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安全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6
如何进行Linux系统安全加固Linux系统是业界广泛使用的一种操作系统,但是由于其开放源代码的特性,也使得其安全性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服务器和应用程序的安全,对Linux系统进行安全加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Linux系统的安全加固,以保护系统免受潜在的威胁。
一、更新系统和软件第一步,在进行任何安全加固之前,确保您的Linux系统和软件都是最新的版本。
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补丁是保持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
二、限制用户权限1. 禁止root用户登录:root用户是Linux系统的超级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
为了防止黑客直接攻击root账号,应禁止root用户登录,并使用普通用户登录系统进行操作。
2. 限制用户权限:给予用户最小的权限,仅赋予其完成工作所需的权限,避免非必要的系统访问权限。
三、配置防火墙配置防火墙可以阻止不明访问和恶意攻击,增强系统安全性。
1. 启用iptables:iptables是Linux系统的防火墙工具,使用它可以配置规则来过滤和管理网络通信。
通过配置iptables,可以限制对系统的访问,仅允许必要的端口和协议。
2. 限制网络访问:通过防火墙,限制外部网络对服务器的访问。
例如,可以只开放HTTP和SSH端口,并禁止其他不必要的端口。
四、加密通信为了保护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对Linux系统中的通信进行加密是必要的。
1. 使用SSH协议:SSH(Secure Shell)是一种加密通信协议,可以安全地远程登录和执行命令。
使用SSH协议代替传统的明文传输协议,如Telnet,可以保护用户的登录凭证免受攻击。
2. HTTPS配置:对于运行Web服务器的系统,配置HTTPS协议可以加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通信,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五、强化密码策略强密码是保护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实施强密码策略,可以降低系统遭受密码攻击的风险。
1. 密码复杂度要求:要求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linux安全策略与实例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Linux安全策略,以及对应的实例。
安全策略一:最小权限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是指只授予用户和应用程序执行其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
这可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例如权限提升或数据泄露。
实例:在设置Linux文件权限时,只给予文件所有者读写权限,而不是给予整个用户组或其他人读写执行权限。
安全策略二:防火墙配置
防火墙是保护Linux系统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配置防火墙规则,可以限制对系统的网络访问。
实例:使用iptables配置防火墙规则,只允许特定的IP地址或IP地址范围访问特定的端口。
安全策略三:使用强密码
强密码是防止未经授权访问的关键。
强密码应该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至少为8个字符。
实例:设置密码"AbcD@123",它包含了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为8个字符。
安全策略四:及时更新系统
及时更新系统可以防止已知的漏洞被利用。
Linux发行版通常会定期发布安全更新。
实例:使用apt-get或yum命令定期更新系统,并安装所有安全更新。
安全策略五: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
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使用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实例:使用SSH协议进行远程登录,使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使用LUKS 加密技术对硬盘进行加密,保护数据存储安全。
Linux系统的系统安全加固和防护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Linux系统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服务器等重要领域,其系统安全加固和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Linux系统的系统安全加固和防护措施。
一、操作系统的安全加固1. 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版本:经常检查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最新版本,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同时,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软件和插件,减少潜在的漏洞。
