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民风民俗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5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一、前言通过对民风民俗的深入调查和实践活动,我们旨在了解和体验各地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俗,进而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报告将围绕实践活动的组织、调查方法与过程、所得结果和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践活动的组织我们以调查民风民俗为实践主题,组织了一次由学生自发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先在团队内确定了目标地区,并进行了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当地的民间组织以及安排行程和物资等。
然后,我们向学校提出了实践计划,获得了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图书资料调研:我们通过阅读图书和参考资料,了解目标地区的历史背景、古老传统、典型民俗等信息,为实地调查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田野调查:我们深入目标地区的农村和城市,直接与当地居民接触,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民风民俗习俗等。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面谈、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3. 示范体验:除了观察和调查,我们还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学习传统技艺等示范体验的方式,亲身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并与当地居民互动交流。
这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也促进了我们对民风民俗的深入理解。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我们调查了目标地区的传统节日、婚俗、祭祀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1. 传统节日:我们发现目标地区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有具体的庆祝方式,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2. 婚俗:我们了解到目标地区的婚俗习俗具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一些地区在婚礼仪式上会有“迎亲队伍”和“接亲队伍”的彩车巡游,彰显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此外,婚礼上的传统服饰、习俗和仪式等也是保留了很多古老的传统元素。
3. 祭祀习俗:祭祀活动是中国民俗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祖先的敬意和传统信仰的表达。
在我们的调查中,目标地区存在各种不同的祭祀习俗,如祭祀祖先、祭拜财神和土地神、舞狮子等。
传统民俗调研报告800字传统民俗调研报告通过对传统民俗的调研,我们对民俗的起源、特点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参观了传统民俗活动,与当地民众进行了交流,并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
下面是我们对这次调研的总结和报告。
一、传统民俗的起源民俗是指一种生活方式的总称,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民俗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度和习俗。
传统民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信仰和仪式。
人们通过祭祀、祈愿和庆祝等方式与神灵交流,以期获得好运和丰收。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宗教仪式逐渐融入到了日常的生活中,成为一个社区或地区的共同认同和传统。
二、传统民俗的特点1. 社区性:传统民俗活动是小范围的,通常由一个社区或地区的居民组织和参与。
这些活动在社区中进行,人们可以通过参与活动与其他社区居民建立联系和互动。
2. 转移性:传统民俗活动是代代相传的,孩子们从小就会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3. 多样性:不同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这是因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三、传统民俗的意义1. 传承文化:传统民俗活动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传承和宣扬地区的历史、艺术和价值观念。
这有助于保护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增强社区的认同感。
2. 增进社区凝聚力:传统民俗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社区凝聚力。
通过共同参与传统民俗活动,人们感受到彼此的共同体验和价值,形成了共同的记忆和纽带。
3. 推动经济发展:一些有着独特民俗活动的地区可以借此机会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这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是非常有利的。
四、调研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传统民俗活动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许多人对这些活动非常热衷,认为它们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传统民俗活动正在慢慢消失,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
第1篇一、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民俗文化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现状,本调研组对某地区的传统民俗实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研背景某地区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传统民俗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民俗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
为了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本调研组对该地区传统民俗实践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该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访谈法:对当地居民、民俗专家、文化传承人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和看法。
