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 格式:docx
  • 大小:18.5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教学目标:1、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心率、脉搏的概念,实习测量心率。

教学重点: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心脏的结构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具准备:猪心脏、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秒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血液是在血管和心脏所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中不停地按一定方向流动的。这种流动是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板书:一、血管和心脏

体验:把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

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有何感觉。

归纳:这种有规律的搏动是桡动脉在搏动

观察:手臂上的“青筋”并用力去触压

归纳:“青筋”就是静脉

讨论:动脉和静脉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挂图:三种血管模式图

-1-

学生归纳:动脉管壁厚、管腔小, 分布在身体较深部位。

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分布在身体较浅部位。

讨论:血液在两种血管中流速如何?

类比:长江在三峡段流速快,而到中下游段流速慢

过渡:动脉和静脉遍布全身各处,它们是靠什么连通起来的?

板书:毛细血管

讨论:结合挂图中的“毛细血管”,为什么把此种血管命名为“毛细血管”?

学生归纳:毛细血管很细、数量多,管壁非常薄

思考: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速如何?为什么?小组讨论归纳: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投影:填表

提问:血液能在血管中流动,它的动力来源是什么?

板书:心脏

体验:用右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偏左侧,感受心脏跳动。

展示:心脏模型

-2-

介绍:心脏的形状,与心脏相连血管的名称,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实验:解剖猪心脏(8人一小组,解剖并观察)

识别: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肺动脉,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

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它们之间是否相通,以及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脉。

讨论:1、瓣脉有何作用?

2、为什么心室与心房壁厚薄不同?

挂图:心脏结构示意图

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并看血液循环动态投影片)

左心室→主动脉→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共2页,当前第1页12

体验:结合猪心脏,感受血液如何进出心脏

小结:本课内容:血管和心脏

探究:某人手臂不慎划破,血液不断流出,根据血液的颜色和流速,判断伤及何种血管?如何采取急救措施?

-3-

第二课时

体验:请同学坐好,用自己的右手按在自己胸部偏左侧,感觉心脏有节律的跳动

引入: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

板书:二、心率和脉搏

实践:学生4人一组,把手放在胸部偏左侧记录每分钟心跳动次数介绍:成年人静息时的心率一般为75次/分,婴幼儿心率一般较快,只有心率在60-100次/分范围内都正常。

体验:“切脉”感受动脉的搏动

实践:学生4人一组,手放在桡动脉处,记录每分钟搏动的次数说明: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叫脉搏

讨论:每人比较两次测出的数据是否一致?

讲述: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当人的某一器官

发生病变,常会使心跳发生快、慢、强、弱的变化,这就是“切脉”为何能诊断病的原因.

素养教育: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医学家扁鹊就已用“切脉”诊断疾病。

探究:组织学生原地运动十分钟,立刻测自己的心率,并每隔一分钟测一次,记录数据,直至与没运动前数据一致为止。

指导:将测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来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归纳:恢复期是指心率由运动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所用的时间。其长短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体质的强弱。

讨论:人的心率为什么在运动状态下比平静状态下高?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心率和脉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作业:完成《生物实验报告册》上本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