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红眼睛绿眼睛》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0
一年级音乐(上)《红眼睛绿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了解和掌握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2.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歌曲中的歌词,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 准备一些交通规则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2. 教学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
3. 学习歌词: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对一些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和辅导。
4. 实践演唱:学生分组或单独演唱歌曲,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以及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公交车等,创作一首类似《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表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 组织一次交通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交通规则。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并讲解交通规则的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上课的参与程度、演唱歌曲的表现力等。
2. 创作歌曲:学生分组创作的歌曲,内容是否符合交通规则的主题,旋律和节奏的掌握情况。
3. 知识问答:学生在交通知识问答活动中的表现,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唱歌《红眼睛绿眼睛》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红眼睛绿眼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易于掌握,词曲结合紧密,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增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正处于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歌曲知识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交通规则的相关知识。
2.学会演唱《红眼睛绿眼睛》这首歌曲,提高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红眼睛绿眼睛》这首歌曲,了解交通规则。
2.难点:歌曲中节奏和音高的变化,以及如何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交通规则。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指导学生跟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交通规则图片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红绿灯模型、交通标志牌等。
3.准备教学场地,确保教学空间宽敞、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绿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交通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红眼睛绿眼睛》歌谱,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针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变化,进行反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相互纠正、互相鼓励,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音乐下册《红眼睛绿眼睛》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 了解歌曲背景,认识生活中的交通信号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
2.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能正确地表现出来。
2. 能理解歌曲中红眼睛、绿眼睛的含义,并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视频或音频。
2. 教学道具:红眼睛、绿眼睛玩具或图片。
3. 教学乐器:三角铁、铃鼓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1.1 老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并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1.2 学生跟唱歌曲,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 歌曲学习(10分钟)2.1 老师讲解歌曲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红眼睛、绿眼睛的含义。
2.2 学生跟读歌词,体会歌词的韵律美。
2.3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 歌曲练习(10分钟)3.1 老师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水平。
3.2 老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4. 课堂小结(5分钟)4.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意义。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 课后作业5.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让家人感受音乐的魅力。
5.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5.3 家长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创作关于红眼睛、绿眼睛的交通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组织学生进行交通规则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水平及对歌曲的理解。
一年级音乐下册《红眼睛绿眼睛》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红眼睛和绿眼睛的象征意义,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及旋律。
2. 交通信号灯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1.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演唱。
2. 交通信号灯的认识和遵守。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
2. 对交通信号灯规则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乐谱。
3. 交通信号灯道具。
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5. 课堂活动所需其他材料。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让学生理解红眼睛和绿眼睛的象征意义,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3. 歌曲学唱: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鼓励学生大胆演唱。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通信号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交通规则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学生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 学生进行交通信号灯知识问答。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内容,讲解交通规则。
2. 家长监督学生演唱歌曲,并进行评价。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
3. 学生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情况。
4. 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1红眼睛绿眼睛》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1红眼睛绿眼睛》是一首非常适合小学生的音乐作品,它以生动的形象和简单的歌词展示了音乐的乐趣。
本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1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1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2.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3.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演示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1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歌曲《1红眼睛绿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唱歌曲《1红眼睛绿眼睛》,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词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每组选择不同的角色(如红眼睛、绿眼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简谱)唱歌《红眼睛绿眼睛》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红眼睛绿眼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红绿灯为主题,通过歌词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歌曲的学习,还包括对简谱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是,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弱,对简谱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简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并能用正确的音调演唱。
2.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简谱,能简单的识谱。
3.通过学习歌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认识简谱。
2.教学难点:准确的演唱歌曲,理解简谱。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2.采用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音乐。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曲谱和歌词。
2.准备简谱的学习材料。
3.准备教学录音机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游戏,引出本课的主题《红眼睛绿眼睛》。
游戏结束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的曲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演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简谱来表示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简谱。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简谱的识谱练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旋律来创作新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年级音乐下册《红眼睛绿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学习。
