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892.50 KB
- 文档页数:42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环科1101 2014.5.91.环境规划的功能:(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3.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一)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二)环境调查和评价;(三)环境模拟与预测;(四)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六)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七)保障措施4.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5.环境容量的概念、组成、分类概念: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或:在保证达到预定环境保护目标的前提下环境单元所能够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一个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组成:环境容量=基本环境容量即差值容量+变动环境容量即同化容量基本环境容量=(Cs-C)*V变动环境容量=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分类:依据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依据污染物划分:有机污染物环境容量重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环境容量6.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及其与环境规划的关系概念: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规划的内容介绍环境规划是一种对城市、乡村和区域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科学规划的方法,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
通过环境规划,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对环境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环境规划的目标是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空气、森林、野生动植物等等。
在环境规划中,我们需要合理管理和保护这些资源,以确保它们能够持续地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服务。
其次,环境规划的目标是改善环境质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环境规划,我们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环境规划的目标是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环境规划应该考虑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方面利益,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环境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我们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合理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是合理的,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质量。
我们需要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找到一个平衡点,使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三、参与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关注公众的参与。
我们需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居民的权益,让他们参与到规划过程中。
这样可以增加规划的可行性和社会接受度。
四、可持续性原则。
环境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确保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规划的实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制定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
环境规划的主要工作内容1.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主要涉及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决策,并为环境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布局,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土地使用规划的目标是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环境规划的另一项关键任务。
它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评估、保护和合理利用。
通过资源管理,我们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在于目的地预先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资源浪费与破坏、预防与减缓污染和生态退化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存、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辟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5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2)综合性3)区域性4)动态性5)前瞻性6)信息密集7)政策性强6、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防患于未然5)系统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7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2、环境调查和评价3、环境摹拟与预测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重点工作(工程)及融资渠道7、保障措施8、环境规划的类型与体系: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8、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1)孕育阶段(1973-1980)2)尝试阶段(1981-1990)3)发展阶段(1991-2000)4)完善提高阶段(2001-2005)5)转变约束阶段(2022 年至今)1、环境承载力概念: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