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0
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第一章编制说明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
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一、规划文本(一)总论(二)排水体制(三)污水系统规划(四)雨水系统规划(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七)再生水利用规划(八)近期建设规划(九)投资估算(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二、规划说明书(一)总论1、规划依据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
且规划期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
规划范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并应考虑与远景发展的衔接。
4、规划目标城镇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达到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同时,要兼顾初期雨水的截流、调蓄和处理,排涝与治污并重,处理和利用并举,改善城镇水环境。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提出近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镇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城镇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等规划指标值。
南昌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17•【字号】南昌市人民政府令第170号•【施行日期】2022.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南昌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2021年11月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70号发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排水管理第四章污水处理第五章设施维护与保护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向本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规划、设施建设、维护与保护,城镇内涝治理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镇,是指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范围和各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县城城区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排水,是指利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收集、输送、排放雨水和污水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污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是指用于排水与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检查井、排水泵站、雨水井、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等。
第四条本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由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排水主管部门)分别负责。
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是市人民政府排水主管部门,负责市城区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综合协调,统筹组织市本级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运行和维护,并承担小区内部局部管网修补、错接漏接整治等管理性工作。
市人民政府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市城区新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城区合流制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及相关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1.24•【字号】赣府厅发〔2016〕4号•【施行日期】2016.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精神,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城市水生态,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增强城市防涝能力,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和目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积极推广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绿地、自然水系建设,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70%的雨水得到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二、重点工作(一)加强规划引导。
各地在编制或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专门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篇章,及时编制或修订城市排水防涝(雨水)、绿地系统、城市水系和雨水控制与利用等相关规划,加强各专项规划间的协调与融合,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全过程,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作为规划实施中的刚性控制指标。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避免海绵城市建设碎片化,夯实海绵城市的生态基底。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二)强化工作统筹。
2016年起,全省各地新建的城区、园区和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老城区要充分结合城镇棚户区、城乡危旧房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以及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改建、水系治理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整治为突破口,推进区域系统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内容包括: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二部分规划图纸第三部分规划说明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规划目的。
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规划依据。
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规划范围。
规划原则。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
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
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排水体制。
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排水分区。
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污水受纳水体。
污水管网布置。
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污水处理厂、站。
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
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污水资源化回用。
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雨水受纳水体。
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雨水管网系统。
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雨水泵站。
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
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2.07.29•【字号】•【施行日期】2022.07.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为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83号)等文件要求,依照《江西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规范详细规划编制,持续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控规工作的重大意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是“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传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有效抓手,是指导和约束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控规是统筹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平台,是实质性保障城市各业用地、各类设施空间落位的直接抓手,对于推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控规是法定规划,对具体地块用途、开发建设强度和管控要求等作出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统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法定依据。
各地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做好控规工作的重大意义,系统、规范、有序推进控规的编制、实施和管理。
二、规范有序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一)开展既有控规评估维护工作。
要对既有控规进行实施评估,与在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无冲突、适应目前城市发展和土地供应需求的,可继续沿用;既有控规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或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不相适应的,应对既有控规进行调整修编。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推进编制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建设综合利用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6.04•【字号】•【施行日期】2018.06.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军事其他规定正文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西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推进编制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建设综合利用规划的通知各设区市和省直管试点县(市)规划局、人民防空办公室,赣江新区城乡统筹局: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发〔2016〕14 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赣府厅发〔2017〕44号),促进我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人民防空建设融合发展,现就推进我省城市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建设综合利用规划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防空建设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的原则,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安全、城市综合防护、城市防灾抗毁能力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补充完善城市功能,各地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融合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暨人防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增强城市建设、人防建设的制度刚性。
