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丰碑谷文昌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0
观往知来Chinese Cadres Tribune 952021.07老百姓心中不朽的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曾称赞谷文昌:在福建省的东山县“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谷文昌是用其创造的、经历了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得到老百姓认可的非凡政绩铸就了这座丰碑。
显然,这座丰碑是物质形态的,而透过物质看精神,这座丰碑又是意识形态的,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谷文昌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优秀县委书记群体的共性,但谷文昌又有其鲜明的个性,这是他在福建省东山县任县委书记时期履职实践的产物。
谷文昌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林州参加革命的斗争中确立了共产党人的初心。
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县,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在东山县14年工作期间,担任县委书记长达10年之久,他一生的主要工作经历和政绩都在东山,他心底的初心在那里得到锤炼、坚守和绽放。
谷文昌精神就是他任县委书记的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
谷文昌在东山的履职实践显示了谷文昌精神形成的印记:一是在东山解放初期的斗争中,作为东山城关区区委书记的谷文昌坚定了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的信心;二是在解决“敌伪家属”的过程中,时任县长的谷文昌升华了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意识和勇于担责的境界;三是在东山保卫战中,县长兼任驻岛部队政委的谷文昌进一步坚定了捍卫新中国的决心;四是在改造自然的长期斗争中,作为主政一方的谷文昌逐渐形成了保护自然的观念;五是在“大跃进”的考验中,作为地方“一把手”的谷文昌敢于顶住压力而进一步强化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六是在种植木麻黄的漫长探索中,谷文昌不断磨砺了不屈不挠的品质;七是在为民办实事的不断实践中,谷文昌始终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异常艰苦的创业年代,谷文昌涵养了克己奉公的为官品格。
总之,在那意气风发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造就了榜样谷文昌,铸就了谷文昌精神。
最新《谷文昌》电视剧观后感心得5篇《谷文昌》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沙造林、打响东山保卫战、变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等故事,由吴子牛、黄克敏执导,刘佩琦、刘晶晶、雷恪生等主演的近代革命剧。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谷文昌》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0《谷文昌》观后感【篇1】新中国已经走过70余载,辉煌有目共睹。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前赴后继的英雄们密不可分。
伟大的国度,书写着英雄的故事,近期PP 视频即将上映一部电视剧《谷文昌》,讲述开国一代英雄谷文昌的伟大壮举。
《谷文昌》本身是一部经典的话剧,这部电视剧就是以话剧作为原型,希望以影视剧的艺术方式,通过更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将谷文昌精神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了解他、学习他。
为了力求真实再现谷文昌的人物特征,主创在创作过程中邀请了谷文昌的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学者为顾问团队进行考证。
在演员选择上,也邀请了功力深厚的刘佩琦、雷恪生、韩童生、刘威以及奚美娟、程煜等众多实力演员。
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地点也由横店、仙居、三门、东山等多地辗转,历时五个多月,最终将这部品质优良的电视剧打磨完成。
故事讲述的是1950年,谷文昌随军南下。
在我军顺利解放东山后,谷文昌亲眼目睹了东山的贫瘠和苦难,随后就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投入到政权建设、安定民心、访查民情的工作中。
他为民高擎一把伞,为民敢扛一片天。
解放初把“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的建议,一项德政,赢得十万民心。
而得知有些村民想出岛乞讨,谷文昌设法搞来“救济粮”,在区委设立救济点,同时发动群众生产自救,誓言不让一个村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做乞丐。
感受到谷文昌真挚情感的各界群众开始积极协助谷文昌出谋划策,并最终一同渡过了粮荒。
并且,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率领东山人民苦战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筑起绿色长城,硬是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将曾经百年寸草不生的荒岛换颜成如今的东海绿洲。
有关谷文昌的英雄事迹,在PP视频即将开播的《谷文昌》中将一一讲述。
林州市谷文昌纪念馆观后感去林州市谷文昌纪念馆参观,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充满力量与温暖的大书。