3. 观察法:实地考察传统民俗活动,观察民俗文化在当地的传承和发展情况。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分析其传承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某地区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早在先秦时期,该地区就形成了独特的民间信仰、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俗活动。
2. 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1)民俗活动丰富多样:调研发现,该地区传统民俗活动种类繁多,包括民间信仰、节日庆典、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
(2)传承人队伍壮大:近年来,该地区重视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技艺的传承人。
(3)民俗活动参与度高:传统民俗活动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3. 传统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1)传承人老龄化: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后继无人现象严重。
(2)现代化冲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民俗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减弱。
(3)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居民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不足,导致部分民俗活动逐渐消失。
关于民俗调查报告500字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包括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职业的受访者进行了调查。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参观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庆典和民间艺术表演。
三、调查结果1. 传统节日根据调查结果,当地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中秋节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2. 习俗在习俗方面,我们了解到当地有许多有趣且独特的习俗。
比如,在新年的时候,人们会给亲朋好友拜年,送上祝福和红包。
在婚礼上,新郎要挑战门楼,新娘要接纳金锁,寓意着幸福和团结。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祭祀习俗,如祭祀祖先和神明等。
3.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当地的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仍然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某地独有的传统戏曲表演,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四、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特色,人们对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重视程度很高。
同时,当地的民间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为民俗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建议与展望尽管当地的民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传统节日的商业化程度过高等。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同时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避免商业化对其的过度侵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对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进行了调查。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传统特色,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民俗文化。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我进行了一次民俗调查,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首先,我选择了我所在的村庄作为调查的对象。
村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调查中,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比如春节期间的舞狮表演、端午节的赛龙舟比赛、中秋节的赏月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
其次,我对村庄的传统习俗进行了调查。
比如婚礼习俗,我发现在我们村庄,举办婚礼时会有很多传统的仪式和习俗,比如闹新娘、过大礼、拜堂等等。
这些习俗不仅增添了婚礼的喜庆气氛,也凝聚了村民的感情。
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些与农耕生活相关的民俗习惯,比如种植庄稼时的祭地神、祭祖先等活动,这些习俗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祖先的尊崇。
最后,我对一些民间传说和民间艺术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村庄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传说故事,比如关于山神、河神的传说,这些传说不仅富有想象力,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和畏惧。
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些民间艺术,比如民间歌谣、民间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在村庄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次民俗调查,我对村庄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村庄的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希望通过我的调查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关于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民俗民风的调研报告张伟姜好黄朝凤尹海波刘飞(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武汉430079)摘要:现在的各地乡村在思想及行为上正逐步的向城市靠拢,有很多优秀的或者说有价值的传统观念及行为正在远离而去。
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发展动力,却难以被充分的利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精神食粮也很有可能随着年代的远去而逐渐淡然。
本文通过对民俗民风的调研旨在了解大悟宣化店镇民俗民风,问题针对性的对某些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使当地风俗文化得以保留延续。
关键词:文化遗产;婚姻;祭祀;禁忌;宗教信仰;延续;一、调查背景宣化店镇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大悟县东北部,竹竿河上游,是著名革命老区和历史名镇。
