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ppt
- 大小:962.50 KB
- 文档页数:20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下是一篇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文章名为《常州梳篦:非遗中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梳子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常州梳篦,你了解多少呢?作为常州的一大特色,常州梳篦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常州梳篦,也称为“宫梳名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
它由两部分组成:齿疏的称为梳,齿密的称为篦。
常州梳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而著称。
在常州地区,梳篦的生产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成为了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把梳篦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选材、锯制、磨光、安装等,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常州梳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除了精湛的工艺,常州梳篦还有着美好的寓意。
比如,梳子常常被视为爱情的信物,代表着相思和牵挂;而篦则寓意着祈福和祝福。
在民间,人们相信梳篦有着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的作用。
因此,常州梳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日用品,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工艺品。
如今,常州梳篦已经成为了常州人送礼的首选。
它不仅代表了常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一种寄托了美好情感和祝福的礼物。
在国内外市场上,常州梳篦也备受青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总的来说,常州梳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它承载了无数匠人的智慧和心血,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常州历史文化遗产常州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端。
常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常州的历史文化遗产。
1. 常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是常州市属的一座现代综合性博物馆,是江苏省内首批获批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也是江南地区最好的博物馆之一。
常州博物馆馆藏的文物和珍贵藏品丰富多彩,包括陶器、织物、玉器、青铜器等多种历史文物,这些珍贵文物展现了常州的历史和文化。
2. 天目山石窟天目山石窟位于常州市溧阳市天目山脚下,是中国南方最为重要的石窟之一。
天目山石窟始建于北魏,历经南北朝、隋、唐、宋等历史时期,一共有10个石窟,6500余尊佛像,被誉为“东南佛教艺术宝库”。
3. 白兔楼白兔楼位于常州市中心区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景点。
白兔楼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葺,现存的建筑为清代重建。
白兔楼因传说唐朝诗人白居易曾来此作客而得名,此外,白兔楼还是革命历史文化遗址之一。
4. 明故城遗址明故城遗址位于常州市区繁华的解放北路和中山路之间,距离常州博物馆不远。
明故城遗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城墙遗址之一,建于明朝洪武年间。
遗址内保存有明故城南门、城墙、护城河、堡垒等城市建筑遗址,是研究明代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5. 长风塔长风塔位于常州市梦溪湖景区内,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景点。
长风塔初建于北宋宁历年间,历经多次修葺,现存的建筑为明代重建。
长风塔外观庄重大气,高无可比,内部则有精美的佛像石刻和壁画,是研究中国佛教建筑和艺术的珍贵实物。
6. 琴台古镇琴台古镇位于常州市区以南,与雷峰塔遥相呼应,是常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古镇之一。
琴台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古镇内有多座古建筑和古民居,如南照楼、常州梅园、伍国府等,这些古建筑和古民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7. 雨花台雨花台位于常州市天宁区东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第四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共25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
一、民间文学(6项)
1 淹城的传说武进区
2 武进歌谣武进区
3 白龙娘娘的传说武进区
4 “游子吟”传说溧阳市
5 史贞女传说溧阳市
6 伍员山神佑伍子胥的传说溧阳市
二、传统音乐(1项)
7 水母山狮鼓溧阳市
三、传统舞蹈(4项)
8 调三十六行武进区
9 狮舞(孟河古村太平青狮)新北区
10 狮舞(竹箦青狮)溧阳市
11 马灯舞(上宅里将军马灯)溧阳市
四、传统美术(2项)
12 湖塘剪纸武进区
—1 —
13 铜刻新北区
五、传统技艺(9项)
14 湟里牛肉烧制技艺武进区
15 焦店扣肉烧制技艺武进区
16 常州铳管糖制作技艺武进区
17 常州黄酒酿制技艺新北区
18 东坡红友酒酿制技艺天宁区
19 天目湖砂锅鱼头制作技艺溧阳市
20 溧阳白芹壅制技艺溧阳市
21 溧阳扎肝制作技艺溧阳市
22 江南古建筑营造技艺常州市
六、传统医药(3项)
23 常州屠氏中医内科疗法钟楼区
24 常州朱普生骨伤科疗法天宁区
25 韩氏祖传关节病中医疗法金坛市—2 —。
常州金坛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市金坛区位于江苏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金坛区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体现了金坛区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历史价值。
在2019年,金坛区获得了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称号,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介绍。
首先,金坛的乱花灯。
乱花灯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金坛的街头巷尾都会举行乱花灯活动。
这项活动源于金坛的传统民俗,其起源可追溯到明朝。
乱花灯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由人们手拿着各种花灯,在街上逛街、表演,形成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