2. 音乐实践活动:分组演唱、节奏模仿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学习。
2. 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对节奏的把握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相关图片和音乐。
2. 教学用具:钢琴、节奏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引导学生听歌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 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教师指导并点评。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演唱、节奏模仿等活动的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音乐表达能力等。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音乐作品,评价学生对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演出,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学生观看,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结合歌曲创作相关的舞蹈或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开展音乐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计划调整: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例如,如果学生在某个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能力,可以适当增加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间,以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
十、学生学习反馈: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学习情况和音乐实践活动的体验。
一年级音乐下册《红眼睛绿眼睛》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水平。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角色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及旋律。
2. 歌曲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3. 歌曲中的角色扮演和合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能够熟练演唱。
2. 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合唱部分的协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音响设备。
4. 红色和绿色的纸眼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出示红色和绿色的纸眼睛,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眼睛的颜色。
b. 学生戴上红色和绿色的纸眼睛,体验不同的角色。
c.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红眼睛和绿眼睛的特点,如红眼睛热情、绿眼睛冷静等。
2. 学唱歌曲:a. 教师播放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b. 教师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c. 分组学唱,让学生体验合唱的效果。
3. 角色扮演:a. 教师引导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如红眼睛、绿眼睛等。
b. 学生按照歌曲的韵律和节奏,进行角色扮演。
c. 教师评价学生的角色扮演表现。
4. 合唱练习: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合唱部分的音量和音高。
b.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互相观摩和交流。
c. 教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如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节奏和角色扮演。
b.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c.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汇报演出,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学生观看。
一年级音乐下册《红眼睛绿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及旋律。
2. 基本的节奏和旋律知识。
三、教学重点:1.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及旋律的掌握。
2. 基本的节奏和旋律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节的发音。
2. 节奏和旋律的转换。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音响设备。
4. 学生分组,准备合唱或分组演唱。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让学生热身,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新歌教学:向学生介绍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让他们先听几遍歌曲,跟着音乐唱。
3. 分句教唱:将歌曲分成几个小节,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唱,重点教授一些特殊的音节和节奏。
4. 合唱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 创意表现: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动作、表情等来表现歌曲,培养他们的表现力。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3. 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创意表现法: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动作、表情等来表现歌曲。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歌曲演唱:评价学生对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旋律、节奏等。
3. 合唱表现: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等。
4. 创意表现:评价学生在创意表现中的表现力、创造力等。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背景故事,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2. 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一年级音乐下册《红眼睛绿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听力和节奏感。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转换。
2.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乐谱。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伸展、转圈、跳跃等。
b. 引导学生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和声音。
c. 教师播放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并播放歌曲让学生倾听。
b.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c. 分组让学生进行歌曲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活动(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敲击乐器等。
b.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红眼睛和绿眼睛,进行音乐游戏。
c.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
c.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 评价学生对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节奏感知。
3. 考察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如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七、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组织亲子音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音乐体验。
2. 组织学校音乐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一年级音乐(上)《红眼睛绿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了解和体验音乐节奏和旋律。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交通信号灯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了解交通信号灯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乐谱,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2. 教学工具:交通信号灯模型或图片,节奏乐器(如拍手鼓、小铃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交通信号灯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简要介绍交通信号灯的意义。
2. 教学歌曲:教师播放歌曲《红眼睛绿眼睛》,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交通信号灯相关内容。
4. 节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可使用节奏乐器进行辅助练习。
5. 旋律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旋律变化,可通过反复练习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掌握。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交通信号灯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跟家长一起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加强歌曲的记忆和演唱能力。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和关注交通信号灯的意义,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交通信号灯知识问答,增强学生对交通规则的了解。
2.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以交通信号灯为主题的简短音乐剧,展示对交通规则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歌曲复习情况和交通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如有需要进行调整。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简谱)唱歌《红眼睛绿眼睛》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红眼睛绿眼睛》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红绿灯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歌词和简单的旋律,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和模仿能力。
但由于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交通规则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红眼睛绿眼睛》的演唱技巧和歌词内容。
