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高层住宅剪力墙施工的质量控制摘要:主要介绍了高层住宅楼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针对性的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 and the targete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关键词:剪力墙,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控制措施keywords: shear walls,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points,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年来国内的高层住宅的数量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而在全现浇剪力墙结构工程中,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工程的关键,是高层住宅工程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的重要保证。
对于工程主体是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墙体是主要承重构件,墙体混凝土的质量又是主体结构工程极其重要的环节。
防止墙体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发生是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重点。
本文以四川某18层住宅楼群的施工质量控制为例对剪力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质量控制措施。
1、剪力墙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点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工艺和流程与其他混凝土构件类似,都由放线、钢筋绑扎、支模、浇筑混凝土、振捣、养护、拆模等组成,但根据现浇混凝土剪力墙自身的特点,又有不同于其他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控制要点。
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操作工艺、混凝土材料等因素容易造成墙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诸如:蜂窝、孔洞、烂根、离析等现象,这就要求在浇筑墙体混凝土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1. 引言1.1 介绍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承重结构系统,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认真对待和解决。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墙体的抗剪性能来控制和吸收水平荷载,保证建筑物在地震等外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墙体的材料、尺寸、连接方式等因素,确保其承受力和变形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墙体开裂、墙体厚度不足、墙体连接不牢固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设计师需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布局、结构的水平和垂直荷载传递路径、墙体与框架结构的配合等。
设计师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考虑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因素,确保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实施和施工质量。
关键参数包括剪力墙的高度、墙体材料、墙体厚度、墙体纵横配筋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合理选取这些参数,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优化方法包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荷载试算、考虑设计概念等途径来提高剪力墙结构的性能和效率。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包括对墙体材料、尺寸、连接等因素的考虑,以及对墙体开裂、厚度不足等常见问题的解决。
未来,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和可靠性,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等手段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经济效益。
2. 正文2.1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剪力墙结构是建筑工程领域中常用的抗震结构形式,其设计原理是利用墙体的抗剪承载能力来承担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荷载,从而保护建筑结构不受破坏。
剪力墙的设计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概念: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墙体,通常位于建筑的核心位置或沿着建筑的周边布置,通过墙体的水平剪力抵抗地震力的作用,使建筑结构保持稳定。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摘要:装配式建筑中的各构件都预先在工厂设计和加工制造,再统一运送至相应的施工点进行现场安装。
具有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高,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并在近几年被大力推广。
其中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是PC结构体系重要形式之一。
目前,装配式剪力墙最常用的连接方式依然是灌浆套筒连接。
文中将从预制剪力墙安装的施工前准备、剪力墙吊装、套筒灌浆连接以及灌浆后的质量检测评估这几个方面逐一进行阐述,为现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施工技术;质量控制1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流程对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安装流程应有序地进行,首先准备好吊装工具至相应的施工位置,如吊梁、斜支撑、钢筋定位框、导向绳等;准备好吊装工具后,应当基于建筑物轴线对要安装的预制构件的控制线、水平高线与水平标高控制线等进行分析并测量弹出,同时在施工中需要选择合理的直角坐标系,建立一套平面控制网,对控制网进行测控处理;测量放线结束后,检查墙体预留钢筋,看其是否存在偏差问题,检查过程中并将残留浮浆全部清理干净;在墙板吊装就位之前,还需要对预制墙板标高与找平位置进行调整,利用水准仪测量并放置标高控制块;墙板吊装就位,待墙板吊运过来时,施工人员通过牵引绳将墙板引至安装位置上500mm处,同时施工人员扶住墙体以减少墙体晃动,墙体缓慢下降,离预留钢筋50mm处,用反光镜检查钢筋与钢筋套筒的位置是否完全对应,确认预留钢筋与钢筋套筒的位置吻合后,放下墙体,至墙体着力于基座为止;预制剪力墙就位后安装斜支撑,并通过斜支撑对预制剪力墙进行垂直度校正,达到设计要求后,固定斜支撑;在预制墙体吊装到位后,进行套筒灌浆,之后对预制剪力墙竖向缝进行现浇,剪力墙吊装完成。
2装配式剪力墙施工技术2.1吊装前准备首先在预制剪力墙构件入场前,应对其进行查验工作,包括该构件的合格证、构件强度检测报告等一些必要的文件进行检查验收。
同时现场组织专业检测人员对进场预制构件的具体尺寸、规格、外观以及强度、质量等一系列力学性能进行检测验收。
