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癌痛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44.24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药师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对癌痛及化疗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癌痛是癌症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占所有癌症患者的50%以上。
癌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综合症状,它与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和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目前,癌痛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化疗也可以引起癌痛。
而癌痛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如治疗反应不理想、副作用明显、药物耐受性等。
基于此,开展临床药师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癌痛治疗中的药学干预策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药师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对癌痛及化疗的影响。
通过对癌痛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帮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调整化疗方案,以降低化疗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药物教育干预,帮助患者了解癌痛的药物治疗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合理用药原则等,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2、针对化疗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结合患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调整化疗方案,增加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择癌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临床药师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不进行任何药学干预。
研究时间为3个月,每周实施2次干预,每次干预时间为30分钟。
分别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患者的癌痛程度和化疗不良反应情况。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初步探讨临床药师以用药教育为核心的药学干预对癌痛及化疗的影响。
预期结果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癌痛程度较轻,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降低,且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研究结果将为癌痛药学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的探讨【摘要】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服务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药物治疗,减轻疼痛症状。
本文从现有的药学监护模式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针对癌痛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设计方案。
在实施药学监护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带来诸多效益,如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等。
本文也探讨了药学监护模式的实施方案,以及对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的改进与展望。
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应进一步完善该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药学监护、效益、实施方案、改进、展望、总结、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由于癌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和治疗,药学监护模式在癌痛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药学监护模式可以有效地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和管理,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药学监护在癌痛患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有的药学监护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满足癌痛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需求,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
本文将针对现有的药学监护模式进行分析,探讨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药学监护带来的效益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癌痛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现有的药学监护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设计出更加适合癌痛患者的监护模式。
研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当前药学监护模式在癌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探讨如何根据癌痛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更加个性化、综合性的药学监护模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3.评估药学监护对癌痛患者的效益,包括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影响;4.提出针对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式及应用效果随着药物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临床合理用药的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临床合理用药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此,药学干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和应用。
本文侧重于阐述临床合理用药的药物干预方式及其应用效果。
一、药学干预的定义及意义药学干预,是指药师在医师合法处方和经患者同意后,对患者所用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用药方案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干预,以达到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药学干预是药师与医师、护士等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协作的一种模式。
通过药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专业态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保障患者药物治疗的质量和安全。
药学干预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医疗质量药学干预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制定更合理、更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药物误用和不当使用,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降低不良药物反应和经济负担药学干预可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同时,药学干预可以合理使用药品,降低了患者的药物经济负担,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可持续性。
3.加强医疗团队合作药学干预需要药师与医师、护士等医疗专业人员紧密协作,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起互信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使医疗团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二、药学干预的方式药学干预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药学评估药学评估是药师对患者所用药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包括药物的适应症、剂量、频率、用药方式等方面。
在评估过程中,药师需要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综合分析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而提出改善方案或建议。
2.药学监护药学监护是针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和干预。