四周山山环绕,五岳通灵,村落依山而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
近年的发展,通讯的普及,使得宣化店里的村庄并不封闭,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当地的一些风俗。
由于所处大别山区,山上村户分散,人口密度稀薄,集市上较为密集。
我们实践小组基于此考虑,于7月14、15号两天时间分三次进行走访调查,重点在玄坛村、姚畈街、五岳山三地进行走访。
我们就初步寻访了解,当地婚姻,祭祀,禁忌,宗教信仰较为突出,于是作为我们小组的主要调研对象。
二、调查方案1、调查时间:2010年7月12日——2010年7月17日2、调查地点: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姚畈村及玄坛村等周边地方3、调研方式:我们小组主要以玄坛村、姚畈街、五岳山三个地方为调研点,采取走访的方式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询问为主,观察为辅。
为避免与当地方言交流的困难,我们主要以宣化店镇的百姓为调查对象。
走访期间,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做细致入微的调查,入乡随俗,在不叨扰他们生活劳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饮食,婚姻,丧葬,祭祀,禁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4、调查目的与意义:民俗民风反应一个地区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的思想动态,行为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的反应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具体来说,对人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考古学等科目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促动作用。
传统民俗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传统民俗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活动,以及对传统文化保护与推广的影响。
传统民俗是一种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或受到冷落。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调研了解传统民俗实践的现状,以及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
以下是具体的调研过程和结果。
1. 实地走访我们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实践地点进行实地走访。
其中包括传统村落、庙会和民俗表演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我们深入了解了传统民俗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在传统村落的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们依然坚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他们尊重长辈、注重家庭和谐,并通过传统的仪式和节日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这些传统民俗实践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到凝聚社区的作用。
庙会则是传统民俗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舞蹈、音乐和表演,同时也可以品尝到传统的美食和手工艺品。
庙会不仅是民俗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交流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
2. 问卷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大众对传统民俗实践的态度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教育程度的群体。
我们共收集到了3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传统民俗表示浓厚的兴趣和支持。
他们认为传统民俗是了解文化传统和民族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
此外,调查还发现,年轻一代对传统民俗的认知和参与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推广工作。
3. 专家访谈为了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进行了几次专家访谈。
专家们包括民俗学者、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和传统民俗实践者。
他们对传统民俗的历史渊源、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解读。
通过专家访谈,我们得知传统民俗实践的保护与推广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民俗调研活动报告民俗调研活动报告一、活动背景为更好地了解我们祖国的深厚民俗文化,扩大学生对民俗传统的了解和认识,学校特举办了一次民俗调研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过程1.准备工作为了做好调研活动的准备工作,我们组织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们确定了调研地点和调研内容。
活动选定了本地有着丰厚民俗文化的村庄作为调研地点,内容主要包括习俗、传统节日和传统手工艺等。
2.实地调研在活动当天,我们一行人早早出发,到达了调研地点。
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民俗习俗。
首先,我们参观了一座古老的庙宇,庙宇里供奉着神圣的神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庙宇里,我们学习了祭祀仪式的步骤和习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农家小院,参观了当地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
我们亲手尝试了编织竹篮、剪纸和糖画等手工艺制作,深刻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最后,我们还参加了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亲身感受了民间习俗的独特魅力。
我们跳起了锣鼓舞,观看了精彩的龙舞表演,品尝了地方特色美食。
三、活动成果通过对这次民俗调研活动的实地调研,我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1.了解民俗文化通过参观庙宇、参加传统节日等活动,我们对中国的传统宗教信仰、传统手工艺、民间习俗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到了我们祖国悠久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2.拓宽视野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参观活动,使我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宽。
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差异,感受到了地方特色的魅力。