2. 强化账户和密码策略:对超级用户(root)账户和其他普通账户设定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禁止使用弱密码和常见密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 配置文件权限设置:限制普通用户对系统核心配置文件的访问权限,避免恶意代码或攻击者利用改动配置文件来破坏系统稳定性。
4.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检查系统中运行的服务和开放的端口,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系统的攻击面。
5. 安装防火墙:配置和启动防火墙,限制进出系统的网络流量,防止外部攻击和恶意流量的入侵。
二、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1. 用户权限管理:为每个用户分配合适的权限,限制其对系统资源和敏感文件的访问。
使用sudo(superuser do)命令,授予合适的特权给普通用户,降低系统被滥用的风险。
2. 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通过使用ACL实现对文件和目录的详细权限控制,限制除所有者和管理员外的其他用户对文件的访问与修改。
3. 文件加密:通过使用加密文件系统或单独对敏感文件进行加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即使系统受到攻击,攻击者也无法窃取敏感信息。
三、日志和监控1. 日志管理:配置系统日志以记录关键事件和错误信息。
定期检查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和潜在威胁,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2. 实施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部署IDS和IPS来监控系统的网络流量和行为,及时识别并阻止潜在的攻击。
3. 安全审计:进行定期的系统安全审计,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及时加以修复和改进。
Linux系统安全设置步骤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Linux系统本身就是很安全的,不需要做太多的安全防护,另外基于Linux系统的防护、杀毒软件目前还较少被大众认知,因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安装完linux系统,经常不知道系统本身的安全设置从何做起,有的管理员干脆不做任何设置,或者随便下载安装一个杀毒软件完事,这样的做法基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其实如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本身也是一样,其系统自身的安全设置如果到位,对于服务器的整体安全是非常关键的。
笔者因为业务的关系,和铁通数据中心有较多的接触,通过对一些不法分子对服务器攻击方式的了解,更是深深体会到这点。
很多时候,安装完操作系统,一些看似随手进行的设置,很可能改变了操作系统的安全命运。
Linux安全配置步骤1. BIOS Security任何系统,给BIOS设置密码都是必须的,以防止其它用户通过在BIOS中改变启动顺序, 用特殊的启动盘启动你的系统.2. 磁盘分区1、如果是新安装系统,对磁盘分区应考虑安全性:1)根目录(/)、用户目录(/home)、临时目录(/tmp)和/var目录应分开到不同的磁盘分区;2)以上各目录所在分区的磁盘空间大小应充分考虑,避免因某些原因造成分区空间用完而导致系统崩溃;2、对于/tmp和/var目录所在分区,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有suid属性的程序,所以应为这些分区添加nosuid属性;●方法一:修改/etc/fstab文件,添加nosuid属性字。
例如:/dev/hda2 /tmp ext2 exec,dev,nosuid,rw 0 0●方法二:如果对/etc/fstab文件操作不熟,建议通过linuxconf程序来修改。
*运行linuxconf程序;*选择"File systems"下的"Access local drive";*选择需要修改属性的磁盘分区;*选择"No setuid programs allowed"选项;*根据需要选择其它可选项;*正常退出。
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相对于其他操作系统,Linux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Linux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配置。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Linux操作系统配置规范。
1.安全性配置:- 禁止使用root账户远程登录,使用普通用户登录系统。
-设置复杂的用户密码,定期修改用户密码。
-安装并启用防火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
-安装常用的安全软件,如杀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包,修复安全漏洞。
2.网络配置:-配置正确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 禁止使用未加密的传输协议,如Telnet,使用SSH进行远程登录。
- 使用iptables配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访问权限。
-配置DNS服务器,加速域名解析。
3.磁盘和文件系统配置:- 对磁盘进行分区,并将关键目录(如/, /usr, /var等)挂载到单独的分区上,以提高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使用LVM(逻辑卷管理器)对磁盘进行管理,方便动态扩展和迁移。
4.内核参数配置:-调整文件描述符限制,避免文件打开过多导致系统崩溃。
-调整内核参数,优化系统性能,如内存管理、磁盘I/O等参数。
-禁用不必要的内核模块,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5.日志监控与管理:-配置系统日志,记录关键操作和事件。