剪力墙施工中的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1. 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墙体,用于增加建筑的承载能力和抵抗水平力的能力。
在剪力墙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抗震性能和建筑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剪力墙施工中的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以便准确评估施工质量。
2.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方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墙体的稳定性。
2.1 墙体材料的质量检验墙体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施工方应对墙体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砖块、混凝土、加固材料等。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等,以确保墙体材料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2.2 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剪力墙的施工需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施工方应进行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基础的平整度、水平度、垂直度等。
通过测量和检验,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墙体的正确安装。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在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检验,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3.1 墙体的垂直度检验在墙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垂直度的检验。
墙体的垂直度是影响墙体稳定性和建筑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施工方应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墙体的垂直度,并检查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3.2 墙体的水平度检验墙体的水平度也是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施工方应使用水平仪等测量工具,检查墙体的水平度。
墙体的水平度应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墙体的稳定性和施工质量。
3.3 砂浆的比例检验在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砂浆的比例对于墙体的稳定性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施工方应对砂浆的配比进行检验,确保砂浆的比例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包括取样检验和实验室检测等。
4. 施工后的质量验收标准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剪力墙的质量进行验收,以确保墙体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4.1 墙体的外观检验在剪力墙施工完成后,应对墙体的外观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墙体表面平整度、外观质量和墙体材料的质量等。
剪力墙施工质量控制探讨摘要:本文从施工工序、方法,质量控制要点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工程,通过研究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控制和实测结果,得出工程满足施工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关键词:剪力墙,施工质量控制1、工程实例研究某大楼框剪结构,地上18层,地下1层,层高3. 0 m,墙体厚度为200 mm,钢筋间距密,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机械振捣,使用了30 mm插入式振捣棒和振动器同时振捣的方法。
2、施工准备2. 1混凝土性能要求地下室采用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S8的泵送混凝土,主体及剪力墙采用C40的泵送混凝土。
施工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而引起的内外温差,防止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引起结构破坏。
2. 2材料的选用1)采用某水泥厂的42. 5R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水泥质量。
2)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好、热膨胀系数较低、强度较高的花岗岩石子,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及降低水泥用量,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 %以内,粒径为5 mm~31.5 mm,以满足泵送要求。
3)细骨料采用不含有机质的中砂,细度模数控制2.5mm左右,含泥量控制在1.2 %以内。
4)混凝土外加剂采用FEC减水剂,该减水剂具有减水、提高坍落度、微膨胀、节约水泥用量的作用,对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减少水化热和补偿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有相当大的作用。
掺合料采用Ⅱ级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改善其和易性,增强混凝土耐久性和后期强度,在不降低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水泥用量,也即减少水化热的产生,同时亦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可泵送性。
2. 3配合比的确定针对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混凝土坍落度为130mm~150 mm、缓凝时间为12 h的这些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季节为冬季,日均气温(10℃~20℃),项目监理部多次组织施工单位进行配比试验,最后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3施工质量控制现浇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主体结构安全度的高低及后期装修工程的难易,如何保证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并确保主体结构工程优良,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控制,即: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
浅谈剪力墙结构房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作者:李金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的一些施工难点及相应施工措施,介绍了梁柱节点施工技术措施,分别探讨了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剪力墙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基本以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为主。