乱花灯活动不仅展示了金坛的历史文化,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金坛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其次,金坛的木雕艺术。
金坛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金坛的木雕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金坛的木雕作品主要体现在建筑、家具、工艺品等方面,其造型优美、富有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
金坛的木雕艺术不仅是一门传统工艺,更是一门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江南鱼竿制作技艺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十多代人。
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制作方法而闻名。
江南鱼竿制作技艺包括了竹材的选择、切割、打磨、组装等一系列工序,其制作过程需要十分谨慎和细致的操作。
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不仅成为了一门传统工艺,也是金坛区的一大特色文化。
最后,金坛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金坛话的传统、金坛剪纸的技艺等。
金坛话是金坛地区的方言,它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征,是金坛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坛剪纸是一项艺术性较高的民间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剪纸作品而闻名。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存在,不仅丰富了金坛的文化内涵,也保留了历史的记忆,对于金坛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金坛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锡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是常锡剧的简称。
常州是锡剧的主要诞生地,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锡剧生成早期叫“常州滩簧”,常州滩簧是吴语滩簧的一支。
它源于常州农村水乡,是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常州府治地的一种地方戏曲。
常州滩簧是在常州山歌小调、宣卷、唱春、南词等基础上,吸入凤阳花鼓的一些表演元素,并吸收了苏南一带采茶灯中的舞蹈,逐渐发展完善的。
常州滩簧的演员对白、曲调以及早期演唱的内容,都与常州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
由常州滩簧到常州文戏,经历了对子戏、小同场戏、大同场戏三个重大演变过程。
1921年,常州滩簧改名为常州文戏。
1925年,常州文戏与无锡文戏合流,统一改称常锡文戏。
1952年,常锡文戏改称常锡剧,1953年起称“锡剧”。
锡剧的音乐,抒情优美、悦耳动听,具有秀美的江南水乡风格。
锡剧音乐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它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锡剧的乐队除二胡外,还有琵琶、三弦、笛、箫、中胡和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
打击乐以四大件为主。
在常州滩簧向常州文戏发展的过程中,一大批骨干艺人的演技普遍得到了提高,还涌现了多位深为戏迷观众赞赏的有突出才能的领军人物。
他们中有王嘉大、周甫艺、孙玉翠、余桂良等,尤其是王嘉大不仅艺术上卓有成就,而且在经典剧目的形成和培养一代新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亲授的徒弟就有30多名,而徒侄徒孙更多,达数百人之众,许多著名演员和表演艺术家如周甫艺、沈阿焕、刘荣炳、徐林美、李如祥、周菊英、王汉清、吴雅童、王兰英、梅兰珍、杨企雯、沈素珍等,皆师出其门。
传至彬彬腔创始人王彬彬,已是第七代。
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常州市锡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吴雅童、杨企雯形成了自成一格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吴雅童吸收了兄弟剧种的表演程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技艺。
在唱腔上,其真假嗓并用,男女腔揉合,唱中有说,说唱相连,形成“一活二怪三奇”的表演、演唱风格,为锡剧丑行声腔的创造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杨企雯,艺名东翠珍,10岁学艺,主工旦角,14岁登台演戏。
常州的特色
常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一些常州的特色:
1.常州菜:常州菜以清淡、鲜美、爽口而著名,注重原汁原味。
具有代表性的菜品有清炖鳝鱼、芙蓉肉、蟹粉蹄筋等。
2.常州麻糕:常州麻糕是常州的传统名点,以其酥脆香酥、口感独特而著称。
常州麻糕有咸甜两种口味,是常州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3.天目湖砂锅鱼头:天目湖砂锅鱼头是常州的传统名菜之一,以其选用天目湖水、鱼肉鲜嫩、汤汁醇厚而著名。
这道菜被誉为常州美食的代表之一。
4.溧阳风鹅:溧阳风鹅是常州溧阳市的传统名菜,以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而著称。
溧阳风鹅的制作过程讲究,选用当地放养的鹅为原料,经过特殊的腌制和风干工艺,口感独特。
5.常州梳篦:常州梳篦是常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常州梳篦制作精细、形态美观,既可以用来梳理头发,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6.恐龙园:常州中华恐龙园是一座集科普、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主题公园,以展示中国恐龙为主题,有各种互动游戏和表演活动,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
7.常州文化:常州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如评话、锡剧、常州大戏等,都是常州文化的代表。
此外,常州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也十分丰富,如剪纸、糖画、竹编等。
总的来说,常州的特色涵盖了美食、工艺品、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特色使得常州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魅力的城市。
论常州非遗乱针绣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常州非遗乱针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常州非遗乱针绣的传承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探讨,并对其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常州非遗乱针绣的传承历史乱针绣是一种将刺绣艺术与织锦工艺相结合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中国当地的民间刺绣技艺。
