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专项训练之二
- 格式:doc
- 大小:6.27 KB
- 文档页数:3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一)一块625欧元的树皮德国里特堡的高中生克雷斯蒂在驾车旅行时,发生了一起车祸。
为了避让一辆迎面而来的运货卡车,克雷斯蒂紧急转舵,结果撞到了公路边的一棵槭树上。
这是一棵有20年树龄的大树,很粗壮,所以,克雷斯蒂的小汽车当场就撞报废了,而克雷斯蒂本人也撞成了严重脑震荡,幸亏被巡警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克雷斯蒂还没有痊愈出院,一张由当地林业部门开出的付费信函已经邮寄到了他的家里。
付费账单上写着:克雷斯蒂先生,由于您肇事撞破了路边槭树的树皮,所以请您到银行支付625欧元费用。
下面,还附了一份应付款项明细。
第一项,树皮伤害费。
被撞槭树树围长度为89厘米,虽然事后依然郁郁葱葱,挺拔如初,但树皮受损部分长33厘米。
按照规定,肇事者应赔偿槭树价值980欧元的55%,539欧元。
第二项,受损树皮清理费。
事故发生后,护树人员花了三小时清理受损树皮,应付劳务费79.5欧元。
第三项,见习费。
一名实习生在清理现场帮忙0.25小时,按规定付费1.5欧元。
第四项,医药费。
树干伤口处被涂上了5欧元的药膏,应由肇事者支付。
“不就是擦伤一块树皮吗?何必这样兴师动众?”相信很多人看了这张罚单后都会这样认为。
而在大家的印象里,林业部分也不应该多管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如果真遇上了,我们一定会说:“没事做了,无聊。
”但德国的林业部门却郑重其事,他们有一套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论:树也是生命,交通肇事者要为伤及到的任何生命负责,所以,那棵被撞伤的槭树也不能例外。
1.克雷斯蒂交通事故造成哪些损失?①②③2.德国林业部门为什么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棵被擦伤的大树?3.付费帐单一共有哪几项?你看出了德国林业部门工作什么特点?①②4.下面对几个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郁郁葱葱”形容这棵受伤的树依然长得苍翠茂盛。
②“鸡毛蒜皮”形容事情小而多,实在忙不过来。
③“匪夷所思”形容德国树也是生命的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记叙文散文专项训练一,天怎样黑下来①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一位六十岁的老先生。
他允许我上语文课时看小说,或者课去华书店,但对我写的作文很严厉,从没给过高分,每一篇都有很多批语,几乎全是批评。
比如我写“夜幕降临了”,我们那时候写夜晩到来都是这么写,而且觉得这真是“好词好句”。
他批道:烂语。
不动脑。
为什么你不老老实实看一看天到底是怎样黑下来的,然后把它写出来?②有一次,作文题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写星期天去看望一个孤老婆婆,帮地摘卫生。
我写道:“我买了一些水果,顶着英烈目去看地。
"老师批道:什么水果?为什么不把名字写出来?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導严,说出它的名宇就是尊重它。
还有一次,作文写(冬天的回野》。
我了,因为我从没注意过冬天的田野。
那不是一片萧,什么也没有吗?我有看周国的同学,个个愁届苦脸,一脸绝望。
我仿佛行使仗义的英雄,霍地一下站起来说:“我不写,我写不出。
这个作文题根本出得不好!”于是,老师的嘴唇刷烈抖起来,着我说你是瞎子吗?是子吗?这世界上难道没有冬天的田野吗?你出去,站到我的办公室去!③我不知怎么走出去的。
外面下着雨,很冷。
我站在雨里,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
我不去老师的办公室,真愿意这时候突然死了。
这时,头上的雨停了,一把大大的黑布伞律在我头上,老师站在我身后。
我回过身,望着老师,咽地说:“我恨你。
”说完就跑摔了。
④我我了把伞,跑到郊外田野里,渐渐忘记了哭。
我看见我们南方的冬天,有的田里种了油菜,浅浅的,叶子绿中带着暗蓝色,那颜色仿佛把周国的光线都吃进去了。
有的田里没种油菜,也没翻耕,稻茬三四す长留在里,在雨中有暗金的光泽。
雨很细,落在田土里没有声音,细听又仿佛有声,是土地在地呼吸。
冬天的田野很清透,也很轻盈,让人心里觉得平安。
我把这种感觉写在作文里,把作文本从老师办公宣的门缝里塞了进去。
但我很久不肯跟老师说话。
老师并不管我的态度,望着我笑,头感叹说:"你太敏感了。
”他个子高,望着我说话和笑时总是俯着头,眼神从上往下把我罩住,很无条,也有无限的宽爱。
中考语文小作文——记叙文写作专项训练
(有答案)
一、题目要求
按照下面的题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突然停电
二、参考范文
昨晚,我在家玩电脑,突然“嗡”的一声,电脑黑了,一切都静了下来,原来停电了。
我急忙找了一支蜡烛点燃,这才看清了周围的一切。
房间里,安静而又有些诡异,只闻得到自己的呼吸声。
我坐在桌前,开始整理自己的思路。
这时,突然传来邻居们的嘈杂声,似乎也停电了。
我感到有一丝不安,小小的黑暗中,孤独而又害怕。
不知道过了多久,电又通了,一盏灯亮了出来。
我正欣喜若狂的时候,一声惊雷打断了这短暂的欣喜,仿佛提醒我们,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被我们所控制的。