3.培养团队意识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合作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集体行动,我们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四、总结通过这次民俗调研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感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暑假成为了大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时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我于2023年的暑假期间,选择了大悟县作为我的社会实践基地。
在大悟县,我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同时也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当地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实践背景及目的大悟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也是国家生态示范区。
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了解大悟县的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 调研大悟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
3. 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实践内容1. 历史文化调研在实践期间,我参观了当地的历史遗迹,如大悟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大悟山等。
通过参观学习,我深刻了解了大悟县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此外,我还对大悟县的民间艺术进行了调研,如剪纸、刺绣等,感受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魅力。
2. 经济社会发展调研为了了解大悟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走访了当地的企业、农村和社区。
通过调研,我发现大悟县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
3. 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期间,我还参与了当地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我参与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我还参与了“环境保护”活动,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践成果1. 对大悟县历史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通过本次实践,我对大悟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传承红色基因奠定了基础。
2. 对大悟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调研,我对大悟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了全面的认识,为今后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提供了依据。
3. 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体会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民间风俗是一种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民间风俗的发展状况,传承情况和对于文化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民间风俗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2. 内容:调研范围包括传统节日、婚礼习俗、葬礼仪式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传统节日:调研发现,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内容逐渐丰富多样,如春节的年夜饭、赏灯、舞狮等活动越来越多,而有些传统的庆典活动逐渐被淡忘。
2. 婚礼习俗:调研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习俗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浪漫化,传统的婚俗逐渐被改变,例如传统的三朝迎亲逐渐被改为统一场地举办婚宴。
3. 葬礼仪式:调研发现,葬礼仪式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脱离传统的现象,虽然依然保留传统的尊重死者、祭奠祖先的仪式,但在仪式上更加注重简约和环保。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 问题:一些有价值的民间风俗正在逐渐失传,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 建议:加强对民间风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举办相关活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3. 问题:一些地区的民间风俗日益商业化,失去了原本的纯粹性。
4. 建议:加强对商业化行为的管理和规范,不仅要保护民间风俗的传统特点,还要注重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民间风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间风俗,我们需要加强相关工作的管理和规范,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推广,使之发扬光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民间风俗在今天的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前言民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某地区民俗文化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
以下是本次民俗调研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俗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
许多传统民俗活动逐渐消失,民俗文化内涵被淡化。
为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现状,我们选择了某地区作为调研对象,希望通过实地考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该地区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 调查问卷法:设计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民俗文化认知度、参与度等方面的调查。
3. 访谈法:与当地民俗文化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民俗文化的传承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4. 实地考察法:实地参观民俗活动、古迹遗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民俗文化起源与发展某地区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据资料记载,该地区民俗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系。