-定期检查日志文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使用日志分析工具,对日志文件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6.服务配置:-禁止不必要的服务和进程,减少安全风险。
-配置开机自启动的服务,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设置服务的资源限制,避免资源占用过多导致系统宕机。
7.软件包管理:-使用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包,避免从源代码编译安装。
-定期更新软件包,修复漏洞和提升性能。
-删除不必要的软件包,减少系统资源占用。
8.工作目录和文件权限:-限制普通用户对系统核心文件的访问权限。
-设置用户家目录的权限,确保用户的私密数据不会被其他用户读取。
kali网络安全设置教程Kali Linux是一个基于Debian的Linux发行版,专注于渗透测试和网络安全。
在使用Kali Linux进行网络安全测试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设置,以确保我们的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以下是Kali Linux网络安全设置的教程。
1. 更新系统:首先,使用以下命令更新系统的软件包和依赖项:```sudo apt updatesudo apt upgrade```这将确保你的系统是最新的,并修补已知漏洞和安全问题。
2. 防火墙设置:Kali Linux默认启用了防火墙,称为iptables。
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检查防火墙状态:```sudo iptables -L```如果防火墙状态是“active”,则表示它已经启用。
如果它是“inactive”,则需要启用它:```sudo iptables -A INPUT -j DROPsudo iptables -A OUTPUT -j DROP```这将阻止任何进出系统的网络连接。
可以稍后逐个打开需要的端口。
3.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Kali Linux默认安装了许多网络服务,其中一些可能不是必需的。
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列出所有正在运行的服务:```sudo service --status-all```通过观察输出,可以确定哪些服务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并决定是否禁用它们:```sudo update-rc.d <service-name> remove```将"<service-name>"替换为要禁用的服务的实际名称。
4.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系统和数据是很重要的。
使用KaliLinux的自带工具或第三方备份软件创建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5. 强密码策略:修改用户的密码策略,配置更强的密码。
使用以下命令修改密码策略:```sudo apt install libpam-pwqualitysudo nano /etc/pam.d/common-password```将文件中的"password requisitepam_pwquality.so retry=3"修改为"password requisite pam_pwquality.so retry=3 minlen=8 ucredit=-1 lcredit=-1dcredit=-1 ocredit=-1"。
Linux命令行中的系统安全加固技巧与常用命令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保障系统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Linux操作系统,本文将介绍一些命令行下的系统安全加固技巧以及常用命令,帮助读者加强对系统的保护,并提高信息安全等级。
一、密码设置与管理1. 密码策略在Linux系统中,合理的密码策略能够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设置密码策略:- passwd命令:用于修改用户密码。
指定密码的复杂度和有效期是保证密码安全的重要手段。
- chage命令:可用于设置用户密码过期时间,强制要求用户定期修改密码。
2. 增强登录认证为了增加系统的登录认证复杂度,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加固:- SSH密钥认证:使用公钥/私钥机制进行认证,禁用明文密码登录。
- 使用强制访问控制(PAM):PAM模块提供了一套强大的验证机制,可限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
二、文件和目录权限管理1. 修改文件权限在Linux系统中,通过chmod命令可以修改文件和目录的权限,从而加强对系统文件的保护。
例如,使用chmod命令将敏感文件的权限设置为只读,可以通过以下命令实现:```chmod 400 filename```2. 防止恶意修改系统文件为了防止恶意修改系统文件,可以通过以下命令:- 使用只读文件系统(read-only filesystem):将系统目录设置为只读,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 使用文件完整性检查工具(如AIDE):对系统文件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被修改的迹象。
三、网络安全加固1. 配置防火墙防火墙可以有效限制网络访问,并过滤恶意流量。
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以下命令配置防火墙:- iptables命令:一种灵活且功能强大的防火墙工具,可以定义不同的规则进行网络访问控制。
2. 禁止不必要的服务为了减少系统暴露在外部网络中的风险,可以禁止不必要的服务。