一些常见施工难点及质量通病在一些工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如框一剪工程中梁柱接头处箍筋绑扎设置粗糙、混凝土柱烂根、偏位,混凝土面施工质量较差等。
本文就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的一些施工难点及相应施工措施介绍如下:漏浆、烂根的防治措施常规剪力墙施工中,剪力墙侧向模板一般均直接座落于楼板混凝土表面,有时为克服剪力墙底部跑浆现象,采用小木条镶嵌、楼板混凝土整平等防范措施,但效果不是很好,我们反复研究和实践,依据墙面抹灰整平的原理,采用“等宽砂浆带找平法”操作,此法在许多框架一剪力墙工程得到应用推广,效果较好,其方法如下:先在楼板剪力墙处进行找平,弹线,依据高线作间距700mm的等高程灰饼(相当于抹灰施工中的贴灰饼);以灰饼为基础做出5cm宽,以灰饼厚度为准的M5水泥砂浆带,可称其为“等宽砂浆带”;以砂浆带作为模板支设的底基,可以基本保证钢模板与砂浆带的接触平整、无缝隙,以此可较好地解决混凝土漏浆与烂根现象,同时,此砂浆带也可作为模板定位与校正的依据,此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保证质量,拆模后易清除等优点。
二、梁柱节点施工技术措施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节点核心区受力较为复杂,既承受柱子传来的压力,又承担梁端和柱端的弯矩。
特别是角柱、边柱,由于扭转和偏心的影响,受力更复杂,易受震害的破坏。
在许多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由于节点处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施工人员高空作业等因素,造成节点处施工难度加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给节点箍筋绑扎带来很大困难,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摘要:科技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建筑的抗震性、整体性及稳定性,因此,须严格把控预制构件的吊运、安装、连接以及浇筑质量,以有效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
结合实践经验,就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关键施工技术引言为响应节能减排、绿色施工,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国策,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
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装配式结构连接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流的连接方式主要有浆锚连接和套筒灌浆连接等。
因其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而国内工人素质往往达不到要求,导致钢筋对接困难,且灌浆密实性不能保证。
从结构施工来说,EVE结构体系是一种采用预制空心板构件、现场组装连接成整体的装配式结构技术。
通过在EVE空心墙板竖向通孔和水平侧孔内后插钢筋并灌注混凝土,现场装配施工,最终构成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1国内装配式建筑现状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迅速发展,随着该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装配式建筑也逐渐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相关学者对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预制板设计、加工、堆放及运输、安装整个过程所涉及的相关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及创新,并结合实际状况,对相关质量验收的实际标准及控制采取合理化措施,当前预制装配式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不足得到了有效解决。
此外,许多技术标准文件也极大推动了装配式结构的快速发展,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预制装配式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建筑现代化发展。
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2.1转换层钢筋对于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来说,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钢筋与装配层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竖向钢筋不同。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构件安装质量主要控制措施随着建筑结构工程的不断发展,剪力墙结构体系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而在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构件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安全稳定性。
对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构件安装质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控制要点、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构件安装质量的主要控制措施。
一、控制要点:1、材料选择: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构件一般采用钢材、混凝土和砖块等材料组成,所以在安装前需要选用相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以确保构件的整体质量。
2、基础处理:剪力墙结构的基础处理十分重要,必须保证基础的平整和坚固,才能确保构件的稳定性。
3、安装方式:剪力墙结构中不同构件的安装方式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的要求和设计规范来进行安装,以确保构件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4、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也是构件安装质量的关键,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程序来进行,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验收标准:在构件安装完成后,需要对构件的质量进行验收,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二、控制措施:1、加强管理:通过加强人员管理和施工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确保构件的安装质量。
2、质量监控: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施工工艺和安装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构件的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3、专业施工队伍:安装剪力墙结构体系构件的施工队伍需要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平,以确保构件的安装质量以及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4、使用先进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减少人为因素对构件安装质量的影响。