刚到纪念馆,那建筑就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谷文昌的伟大事迹。
走进里面,就像是走进了谷文昌的世界。
谷文昌的故事,那可真是让人既敬佩又感动。
以前就听说他在治理风沙上有大功劳,可到了馆里才知道这背后的艰辛远超想象。
看着那些老照片,上面的荒沙地,那简直就是不毛之地,沙子随风乱跑,感觉就像个调皮捣蛋又破坏力十足的小怪兽。
可谷文昌就像是个超级英雄,他就是不服输,下定决心要把这沙地变成绿洲。
他带着当地的老百姓种树,一棵又一棵,一年又一年。
这中间肯定有很多次失败,那些树苗可能就像娇弱的小娃娃,经不住风沙的折腾就倒下了。
但是谷文昌就没有放弃过,他就像个固执的老大哥,非要把这件事干成不可。
我印象特别深的还有他和老百姓的关系。
在馆里能看到很多他和群众在一起的画面,那感觉就不是什么干部和群众,而是一家人。
他真的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老百姓吃不上饭,他就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大家能填饱肚子;老百姓住得不好,他也操心着改善居住条件。
他就是那种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人,不是只在嘴上说说,而是真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参观完之后,我就一直在想,现在我们的生活这么好,其实就是因为有像谷文昌这样的人在前面铺好了路。
他那种坚持、那种为人民着想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
在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就可以想想谷文昌对着风沙种树的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他的故事也让我觉得,一个人要是能真心实意地为大家做点事,那他的一生就特别有意义。
而且这意义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是能实实在在看到成果,能让后人受益的。
这个纪念馆之旅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能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正能量是无穷无尽的。
谷文昌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_看谷文昌有感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2020《谷文昌》观后感【篇1】央视一套在结束了《奋进的旋律》播出之后,电视剧《谷文昌》接棒,首集播映。
在首集当中,跨海作战、深入敌后、遭遇敌特和治理风沙等矛盾梗接踵而至,让这部电视剧充满了看点。
而刘佩琦老师饰演的谷文昌,除了自带乐天精神之外,更有一种坚韧的生存品质,可谓是一部刘佩琦版本的《活着》。
首集当中,以解放军攻打福建东山县为开端,迅速“盘活”了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谷文昌。
男主角身上,自带着革命的乐观主义,为稍后的剧情,奠定了高昂的基调。
而他身上的正气,也通过一次海战深入敌后,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开篇的海战剧情,是还原历史的需要,更是对人物性格塑造的“速成故事”。
枪炮一响,收视率自然看涨,这是上星电视剧的重要规律。
以海战作为《谷文昌》的开篇剧情,可以承接不少的电视剧观众,让大家对这部作品产生兴趣。
而塑造出主角性格之后,这种乐观主义,又带着天然的看点,为稍后的治理大风沙做出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谷文昌》在情感上,非常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
敌军撤走之前,在东山县大肆抓捕壮丁,造成大量的妻离子散。
这个抓壮丁的剧情,也是小说《活着》当中的重要内容。
显然,这部《谷文昌》在生存气质上,非常具备一种“活着”的韧性。
敌军撤走之后,留下的东山县是一穷二白的,谷文昌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
而这些困难,成为“谷文昌”这个角色能够赢得观众认可的基本要素。
东山县解放之后,谷文昌等人要做的,首先是恢复生产,继而就是治理这里的大风沙。
诚如电视剧里边所演的,谷文昌等人把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当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让老百姓吃饱饭的主题,成为电视剧《谷文昌》的重要叙事基调。
这个基调,容易让电视剧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
即将播出的剧情当中,谷文昌将面对大风沙和留守敌特的双重困难。
这也为这部电视剧奠定了明线和暗线的叙事基础。
一方面是治理自然灾害的困难,一方面,又要面对敌后的各种破坏活动。
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
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
谷文昌担任东山县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
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
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
一九五四年,谷文昌调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
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屹立于风沙中的木麻黄树。
谷书记获悉后,立即组织林业技术员到实地研究、分析,证实木麻黄具有耐旱耐咸、抗风力强的特点,是制伏风沙的好武器。
就这样,谷文昌同志下了决心,召开各种会议,倡导栽种木麻黄运动,他说:“不种活木麻黄,制伏风沙,就把我这副老骨头埋在东山岛。
”他一面呈请中央林业部进口木麻黄树籽,一面派林业干部到广东电白县学习木麻黄的种植技术。