通过以下命令查看当前正在运行的服务:```service --status-all```然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关闭不需要的服务:```service service_name stop```四、日志管理1. 配置日志审计日志审计是系统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
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内容
1. 更新操作系统:确保在系统中安装了最新的安全补丁和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和弱点。
2. 强密码策略:设置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强密码,包括至少8个字符,包含字母、数字和
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改密码。
3. 用户权限管理:为每个用户分配适当的权限,并限制对敏感文件和系统配置的访问权限。
避
免使用管理员权限进行常规操作。
4. 防火墙设置:配置防火墙以限制网络流量,并只允许必要的端口和服务通过。
拒绝来自未知
来源或可疑IP地址的连接。
5. 安全审计:启用并配置安全审计工具,以跟踪对系统和文件的访问、登录尝试和其他安全事件。
6. 文件和目录权限:设置适当的文件和目录权限,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修改敏感文件。
7.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以减少攻击面。
8. 加密通信:对重要的网络通信采取加密措施,如使用SSL/TLS进行安全的远程登录、传输
和数据传输。
9. 安全日志管理:配置日志记录和监控系统,以及定期检查日志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10.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系统和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恶意破坏。
11. 安全性测试和漏洞扫描:进行定期的安全性测试和漏洞扫描,以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安全
漏洞。
12. 非必要软件和服务的删除:删除不必要的软件和服务,减少系统的攻击面。
13.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为用户提供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教育他们遵循最佳的安全实践,
如不点击垃圾邮件的链接或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服务器是许多网络服务和工作负载的集中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它。
以下是
一些基本的Linux服务器安全配置策略:
1. 更新和补丁管理:确保服务器及其软件包(如操作系统、Web服务器、数据库等)都是最新版本,并安装所有安全补丁。
2. 防火墙设置:设置防火墙规则以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
这包括只允
许必要的网络接口和端口,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3. 用户和组管理: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只允许必要的用户和组
访问。
使用强密码策略,并定期更改密码。
4. 文件权限:确保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正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5. 远程访问控制:限制远程访问服务器的数量和类型,并使用安全的
远程访问协议(如SSH)。
6. 日志管理:记录所有活动和错误日志,以便于故障排除和安全审计。
7. 限制根访问:禁用root用户默认登录,并限制只有必要的情况下
才使用root权限。
8. 加密和备份:使用加密存储和备份策略来保护敏感数据。
定期备份
数据,并确保备份的安全存储。
9. 防病毒软件: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以防止恶意软件攻击服
务器。
10. 安全审计和监控:实施安全审计和监控策略,以确保服务器始终
处于安全状态。
可以使用安全监控工具(如防火墙日志分析器)来监
视和分析服务器活动。
此外,还需要考虑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以确保服务器始终
处于最佳安全状态。
总之,确保您的Linux服务器遵循上述最佳实践,以提高安全性并降低风险。
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Linux系统安全配置基线一、概述Linux系统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进行安全配置。
本文将介绍Linux系统安全配置的基线要求,包括密码策略、用户权限管理、网络安全、日志审计等方面。
二、密码策略1. 密码长度:设置密码最小长度为8个字符,建议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密码。
2. 密码复杂度:要求密码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不允许使用常见的弱密码。
3. 密码锁定:设置密码锁定策略,限制密码输入错误次数,并设置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
三、用户权限管理1. 最小权限原则:给予用户最小权限,避免赋予过高的权限,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2. 禁用不必要的账户:禁用或删除不再使用的账户,避免被攻击者利用。
3. 定期审核权限:定期审查用户的权限,及时撤销不必要的权限。
四、网络安全1. 防火墙配置:配置防火墙规则,只开放必要的端口,限制对系统的非法访问。
