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
- 格式:ppt
- 大小:6.28 MB
- 文档页数:92
七年级生物教案《开花和结果》一、教学目标1.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掌握植物的花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3.了解不同的花的形态和颜色对花的传粉媒介的吸引作用;4.掌握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5.培养学生对植物繁殖过程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植物花的结构及其功能;3.花的吸引传粉媒介的方式;4.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过程;2.植物花的结构及其功能;3.掌握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1.对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的深入理解;2.掌握植物彼此间的花的互补现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投影仪、模型图、教具等;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使用一张展示植物开花和结果的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对植物繁殖的思考。
Step 2: 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0分钟)1.通过PPT和教科书,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过程,包括花蕊的形成和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功能等内容。
2.教师通过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植物的花蕊并标明各部分的功能,加深对植物花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Step 3: 探究花的吸引传粉媒介的方式(20分钟)1.教师通过PPT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花的形态和颜色对不同传粉媒介的吸引作用。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观察不同花的形态和颜色,并记录吸引传粉媒介的方式,例如花形、花色等。
3.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花的形态和颜色对传粉媒介的吸引程度。
Step 4: 掌握植物的传粉方式及其重要性(30分钟)1.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植物的传粉方式,包括风传、昆虫传、动物传和自花传粉等。
2.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粉方式进行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呈现各种传粉方式的重要性和特点。
3.2.3 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 ( 上册 )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植物具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知道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前两节内容又学习了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
《开花和结果》一节的学习顺理成章并且承前启后。
在新课标中,主要突出了绿色植物存在在生物圈中的意义,并侧重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
本节内容为掌握后面涉及这些关系的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和第六单元《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作了铺垫。
《开花和结果》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因为有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并且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
但是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并且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在掌握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生物是一门新奇有趣的课程,所以对于生物中的问题学生有很强的探索欲望。
开花和结果在日常生活中是较常见的现象,但是学生平时未必认认真真的曾观察过花和果实,更别说深入思考两者内在的联系了。
不过学生已经具有植物生殖器官的初步知识,掌握了由外向内的观察方法,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作为教师如果能基于这些学生特点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好奇心能善加指导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三、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由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三部分组成。
(1)花与果实的关系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贯穿整节的主线。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按着实验顺序解剖不同的花,识别花的基本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分析花各部分的发育情况,说明花与果实、种子以及其他部分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请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请同学们修改补充、作出评价的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分析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
德育目标:1).欣赏花的美丽。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3).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4).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花的基本结构及其最重要部分。
2).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创新等技能。
教学难点:1).雌蕊、雄蕊的主要功能,子房的纵剖结构。
2).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质疑、观察与讨论、交流等活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开花和结果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自解开其中的奥秘,若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即会被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
把握学生这一心理,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开花和结果效果分析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抽样检测、演示实验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观察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因此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探究实验的探索,我做了如下处理:1. 指导学生观察并解剖花的结构,粘贴花的个部分结构,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为课上解决同学们在观察中遇到的问题和突破教学重点花的主要结构预留了充足的教学时间。
《开花和结果》中学生物一等奖说课稿1、《开花和结果》中学生物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
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
而本节课文并没有安排探究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技能目标:(1)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2)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
(2)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难点:分析讨论“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
而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不稀奇。
若引导学生对此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果?开花和结果到底有什么关系?”学生即会被此问题所吸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
把握学生这一心理,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开花和结果说课稿一等奖5篇【篇一】开花和结果说课稿一等奖(一)地位作用《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花和果实又是植物体重要的传种接代器官,是本章的重点。
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也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
因此本节对于八年级下的《生物生殖》、《生物分类》的学习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
(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3)阐述花、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2)提供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3、情感目标:(1)体验学习生物的快乐。
(2)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培养爱花、爱自然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花的主要结构。
(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前提)2、受精的过程。
(有性生殖的必需过程)3、花、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1、受精的过程。
2、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某些微观的过程在课堂中也难以通过实验观察,所以学生容易对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等抽象的内容缺乏感性的认识。
因为难以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学习起来也容易感觉乏味。
3、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在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情况下,用只一节课来讲清、讲透很有难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七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
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1、教学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借助各种手段,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为了将学习一系列纷繁、枯燥、零散、抽象的内容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我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情境。
课题 3.2.3 开花和结果(第一课时)学科生物学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课教材解析《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对本章来说是个重点也是难点。
前两节介绍了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本节安排开花和结果,具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整体现了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结果。
对于那些鲜艳芬芳的花朵,学生有不少感性认识,但是,对于那些不显眼的风媒花,学生却不一定把它们当做花来看待。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就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认识这两类花不同的传粉方式。
虽然学生对花的形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未必清楚花的结构。
而了解花的结构,是理解传粉、受精、结果的基础,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一个“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解剖并观察桃花等典型花,了解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尤其是了解雄蕊、雌蕊的结构,为后面学习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内容打基础。
教材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之后,再图文结合总结花的基本结构。
了解花的结构后,“传粉”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教材在这里简要介绍了什么是传粉、传粉方式、传粉媒介等。
然后,图文结合,闸述花粉落在柱头上以后如何萌发,以及受精的过程。
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方式比较特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也不必掌握,因此,教材对此进行了模糊处理,只讲了卵细胞与精子结合。
这是本节课进行的教学内容。
受精完成,“花退残红”,小小的果实就开始发育了。
因为种子和果实的结构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因此,教材在这里只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简要介绍了胚珠和种子、子房和果实的对应关系。
开花、传粉、受精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在自然界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教材为了阐述的方便,把这一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来讲。
教学时,在学生掌握了植物开花结果的几个关键阶段以后,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这几个阶段连接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学情分七年级学生对花的形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清楚内部结构,同时这个阶段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