三、点评
这篇记叙文的语言简练,流畅自然,情感真实,生动形象。
文章表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惊恐、不安和孤独,而雷声的出现,更是为文章营造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气氛,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在写记叙文时,要注重情感描写和感悟总结。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变化和生活状态。
同时,在文章的结尾处,可以进行一些小结和感悟,让文章更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记叙文训练——插叙1、二十六只蝴蝶(1)在欢快的婚礼进行曲中,一对新人,互相挽着手臂,向餐厅中央的舞台,缓缓走去。
新娘是我的同事,我们有节奏地拍着手,给他们祝福。
(2)这是一场普通的婚礼,按照既定的程序,往下进行。
司仪请双方的父母,从席位上站起来,接受新人的叩拜。
一对中年夫妇微笑地站了起来,他们是新郎的父母。
“请新娘的父母亲也站起来,好吗?”司仪又喊了一声。
人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主桌。
没有人站起来。
司仪尴尬地和新娘耳语着什么。
(3)新娘的脸腾红。
犹豫了一下,她从司仪手里拿过话筒,说,我的家乡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里,我的,我的父、父母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能来参加我的婚礼……(4)新娘进我们单位,已经三年多了,从来没有见到过她的家人,也没有听她自己谈起过老家的父母,倒是从其他同事口中,偶尔听到过一点关于她家的事情。
她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因病早逝,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靠在集镇上摆修鞋摊熬日子,苦苦地将她拉扯大。
十八岁那年,她考取了大学,这是她们家,也是全村考取的第一名大学生。
就在她上大学后不久,却传来了一个让她无比震惊的消息,妈妈要和隔壁修自行车的老王头结婚了。
老王头她是认识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对妈妈和她都很好,这些年给了她们很多照顾。
她并不讨厌他,甚至还有一点点喜欢她,可是,让妈妈改嫁给他,这却是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她不明白,妈妈拉扯着她,这么多年都熬下来了,为什么就不能再熬几年,等她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就将妈妈接到城里,一起过好日子?因此,她激烈地反对。
一向温顺的母亲,第一次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坚决地和老王头生活到了一起。
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她和母亲彻底决裂。
她再也没有喊过她一声妈妈。
每学期放假的时候,她不是留在学校勤工俭学,就是回到爷爷奶奶家去。
(5)大家都明白,新娘的父母之所以没来参加婚礼,多半是因为她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来。
(6)这时候,新郎忽然从新娘手中拿过话筒。
他注视着新娘,转身对大家说,我的岳父母没能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但他们送来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以及他们的祝福。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热身练习】仔细阅读下面几个片段,并说说这几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这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吕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钉并不感到孤独。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囚绿记》【答案】抒情。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
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壶口瀑布》【答案】议论、抒情。
借助议论与联想,由黄河的雄壮之美进而联想到中华民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3.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
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
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
——《永远执着的美丽》【答案】叙述、议论、抒情。
“丝毫没有”,“任何改变”表现出袁隆平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两个“依然”和题目中的“永远”相呼应,赞扬了袁隆平执著不懈的研究精神。