其中,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间节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 民俗文化认知度与参与度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当地居民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度较高,普遍认为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然而,在参与度方面,年轻人对民俗文化的兴趣相对较低,多数受访者表示只在特定节日或场合参与民俗活动。
3. 民俗文化传承现状(1)传承人匮乏: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许多传统技艺和民俗活动后继无人。
(2)传承方式单一:传统传承方式以师徒相授为主,缺乏创新。
(3)传承环境恶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民俗文化空间受到挤压。
4. 民俗文化面临的困境(1)资金短缺: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政府和社会支持力度有限。
(2)人才流失:传统技艺传承人匮乏,年轻人对民俗文化兴趣不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调查民风民俗的实践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介绍我对民风民俗的调查实践,并总结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调查,我深入了解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感受到了其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本报告将分为调查目的、方法及结果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 调查目的民风民俗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通过调查民风民俗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色。
2. 调查方法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我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1)实地调研:我亲自前往不同的地区,与当地人民交流、观察和体验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节日庆典、婚嫁仪式、祭祀活动等等。
(2)问卷调查:通过设计相关问卷,我对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并收集了他们对于民风民俗的见解和意见。
(3)参与观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活动,我积极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民间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等。
3. 调查结果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我收集到了大量有关民风民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总结:(1)丰富多样的节日庆典:不同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节日庆典,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这些庆典活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喜庆和团圆之情,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独特的婚嫁仪式:各地的婚嫁习俗各不相同,既有极具仪式感的传统婚礼,也有独具地方特色的婚俗活动。
婚嫁仪式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爱情和婚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3)祭祀文化的传承:祭祀活动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祭祀对象和方式。
通过祭祀,人们表达对祖先和先贤的敬意,并强调家族和社区的凝聚力。
结论:通过本次民风民俗调查实践,我对中国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民风民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1篇一、前言民间风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为了深入了解民间风俗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团队在2023年对某地区的民间风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实践。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调研过程、发现的问题以及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二、调研背景与目的1.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民间风俗逐渐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部分民俗活动面临失传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决定开展本次调研。
2. 目的:- 了解该地区民间风俗的基本情况;- 分析民间风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现状;- 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风俗。
三、调研方法与过程1. 调研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民间风俗的历史背景和传承情况;- 调查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深度访谈法:对民俗专家、传承人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民间风俗的传承过程和面临的困境;- 实地观察法:深入乡村,实地观察民俗活动,记录民俗现象。
2. 调研过程:- 第一阶段:文献搜集与整理,了解民间风俗的基本情况;-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与访谈,收集居民对民间风俗的认知和态度;- 第三阶段:实地观察,记录民俗活动的具体过程;-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与总结,形成调研报告。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民间风俗基本情况:- 调研发现,该地区民间风俗丰富多样,包括节日庆典、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传承现状:- 部分民俗活动传承较好,如舞龙舞狮、剪纸、泥塑等;- 部分民俗活动传承面临困境,如民间戏剧、民间音乐等。
3. 原因分析:-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民俗活动兴趣减弱;- 传统民俗活动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传承人老龄化,缺乏后继人才。