药学监护可以实时掌握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药物副作用、相互作用等问题,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对麻醉药品不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摘要:癌痛主要是指肿瘤患者由于肿瘤压迫以及侵犯相关组织神经所导致的疼痛,癌痛作为癌症的临床症状之一,具有持续性,随着患者病灶的增大会不断加剧,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通过相应镇痛药物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有效缓解,麻醉药品作为癌痛患者的常用镇痛药物,但是麻醉药品连续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身体依赖性,所以就需要加强癌痛治疗的规范化,有效保证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癌痛规范化治疗;麻醉药品应用;干预效果癌症这一疾病在发病中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癌症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所以在临床中通常应用相应的麻醉药品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缓解。
经过研究表明大约有1/4的新诊断癌症患者会出现疼痛感,1/3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以及3/4晚期的癌症患者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所以加强对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对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所以就要对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对麻醉药品不合理应用的干预效果进行重点研究。
一、方便患者使用的无创给药途径分析药师在规范化癌痛的治疗中,需要严格依据运用癌痛治疗三阶梯法则对患者的给药途径进行选择,在选择中需要从患者的病情以及实际需求出发,可以选择简单方便、无创的口服盐酸吗啡缓释片以及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患者进行止痛治疗。
这些给药方式能适合大部分的癌痛患者。
对吞咽存在困难或者对芬太尼透皮贴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口服或者采用皮肤用药后疼痛未发现明显改善的患者,可以选择肌肉或者静脉注射药以及经直肠给药等途径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中,为有效避免患者对麻醉药品的依赖性,药师应与临床医师积极配合,通过规范化疼痛评估和剂量定方式逐步开展疼痛治疗。
在采用适宜的小剂量的麻醉药品基础上逐步对患者进行剂量滴定,以实现在最大限度上对癌痛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而又将使用麻醉药品的危害降到最低。
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创建中的作用摘要】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的创建,临床药师在其中担负着重要角色,优化麻醉药品配备和处方管理;负责全院癌痛规范化治疗合理用药指导、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动态分析,不合理用药督导检查、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开展常态化培训、患者用药教育等工作,提高了医疗安全性。
【关键词】临床药师;癌痛规范化治疗;作用【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059-02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7号)和《江苏省肿瘤科质控中心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7年版)等相关要求,我院从2017年8月开始,以肿瘤中心为责任科室,开展癌痛规范化病房创建工作。
临床药师在创建活动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为癌痛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1.优化麻醉药品配备和处方管理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的要求,建立麻精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尽量简化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处方手续,方便医疗用药;保障阿片类药物供应,完善医院药品目录,本院阿片类药物品种中没有盐酸吗啡片和吗啡缓释片10mg,为临床吗啡滴定、患者爆发痛处理和患者需小剂量药品使用带来不便,通过创建活动增加了这二种药品;对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不得限制阿片类药物单次剂量;保证癌症疼痛住院患者出院阿片类药物带药权利。
2.指定药师负责全院合理用药指导2.1 参与临床查房、会诊,书写药历临床药师参加肿瘤中心医学查房、病例讨论、用药咨询和会诊并书写药历。
确定病房中的癌痛患者,为患者制定档案,参与患者的疼痛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止痛治疗,治疗方案确定后,对医师开具的医嘱及麻醉处方进行审核。
对不合理的处方给予医生提醒。
从患者的具体细节着手(包括年龄、肝肾功能、既往疾病、用药史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观察其对药物品种选择、剂量滴定及给药方式的影响[1]。
药学监护促进癌痛药物合理性使用的作用研究
徐艳艳;郭小红;朱罗晨;姜毅铭
【期刊名称】《现代医院管理》
【年(卷),期】2024(22)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癌痛药物使用的情况,探讨药学监护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制定癌痛规范化治疗标准,随机抽取2019—2020年癌痛患者病历60份进行合理性评价;临床药师以癌痛药物不合理使用作为切入口,对癌痛患者实施药学监护,通过制定并调整给药方案,给予患者用药教育,为临床提供癌痛药学服务。
结果癌痛患者多为60岁以上者(56.7%),止痛药物使用最多的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其次为氨酚曲马多片。
32例患者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为使用阿片类药物未滴定。
给予患者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可以促进合理使用。
结论临床药师提供癌痛药学监护可以促进癌痛药物的合理性使用,癌痛规范化治疗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徐艳艳;郭小红;朱罗晨;姜毅铭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创建“示范病房”促进癌痛药物使用规范化的探讨
2.1例癌痛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与药学监护
3.药物治疗管理引入欧洲药学监护网络系统对癌痛患者的应用效果
研究4.1例重度癌痛儿童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的药学监护5.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合理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癌症患者镇痛治疗的效果分析
杨艳
【期刊名称】《中外医药研究》
【年(卷),期】2024(3)4
【摘要】癌痛是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终末期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研究以2例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过程为例展开阐述,在药师的参与下,患者的癌痛症状及不良反应均得以改善,出院后临床药师定期随访,保障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效果.证实在基层医院中开展癌症镇痛治疗工作尤为重要,药师参与癌痛治疗,为患者进行专业疼痛评估,可及时调整镇痛药物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杨艳
【作者单位】安顺市镇宁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R730.5
【相关文献】
1.临床药师参与癌症患者药物治疗的经验与体会
2.临床药师参与长期饮酒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治疗1例
3.某基层医院近五年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病例的分析
4.临床药师参与一例晚期癌症便秘患者的治疗实践
5.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治疗的案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94投稿邮箱:sjzxyx88@168·药事管理·浅谈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王丹萍(昆山市康复医院 药剂科,江苏 昆山)摘要:目的 控制医院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减少患者的药物支出,促进患者康复。
方法 对本院实施药学干预前后两年时间的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调查患者在这三类药物上的医药费支出比例情况,对比干预前后医院用药情况,评价管理效果。
结果 通过药剂科临床药师对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持续药学干预,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用药情况更加科学合理,患者的药物支出比例明显下降。
结论 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的持续药学干预能够有效控制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为医疗改革的推进提供了安全、合理用药的环境。