2.通过歌曲学习,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他们遵守交通规则。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2.歌词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交通规则的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交通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和实际感受。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分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含有红绿灯、交通标志等元素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道具:准备红绿灯模型、交通标志等道具,用于情境教学。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方便播放歌曲和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红绿灯和交通标志,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
同时,提问学生对交通规则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红眼睛绿眼睛》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角色(如红眼睛、绿眼睛),按照歌曲节奏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在扮演过程中,熟悉歌曲内容和交通规则。
4.巩固(5分钟)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扮演红绿灯角色,其他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演唱。
人教版小学音乐一下《红眼睛绿眼睛》教案设计红眼睛绿眼睛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
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
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
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
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小蚂蚁教学目标1、学唱《小蚂蚁》。
2、边唱歌曲边跳邀请舞。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胖胖》二、听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1、教师提问:小蚂蚁有什么特征?2、教师演唱歌曲《小蚂蚁》,学生根据歌词回答,歌曲赞扬了小蚂蚁什么?3、教师演唱歌曲,学生用动作表演三、跟教师学唱歌曲。
四、跳邀请舞。
小胖胖教学目的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上节课做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举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种不同的角色。
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唱。
1、学生跟老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对唱等。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春天来了》单元教学总目标:1、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小朋友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小朋友的协作能力。
3、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
具体要求:1、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沙》、《云》。
2、背唱歌曲《云》。
3、认识沙锤的特性,能运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
4、通过欣赏乐曲《春天悄悄来临》、《春天音乐会》感受音乐美和理解音乐内容。
5、用人声、动作、打击乐器来表现“春游”和“春耕”的景象。
6、感受附点二分音符。
7、用人声和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3、培养小朋友有表情歌唱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注意小朋友的节奏律动感。
教材分析:1、《小雨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全曲是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
演唱时采用中速,注意始终保持活泼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应处理得弱一些,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春景。
这首歌曲要求小朋友指出哪两个乐句完全相同。
哪两个乐句有相似之处,以培养小朋友对歌曲旋律的感知力。
2、沙锤书上有演奏沙锤的图片,注意演奏姿势。
有三幅大雨、小雨、雨过天晴时的图片,启发小朋友用三种不同的力度,表现这三种自然景象,以体验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对比与自然界中音响强弱对比的现象。
3、《春天悄悄来临》又译为《春之声》《春之私语》。
挪威作曲家辛丁作于1896年,原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管弦乐曲、长笛独奏曲等。
全曲采用单一主题的三部曲式。
降D大调。
2/4拍。
以水波荡漾似的分解和弦音型为和声背景贯穿全曲,主题充满着歌唱性,乐曲旋律抒情柔美,似有春天来临,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之感。
4、《春光好》这是用声音和形体动作来表现“春游”、“春耕”情景的音乐活动课。
依据教科书上的一组“春游”、“春耕”画面,启发、引导小朋友进行模仿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下面介绍几种模仿活动方式:春游:乘船时划桨的声音和摇橹的动作;歌声、手风琴声和欢笑声等。
春耕:用碰铃模仿村头的钟声;用三角铁、双响筒等模仿小鸟、小鸡、小鸭的欢叫声;用沙锤模仿雨声、风声;用铃鼓模仿拖拉机发动声;用人声模仿牛叫等等。
5、《云》这是一首单乐段的歌曲,D大调,全曲四个乐句组成。
三拍子的节拍,徐缓的速度、平稳的旋律进行,描绘出一幅蓝天、白云、春雨、田野的春景图。
演唱该曲应注意三拍子的律动感,可要求小朋友和着歌曲的节奏,即兴创编表演动作。
6、附点二分音符运用节奏卡片图,让小朋友理解一个附点二分音符等与三个四分音符。
可用分组模仿动物叫声的方法来感受、学习附点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7、《春天音乐会》这是一首童声齐唱歌曲,全曲为单二部曲式,每个乐段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轻快、活泼,充满着欢快情绪。
歌词采用春天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每句歌词中衬词的运用新颖活泼,充满童趣。
听赏该曲时,可要求小朋友用打击乐器伴奏,并要求小朋友哟内个人声以及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响板、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卡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小雨沙沙沙》教具准备:卡片、录音机、磁带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2、说出沙锤的名称学会演奏方法。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跟着老师动一动,等小朋友都走到板凳边坐好。
二、唱师生问好歌三、律动:《小动物的歌》四、复习歌曲师让孩子边看红绿灯歌表演:《红眼睛绿眼睛》《小蚂蚁》《小胖胖》五、新课教学: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教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5、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7、分句弹奏旋律,生分句唱歌词。
8、生完整地齐唱歌词。
师:听听,歌曲中哪两句旋律完全相同,请涂上颜色?六、器乐教学:1、出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基本演奏法。
2、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3、学生选择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演奏。
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
6、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
七、课堂小结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八、宣布下课唱师生再见歌音乐小班长带领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步伐,有序走出教室。
教学后记:本来看上去比较复杂的歌曲,让孩子有点害怕,小朋友通过和老师一起分析歌曲的旋律,四个乐句中找出分别有两句的节奏歌词是相同的,有两句是完全一样的,孩子才觉得学的非常轻松,能很快的投入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但部分孩子还不能掌握,有待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歌表演《小雨沙沙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具准备:卡片、录音机、磁带教学目标:1、继续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并创编歌表演。
2、学会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演唱时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小朋友走到板凳边坐好,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唱师生问好歌三、律动:师:首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
四、复习歌曲《小蚂蚁》《小雨沙沙沙》3、教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5、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7、分句弹奏旋律,生分句唱歌词。
8、生完整地齐唱歌词。
师:听听,歌曲中哪两句旋律完全相同,请涂上颜色?六、器乐教学:1、出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基本演奏法。
2、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3、学生选择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演奏。
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
6、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
七、课堂小结师: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互相说一说:八、宣布下课唱师生再见歌音乐小班长带领小朋友们跟着音乐的步伐,有序走出教室。
教学后记:本来看上去比较复杂的歌曲,让孩子有点害怕,小朋友通过和老师一起分析歌曲的旋律,四个乐句中找出分别有两句的节奏歌词是相同的,有两句是完全一样的,孩子才觉得学的非常轻松,能很快的投入学习,教学效果较好。
但部分孩子还不能掌握,有待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歌表演《小雨沙沙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具准备:卡片、录音机、磁带教学目标:1、继续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并创编歌表演。
2、学会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演唱时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小朋友走到板凳边坐好,跟着老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唱师生问好歌三、律动:师:首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动起来。
四、复习歌曲《小蚂蚁》《小雨沙沙沙》红眼睛绿眼睛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