常州乱针绣作为常州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技艺精湛,工艺复杂,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传闻,乱针绣起源于晋朝时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乱针绣不但技艺精湛,极富有韵律美和戏剧性,而且是美丽的意象往往浑然天成,富有灵气和韵味,充满神秘色彩。
乱针绣的传承历史悠久,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传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乱针绣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刺绣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常州非遗乱针绣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逐渐淡薄,导致传承人逐渐减少,技艺传承面临挑战。
与此社会对于非遗乱针绣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加大了对非遗乱针绣的保护与传承力度。
一些非遗乱针绣的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推广与传承工作,举办各种活动和培训,助力非遗乱针绣的传承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常州非遗乱针绣在当代传承和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传统的乱针绣工艺逐步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现代风格和时尚感的乱针绣作品,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
乱针绣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
传统的乱针绣作品往往以花鸟图案为主题,色彩明快,线条优美。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乱针绣需要与时俱进,创作出更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
乱针绣在设计上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艺术元素,推出了更加具有现代感和创意的作品,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的目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800字高中范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800字高中范文篇1"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特产,花开并蒂。
"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木梳、篦箕的总称)。
起初,我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
所以,每当我经过"篦箕巷",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
这个周末,我有幸寻访常州"篦箕巷"中比邻皆是"梳篦店",便大开眼界,对这些宫梳名篦那可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篦箕巷"中的一家店——"梳香门第"吸引了我的兴趣。
跨进仿古的厅堂,我立刻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
首先映我眼帘的就是那对"蝶恋"梳。
听工作人员说,这对梳篦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故事最后说道,这对爱人双双化蝶,同飞共舞。
这对梳篦也正是寄托了着美好的情感,寓意着"双碟比翼飞"。
这对梳篦不仅寓意好,做工也十分精细。
它的篦齿细密均匀,绘画也很精美,双碟栩栩如生,翅膀的色彩十分绚丽,其间镶嵌了颗颗碎钻。
其他的梳篦也同样的巧夺天工。
你瞧,那急性子的"齐天大圣",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那各种神情的"脸谱",那美若天仙的'"仕女",就连《红楼梦》中病怏怏的"林黛玉"都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呢!这些梳篦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我眼花缭乱。
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
它色呈土黄,质感精美。
我听说,梳篦如今已是常州人送礼的首选,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能够因刺激头皮神经,而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呢!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箕却要72道工序。
常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常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常州文化遗产的详细说明:
一、传统工艺
常州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其中,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等都是代表性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以独特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常州文化的魅力。
二、古代建筑
常州有着众多的古代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宁寺、红梅阁和文笔塔等。
这些建筑风格独特,技艺高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三、文化节庆
常州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如常州灯会、溧阳茶叶节、金坛茅山庙会等。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常州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常州吟诵、常州道情、常州锡剧等都是代表性项目。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常州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五、历史人物
常州的历史人物也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唐代诗人孟郊、清代书法家钱泳等都是著名的常州籍人士。
他们的文化遗产为常州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常州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常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引言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常州金坛区一直以来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近日,常州金坛区授牌认定了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志着金坛区在非遗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读金坛区的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揭示其中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保护传承措施。