之后,他亲自在下溪村建立了一个试验苗圃,在白埕村大园埔搞了一个试验林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谷文昌同志的关心下,大面积试验林初步成功。
一九六O年,一场“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的战斗打响了,党政军民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风雨无阻,鏖战数年。
全县四百多座大小山头,三万多亩赤白滩,种上树,造了林,三十公里长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昔日‘沙老虎”制伏了。
学习谷文昌心得三篇学习谷文昌心得三篇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xxxx年至xxxx年间,我在xxxx担任县委书记,深受谷文昌精神熏陶与激励,坚持和全县党员干部一起汲取“营养”,化精神为动力,凝心聚力谋发展。
忠诚于党的事业,求真务实、致力发展,是谷文昌老书记在xxxx确立的实干精神。
我们县委领导班子对照精神,切实把“心中有党”体现在加快xxxx发展的实践上,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县情凝聚共识,潜心谋划发展思路,围绕“魅力xxxx、幸福家园”美好愿景,引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推动发展。
心系群众、一心为民谋福祉,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忧难、谋利益,是谷文昌精神的闪光点。
按照精神指引,我们县委领导班子注重和谐社会建设,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时刻把群众的诉求放在首位。
建立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工作机制,每月15日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第一时间批办群众反映问题,创建“133”群众工作机制,建成服务群众的便捷平台。
清正廉洁、严格自律,是谷文昌精神的底色和独特魅力。
我们县委领导班子认真抓好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强化问题导向,围绕落实“八项规定”等,加大对“庸懒散虚假浮”的治理力度,积极解决“四风”顽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xxxx民俗,是谷文昌作为“四有”干部楷模的生动映现。
老百姓爱戴谷文昌也从谷文昌身上认识我们党、拥护我们党。
当前,xxxx县党员干部在县委带领下,正从“三个致力”入手深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争当“四有”干部。
致力在创新学习载体中弘扬谷文昌精神。
今年1月,xxxx县委制定5方面22项学习措施,“点、线、面”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学习弘扬活动。
拓展提升谷文昌纪念园这个点;将谷文昌当年带领群众所做的项目串成一条体验教育专线;推动学习活动全覆盖,让党员干部把谷文昌精神、“四有”要求烙入心中,付诸行动。
致力在发展惠民中弘扬谷文昌精神。
《谷文昌》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5篇_看谷文昌有感5篇《谷文昌》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沙造林、打响东山保卫战、变敌伪家属为兵灾家属等故事,由吴子牛、黄克敏执导,刘佩琦、刘晶晶、雷恪生等主演的近代革命剧。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谷文昌》的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2020《谷文昌》观后感【篇1】央视一套在结束了《奋进的旋律》播出之后,电视剧《谷文昌》接棒,首集播映。
在首集当中,跨海作战、深入敌后、遭遇敌特和治理风沙等矛盾梗接踵而至,让这部电视剧充满了看点。
而刘佩琦老师饰演的谷文昌,除了自带乐天精神之外,更有一种坚韧的生存品质,可谓是一部刘佩琦版本的《活着》。
首集当中,以解放军攻打福建东山县为开端,迅速“盘活”了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谷文昌。
男主角身上,自带着革命的乐观主义,为稍后的剧情,奠定了高昂的基调。
而他身上的正气,也通过一次海战深入敌后,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开篇的海战剧情,是还原历史的需要,更是对人物性格塑造的“速成故事”。
枪炮一响,收视率自然看涨,这是上星电视剧的重要规律。
以海战作为《谷文昌》的开篇剧情,可以承接不少的电视剧观众,让大家对这部作品产生兴趣。
而塑造出主角性格之后,这种乐观主义,又带着天然的看点,为稍后的治理大风沙做出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谷文昌》在情感上,非常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
敌军撤走之前,在东山县大肆抓捕壮丁,造成大量的妻离子散。
这个抓壮丁的剧情,也是小说《活着》当中的重要内容。
显然,这部《谷文昌》在生存气质上,非常具备一种“活着”的韧性。
敌军撤走之后,留下的东山县是一穷二白的,谷文昌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
而这些困难,成为“谷文昌”这个角色能够赢得观众认可的基本要素。
东山县解放之后,谷文昌等人要做的,首先是恢复生产,继而就是治理这里的大风沙。
诚如电视剧里边所演的,谷文昌等人把老百姓的生存问题当作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让老百姓吃饱饭的主题,成为电视剧《谷文昌》的重要叙事基调。
这个基调,容易让电视剧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
文书文秘《谷文昌》观后感一名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谷文昌,在我心里一次又一次的曰荡,久久不能退却,深受感动。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这是谷交昌同志对东山县人民许下的豪言壮语。