5、定期检查维护:构件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注意事项:1、注意材料的质量:在进行剪力墙结构体系构件安装之前,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所用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基于高层剪力墙结构建筑的钢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高层剪力墙结构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空间利用率而成为高层建筑的优选结构形式。
钢筋作为剪力墙结构中的关键受力构件,其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钢筋施工的关键技术,并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对钢筋施工流程的详细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本文总结了钢筋绑扎、连接、锚固等关键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整改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钢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引言: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高层建筑以其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等优势,成为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因其卓越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效率,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筋作为剪力墙中的骨架,其施工质量和技术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然而,钢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工程实践中的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钢筋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的施工技术要点,并分析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实现钢筋工程的高质量施工。
一、钢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钢筋施工技术在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钢筋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钢筋的选材和加工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
钢筋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
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钢筋的直径、长度和弯曲角度,以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钢筋的表面应清洁、无损伤,以确保其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钢筋绑扎是钢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在绑扎过程中,应确保钢筋骨架的稳定性,避免因绑扎不牢导致骨架变形或位移。
同时,应注意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以防止混凝土覆盖不足或过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剪力墙结构设计问题及注意事项分析
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是在建筑物中起到抗震作用。
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剪力墙位置的选择:剪力墙应当布置在建筑物的主要抗震构件的位置,一般情况
下设在建筑物的外围或中心部位。
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以便合理利用
空间。
2. 剪力墙厚度的确定:剪力墙的厚度为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设计时需要根据
建筑物的高度、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计算和确定。
3. 剪力墙的混凝土配合比和钢筋配筋:剪力墙的混凝土配合比和钢筋配筋应符合国
家相关规定,以保证其承受的荷载和抗震性能。
4. 剪力墙的连接方式:在剪力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其与其他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 常规设计计算应正确无误:剪力墙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计算过
程应当合理、严谨、无误。
2. 施工质量保证:剪力墙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其抗震能力和承重能力的重要保障,应
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3. 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剪力墙的结构主要使用混凝土和钢筋等建筑材料,应选择
质量有保障的材料,保证其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保证剪力墙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加强对于剪力墙
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摘要:短肢剪力墙结构与异形柱框架结构克服了普通框架与普通剪力墙结构的缺点,但是施工中也常有一些质量通病产生,需要在施工质量上进行严格控制。
关键词: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质量;控制
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形式,即“短肢剪力墙结构”和“异形柱框架结构”形式。
这两种新的结构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普通框架与普通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受到了建筑师的肯定,更得到了住户与房屋开发商的欢迎。
对于12~16层的小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既可以保证结构的刚度、位移,又可以使室内空间方正合理。
所以短肢剪力墙结构得以普遍应用。
短肢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框剪结构。
但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内力分配更合理,结构的变形协调导致的竖向位移差别,也比框剪结构小,则使基础荷载更均匀、合理。
目前,越来越多的剪力墙结构小高层住宅楼拔地而起,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发现这些剪力墙结构小高层在施工质量上还存在着一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剪力墙板混凝土成型质量差、混凝土实体回弹检测强度差等问题。