河南记叙文真题阅读专项训练10篇一、老兵和军马①“老兵”其实并不老,才二十六岁。
②八年前,部队招兵,他报了名。
“为什么想当兵?”招兵连长问。
“奔出息。
”招兵连长打量着他,“考高中、上大学,也可以有出息嘛。
”“就是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
”招兵连长凝视他良久,“喜欢马吗?”“喜欢!我家那匹马就是我养大的。
我对它像兄弟!”就这样,在城里打了三年短工的他如愿穿上军装,被分到一个军马场。
③像大多数新兵一样,他有一个梦想——留在部队,既出息自己,又荣耀家门。
他默默地、执着地接近着他的人生憧憬。
由于在家养过马,又能吃苦,他很快成了“专业”最出色的新兵。
他知道养好军马就能让骑兵兄弟多一份保障,但仅凭自己那点粗浅经验是不够的,便买来相关书籍学习,并天天坚持记录驯养心得。
入伍第二年,他在新兵中第一个当上了副班长,第三年入了党并当上了班长,第五年被授予了“模范班长”的称号。
④有一天,他一个人躲在僻静处默默流泪——家信中说,家里那匹马病死了。
那是他用打工的钱买的,买时还是个小马驹。
他想,如果自己没参军,那匹马不会死。
⑤他很爱一匹枣红色军马。
这匹马跟他家的马一样,额头正中也有一处菱形的白毛,他给这匹军马取名叫“白头心儿”。
⑥“白头心儿”救过他一命。
那次军马受惊“炸群”,他从一匹马上摔了下去,眼看就要被受惊的马群踩踏,“白头心儿”冲过来一口将他叼起,紧紧叼住不放,否则他必死无疑。
当马群安静下来,他搂着“白头心儿”的脖子涌出了热泪。
⑦慢慢地,他开始被尊称为“老班长”了。
可不是“老”嘛!他已经欢送过一批战友退伍了。
当年同一批新兵中,只留下了他一个。
他感到几分欣慰,几分自信。
毕竟已经是班长了,被留下继续服役了,兴许将来真能当上军官。
⑧他入伍的第八年,裁军。
因军事装备越来越现代化,军马场接到了解散的命令,所有的军马都要被处理。
“白头心儿”被牵走时,眼望着他,四蹄后撑,一动不动。
他轻轻拍着它的脖子耳语:“白头心儿啊,乖乖跟人家走吧,我不会忘了你的……”不知不觉,泪水已淌在这位二十六岁“老兵”的脸颊上。
《藤野先生》专项训练【例题精选】:例1.“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什么?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那时那地”到底指何时何地?“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指什么?记叙文中代词指代的对象要顺着作者行文的脉络去找。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句话前面有这么一句:“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因而有的同学就误以为拍掌欢呼的“他们”指的是“围着看”的“一群中国人”,实际上是指讲堂里看时事影片的日本“爱国青年”。
因为他们没有注意“万岁”前边一句话:“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言外之意是,讲堂里除了“我”一个中国人外,其余都是日本“爱国青年”。
再看看下文:“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可见,拍掌欢呼的不是来自影片上“围着看”枪毙的“一群中国人”,而是来自讲堂里看影片的人。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指代“围着看”枪毙的“一群中国人”,指麻木的中国人。
“那时那地”到底指何时何地?有的同学认为是指在中国“闲看枪毙犯人”的时候,实际是指在仙台讲堂里看时事影片时。
为什么会出错呢?因为他们没有注意“那时那地”的“那”字是远指代词。
如果指在中国闲看枪毙犯人时,应该用“这”字,懂得这一点,就会从前文找到正确答案。
“我的意见”指学习医学,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变化”指的是弃医从文。
例2. 将下列几句话按照正确的次序重新排列,并说明这样排列的理由。
①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②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③别的动物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
④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走路都是让身体跟地面平行,有几条腿使几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来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初一语文阅读记叙文专项训练题和答案阅读记叙文一直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分享了初一语文阅读记叙文专项训练题给大家,欢迎阅读!(一)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①温丝果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
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珍妮芙太太。
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冲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