五、问题与建议1. 问题:- 民间风俗传承面临困境,部分民俗活动面临失传风险;- 民间风俗的保护和传承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民间风俗的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人才缺乏。
大悟风俗篇岁时风俗,主要记载大悟县内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
大悟县原名礼山县,1933年由河南罗山、湖北黄陂、黄安(今红安)、孝感等四县边陲地带组成,故此,有些节日的时间和习俗不尽相同。
现在,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大部分被同化或淡忘,只有少部分仍沿袭至今。
为保留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的完整性,此篇力求全面地向读者展现县内传统节日的各种风俗习惯。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俗称“大年”,是最为隆重的节日,俗语称“叫花子也有三天年”。
春节期间,各种俗礼、禁忌得以充分展现。
新年初一大清早,男女老少旨着新衣,首先给本户族长者拜年,然后,同辈间依年龄长幼依序相互串门恭贺。
初二,各地则有所不同,原从黄陂、红安划过来的新城、彭店、夏店、刘集、四姑、河口、吕王等地,外甥给舅舅拜年,已婚女子要前往娘家拜年;而从罗山、孝感划过来的丰店、宣化店、二郎店等地,则为忌日,亲朋间不许拜年。
初三,已婚男子均要前往妻子娘家拜年,称之为“走丈人”、“拜丈人”。
由此可知,县内民俗尊卑之序为:一尊父,二尊母,三尊妻,在这三天内,如果不尊世俗,便会被人非议。
此后,则为朋友间相互拜贺的时间,便没有什么礼俗约束了。
这一风俗,至今变化不大。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亦称“上元节”、“月半”,是一年中最大的欢庆娱乐节日。
元宵节期间,各地都有灯会的娱乐习俗。
灯会的形式各异,有的玩龙灯、舞狮子,有的划彩莲船、赶竹马、捉蚌壳精、耍蝴蝶、挑花篮、踩高跷等。
一般都是正月十三日晚上起灯,元宵节晚上(或正月十七)收灯,其热闹程度胜过春节,故有“月半大似年”之说。
元宵节一过,便称为“年过月尽”,意味着新春佳节结束,各自又该忙生活去了。
二月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有的地方为二日或十五日),传说是百花的生日。
这天,姑娘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结伴出外游玩。
已婚妇女也穿戴一新,或走亲访友,或进寺庙朝拜观音,求子祈福。
游玩后,都要在路边采摘一把青菜带回家中,谓之“采青”,其意思是指一年中有新的长进,预兆吉祥。
民间风俗调研实践报告总结民间风俗调研是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参与了一次民间风俗调研实践,并对我所了解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在调研过程中,我首先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我选择了传统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作为调研的对象,因为这些节日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包含了许多有趣且深具文化内涵的民间风俗。
然后,我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研究,查找了各种书籍和文章,了解了这些节日的历史由来、庆祝方式和相关的民俗活动。
接着,我进行了实地考察。
我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调研,包括乡村、城市和民俗村。
我观察和参与了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踩高跷、包粽子等。
我与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风俗的理解和实践。
我还进行了访谈调查,采访了几位年长的居民,以了解过去和现在的风俗变迁,以及对民俗保护的看法。
通过调研,我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民间风俗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些传统风俗活动面临失传的风险,需要更多的保护和传承。
最后,我认为,民间风俗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
在这次调研实践中,我不仅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调研和写作能力。
通过与居民的交流和访谈,我学会了与人沟通和表达的技巧。
通过整理和撰写实践报告,我培养了系统思维和文书写作的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这次调研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的调研范围有限,只涉及到了少数几个地方和风俗。
其次,我在调研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受到主观认知的影响,可能产生偏见或片面的观点。
最后,由于调研的局限性,我的报告可能没有覆盖到所有相关的内容和问题。
综上所述,这次民间风俗调研实践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使我更好地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调研,我对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相关的民俗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宣化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及登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依据本辖区实际,现把我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成立领导组,自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镇主要领导非常重视,首先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云峰(镇长),副组长(刘丹颖),成员王慧远(党政办主任),景翠萍(文化站长)和各村支部书记。
2.迅速行动,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安排部署,首先出台了《宣化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于5月8日召开各村支书、秘书及镇包村组长会议,会上,镇长李云峰就此项工作进行了指示,副镇长刘丹颖就此项工作做了全面安排,要求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认真细致,无条件完成。
会后由文化站长景翠苹对各村秘书就此项普查工作进行了培训。
3.深入开展认真细致的普查工作,为了能使此项工作顺利完成,镇领导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花重金聘请老教师和社会上文化爱好者数人参加普查工作,目前,我们共普查项目230种左右,后因各方面原因,确定9种作为这次普查重点总之,虽说此项工作任务艰巨,内容复杂,但是通过我们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定会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扩展阅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20xx青阳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总结青阳街道办事处认真研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际情况,按照市文体局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普查总结,全面完成12个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00多条,填报普查表308多份,归纳汇总形成较有价值的普查成果128个项目。
