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桩基检测分析及桩偏位设计优化
- 格式:pdf
- 大小:204.39 KB
- 文档页数:3
砖偏位后承台、砖胎模处理本工程工程桩直径d=900,对于2桩承台、3桩承台及多桩承台边桩,允许偏差为120mm;为保证本工程桩基工程质量,对本工程内工程桩桩位有偏移时,承台及砖胎模做如下处理:1.当桩中心位置有所偏移,但都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时,承台不需做任何调整,继续按照原图施工。
2.对于桩承台,当桩集体偏位大于120mm时,扩大承台尺寸,将桩偏向方向这一侧承台边沿扩大至与桩偏离方向对称,即在砌砖胎模时保持桩偏离方向承台边沿,扩大偏向方向承台边沿,使桩继续处于承台中线位置,保持四个方向对称。
简图如下:图纸桩中心线现场实际桩中心线桩偏向方向桩偏离方向桩偏位移方向图纸承台边至现场实际桩中心线尺寸为L扩大承台尺寸,长度为LL1为桩偏心距离,当L1偏心大于120mm时,扩大承台尺寸,使桩到承台两边沿尺寸对称、相等。
中建三局二公司兴业银行大厦项目部2010年11月10日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最优秀的考试信息平台】2009年1月22日1 工程概况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C60、φ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93根,桩长24m,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 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标准值550 kN。
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2.5m左右。
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④-1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
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挖土深度约2.8m。
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1.1~1.6m。
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0.6~0.8m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
机械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1.5m,施工十分顺利。
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
某桥梁桥台偏位的研究分析与加固处理摘要:桥台(桩基)偏位一直是桥梁建设领域多发的质量事故之一,在软土地区该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结合某桥梁桥台偏位事故,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对处理措施和施工过程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期为软土地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桥台偏位软土地区问题成因处理措施1 工程概况某EPC项目包含一座跨越地方水系的中型桥梁,该桥梁招标阶段时设计总长为65m,桥跨布置为(20+25+20)m,宽35米,上部结构采用预制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单排端承桩基础,桥台采用薄壁桥台、双排端承桩基础;正式施工前,考虑河道通航和桥型美观,相关单位对该桥梁进行了变更设计,变更后桥梁全长为72.6m,桥跨布置为(18.8+35.0+18.8)m,桥宽35m,左右分幅,单幅采用单箱三室变截面现浇连续箱梁结构,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墙式矩形墩、端承桩群桩基础,桥台采用桩柱式台,每个桥台下设4根直径1.2米、长27m的单排端承桩。
在完成桥台桩基和台身施工后,原设计的台前土方护坡临时变更为趾板式L形悬臂挡墙,挡墙长度与桥台宽度相等,墙顶低于桥台底面35cm。
挡墙及台后片石砼完成后,发现台后土体出现横向裂缝及沉降现象,随即施工单位对桥台高程、平面位置等进行复测,发现其中一座桥台的桩基和台身发生偏移,台身偏移量最大处向河道偏移约46cm。
经相关单位商定后,施工单位采取台后卸载和台前加载反压进行临时稳定处理。
随后,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桥台偏位进行跟踪监测,并对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桥台偏位已基本稳定,台下有3根桩在17m左右位置疑似断桩。
经专家分析评估,桥台偏移46cm,已超过相关规范限定值[1],且检测结果存在疑似断桩缺陷,对桥梁使用功能和运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对桥台场地深厚软土进行处理,并对桥台结构进行加固。
根据桥台工程地质柱状图揭示,桥台场址左、右幅地质钻孔剖面不尽相同,左幅软土层下卧层为漫滩相软可塑饱和粉质黏土②-3,右幅下卧层为硬可塑饱和粉质黏土③(可能为河床相),参见图1。
桩基工程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措施一、重难点分析1、测量放线错误,使整个建筑物错位或桩位偏差过大。
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
3、桩倾斜过大。
4、预制桩接头断离。
5、断桩。
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失控,发生断桩事故。
6、桩基验收时出现的桩位偏差过大。
7、离析、桩身夹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钢筋错位变形严重等。
8、灌注桩顶标高不足。
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施工控制不严,在未达到设计标高时混凝土停浇;另一种虽然标高达到设计值,因桩顶混凝土浮浆层较厚,凿出后出现桩顶标高不足。
二、重难点分析原因剖析1、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1)桩沉入深度不足。
(2)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
(3)最终贯入度过大。
(4)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
(5)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2、倾抖过大的常见原因(1)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
(2)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
(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4)端遇石块或坚硬的障碍物。