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
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
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
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
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
医生说那是一个良吐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⑤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
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
了,她害怕手术。
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
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了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
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大再也没有来过。
温丝莱特有点想她了。
可是,珍妮芙太大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一】最后一个秋梨①秋风萧瑟时,我裹挟着大衣走在梧桐树下,母亲打来电话,问:“你何时回家?”我一时并未想好该如何回答。
紧接着,她又说:“树上只剩下最后一颗秋梨了,你真的不回来吗?”②我愣住了,脚步不再往前迈。
往事如枯黄的梧桐叶“簌簌”地往下掉,掉在我的眼前,也掉在了我的心上。
树上的最后一颗秋梨还在,但为我守着梨子的人已经不在了。
③年幼时,我特别羡慕村子里长着梨树的人家,每逢梨子成熟之时,我总是趴在院墙上望着别人家树上泛黄的梨垂涎三尺。
母亲看出了我对梨子的喜欢,特意在春天买了棵梨树苗,种在我们家的庭院里。
可不知为何,母亲种的梨树只开花,却结不出果子。
④外婆从母亲那儿得知此事后,用自己挑野菜换来的钱买了两棵梨树,种在她的小菜园里。
那时,外婆身体很好,勤劳能干,自信满满。
梨树种下的那个早春,她穿着蓝色碎花的衬衫,盘着一个发髻,在梨树下浇水、施肥,忙得不亦乐乎。
⑤果然,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那两棵梨树在第二年春天就开了一树的梨花。
外婆高兴地拉着我的手在梨树下转圈,梨花洁白如雪,微风一吹,轻缓缓地飘落,落在我们的发梢,落在我们的肩上,落在我们的手心。
⑥那時啊,青翠的麦田尽头有两棵开着花的梨树,梨树下坐着一老一少,老人的菜篮子里装着菜园里的青菜、豌豆等,少女的篮子里装着乡野里的荠菜花、婆婆纳等,她们从未谈及幸福,可她们嘴角的笑容明媚了整个春天。
那时啊,她们眼前的世界很小,内心的世界很辽阔。
⑦从春天花开,到夏天梨子一点点膨大,再到初秋梨子成熟变黄变甜,我和外婆在梨树下一起等待,一起见证自己种的树结出我们希望的果。
犹记得吃第一颗梨子时,外婆挑了一颗又大又圆的,一脸得意的样子说:“娃子,这梨子保准水分足,比蜜还甜。
”我欢喜地点着头,梨皮都不削就咬了一大口,甜津津的梨汁顺着嘴角流下来,外婆用她的拇指一揩,笑着说:“你个馋丫头!”⑧后来,梨树越长越茁壮,梨花开得一年比一年多,梨子也结得一年比一年多。
可是,我去看梨树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会忘了梨子已经成熟。
话题1,大山忧心忡忡地对卵石说:“你们都是我的子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我了呢?你们看我:峥嵘峻峭,岩石嶙峋,岿然不动。
再看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到处乱滚。
成个什么样子?”
卵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这样子有什么不好?只有变成这样的形状,我们才能随着大江大河去漂游,认识外面好广大,好精彩的世界。
如果都像你,一辈子总站在老地方不动,纵使穷极千里目,也不过永远只看到脚下的那一方土地。
”
自拟题目,以“变与不变”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话题2,曲线是美的。
而美的东西,恰又往往是由曲线构成。
曲线的美在于自然。
雄伟的山峦是曲线;滔滔的大江的曲线;皎洁的明月是曲线;波涛汹涌的大海,也是曲线……人类的历史是曲线。
人生的道路,也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
它上面,既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淌过失败者的泪水,既有顺利时的喜悦,又有受挫的苦恼,正因为如此,人生的曲线使得生命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的确,曲线,在生活中,举目皆是,它蕴涵着形态美和哲理美,请以“曲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心愿
(431700)湖北省天门中学肖孟平
离家的路越来越近了,新铺的水泥路面,车几乎是悄无声息地前行。
变化还是有的,但终归不大,阿成鼻子里呼出一阵长气,想,公路两旁低矮破旧的砖瓦房便是明证。
看到房子,记忆的河流不禁开阔起来:阿李一家的土屋总该翻新了吧!