民俗文化调研报告近几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其中,民俗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地区的风情和历史传承。
为了深入了解和推广民俗文化,我对某地区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民俗节庆民俗节庆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民俗节庆,可以深刻认识到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特色。
在我所调研的地区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依然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场面盛大的庆祝。
每一年的春节,当地会举行烟花晚会和龙舞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而清明节则是祭扫祖先的重要日子,人们会在祭祀中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二、民俗文化表演除了节庆活动,民俗文化表演也是很具特色的部分。
在我所调研的地区,民俗舞蹈、杂技、红枣戏等表演形式得到广泛传承和发扬。
其中,红枣戏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表演形式,其背后的故事往往寓意深刻,让人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温情和魅力。
三、传统手工艺除了节庆和表演,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
在我所调研的地区中,民间手工艺非常丰富,如织锦、刻红木、做陶瓷等。
这些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虽已式微,但是在当地依然得到传承。
四、民俗美食美食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当地的民俗美食也很值得一提。
在我所调研的地区,有很多美食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比如,当地的烤羊腿,野菜饭等美食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同时,这些美食也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们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情怀。
五、总结在进行民俗文化调研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和特殊魅力。
民俗文化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历史和传承,每一种文化表达都有其深层次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继承这些民俗文化,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
关于湖北大悟县宣化店镇民俗民风的调研报告张伟姜好黄朝凤尹海波刘飞(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武汉430079)摘要:现在的各地乡村在思想及行为上正逐步的向城市靠拢,有很多优秀的或者说有价值的传统观念及行为正在远离而去。
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发展动力,却难以被充分的利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精神食粮也很有可能随着年代的远去而逐渐淡然。
本文通过对民俗民风的调研旨在了解大悟宣化店镇民俗民风,问题针对性的对某些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使当地风俗文化得以保留延续。
关键词:文化遗产;婚姻;祭祀;禁忌;宗教信仰;延续;一、调查背景宣化店镇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大悟县东北部,竹竿河上游,是著名革命老区和历史名镇。
四周山山环绕,五岳通灵,村落依山而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
近年的发展,通讯的普及,使得宣化店里的村庄并不封闭,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当地的一些风俗。
由于所处大别山区,山上村户分散,人口密度稀薄,集市上较为密集。
我们实践小组基于此考虑,于7月14、15号两天时间分三次进行走访调查,重点在玄坛村、姚畈街、五岳山三地进行走访。
我们就初步寻访了解,当地婚姻,祭祀,禁忌,宗教信仰较为突出,于是作为我们小组的主要调研对象。
二、调查方案1、调查时间:2010年7月12日——2010年7月17日2、调查地点: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姚畈村及玄坛村等周边地方3、调研方式:我们小组主要以玄坛村、姚畈街、五岳山三个地方为调研点,采取走访的方式与当地居民沟通交流,询问为主,观察为辅。
为避免与当地方言交流的困难,我们主要以宣化店镇的百姓为调查对象。
走访期间,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做细致入微的调查,入乡随俗,在不叨扰他们生活劳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饮食,婚姻,丧葬,祭祀,禁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4、调查目的与意义:民俗民风反应一个地区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的思想动态,行为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的反应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具体来说,对人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考古学等科目的发展都会起到很大的促动作用。
通过对民俗民风的调研旨在了解大悟宣化店镇民俗民风,问题针对性的对某些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使当地风俗文化得以保留延续。
三、调查过程(一)小镇的中心村——姚畈村姚畈村与玄坛村对比之下,由于这里没有可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又缺少工厂建设,再加上居民多,领导少,管理困难,所以要相对贫穷。
过去的一些古老传统至今仍然保留,从这边可以了解到不少关于禁忌方面的风俗传统。
访问时,听街上的小吃店老板说:在语言方面,一是在春节或其他喜庆之时,忌讳使用认为不吉利的字词,如死、梦、鬼、断、赊、没得等等。
二是把与不吉利字词谐音的事物、名称,变称为象征吉利的名称,如鸡蛋与“罪断”谐音,则变称为“元宝”;舌头与“赊头”谐音,变称“赚头”;蛇与“赊”谐音,变称为“长虫”、“小龙”等。
这些方言有些在湖北的其他地方也有用到。
行为方面,春节期间送礼品时忌送白糖,结婚礼品忌送单数、忌送白色物品。
丧事礼品忌送红色物品。
看望病人时忌送鸡蛋,忌在下午探望。
吃酒席时忌上、下辈对坐。
给孩子取名忌与长辈同字等等。
这些都是一些原来的礼节,现在一些在当地已经成了习惯,如吃酒席时长辈先入席等等。
还有一些也就淡然了,看的不太重,如给孩子起名字时,不再把代表辈分的那个字加在名字里了。
在我们向当地居民打听当地的山河庙宇时,当地百姓兴趣盎然,有的说这里最高的山是三爪山,山上有庙,有的说是五岳山,山上也有庙;说法不一。