2. 网络服务安全:关闭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只保留必要的服务,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新和安全加固。
3. 网络连接监控:监控网络连接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连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网络流量分析: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发现异常流量和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五、日志审计1. 启用日志功能:启用系统日志功能,记录关键事件和操作,以便后期审计和溯源。
2. 日志存储和保护:将日志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并设置合适的权限,防止被篡改或删除。
3. 日志监控和告警:监控日志内容,及时发现异常事件,并设置告警机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六、软件更新和补丁管理1. 及时更新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及时修补已知漏洞,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自动更新设置:配置自动更新策略,保证系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
七、文件和目录权限控制1. 文件权限设置:合理设置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避免敏感文件被非授权用户访问。
浅谈Linux的安全设置如今系统的安全变的越来越重要了,这里我想把我平时比较常使用的一些linux下的基本的安全措施写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让我们的Linux系统变得可靠。
1、BIOS的安全设置这是最基本的了,也是最简单的了。
一定要给你的BIOS设置密码,以防止通过在BIOS 中改变启动顺序,而可以从软盘启动。
这样可以阻止别有用心的试图用特殊的启动盘启动你的系统,还可以阻止别人进入BIOS改动其中的设置,使机器的硬件设置不能被别人随意改动。
2、LILO的安全设置LILO是LInuxLOader的缩写,它是LINUX的启动模块。
可以通过修改“/etc/lilo.conf”文件中的内容来进行配置。
在/etc/lilo.conf文件中加如下面两个参数:restricted,password。
这三个参数可以使你的系统在启动lilo时就要求密码验证。
第一步:编辑lilo.conf文件(vi /etc/f),假如或改变这三个参数:boot=/dev/hdamap=/boot/mapinstall=/boot/boot.bprompttimeout=00 #把这行该为00,这样系统启动时将不在等待,而直接启动LINUXmessage=/boot/messagelineardefault=linuxrestricted #加入这行password= #加入这行并设置自己的密码image=/boot/vmlinuz-2.4.2-2label=linuxroot=/dev/hda6read-only第二步:因为"/etc/lilo.conf"文件中包含明文密码,所以要把它设置为root权限读取。
# chmod 0600 /etc/lilo.conf第三步:更新系统,以便对“/etc/lilo.conf”文件做的修改起作用。
# /sbin/lilo -v第四步:使用“chattr”命令使"/etc/lilo.conf"文件变为不可改变。
# chattr +i /etc/lilo.conf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对“/etc/lilo.conf”任何改变(意外或其他原因)3、让口令更加安全口令可以说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目前网上的大部分对系统的攻击都是从截获口令或者猜测口令开始的,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更加安全的口令。
首先要杜绝不设口令的帐号存在。
这可以通过查看/etc/passwd文件发现。
例如,存在的用户名为test的帐号,没有设置口令,则在/etc/passwd文件中就有如下一行:test::100:9::/home/test:/bin/bash其第二项为空,说明test这个帐号没有设置口令,这是非常危险的!应将该类帐号删除或者设置口令。
其次,在旧版本的linux中,在/etc/passwd文件中是包含有加密的密码的,这就给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用暴力破解的方法来获得口令。
可以使用命令/usr/sbin/pwconv或者/usr/sbin/grpconv来建立/etc/shadow或者/etc/gshadow文件,这样在/etc/passwd文件中不再包含加密的密码,而是放在/etc/shadow文件中,该文件只有超级用户root可读!第三点是修改一些系统帐号的Shell变量,例如uucp,ftp和news等,还有一些仅仅需要FTP功能的帐号,一定不要给他们设置/bin/bash或者/bin/sh等Shell变量。
可以在/etc/passwd 中将它们的Shell变量置空,例如设为/bin/false或者/dev/null等,也可以使用usermod -s /dev/null username命令来更改username的Shell为/dev/null。
这样使用这些帐号将无法Telnet 远程登录到系统中来!第四点是修改缺省的密码长度:在你安装linux时默认的密码长度是5个字节。
但这并不够,要把它设为8。
修改最短密码长度需要编辑login.defs文件(vi/etc/login.defs),把下面这行PASS_MIN_LEN 5改为PASS_MIN_LEN 8login.defs文件是login程序的配置文件。
4、自动注销帐号的登录在unix系统中root账户是具有最高特权的。
如果系统管理员在离开系统之前忘记注销root账户,那将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应该让系统会自动注销。
