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资料整理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南北朝·陶弘景

3、《新修本草》,收药844种,图文并茂。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唐

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分类“从贱至贵”。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道地药材: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细辛、人参、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广东陈皮、砂仁。

四大蕲药:蕲蛇、蕲龟、蕲艾、蕲竹。

四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浙八味:白术、白芍、白菊花、郁金、贝母、玄参、延胡索、麦冬。

8、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

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3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4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5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6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7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8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9、四气的概念: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泄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

温热药: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

10、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此外还具有淡味和涩味。

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收敛、固涩。

苦:清泻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

咸: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淡:渗湿利水。

涩:收敛,固脱。

11、七情:有选择的讲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此七情。

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也指各自发挥药效,相互不影响临床效应的两味药的配伍关系。相须: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杀半夏。

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相反: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12、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13、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14:注意:相反=十八反=十九畏不=相畏

15、连翘为疮家圣药,半夏为止呕要药,香附为妇科调经之要药,茵陈蒿为治黄疸之要药。

16、解表药、清热药、止血药和补虚药的含义、药性、功效、主治、注意、分类。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药性:辛散、轻扬

功效:偏行肌表,能促进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

部分兼有: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

应用: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注意:(1)注意选药与配伍(2)用量不宜过大(质轻、因人因时因地而异)(3)重病即止,以免汗出过多。(4)不宜久煎(挥发性成分)(5)宜热服避风(6)禁忌:凡多汗、热病久病伤阴者慎用。

分类: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凉解表药(薄荷)

一:发散风寒

麻黄:功效发汗解表(风寒表湿证)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用解表炙用平喘

桂枝:功效:发汗解肌(风寒表虚证),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外感风寒表实表虚均可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

紫苏:解表药中的理气安胎药

生姜:温肺止咳“呕家圣药”(胃寒之呕逆)

香薷:“夏月麻黄”,外解风寒,内化湿浊,利水消肿。

荆芥: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既可防外风,又可息内风。

羌活;解表药中的祛风湿药,可治疗风湿痹症。风寒夹湿证

白芷、细辛、苍耳、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共性中的个性)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清热药:凡以清泻里热,治疗里热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性能功效]:清热药药性大多寒凉,少数平而偏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主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等。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痢疾、痈肿疮毒、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呈现各种里热证候、

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主治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五类: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热凉血药(芩、连、柏):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三)清热解毒药(生地黄):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四)清热燥湿药(金银花):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五)清虚热药(青蒿):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候,当忌用。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使用本类药物时,当考虑照顾正气,勿令伐太过,必要时可与扶正药物配伍应用

一:清热泻火(腑脏火热证)

石膏:归肺,胃经生用清胃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