想起阿李就心酸!五年前,阿成提大包拎小包从打工地深圳回到家乡时,正是雨天,大风刮得阿李的土房子呼呼作响,仿佛摇摇欲坠,屋内四处漏雨,水桶,面盆,甚至尿壶,接了一地。
阿李的小儿子一会儿在屋子里哭闹,一会儿倒在湿滑的堂屋里弄得满身是泥。
雨下个不停,漏进的雨滴击打着各式器皿,发出阵阵乒乒乓乓丁咚吱留怪异的音响……面对热情的阿李,阿成觉得端着酒的杯子好沉好沉:“兄弟,死守这几亩地,是不成的,还是跟我出去吧!每月包吃包住800元呢!”在乡村,800元不是一个小数目,阿李不语,末了,才挤出一句:“我上有老,下有小,拖累着呢。
”听着厨房隔壁屋子里不时传来的咳嗽声,阿成也无话可说。
阿李如果还是死守老家那四五亩地,是绝对没有出路的!这次要好好地劝劝他。
这小子并不笨,读书时,还是块好料,只是家里太穷,才辍学的。
离校的那天,阿李迟迟不肯离开教室,最后竟伏到课桌上,肩膀一抽一抽的,哭得很伤悲,那种悲怆,浸润了生活浓重的凄苦,直刺人的心肺,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想到这,阿成不禁落泪了。
阿李的悲剧激发着阿成把握自己难得的求学机会,好景不长,阿成也辍学了,一样的遭遇,铸就了两人患难与共的情谊。
在夜幕的星空下,两人曾立下些雄心壮志:“我也要儿子雨天能穿上象样的雨靴。
”“咱又不笨,有朝一日,咱们也要在公路旁做栋三层的楼房。
”……这些格言,来自对早些富起来的人的嫉妒或向往,总归有些缥缈。
天刮起一阵风,雨息利索落就下来了,雨滴在车窗上,一点,两点……开始是分散的,继而汇成一团一片,聚成一颗颗又圆又大的水珠,滴下去,滴下去……又是一个恼人的雨天!可是很快,阿成却高兴起来,十年来的梦想渐渐地清晰浮现,仿佛在路的终点,幻化出一座气派巍峨的小洋楼。
可怜的阿李!这一次,我一定要动员你出去!月薪1000元!包吃包住!愈近故乡,他的心忽而波涛汹涌忽而又水平如镜。
“喂,魏老三,那就是穷阿李新造的房子,多洋气啊!”一个声音从耳边响起,满是艳羡。
“是啊,时来运转,这小子总算翻了回身!”多少有些不屑。
“还不是人家有魄力……”
什么?阿李的洋房?这简捷的对话在阿成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他觉得听的还不够详实,谈话在继续——
“还不是得亏打工的人多,他钻了个空子,大面积种植……”
“不要说风凉话,您家怎么不去承包……也买台收割机搞生意……”
好小子!阿李!!,想不到,竟先了却了一段宿愿!他的志向,理想,愿望,热情,仿佛经过重重一击,打了些折扣,变得有些模糊不堪了……
不过,他迅疾醒悟过来,很有些释然。
随即,是安然。
是啊,在这看似不变的乡村,又充满了多少新奇的东西啊!阿成几乎有些自嘲了,在他的心底,那曾经渐渐清晰的梦想又慢慢如海潮般消退了去,但他似乎并不觉得后悔,是该做个冒点风险的小老板了!是该和小打工仔的名义说——拜拜——了!有谁打过一辈子的……
他想得确凿的时候,车早停了。
风也不知什么时候住了,雨也息了,很清爽的清秋的天气。
2003-10-17
精彩片段集锦
1,结尾:
望着老头儿那弯曲的背影,那佝偻的身躯,我突然觉得那就像一道优美的曲线,那曲线体现出了生命的价值与顽强,体现出了一种用金钱无法衡量的充实的人生。
(11班/《那道优美的弧线》/陈周)
2,结尾:
从此以后,村里人发现了一个秘密。
原来水火不容的老王头和小李竟整天粘在一起。
一个与小李要好的人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小李故做高玄地说:“新技术要学,老传统也要留,这变与不变之间大有玄机啊!”