店老板说每年的3月初3附近的居民就会到三爪上烧香,那里的庙宇比五岳山上修建的要好,香火很旺。
一位当地开车的大叔指了指东边很远的一个地方说,那里有个金山岗(查得:位于宣化店西侧约2公里,最高处海拔246.2米)山上也有庙,每年的农历3月27、28都会有外面的人过来参拜求富贵。
当地的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为主,百姓们每年都有参与,宗教氛围浓厚,按分布来看,基本每一定小区域都有庙宇分布。
我们小组决定明天去走访一座庙宇。
(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玄坛村。
玄坛村是此地在政府领导下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7月14号上午我们小组对玄坛村的传统风俗、新兴产业等作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的路上,发现这里道路修的很好,主干道上的房屋都很新,依山傍水,有一种清新的朝气。
每当路过一户,我们注意到,他们的正堂至今仍然或贴有毛主席的画像,或贴有“祖宗昭穆神位”的字样,家家如此。
到了玄坛村之后,我们拜访了当地的一家农户。
看到他家的正堂,也是贴着“祖宗昭穆神位”的字样,有些好奇,询问之下,了解到当地供奉祖先的一些习俗。
原先,当地农户正堂都是供奉“祖宗昭穆神位”,户有家谱,家有神龛,族有祠堂,地有庙宇;现在,如果家里还有老一辈的,老人们注重这个传统,家里会继续贴着“祖宗昭穆神位”,没有老一辈的一般家里就改贴毛主席的画像了,这也反映了当地百姓对毛主席的信仰与尊敬。
当我们向他问及当地的婚姻习俗时,他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就近年来玄坛村的姑娘出嫁,儿子娶妻之事,正一步步的向城市化靠拢,也是穿婚纱礼服,轿车接送。
这一方面反映了新农村建设后当地的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当地的习俗也在慢慢的改变。
后来,问了玄坛村另一家年龄稍大的村民才了解到一些还保留下来的婚姻习惯,女方在换嫁妆时要站在筛子里,脚不能落地。
另外,送喳口粑,这是男方请求女方家长允嫁的一道大礼。
礼品主要以糍粑、面馍为主,还必须有糖、酒、肉、衣料等。
其中,糍粑、面馍的数量很大,宣化等地有“粑馍一千八”的规定之数。
听来十分有趣。
玄坛村的大小节日,按照我们学生的视角来看,在他们心里,由于赶上农忙季节,大多数的节日都给忽略了。
然而有一个节日是当地必过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九的庙会活动。
在玄坛村,有一个观音庙,当地的宗教氛围还是很浓的。
据说农历二月十九那天是观音的生日,这一天,当地所有的村民家里晚上灯火通明,都会去观音庙祈福。
还有很多的外面来的游客在此地祈福,场面十分壮观。
近年新农村建设后,每年庙会活动的时候都会举办艺术文化节,当地的村民很多都积极的参与表演节目,有唱戏,舞狮子,舞龙等民间特有文化,还有皮影戏,现在的皮影戏的分布规模正逐步的缩小,在此地得以传承表演,需要加以重视。
在走访期间,村里的那位阿姨很热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下有村民的生活场景改编的歌曲,反映农村生活的变化,她欢乐的语调,幸福的辞藻,淳朴的乡音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几位,歌声有山的气息,陶醉的同时,让我有了个想法,如果能够收集当地的山歌舞曲,对我们民俗民风的调研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观音庙,据说当初在本地挖到了朱元璋的汉白玉像就供奉在里面。
本来准备进去看看,瞻仰当地风俗,感受一下灵气。
在这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之地入乡随俗一把。
可惜观音庙的门那天没开。
不过,我们小组还是来到了庙前,庙不是很大,给人一种静谧之感。
曾听有人说过,“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在这山峰上,庙宇前,除了静谧之外,还有一种感觉,一种信仰的力量,这里是村民团结的凝结地,这里是村民美好愿景的寄托。
(三)大自然的恩赐——五岳山一早很顺利,打听了一下五岳山的情况,热情的村民把我们带领到五岳山上看守五岳庙的守庙老人家里。
老人一听我们来访的目的,十分热情的答应带我们过去。
路途上向我们介绍起了五岳山的一些情况。
经了解,五岳山位于大悟县的北部,主峰海拔865米,为全县最高峰。
相传五岳神聚会于此而得名。
主峰建有寺庙,相传始建于元末明初,初建时规模可观,后毁于战火。
几经重建,最近一次于08年村民集资修缮,现存娘娘殿、玉皇阁、祖师顶等处。
我们一行人跟着老人徒步上山,山道很曲折,风景很秀丽。
听老人说,当地流传有个七龙传说,雷电划空而过,横贯五岳山,甚似七条龙。
这里也经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各种叫不上名来的鸟儿鱼儿、山鸡、野猪、蟒蛇。
五岳山上名贵草药很多,沿途的小路边,还有很多名贵的药材:何首乌可以延年益寿,金钱草可以治疗高血压,还有蘑菇、灵芝、人参。
有贝母、天麻、沙参、桔梗,有些村民除了种田,还采些草药来补给生活。
山路上很有山间特色的是“清泉石上流”,空气清新,耳目一新,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我们询问了下革命时期的将领,老人告诉我们,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何耀榜、陈少敏、刘海山等共产党人就在这一来从事革命活动,并发展庙中道人为秘密联络员,多次在庙中举行会议。
对革命先烈的回忆,也是当地民风民俗的一个体现,老人们经常讲那些将领的光荣故事来激励子孙。
大概80多分钟后,我们才来到靠近山顶的一个悬崖边,名曰“蜜蜂崖”,崖间有穴,蜜蜂居之而得名。
这里已经看得到庙了,我们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此次的目的地——五岳庙。
五岳庙不大,和我们想像中的很有差距,由一块一块的小山石修成。
管理庙宇的老人说,每年的12月初一为庙会,虽然山道崎岖,但丝毫未减当地居民参加庙会活动的激情,这座庙香火不断,一年时有组织参观参拜的人,有祈福孩子上大学的,有祈福平安的,有祈福财富的……按照规矩,我们外来人是不能直接进入庙的,先要烧纸,门口有一“化钱炉”,只有供奉了天灵之后才得入内。
然后是放鞭炮。
我们小组成员入乡随俗,照着当地的规矩,在允许进入之后,先参拜了供奉的各位神灵,然后开始了观访。
四、调查结果分析(一)婚姻方面,当地昔日的男女婚姻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外出打工人员很多,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多为自由恋爱,但其联姻程序和婚姻仪式仍基本沿袭以往古老的一套,必须经过议亲、定亲、求亲、娶亲等程序。
说明,一方面此地的老传统习俗仍然延续,另一方面,城市化潮流趋势渐显,这里的人们已经同时代接轨。
这是时代发展的体现,城乡逐步一体化的表现。
(二)祭祀方面,“祖宗昭穆神位”体现对先祖的敬重;禁忌方面,百姓有所讲究,民风民俗尚有保留,但都是年长的一辈们遵守,年轻的一代不太重视;宗教信仰氛围浓厚,然而设施环境有待改善。
(三)语言方面,本县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区。
县内的各个地方应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各有特色,又约可分为4个方言区,其中宣化属于“尖音区”,语音较婉柔、尖细。
走访过程中发现当地的老人基本讲方言,交流困难,而年轻人外出打工,大都会讲普通话。
这也从一方面反映了“打工热”给此地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四)自然资源方面,在上山与老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森林保护良好,特产资源丰富,除随处可见的板栗树外,还有花生、烟叶,茶叶、桃、李等水果及蚕桑、药材,金钱草等特产作物,山上还有一些天然生长的蘑菇、何首乌,灵芝、人参等。
这里还有山鸡、野猪、眼镜蛇等出没山林。
另外,我们从网上摘抄了一些网上论坛的话语:1、还是小时采药材挣学费时常去,听说树砍光了,是吗?在外去不了了____五岳渔樵(论坛游民)2、青峰独立傲群峦,阻雨生云界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