“见到木麻黄,想起谷文昌”,这是东山县人民对他的思念。
一名普普通通的领导干部去世2 2年了,当地干部群众仍然是那样深情地怀念他,崇敬他。
每逢春节,清明节,人们总是不忘祭奠他;老百姓自发捐资,为他建造一座雕像,干部群众中长久地传颂他的故事。
这一切都证明着一个至诚的真理: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热爱。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造福社会、造福百姓的好干部,永远景仰那些具有伟大情怀和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
谷文昌同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念念不忘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植树造林,根治风沙,改造自然,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创造出辉煌业绩;他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求真务实,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他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靡洁自律,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绝不以权谋私.谷文昌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动人事迹,鲜明地回答了一个共产党人“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的历史课题,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谷文昌同志在东山县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人民心日中树立的一座共产党人的丰碑,巍峨屹立,万古长存。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摔”。
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共产党员应有的崇高风范。
在今后的工作里,我将以谷文昌同志为榜样,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个人得失,时刻把人民的利益装在心中。
务必使自己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坚信只有不断要求自己,在迈向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上一定会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
【道德讲堂】学习谷文昌精神做求真务实好教师导入:“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
”曾任东山县10年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就有如此崇高魅力。
在东山县,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以共产党员最真切的品行,屹立于中华民族浩瀚历史之中!一、个人经历谷文昌,男,1915年10月生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原林县石板岩乡)人。
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过区长和区委书记。
1949年1月随军南下。
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
谷文昌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后历任中共东山县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及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
二、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事迹回顾解放初期,东山县一年中刮六级以上大风的时间长达150多天,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解放前被风沙掩埋了11个村庄。
当地农民一年到头缺吃缺烧,不少人只得端着破碗讨饭。
面对生活贫困的群众,谷文昌下定决心,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他多次在各级会议上反复强调:“改造世界,改造大自然是共产党人和劳动人民的天职,越穷越要革命,自然条件再差,也要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
”谷文昌以百折不挠的坚强斗志,带领县委一班人,领导东山人民为根治风沙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
起初沿用老习惯搬沙,千万个东山愚公持续苦干两三年,可是一起风,沙尘铺天盖地,卷土重来。
于是尝试植草种树。
10多个树种,10多万株苗木,大风一刮,绿色的希望又枯死了。
发动大种龙舌兰。
可就偏偏不长梢,不仅没挡住风沙,反而被沙尘埋没。
谷文昌眯着眼睛、捂住脸颊、侧着身顽强地走在勘测队伍前头,率先登上每一座沙丘。
渴了,喝一喝行军壶里的凉水;饿了,啃一啃冰冷的馒头。
就这样,从苏峰尖到澳角端、从亲营山到南门湾,踏遍了30多公里的沙滩,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风向,一座座沙丘的位置面积,详细记录下来,绘在图上。
谷文昌还带领县委一班人,深入乡村,走进了千家万户,与老农促膝长谈,集思广益,探讨治理风沙的方案。
谷文昌——不朽的丰碑作者:来源:《党建》2015年第05期编者按: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以“埋头苦干的实事,不求急功近利的…显绩‟”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展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高风亮节。