秋季,老王头和小李都获得了大丰收。
(11班/《种田记》/周柏樟)
不同的曲线
湖北省天门中学高三(11)班黄河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附带着曲线:连绵起伏的山峦构成了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曲线;长长的海岸线也是曲线……这曲线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我看来,还有一种与之不同的曲线——爸爸的背,驼成了一张弓。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它是丑陋的,但在我眼里,它是那样的美。
因为如弓的背是爸爸人生拼搏奋斗的真实写照。
爸爸的背在年轻时是很直的。
那时他读书也特别聪明,只是由于政治背景不好才不得不回到家乡。
他把希望全寄托在我们身上,要我们去实现他昔日的梦。
为了尽可能多地赚钱,爸爸就像连轴的机器一样不停地转。
时光流转,人也在变,我们从牙牙学语到到现在人长树大,对他们多的是埋怨,多的是责怪,有时甚至是对着干,根本没留心到他们苍老了许多,尤其是爸爸。
直到大姐为爸爸买回那套西服……
那是一年腊月,大姐刚刚工作一年,她准备回家时给爸爸买套衣服作为礼物。
由于不知道爸爸的身材,她还特地发了一封快件给我。
离春节还有十多天,姐姐回来了。
她为爸爸买了一套西服,花了好几百块,相当于她半月的薪水。
当天晚上,在高兴而热烈的气氛中,姐姐拿出衣服让爸爸试穿。
爸爸拿着西服笑嘻嘻地说:“买这么好的衣服,难得一份心,可能不适合我穿了!”我兴冲冲地给爸爸套上西服,爸爸穿上西服转了一圈,妈妈在一旁笑了起来。
原来是爸爸的背不知什么时候变驼了,西服的背心处被凸了出来!当然,后面的衣边也就翘得高高的,任我怎么拉扯,下面总是翘得厉害。
爸
爸好象不好意思,叹着气说:“人老啦!”接着便把西服脱了下来。
姐姐刚才还是高昂的兴致也减少了许多,我的心中也感到了一丝酸楚,我从哥哥略带几分僵硬的笑容中也猜到了他的心情。
这些年来,我们只是一个劲地对爸妈说我们缺什么,而反过来给爸妈的关爱太少了。
就连父亲这几年总是穿夹克也没留心,这实在是我们做儿女的悲哀啊!父亲这么多年来一直为我们奔波劳碌,是强大的生活压力压弯了父亲的脊背,导致未老先衰。
父亲那凸起的曲线在我朦胧的泪光中延续……延续……再延续……
总结
1,学生明显对哲理思辩类作文驾驭能力差。
四年来高考作文的回顾:2000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1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感情轻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均重视这些方面。
处理方法:A,要善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
例如:曲线可以理解为“驼背”;由数学函数曲线而引申为人生曲线等。
B,要善于联想,克服定势,表现个性。
学生作文定势的表现:
A,题材方面:写曲线,自然就大写曲折的人生经历,缺乏有力的限定,显得空泛,并有游离主题之嫌疑。
B,表达方面:遇挫折打击困难+彷徨犹疑+智者指导/巧遇启发心志的场景+豁然开朗疑窦全解。
类同“恶龙劫走了国王的女儿”。
2,把含混当含蓄。
建议标题,主题都要态度鲜明些,开篇一般要扣题,结尾要简明有力,回应开头。
3,编造故事情节,不能贴近生活,表现真情实感。
(20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