通过修改账户中“TMOUT”参数,可以实现此功能。
TMOUT按秒计算。
编辑你的profile文件(vi /etc/profile),在"HISTFILESIZE="后面加入下面这行:TMOUT=300300,表示300秒,也就是表示5分钟。
这样,如果系统中登陆的用户在5分钟内都没有动作,那么系统会自动注销这个账户。
你可以在个别用户的“.bashrc”文件中添加该值,以便系统对该用户实行特殊的自动注销时间。
改变这项设置后,必须先注销用户,再用该用户登陆才能激活这个功能。
5、取消普通用户的控制台访问权限你应该取消普通用户的控制台访问权限,比如shutdown、reboot、halt等命令。
# rm -f /etc/security/console.apps/是你要注销的程序名。
6、取消并反安装所有不用的服务取消并反安装所有不用的服务,这样你的担心就会少很多。
察看“/etc/inetd.conf”文件,通过注释取消所有你不需要的服务(在该服务项目之前加一个“#”)。
然后用“sighup”命令升级“inetd.conf”文件。
第一步:更改“/etc/inetd.conf”权限为600,只允许root来读写该文件。
# chmod 600 /etc/inetd.conf第二步:确定“/etc/inetd.conf”文件所有者为root。
第三步:编辑/etc/inetd.conf文件(vi /etc/inetd.conf),取消下列服务(你不需要的):ftp, telnet, shell, login, exec, talk, ntalk, imap, pop-2, pop-3, finger, auth等等。
把不需要的服务关闭可以使系统的危险性降低很多。
第四步:给inetd进程发送一个HUP信号:# killall -HUP inetd第五步:用chattr命令把/ec/inetd.conf文件设为不可修改,这样就没人可以修改它:# chattr +i /etc/inetd.conf这样可以防止对inetd.conf的任何修改(以外或其他原因)。
唯一可以取消这个属性的人只有root。
如果要修改inetd.conf文件,首先要是取消不可修改性质:# chattr -i /etc/inetd.conf别忘了该后再把它的性质改为不可修改的。
7、TCP_WRAPPERS使用TCP_WRAPPERS可以使你的系统安全面对外部入侵。
最好的策略就是阻止所有的主机("/etc/hosts.deny"文件中加入"ALL: ALL@ALL, PARANOID" ),然后再在"/etc/hosts.allow" 文件中加入所有允许访问的主机列表。
第一步:编辑hosts.deny文件(vi /etc/hosts.deny),加入下面这行# Deny access to everyone.ALL: ALL@ALL, PARANOID这表明除非该地址包在允许访问的主机列表中,否则阻塞所有的服务和地址。
第二步:编辑hosts.allow文件(vi /etc/hosts.allow),加入允许访问的主机列表,比如:ftp: 202.54.15.99 202.54.15.99和是允许访问ftp服务的ip地址和主机名称。
第三步:tcpdchk程序是tepd wrapper设置检查程序。
它用来检查你的tcp wrapper设置,并报告发现的潜在的和真实的问题。
设置完后,运行下面这个命令:# tcpdchk8、修改“/etc/host.conf”文件“/etc/host.conf”说明了如何解析地址。
编辑“/etc/host.conf”文件(vi /etc/host.conf),加入下面这行:# Lookup names via DNS first then fall back to /etc/hosts.order bind,hosts# We have machines with multiple IP addresses.multi on# Check for IP address spoofing.nospoof on第一项设置首先通过DNS解析IP地址,然后通过hosts文件解析。
第二项设置检测是否“/etc/hosts”文件中的主机是否拥有多个IP地址(比如有多个以太口网卡)。
第三项设置说明要注意对本机未经许可的电子欺骗。
9、使“/etc/services”文件免疫使“/etc/services”文件免疫,防止未经许可的删除或添加服务:# chattr +i /etc/services10、不允许从不同的控制台进行root登陆"/etc/securetty"文件允许你定义root用户可以从那个TTY设备登陆。
你可以编辑"/etc/securetty"文件,再不需要登陆的TTY设备前添加“#”标志,来禁止从该TTY设备进行root登陆。
在/etc/inittab文件中有如下一段话:# Run gettys in standard runlevels1: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12: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2#3: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3#4: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4#5: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5#6: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6系统默认的可以使用6个控制台,即Alt+F1,Alt+F2...,这里在3,4,5,6前面加上“#”,注释该句话,这样现在只有两个控制台可供使用,最好保留两个。
然后重新启动init进程,改动即可生效!11、使用PAM(可插拔认证模块)禁止任何人通过su命令改变为root用户su(SubstituteUser替代用户)命令允许你成为系统中其他已存在的用户。
如果你不希望任何人通过su 命令改变为root用户或对某些用户限制使用su命令,你可以在su配置文件(在"/etc/pam.d/"目录下)的开头添加下面两行:编辑su文件(vi /etc/pam.d/su),在开头添加下面两行:auth sufficient /lib/security/pam_rootok.soauth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wheel.so group=wheel这表明只有"wheel"组的成员可以使用su命令成为root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