二、项目一:金坛花灯金坛花灯是金坛地方传统手工艺制品,源自唐代,已有千余年历史。
它以竹架为骨架,用绸缎、纸、花色塑线编织而成,具有精美细腻、栩栩如生的特点。
金坛花灯多为花鸟鱼虫的造型,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
近年来,金坛花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加强保护,通过传统工艺大师的传承和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也进行了现代工艺的融合,逐渐融入了当代生活。
三、项目二:金坛刺绣金坛刺绣是金坛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品,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礼品等领域。
金坛刺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刺绣图案多以花鸟鱼虫为主题,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金坛刺绣工艺源远流长,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但在现代时代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不断拓展了刺绣的应用领域,推陈出新。
四、项目三:金坛鼓浪舞金坛鼓浪舞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金坛地方传统舞蹈的代表之一。
它融合了舞蹈、音乐、鼓乐和表演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金坛鼓浪舞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表演技巧,不仅在地方上备受欢迎,也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
近年来,金坛鼓浪舞通过挖掘和整理传统舞蹈资源,加强了传承和保护工作,并且进行了现代舞台表演的创新,不断提升了其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五、项目四:金坛古筝金坛古筝作为金坛地方传统音乐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
金坛古筝在音质、外形和演奏技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受到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金坛古筝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的曲目和表演形式,开拓了古筝音乐的新领域,为其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乱针绣留青竹刻:起源于唐代。
竹刻家仅利用薄薄的一层竹青和衬托竹青的红色竹肌,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成为常州一绝。
史料专著上称:“清末,江苏常州留青竹刻独占鳌头。
”常州梳篦厂2007年3月常州梳篦被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常州梳篦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的责任单位2009年3月金松群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代表性传承人常州市唯一一家有资质生产常州特产梳篦的厂家一直是由这家有着将近60年生产历史的厂家传承至今。
为了保护自主品牌沿用1925年注册的白象商标至今。
虽然梳篦的利润不高,但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常州为常州的文化添光加色。
2010年5月,常州梳篦厂成为常州市内首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可以直接到厂里参观常州唯一一家手工操作制作梳篦的厂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勤业路17号868537479月8日,参加了由市文联民协组织的“传承常州民间文化在行动”——参观常州梳篦厂的活动。
该活动旨在让我们了解、宏扬常州地方传统文化,让这些独特的工艺能得以传承,不至于消亡。
其实在参观之前,我就陪着民协的“飞行”、“欢欢”做了先头部队,先大家一步参观了梳篦厂,金厂长亲自花了半个小时把梳篦的前前后后给我们讲解了一遍,收获不少,以前我对此是毫不了解的。
常州梳篦是我国著名手工艺品,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常州市梳篦厂建于1951年,座落在西门南运河畔的勤业桥下,专业生产梳篦,年生产梳篦能力300万张。
“白象牌”是该厂的注册商标,1925年前注册,一直沿用到今天,如今已经成为常州十大名片之一。
在历史上,常州的梳篦取得过辉煌的成绩:该厂的梳篦产品曾荣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银奖;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金奖。
细心的朋友会问,51年才建厂,15年和26年获奖,这是从何说起呢?听了金厂长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51年之前,常州的梳篦生产者以个体作坊的形式存在,当时的“老卜恒顺梳篦店”(现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老卜恒顺梳篦店)尤其出名,他拿着他生产的产品分别参加了15年在美国旧金山和2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分别获得银奖和金奖,而常州梳篦厂就是在吸收这些个体作坊主的基础上建立的,那么作坊主获得的荣誉自然也是该厂的荣誉了。
常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18•【字号】常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已经2017年11月3日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2017年11月18日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实行分级保护和分类保护。
第四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
第五条市、辖市(区)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具体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市、辖市(区)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知识产权、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监督、规划、体育、旅游、民族宗教、工商、档案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常州非遗产业链例子
1、金坛刻纸:刻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金坛是中国刻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
金坛刻纸早在隋唐时期,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世代沿袭,在金坛地区形成了刻纸传统。
金坛刻纸以蕴涵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而显其艺术至力。