(5)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
(6)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3、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1)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2)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
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3)锤击次数过多。
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4、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当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需要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
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较为常见。
5、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等。
三、处理措施打(压)桩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做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
建筑工程桩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发布时间:2022-07-15T07:08:53.441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3期作者:穆永超[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也迅速发展起来。
穆永超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也迅速发展起来。
桩基检测技术是建筑工程过程中必须使用到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情况和稳定级别有直接影响。
桩基施工一般都是隐蔽施工,质量检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讨论了高层建筑桩基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检测技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检测;问题;对策引言人口向城市的大量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然而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高层建筑的大量建设适当解决了这些问题。
但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必须提高桩基的建设水平,才能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最大程度减少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专业的桩基检测队伍较少,综合素质较低,没有相关的专业化设备和技术。
桩基深埋地底,质量问题很难被检测到,而且问题一旦产生,也不容易处理,严重危及建筑安全。
所以,必须提高桩基检测的质量,对桩基进行科学性检测。
1桩基检测的主要内容1.1成孔检测对桩基工程的成孔检测主要是为了在施工阶段不会因成孔质量的不足导致后桩基在筑好后,后桩的质量不达标。
在施工桩孔时,也会因许多外界因素导致桩孔出现问题,例如人为施工以及施工地形等,使桩孔出现偏斜、过厚及孔径缩小等问题。
对桩基工程成孔的质量检测主要包含桩孔的深度多少、具体位置及沉渣的水平是完成桩孔的质量检测关键点。
1.2承载能力检测承载能力检测是桩基工程重要检测之一。
静荷载试验法、静动法及高应法是现在对桩基承载能力检测几种常见检测方法。
在三种检测方法中备受国内外建筑工程欢迎的检测方法是静荷载试验法,静荷载试验法的认可度是如今最高的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
加荷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建筑桩基工程的承载能力,加荷速率越慢就表示桩基工程的承载能力与现实设计的承载能力越接近,就说明桩基的承载能力是合格的,加荷速率影响着桩基工程的承载能力。
0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土建房地产公司的工程管理对于确保项目的质量、效益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研究者们已经对土建房地产公司的工程管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施工现场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施工进度管理等方面。
尽管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探讨,例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并保障安全等。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土建房地产公司的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正常进行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杨磊等[1]以北京某地铁隧道侧穿桥梁桩基工程为依托,结合桥梁的结构型式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桥梁桩基注浆加固与掌子面深孔注浆等措施的综合控制方案。
张志伟等[2]重点分析了利用BIM 软件和Dynamo 软件创建桩基模型、进行桩基编码和生成桩基放样数据的方法,介绍了智慧工地平台的主要功能和应用场景。
王世坚[3]介绍一种基于数字化加工的装配式桩基码头预制构件生产及管理方法。
由于桩基具有施工范围大、施工工期长的特征,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施工解决措施。
1 工程概况某房地产公司项目建设地处于城市中心,属于商业和居住混合区域,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63万㎡,总建筑面积约为130万㎡。
该项目将建设为一栋22层的办公大楼、一栋17层的商业楼和一栋11层的住宅。
建筑高度为81.5m,建筑密度为33.6%,容积率为2.5,绿地率为25%。
该项目的基础施工工程主要是钻孔灌注桩。
由于该项目地下土层较多,而且厚度较大,所以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在对该项目进行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地质勘探工作,通过钻探查明地下土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厚度,然后再根据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
