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地图集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8.87 MB
- 文档页数:205
名词解释:1.专题地图:是表示与某一主题有关内容的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只表示与主题有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2.解析型图:也称分析型图,是指对表达的专题现象未经概括或很少概括,以其各自的具体指标来现实某方面特性的地图。
3.合成型图:也称组合型图,是指将几种不同,但相互有联系的指标进行组合和概括,以显示现象组合特征的地图。
4.比率符号:在专题地图上,一般以符号的大小来表示物体的数量指标,如果符号的大小与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的数量指标有一定的比率关系,则称为比率符号。
5.点数法: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电子,表示现象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
6.定位图表:是一种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某些地点或均匀配置于区域内的一些相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表示全制图区域或沿某些现状分布范围内的呈周期性变化现象的方法。
7.质底法:是把全制图区域按照专题现象的某种指标划分区域或各种类型的分布范围,在各界线范围内涂成一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连续而布满全制图区域的现象的属性差别。
8.范围法:使用轮廓、底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法,在地图上表示某专题要素在制图区域内间断而成片的分布范围。
9.等值线法:是专题要素数值相等的连线。
10.动态聚类法:在初始状态给出样品概略的分类,然后基于一定原则在类别间重新组合样本,直到分类比较合理为止。
11.运动线法:是用运动符号和不同宽窄的带,在地图上表示现象的移动方向、路线及其数量、质量特征。
12.定性数据:是只描述现象的固有特征或相对等级、次序,即描述现象的定性特征而不涉及定量特征的数据.13.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最基本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
14.视觉层次:是指采取各种图解手段,使图面各内容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感受平面上,使得原来是平面的地图产生一种假象,形成若干层面,有的图像现于上层,有的则引退到下层,达到地图内容的主次分明的目的。
15.视觉重力:地图上的图形,由于所处的位置,图形本身的大小、颜色、结构及其背景的影响,有的给人感觉重些,有的给人感觉轻些,这叫做视觉重力。
地图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于哪一个要素。
3、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相互关系的地图。
4、大地水准面:以理想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一个封闭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5、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6、变形椭圆:地球上一个无穷小的圆――微分圆(也称单位元),在投影后一般的成为一个微分椭圆,然后再利用变形椭圆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
变形椭圆也称底索指线。
7、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和地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之比。
8、面积比:投影面上微小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dF 之比。
9、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以ω表示角度最大变形。
10、、⑴等角航线:是地球面上与经线相交的成相同角度的曲线,在地球表面上除经线和纬线以外的等角航线,都是以极点为渐进点的螺旋曲线。
等圆航线在图上表现为直线,这一特征对航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⑵大圆航线:地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间的大圆弧,也称为大圆航线。
11、控制点:是精确测量的具有控制意义的点位。
方位角:目标点到已知点的连线与偏北方向的夹角。
全球定位系统:是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
12、地图表示法:依据特定规则形成的地图符号组合配置方案即为地图表示法,也为地图符号模型。
13、定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准确的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这种符号配置方式即为定位符号法。
14、线性符号法:用不定形式或颜色的线条表示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地理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