20xx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金坛封缸酒:江苏常州市金坛。
明太祖朱元璋曾驻跸金坛顾龙山,当地百姓献上以糯米酿造的酒(封缸酒的雏形),饮后大悦,并命当地官员将饮剩的酒密封埋入地下,若干年后,朱元璋消灭群雄,登基为帝,金坛当地官员将当年饮剩的酒进贡给朱元璋,经埋地密封
多年的酒更加甘淳,遂为之命名,并列为贡酒,又称朱酒。
主要选用洮湖一带所产优质糯米为原料,该米色白光洁,味蕴性粘,香味滋溢。
3、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一种适宜绣制欣赏品的汉族刺绣工艺。
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为江苏常州武进人,现代女刺绣工艺家杨守玉女士。
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
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
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
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正文:----------------------------------------------------------------------------------------------------------------------------------------------------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常政发〔2008〕137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市级项目专家论证会的评审,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市政府同意批准市文广新局确定的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1项),现予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全面落实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建设文化常州、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第二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八年九月二日附件:第二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1项)一、民间文学(共计1项)1. 白太官传说常州市文化馆武进区文化馆二、民间舞蹈(共计6项)2. 跳五猖溧阳市文化馆3. 冻煞窠溧阳市文化馆4. 跳祠山溧阳市文化馆5. 指前鱼灯金坛市文化馆6. 太平龙灯新北区文化艺术中心7. 马灯金坛市文化馆三、曲艺(共计3项)8. 常州小热昏常州市文化馆9. 常州宣卷天宁区文化馆戚堰墅区文化馆10. 金坛啷当金坛市文化馆四、民间美术(共计4项)11. 常州掐丝工艺画常州市延龄工艺厂12. 常州堆花糕团新北区文化艺术中心武进区牛塘镇文化站13. 常州微雕武进区文化馆14. 常州斧劈石盆景工艺新北区文化艺术中心五、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1项)15. 常州素火腿制作技艺常州市义隆素菜馆16. 常州萝卜干制作技艺钟楼区文化馆常州市玉蝶特产食品厂17. 横山桥百页制作技艺武进区横山桥镇文化站18. 浦河风筝制作技艺新北区文化艺术中心19. 常州龙泉印泥制作技艺中国璟昌印社20. 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常州市千里香梨膏糖厂21. 常州加蟹小笼包制作技艺常州市迎桂馒头店22. 常州酒酿元宵制作技艺钟楼区文化馆23. 常州四喜汤团制作技艺钟楼区文化馆24. 溧阳风鹅制作技艺常州市天目湖鹅业有限公司25. 常州雕庄竹工艺品制作技艺天宁区雕庄街道中村六、传统医药(共计2项)26. 老人山程氏伤骨疗法金坛市中医院27. 常州钱氏中医儿科疗法常州市钱大宇诊所七、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28. 常州划龙舟天宁区文化馆29. 常州高跷钟楼区文化馆八、文化空间(共计1项)30. 诸葛八阵图村落金坛市文化馆九、民俗(共计1项)31. 柚山放灯节金坛市文化馆——结束——。
常州一绝: 留青竹刻留青竹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由来已久。
竹雕又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
留青竹刻是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的传统工艺品之一,在我国工艺美术苑里属凤毛麟角,享有盛誊,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二次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苏东坡曾有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
竹刻自古以来就为宫廷、文人雅士所珍藏秘玩。
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
其中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留青”刻法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图案。
竹刻之一种。
留青,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作为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
故名“留青竹刻”。
因留青,是留其表皮一层,所以又名“皮雕”。
竹材选用深山冬竹,经防霉防蛀工艺处理,成品底面光润。
竹筠洁如玉,竹肌有丝纹。
竹筠色浅,年久呈微黄;竹肌年愈久,色愈深,色如琥珀。
留青竹刻,宜充分利用这种质地和色泽变化差异,采取青筠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分出层次,形成色彩从深到浅,自然退晕效果。
明晦浓淡,因景而施。
竹刻留青之法,至明末张希黄时已大备。
李葆恂《旧学庵笔记》载张希黄竹刻山水臂搁事,“凡云气,夕阳、炊烟,皆就竹皮之色为之。
妙造自然,不类刻画”。
道出希黄运用竹筠之妙。
留青竹刻产品有臂搁、书镇、笔筒、台屏和案头小品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经常抚玩摩挲,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温润如玉,色泽近似琥珀,同时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
竹刻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
竹雕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创作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一番娴熟的刀功手法,对综合素养要求极高。
留青竹刻它对材料要求很高,最好是取三至五年的腊月毛竹进行刀刻。
新选来的毛竹必需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才可以书画动刀,以防虫蛀,便于珍藏。
它的特点是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竹刻艺人在这层竹筠上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显示较强的立体感,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月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色,犹如初熟樱桃,抛光之琥珀,赏心悦目,令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