欲;庄周则以祭祀

之牛比喻高官爵位,有一定的道理。

韩非子可谓洞悉人生百态。《说难》微言大义,可贵之处在于将君

主之欲归结为名、利,并考虑到表面和内心,几句话分析出世上大

多数人的心态,佩服之至!太史公感叹韩非为《说难》而终不能自脱,很多事情意思很明白,执行时却难以完成,韩非应该就是一个

例子吧。

伍子胥以一人之身,倾覆楚国,智谋韬略过人,似乎深得《说难》

大义,在观察到公子光有内志之后,敬献专诸,而后归隐山林等待

时机,远见和识人眼光让人佩服之至,但他最终死于越王勾践离间

之计。太史公总结到: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古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这也是他自己勉励的表现,这样去解读历史,不禁体会到它的宏伟壮丽内涵。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微言大义,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文化对“智慧”

的定义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孟子则生不逢时,他的学说不重功利,因此在环境多变的战国时代得不到君主重任,以至太史公在篇末感

叹道: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

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

异哉!太史公的感慨使我终于明白为何社会对读书人的定义总是安

贫乐道,而读书人一旦当官做商便不是真正的读书人。实际上,也

有书中自有千钟栗的说法。我不能完全同意太史公的观点。

战国四公子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春秋战国也因有了他们而增添

了不少亮色,他们也是后世文人君子仰慕称颂的对象。

冯爰说“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并拿往来市集的人们来作比较,让人听来不觉过多世态炎凉,

反而能悟出一番人生哲理,深得大义。赵国平原君,赵胜。有毛遂

自荐的轶事。本人只是个风流倜傥有才气的公子,太史公说他不能

识大局,认为赵国四十万大军战败的原因在于他贪求上党的领地,

此话不尽然,赵国君臣不一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魏国信陵君,无忌。侯嬴、朱亥借魏国之兵救赵军的事迹非常感人,从一个侧面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宏伟壮观。信陵君也是真正的礼贤下士,超过徒幕虚名的平原君,曾率五国之兵大败秦军,可谓后世典范。后来却受秦国反间计所谗,忧闷不得志而亡。

蔺相如是战国时代难得的贤臣,智勇兼备,为人谦让,对大事又有

不可侵犯之仪度,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主动避让廉颇,并对秦王和

廉颇做了简单对比,让廉颇听后大为惭愧,以致负荆请罪,传为千

秋佳话。将相如此配合,国家之幸!

屈原、贾生都为身怀奇才大略却不能为世俗所容。然而,在中国历

史上同样有很多能

人志士,才学、仕宦并举,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建功立业。所以,

他们的不幸遭遇不仅与时代环境有关,也和自身性格、心态有很大

关系。司马迁其实是将这两人作为同病相怜的知己,他感叹以屈原

之才,能被任一国家所接纳,何不一试身手?又感叹《鵩鸟赋》中

淡薄名利得失的意境,难道说这不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吗?

李斯的经历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借鉴。他是历史上很多名人的一个缩影,特别之处在于他的两句感叹。第一句是他任秦相,儿子任三川守,百官朝贺的鼎盛时期,曰:“物禁太盛,今天可谓人臣之极,物

极而衰,不知那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第二句是被赵高诬陷,族灭

三族之前,与儿子相抱,痛哭流涕:“儿子,今后就是想和你牵着黄

狗去东门追逐小兔子的事情都不可能再有了!”

我想,这两句话是每个人都应引以为戒的。世间功名利禄,不可过

于强求,人生最重要的是幸福感,应当将物质利益和精神状态很好

地结合起来,不能一味贪求,曾国藩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史记》可谓是我国文学作品的瑰宝,它的价值巨大,真乃“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

【篇二:史记读后感3000字】

史记读后感3000字

在悠长的古代文学史中,我们并不缺乏具精神原创性的大师。孔孟、老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他们的名字足以与日

月同辉,彪炳千古。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这样一些凝聚着民族精

神源泉的大家却日益离我们远去,除经院中的学者、教授们阅读、

研究外,已是鲜有人问津。真正的大师不只是来“宴大宾”,传统文

化需要普及,需要“平民化”。这对于精神缺钙的一代,显得尤其必要。新课标的提出恰逢其时地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选修课必须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一规定使我

们暂且可以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来,堂而皇之走进大师,阅读经典。那么,在高中阶段应开设哪些选修课?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

哪些论著最有价值,最值得一读?这是个众说纷纭,无需定论的问题。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当短小精悍的、含蓄蕴藉的唐诗宋词、百

科全书式的等成为学生与老师的首选对象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却往往被弃于思想的角落里。究竟该不该读,读什么,怎么读,这样的问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得不提到了日程上来。或

许我们应当换一种眼光重新审视两千多年前的这部著作了。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的,集先秦、汉初文化之大成,、、、、、、、、等先秦典籍,皆可从中找到影子。比如一万

来字的,差不多都被司马迁引用尽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座

先秦时期的图书馆,它详尽地记载着那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学等的成就,窥一斑可见全豹。而较之先秦诸作,

它在形式上又有许多的优越性。首先,语言的浅显。司马迁将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