今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更多谷文昌式的“四有”干部。
习近平点赞谷文昌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05年1月17日《之江新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委书记雪松:习总书记提出的“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身上得到了生动诠释。
“己身不正,焉能正人”,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应当以立身为重,时时不忘公仆本色,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保守主义和无为主义的思潮。
如果只是一味地求稳怕乱,对履职尽责无所作为,耽误了发展良机,损害了人民利益,这不光是严重的失职,更是一种隐性的腐败。
“为官避事平生耻”,党的干部要时刻牢记根本宗旨,坚守党性,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
在帮扶困难群众上孜孜不倦,在促进公平正义上绵绵用力,在推动转型发展上久久为功,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为百姓福祉任劳任怨,这才是对谷文昌精神的真正传承。
浙江省金华市委常委、武义县委书记钟关华:谷文昌同志与焦裕禄同志一样,都是县委书记的榜样、共产党人的楷模。
作为武义县委书记,一定要努力践行谷文昌精神,用武义绿色发展的实绩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要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定海神针”。
谷文昌同志任何时候、任何境遇,都笃行宗旨。
信仰,是从他心里长出来的。
谷文昌同志生平事迹展谷文昌,又名谷程栓,1915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县西乡坪区(现林州市石板岩乡)郭家庄南湾村的一户贫农家庭,9岁就在山里放牛,19岁跟石匠师傅学石工艺,20岁时因家庭变故和债主逼债,家具物资全部卖过,一时倾家荡产,全家8口人仅靠6分山坡地糊口。
朴实的家庭背景与艰苦的生长环境,磨练了他不屈不挠的意志家庭变故:1934年严冬来临之前,父亲谷纪活,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严冬来临之前,背起木架,要挂砍刀,肩上挂着几十米长的吊绳,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上崖砍柴,虽然这样的日子不是第一次,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
谷纪活从十几米高的石崖上掉下来,在病榻上煎熬3个月后,撒手人寰。
随着父亲的去世,家庭的主体坍塌了,如谷文昌在简历中所描述的当时的家庭状况:“倾家荡产”!19岁跟随石匠师傅学石工手艺、靠锻石磨维持生计、因家庭变故和债主逼债而倾家荡产,谷文昌和大哥闯荡山西,靠打短工、做石匠养家糊口。
抗日战争爆发,1943年6月建立中共西乡坪村支部,在日寇向太行山区进行疯狂扫荡时,谷文昌毅然参加了村农民抗日救国会,积极报名学文化,参加冬学班,学革命理论,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1944年3月,谷文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3月起,谷文昌先后担任抗日民主政府林北县第七区区长,林县第十区区长,第二区区长、区委书记,积极投身抗日救国、发动群众生产自给,被赞扬为“咱老百姓的好区长”。
1943年6月建立中共西乡坪村支部,在日寇向太行山区进行疯狂扫荡时,谷文昌毅然参加了村农民抗日救国会,积极报名学文化,参加冬学班,学革命理论,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成为西乡坪的半路才子。
谷文昌被村里人推举为村农会主席,点起了三把火,一是壮大抗日力量,动员青壮年参加民兵组织。
二是斗争地主、富农、进行减租减息。
三是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妇女放脚,组织儿童站岗放哨查路等。
1943年8月西乡坪村建立林北县第七分区委,谷文昌毅然参加了村农民抗日救国会。
谷文昌解说词每当清明时节,坐落在福建东山岛赤山林场的谷文昌陵园总是人头攒动,绿树环绕的是一座由近4万老百姓自发捐资建成的雕像。
雕像前,人们捧上一束束鲜花,斟上一杯杯水酒,摆上一盘盘糕点。
半个世纪过去,面对这些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祭拜,人们忍不住要问,谷文昌,是什么让你得到人们长久的爱戴呢?1950年东山岛解放前夕,国民党残余部队从岛上抓走了4700多名青壮丁去台湾。
青壮丁的家属、姻亲遍及全岛。
这时,谷文昌随军南下来到东山工作。
有一次,一位老阿婆拉住谷文昌哭诉。
一个当地干部赶紧把谷文昌拉开,低声说,别理她,她儿子去了台湾,她是反革命家属。
一方面是失去丈夫或儿子的老弱妇孺,一方面是阶级斗争的急风暴雨,问题敏感而棘手。
时任东山县委办公室干事朱子周: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这个人哪,就是一心为人民,都想到人民的利益,他不顾个人的安危。
在县委会上,时任中共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大胆阐明自己的想法:共产党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对人民负责。
在他的带领下,中共东山县委迈出了审慎而勇敢的一步: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
这项德政,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性尊重,把绝大多数人凝聚在党和人民周围,巩固了当时新生的人民政权。
这些“兵灾家属”们也从痛苦中站立起来,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保卫东山和改造自然、建设新东山的热潮中。
解决了“兵灾家属”问题,谷文昌面对的是风沙“天灾”。