2 房地产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1 施工管理过程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桩基施工,同时应在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所有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并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 工程技术与应用 |·49·(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在广东地区广泛应用,但其抗剪性能较差,抗弯强度低,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偏位、桩身损伤等问题,导致单桩承载力折减甚至作为废桩。
由于对管桩的施工没有规范或设计手册可循,设计人员往往根据周边地区案例参考或以往经验处理。
文章对常见的管桩偏移、桩身完整性不合格等工程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管桩;偏位分析;补桩处理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9-0049-02作者简介:伦豪(1986—),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
1 管桩偏位原因1.1 挤土效应在软弱土层中,沉桩时挤土效应明显,造成管桩偏位。
这种现象在厚软弱土层更为严重,尤其在含水量大的、具有流塑状的土层中,管桩很容易出现倾斜或整体性滑移的情况。
1.2 施工问题(1)施工时测量放线出错导致沉桩偏位。
(2)场地内地基承载力较差,桩机在施工时下陷,导致沉桩时不能有效控制桩身垂直度。
(3)桩机在移动过程中导致已施工管桩产生偏位。
(4)沉桩施工时施工流水安排不当,例如桩机行走路线不合理等造成桩位偏移。
1.3 开挖不当基坑开挖时,由于抢工期或施工组织不当,没有严格遵循“分层开挖”,开挖土体富含流动淤泥土,造成土体滑移带动管桩位移引起偏位。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挖土机械操作不当会造成机械对管桩的碰撞移位。
2 管桩偏位处理当监控管桩施工发生质量事故后,应立即保护已施工管桩,停止周边土体开挖,避免事故扩大,同时充分调取施工记录,包括打桩数据、地勘资料、设计图纸、测量定位、桩基检测结果等,联合设计、监理等单位讨论确定桩基产生事故的原因,按照相关规范、设计要求、现场条件和检测结果等确定补救措施。
质量事故案例汇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案例一:一个1000M2左右的单层厂房施工。
在施工至车间顶板浇注混凝土时,在浇注过程中由于模板整体下沉150MM左右,该顶板全部报废,重新支模二次浇注。
原因:模板竖向支撑下部虽然通铺了木架板,可是木架板下的是失陷性相当严重的回填土,虽然回填时也考虑了模板竖向支撑受力,严格控制了回填质量。
可是没有考虑砼施工前模板浇水,及砼自身泌水,所有水把木架板下的回填土完全侵泡,回填土已经不能承受施工荷载,及砼本身荷载。
当时快浇注完毕才发现问题,处理办法:二次浇注时,把所有支撑都受力在地梁上,不能直接受力于地梁上的支撑满绑扫地竿,传力到地梁上,施工时注意模板浇水湿润的控制,注意砼的塌落度控制,防止砼泌水过多。
这样以后施工时才没有发生模板下沉现象。
案例二:一个车间地梁发生向上折断事故。
车间竣工后半年左右地梁上部的砌体产生垂直裂缝,派人挖开地梁后发现地梁已经完全折段,裂缝达30MM的通缝,地梁中间凸起,把地梁下部掏开后发现地梁下部有一块150直径的石灰块,看来它是祸首。
分析后结论是地梁下部回填土时监督不利,以至于生石灰块混在回填土内,由于雨水侵透,使生石灰块熟化,产生膨胀硬生生的把截面350*700的地梁顶断。
这么小的石灰块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确实没想到啊。
(石灰块是车间地基换灰土回填时留下来的)案例三:我在施工剪力墙时,当时材料采购的3形扣件质量及其差,犹如铝制品,在剪力墙模板支设时采用3到4个3形扣件叠放使用,但在浇注混凝土时,剪力墙模板暴模,而且是在剪力墙浇注快到顶部时(想一想和墙体混凝土浇注受力真是吻合),结果,第二天把这一道墙体全部砸掉,重新施工,直接损失不说,工期可是耽搁了3天,而且对后续工序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在剪力墙模板支设时一定要注意加固不能马虎,在材料上更不能以次充好。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及验算摘要:提出某斜桥桩基偏位后的处理方案,在不改变上部结构设计施工的情况下,对错位桩基增设连梁和横梁,能较好的纠正桩基偏位现象,满足桩的强度要求,保证全桥稳定性,并对最大偏位桩的承载力、桩身强度及裂缝宽度进行验算,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桩基偏位;横梁;连梁引言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蒸蒸日上,桥梁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和生产施工工艺的提高,在现代桥梁设计中,桩柱结合式墩台越来越多。
在这种桥墩台施工过程中,对桩基的偏位限制较严(对于不等直径桩柱结合式桥墩台,桩位偏差不超过50mm[1]),由于施工处理不当、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地质情况复杂等原因,造成桥墩台特别是基桩偏斜的现象时有发生。
桥墩台桩基有别于民用建筑的桩基,其直径大、造价高、工期要求较紧、施工条件差和难度大。
当出现较大偏差时,在原位继续成桩,施工难度更大,因此偏斜后的基桩的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桩偏位和倾斜对整座桥梁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必须进行处理,否则可能造成整座桥梁桩基的失稳。
如果处理得当就会较大程度地挽回经济损失,对整座桥梁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桩基偏斜后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补桩法、扩大承台法等。
工程概况某斜桥为双幅桥(斜度15°),桥面宽度为净21+2×4.5m。
上部结构为简支板桥,桥跨布置为4(跨)×12m,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墩台,桩径1.2m,柱径1.0m,系梁断面为1×1m,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导致施工中出现实际施工桩位与原设计桩位存在较大偏位,其桩位平面如图1所示,各桩偏移具体值如表1所示。
x表示x方向偏移量,y表示y方向偏移量,表示总偏移量。
由表中可看出:除17#、19#和20#号桩偏移量未超过5cm外,其余均超过5cm,最大偏移值达到34cm(13#桩)。
由于桩位偏移后,同排桩不在同一直线上,使得原横系梁受力趋于复杂,故需加强原横系梁,特别要加大桩柱接头处横系梁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