关键词:药剂科;药学干预;合理用药;医药费;医疗改革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4.107本文引用格式:王丹萍.浅谈药剂科对医院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168-169.0 引言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公立医院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医疗费用的严格把控。
这对医院的用药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保证用药的合理、安全,减轻患者的药物支出负担已经成为社会和公众密切关注的现实问题。
但是目前我国医院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每年由于不合理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患者的医药费支出比例仍然没有明显下降。
本次研究药剂科临床药师针对目前本院用药现状中抗菌药物、辅助药物、重点监控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药学持续干预,有效的减少了医院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减少了患者的医药费支出。
临床药师对癌痛治疗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
发表时间:2018-04-08T16:08:30.0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期作者:李炫艳
[导读] 分析药师在癌痛治疗中对用药不合理的干预作用。
(湖南省安仁县人民医院湖南安仁 423600)
摘要:目的分析药师在癌痛治疗中对用药不合理的干预作用。
方法研究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案例,分为干预前干预后各40例,分析两组在癌痛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在各项用药合理指标上,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P<0.05;癌痛缓解效果上,干预后的均优于干预前,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率上,干预后少于干预前,P<0.05。
结论药师对癌痛药物合理运用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发安全性和效果,提升癌痛治疗质量。
关键词:药师;癌痛;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
癌痛是癌症患者最常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1]。
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癌痛控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未完全实现癌痛治疗的剂量个体化原则,没有达到最佳镇痛疗效与最低不良反应间的平衡。
目前绝大多数临床科室存在癌痛治疗药物不合理现象,尤其是肿瘤科[2]。
不合理用药在临床上逐步受到重视,其成为医疗中对患者威胁较大的隐患。
相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由于三分之一的人群因为不合理用药造成死亡,而在癌痛治疗中,有较大比例患者在治疗后并没有得到癌痛的有效缓解,因此合理用药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合理用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也提升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癌痛患者案例,分为干预前和干预后各40例。
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34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4.3±5.4)岁;男性为22例,女性为18例;其中癌痛情况上,神经痛为8例,内脏痛为9例,躯体痛为15例,混合痛为8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为22例,高中及中专者为11例,大学及以上为7例。
观察组患者中年龄范围为32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53.6±4.8)岁;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其中癌痛情况上,神经痛为6例,内脏痛为7例,躯体痛为18例,混合痛为9例;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者为20例,高中及中专者为12例,大学及以上为8例。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临床癌痛治疗不合理情况进行问题收集,而后对相关操作制度做进一步完善,将癌痛治疗流程做不断的规范,将癌痛评估、癌痛治疗方案以及随访等工作做有效的细致规范,同时将相关规范和流程印制成指导手册发放到相关人员,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让医师熟练掌握癌痛治疗相关知识。
日常要定期做癌痛治疗的培训和知识宣传工作,根据不同医师资历和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可以采用院内医疗人员的讲座培训,也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做授课,为医师和药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癌痛药物治疗规培训,同时要很对培训进行定期考核。
而在病区范围内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栏宣教,有最新的用药指导信息要及时发放给医师。
日常用药监管需要通过相关用药软件做监督,药师依据相关用药指导和实际查房检查结果做用药情况监督评估,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软件中需要依据癌痛药物的用量、用法、给药方式、联合用药以及相关药物禁忌进行规范监督,通过不同药物使用做安全级别的划分。
将医嘱做系统保存后,系统自身会对药物使用具体情况做分析判断,对于不合理之处做提示,而后药师可以根据提示情况做医嘱与临床情况的对照分析检查,进而做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处理。
药师要每天对癌痛治疗患者做药物治疗做查房,查看药物运用情况以及运用效果观察,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及时的沟通与调整,同时要定期将用药情况做评估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要与相关医师做沟通,同时要监督医师做调整,一直要持续检查到治疗结束。
同时要进行用药的奖惩制度,对于不合理用药超过范围与频次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或者行政通报,让临床医师提升合理用药的意识。
1.3评估观察[3]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药物合理运用率、癌痛缓解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率等。
药物合理运用上主要观察镇痛药物、用药频次、用药剂量、联合给药等情况上的合理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经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做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注:两组对比,p<0.05
在各项用药合理指标上,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p<0.05;在癌痛缓解效果上,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率上,干预后少于干预前,p<0.05。
具体情况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3.讨论
临床药师参与医疗团队,从药学角度干预癌痛药物治疗,以提高镇痛效果和用药安全,并利用合理药管理软件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使镇痛药选择、阿片类剂量滴定、给药频率、NSAIDS日剂量、爆发痛处理、联合用药、换药剂量换算的合理率均上升,表明临床药师干预在肿瘤科癌痛治疗合理用药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仍存在剂量滴定不规范、未及时处理爆发痛的现象[4]。
实现癌痛治疗剂量个体化,达到最佳镇痛疗效与最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最佳平衡,是成功控制癌痛的关键[5]。
本研究中,在各项用药合理指标上,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p<0.05。
可以说明药师的干预可以有效的让镇痛药物选择、用药剂量与频次、联合用药等情况上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通过医嘱与查房具体情况做用药合理性分析,追踪用药情况上更就有严密性。
在癌痛缓解效果上,干预后均优于干预前,p<0.05。
可以说明规范的癌痛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尽早的缓解疼痛,提升患者的舒适性,同时患者也能得到良好的治疗配合。
在药物不良反应率上,干预后少于干预前,p<0.05。
综上所述,规范用药不仅可以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上更高,减少患者不适感,提升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谭森.易多奇.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2:259-260
[2]唐晓红.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06:137-138.
[3]何兆红.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96-97.
[4]谢铮铮.孙路路.等.43例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2(10):799
[5]王凯峰.潘宏铭.癌痛药物治疗的新观念[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4.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