“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
”新中国成立前近百年间,风沙吞没了东山10多个村庄、1000多座房屋和3万多亩农田。
有个山口村,人们有田无法种,种了无收成,900多人中外出讨饭的就有600多人,人称“乞丐村”。
面对多灾多难的群众,谷文昌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做梦都想着战胜风沙,让人们过上好日子。
谷文昌夫人史英萍:知道农民那样苦,所以老谷下决心,哎呀,我们一定要救东山,把东山概貌改变一下,不然说我们解放了东山还叫农民当乞丐是不行的。
“挖掉东山穷根,必先制服风沙。
谷文昌事迹材料篇一:(新)谷文昌事迹材料谷文昌先进事迹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河南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东山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
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
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
东山岛东南部原有3.5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
谷文昌到东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下定决心,要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并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他带领干部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战场,多次组织群众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全县掀起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全民造林运动。
至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
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缓解旱情。
他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常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并参加生产劳动。
基层干部来汇报工作,什么时候都不烦。
普通群众来反映问题,三更半夜也不嫌。
他常年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
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群众称他为“谷满仓”。
谷文昌病逝后,当地群众把他的骨灰埋在东山岛上,每逢敬宗祭祖时节,都有老百姓祭奠这位为东山人民造福的共产党人。
事迹介绍谷文昌心里装着人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58年一度被调为二把手,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工作。
“文革”期间,他遭受残酷批斗,全家被下放到三明地区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今石壁镇红旗村)当社员。
谷文昌把自己的厄运置之度外,千方百计帮助生产队发展生产,手不闲、腿不闲、口不闲,使红旗大队亩产跃上千斤。
群众看着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满囤满仓,把谷文昌亲切地称为“谷满仓”。
不朽丰碑,一个铭刻在人民心中的共产党人谷文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区地税局的###,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不朽的丰碑,一个铭刻在人民心中的共产党人谷文昌”。
谷文昌,男,1915年10月生,河南省林县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
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
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
曾任东山县县委书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便是“谷文昌治理沙患的故事”。
千百年来,东山人民被风、沙、旱、涝压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坊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
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
”东山海岛东南部横亘着30多公里长的沙滩,茫茫一片,寸草不生,还有40多个流动沙丘,沙随风势不断向人们进逼。
有田无法种,种了不收成。
粮仓空空,锅里无货,一年到头缺吃缺烧,许多人扶老携幼,拿着空篮破碗外出乞讨,乘船过海到大陆上来割草砍柴。
面对多灾多难的群众,谷文昌流下了眼泪,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做梦也在想着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在一个飞沙走石的冬天,谷文昌率领林业技术员吴志成等同志,探风口,查沙丘,在风沙扑打中前进,用血肉之躯,感受狂风的力度,飞沙的流向。
从苏峰山到澳角山,从亲营山到南门湾,谷文昌走遍了东山的大小山头,把一个个风口的风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详细记录下来。
他走村串户,和村干部、老农民促膝长谈,制定了“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
从计划到实践、从实践到成功,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历程啊!筑堤拦沙,不到一年所筑堤坝全被风沙破坏。