1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含义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定义:(1)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3)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必要条件:抗震设计时,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下限: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
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如果在剪力墙结构中,只有个别小墙肢,不应看成短肢剪力墙结构而应作为一般剪力墙结构处理。
2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短肢剪力墙结构,其首先应是全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应有足够的长肢剪力墙。
如果把短肢墙看成异形柱,则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认为呈框剪结构的变形特征。
当结构形式符合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后,才能在软件“总信息”参数的结构体系中,定义结构为“短肢剪力墙结构”。
当采用壳元模型时,应加细单元的划分。
短肢剪力墙结构有时用薄壁杆元(TA T)可能更合适。
因短肢墙的模型更符合薄壁杆元模型,采用壳元则有单元划分不细的问题。
短肢墙:轴压比(按剪力墙)、刚度(墙输入、采用壳元或薄壁杆元)、配筋(按剪力墙)、构造(按高规的短肢墙构造)。
弱短肢剪力墙(截面高厚之比小于5的墙肢):高规7.2.5条文规定了不宜采用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为5的剪力墙;当其小于5时,其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级(9度)、一级(7、8度)、二级、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3、0.4、0.5和0.6。
短墙(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3的墙肢):高规7.2.5条文和抗震规范6.4.9条文规定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不大于3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底部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其它部位不应小于1.0%,箍筋应沿全高加密。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规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高规7.2。
10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它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它部位不宜小于1.0%。
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
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
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3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质量控制
墙身超厚主要是因为模板就位调整不认真,穿墙螺杆没有全部穿齐、拧紧,模板斜撑加固不到位等造成的;混凝土墙体表面粘结是因模板清理不好,模板剂涂刷不匀、漏刷以及拆模过早等造成的;漏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固定措施不牢固,有时也与混凝土坍落度有关;墙体烂根现象近年来有所减少,可能与重视程度有关,原因主要还是模板下口缝堵不严、固定不牢,施工缝处理不好、夹有杂物,浇筑混凝土时未按要求先浇一层10~100mm厚与墙体混凝土同等级的减石砂浆等;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侧模板的组装与大模板的固定不牢固,混凝土浇捣时洞口两侧混凝土未做到对称、均匀浇筑、振捣,造成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
由以上分析可见,剪力墙混凝土的成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板质量。
要保证模板的施工质量,首先在施工前应根据混凝土浇筑方式的不同对剪力墙模板体系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然后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模板方案施工,具体操作上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设计计算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关于新浇筑混凝土对剪力墙模板最大侧压力的取值问题,计算时可根据以下两式按较小值取值:
(1)F1=0.22γctoβ1β2V1/2
(2)F2=γcH
F1,F2-所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
γc-混凝土重力密度取25KN/m3
t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采用to=200/T+15(T为混凝土的温度)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本方案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30mm取0.85,50~90mm取1.0,110~150取1.15
V-混凝土浇筑速度
然后,根据最大侧压力设计模板支撑体系。
只有在保证整个模板体系稳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保证模板质量。
要保证模板质量,选材非常重要。
有条件的话应优先选用组合钢模板,因其通用性强、装拆方便、周转次数多,特别是其配有齐全的阴阳角模,对常见的剪力墙阴阳角部位漏浆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还可以加工成整体大模,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是剪力墙配模的上佳之选。
采用胶合木模板相对于钢模的周转次数较少,但其一次性投资小,拼装方便灵活,而且不受模数影响,可根据结构尺寸任意锯、拼,受到多数施工单位的青睐。
不过,采用胶合木模在拼装剪力墙板时在结构的阴阳角部位因拼缝不严特别容易造成漏浆现象。
为保证施工质量,增加模板周转次数,节约成本,模板安装前,应先将模板上的浮浆清理干净,刷好脱模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后刷脱模剂,防止污染钢筋及混凝土接触面),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如何解决木模拼缝不严问题始终是质量控制的难点。
实际上这也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关键还是管理的问题。
大部分施工单位过分考虑节约成本,因而使用周转次数较多的旧模板,很多模板边角都已破损,板面也不平,甚至起皮残边。
还有所用方木扭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等。
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选材,不合格的模板材料坚决不用。
另外,工人操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模板质量。
因此,要选用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工人施工。
施工中应加强对模板拼缝、对拉紧固、模板底口封堵、墙身模板斜顶及满堂架拉接、体系加固等关键工序的监督管理力度。
有了合格的材料,再加上规范严谨的操作,才能使合理的设计转化为高质量的工程。
结束语:综上,剪力墙混凝土成型质量差的问题可以从加强模板质量上入手,并注意混凝土浇筑质量,加强上述各影响因素施工环节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