种草固沙,谈何容易!草籽播下,不是随风沙搬家就是被掩埋沙底,勉强出土的幼苗,一经风吹沙打随即奄奄一息。
造林防沙,先后种过十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一次也没有成功,灾荒和贫困依然笼罩着东山。
传承谷文昌治沙经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兴起,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各地重要的发展方向。
谷文昌治沙经验成为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参考。
谷文昌是广东省花都区乐昌市谷饶镇的乡村治理示范点,也是国家级生态扶贫示范村。
多年来,谷文昌凭借其出色的治沙经验在乡村建设中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谷文昌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治沙工作是谷文昌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之一。
谷文昌地处内陆山区,土地贫瘠,沙石遍地。
过去,该地区多年来遭受严重的沙漠化问题,农民生活困苦。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谷文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沙漠化,并开始发展旅游业。
他们种植树木来固定沙土,修建护林带来避免风沙侵袭,同时还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和风光资源,开展农业观光旅游,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谷文昌的治沙经验告诉我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只有两者相互协调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谷文昌注重社区参与和居民的主体地位。
在谷文昌的治沙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
他们通过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培养了土地的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
谷文昌还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农业观光旅游,开展土特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谷文昌的治沙经验告诉我们,乡村建设需要社区的参与和居民的积极性,只有让居民成为建设的主体,才能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谷文昌注重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
谷文昌地区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
在治沙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活动,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内涵。
谷文昌的治沙经验告诉我们,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建设,更需要注重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只有让乡村焕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才能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谷文昌治沙经验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借鉴。
他们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区参与和居民的主体地位、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谷文昌作文素材1. “谷文昌爷爷,您真的太了不起啦!”有一次我去参观谷文昌纪念馆,看着那些照片和事迹,我不禁感叹道。
就好像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要是都能像谷文昌爷爷那样不放弃,努力去克服,那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解决呢?2. “哇,谷文昌让这片土地变得这么好呀!”那天和爸爸妈妈在东山岛玩,听他们讲起谷文昌的故事,我惊讶地说道。
这不就像我们努力打扫房间,让房间变得整洁漂亮一样嘛,谷文昌爷爷就是让整个东山变得美丽的大英雄。
3. “谷文昌真是我们的榜样啊!”课堂上老师讲起谷文昌,同学们都纷纷说道。
这就好比我们身边优秀的同学,让我们也想向他们学习,变得更好呢。
4. “嘿,谷文昌做的事可真伟大!”和小伙伴讨论时,我忍不住说道。
就像我们一起努力做好一件事,那种成就感是一样的呀。
5. “哎呀,谷文昌太值得尊敬了!”参观谷文昌纪念园时,我心里想着。
这就像我们尊敬老师一样,谷文昌爷爷也值得我们深深尊敬呀。
6. “谷文昌的精神真的好厉害!”我和爷爷聊天时提到谷文昌,我感叹地说。
这和爷爷一直教导我要勇敢面对困难不是一样的道理嘛。
7. “哇塞,谷文昌可真是厉害呀!”看到书上写的谷文昌的事迹,我脱口而出。
就好像我们比赛获得了第一名一样让人钦佩。
8. “谷文昌真的好棒啊!”在东山的海边,我听着海浪声,想着谷文昌爷爷的贡献,不禁说道。
这不就像大海的力量无穷无尽,谷文昌爷爷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吗?9. “谷文昌,您是我们的骄傲!”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上,我大声地说道。
就如同我们为班级争得荣誉时的骄傲一样。
10. “谷文昌爷爷,我会永远记住您!”我在心里默默地说道。
就好像记住我最好的朋友一样,谷文昌爷爷的形象会永远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