(二)工作思路。
注重编制内容融合、空间布局融合、实施管控融合、控制指引融合。
人防工程规划是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
地下空间开发兼顾人防,在实施管控上,将人防工程要求与地下空间管理系统“合二为一”,实现人防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功能互补,互相修正。
合理划分地下空间管理系统,注重地下空间功能定位、建设总量,注重开发范围、开发深度、开发层数、开发强度,注重地下空间设施和人防工程设施控制,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与环境指引,探索不同的开发模式,使规划更有针对性、更具科学性、更强实用性,让规划导向更加鲜明。
城镇排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排水管理,保障城镇排水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与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活动。
法律法规规章对城镇排水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排水是指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雨水、污水,以及接纳、输送、处理、再生利用雨水、污水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镇排水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处理、排放、再生利用雨水和污水的管道、窨井、沟(河)渠、泵站、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
城镇排水设施分为公共排水设施和自用排水设施。
公共排水设施是指提供公共服务的排水设施;自用排水设施是指供本单位或者本区域专用的排水设施。
第四条本市城镇排水管理应当遵循尊重自然、统筹规划、配套建设、雨污分流、建管并重、保障安全、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镇排水工作,将城镇排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城镇公共排水设施的资金投入,协调解决城镇排水管理中的重大事项。
开发园区、景区管委会根据依法授权或者委托负责本区域内的城镇排水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县(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园区、景区管委会做好城镇排水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镇排水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园区、景区管委会确定的排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管理工作。
市排水主管部门所属的排水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城镇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管、交通运输、水利、应急、卫生健康、市场监督、气象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城镇排水管理工作。
第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城镇排水设施。
内容包括: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二部分规划图纸第三部分规划说明第四部分基础资料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1.2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1.3规划范围.1.4规划原则.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第二章规划目标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4.1污水受纳水体.4.2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4.3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4.4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5.1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5.2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5.3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5.4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第八章附则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第二部分规划图纸1、城市区位图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分布、管长、管径,污水厂站的位置、占地面积、用地界线等. 12、城市雨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分布、管长、管径,近期建设雨水泵站的位置、占地面积、用地界线等. 13、相关规划图.与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密切相关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道路工程专项规划、城市环保专项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水系专项规划等. 注: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5000~1:25000;城市区位关系图宜缩小1:10000~1:50000;管网布置图可放大1:2000~1:10000;并标明风玫瑰图;污水管网水力计算简图和雨水管网水力计算简图不要求比例.第三部分规划说明第一章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1.1城市概况城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等城市基本概况.1.2城市排水现状分析城市现状排水体制,排水受纳体,排水口的位置,排水设施的位置、占地面积、规模及使用情况,现状排水管渠的分布、长度及管径,现状排水量等.1.3城市相关规划分析与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密切相关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城市给水专项规划、城市环保专项规划、城市防洪专项规划、流域水污染治理方面的规划,以及已通过可行性研究即将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排水单项工程设计资料等情况分析介绍.第二章总则1.1规划目的和任务.说明规划目的和任务.1.2规划依据.说明选定规划依据的理由.1.3规划范围.说明规划范围是如何确定的.1.4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说明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是如何确定的.1.5规划期限.说明规划基准年和规划期限是如何确定的.第三章规划目标说明规划目标是如何确定的,解释规划目标的内容.第四章排水体制与分区4.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自然条件和受纳水体条件,结合城市排水水质、水量及原有排水设施情况,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比较、论证,确定适合城市具体情况的合理排水体制;4.2城市排水分区根据城市规模、地形地貌等因素,城市可以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和若干排水区域,明确各排水区域的界限、服务面积及排水体制.第五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5.1污水出路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城市位置、当地的自然条件,环境容量,并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城市污水受纳体.城市污水受纳水体的确定要结合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注:受纳体是接受城市污水达标排放的地域,包括受纳水体和受纳土地.受纳水体应是天然江河湖海和人工水库等地面水体;受纳土地应是荒地、废地、劣质地、湿地以及坑、塘、洼等.5.2污水排水分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结合城市污水受纳体位置进行污水排水分区.5.3污水量预测及污水处理规模根据城市规模和居民生活习惯等选择城市污水排放定额或污水计算标准,合理预测城市污水排放量.5.4污水系统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布局、竖向规划、道路布局、坡向以及城市污水受纳体和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规划污水系统.根据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及城市污水系统分布,结合城市污水受纳体的位置、环境容量和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确定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位置;分析污水系统的安全性,从选址、供电、及防洪、防灾等方面提出要求.5.5污水管渠对污水管渠进行水力计算,确定污水管断面尺寸,并考虑城市远期的发展的需要.结合城市道路专项规划,确定污水管渠的控制点高程,确定污水泵站的位置.5.6污水处理泵站设置污水泵站的城市,根据管道水力计算,规划污水泵站的规模、提升高度等.5.7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规模、占地、污水处理程度,以及污水处理厂周围的卫生防护距离.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途径.第六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6.1雨水受纳体根据城市性质、规模、城市位置、自然条件,并结合城市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城市雨水受纳体.城市雨水受纳水体的确定要结合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城市防洪专项规划等. 6.2雨水排水分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雨水受纳体划分雨水排水区域. 6.3雨水量计算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根据当地暴雨强度公式预测城市雨水量. 6.4雨水系统布局根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布局、竖向规划以及城市雨水受纳体,规划雨水系统. 根据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及城市雨水系统分布,确定城市雨水排放口的数量、位置;分析雨水系统的安全性,从选址、供电、及防洪、防灾等方面提出要求. 6.5雨水管渠依据道路竖向,对雨水管渠进行水力计算,并结合城市防洪规划确定雨水管渠断面尺寸,考虑城市远期的发展及城市防洪需要;结合城市道路专项规划,确定雨水管渠的控制点高程,确定雨水泵站的位置; 6.6雨水泵站设置雨水泵站的城市,确定雨水泵站的规模、提升高度、占地、对周围防护距离的控制等. 第七章近期建设规划7.1现状合流制管网的改造1、合流制区域的改造利用对现状合流制区域特别是老城区进行截流式合流制的改造,遵循以下原则:1对现状的一些合流管道进行截流;2在汇水区域的划分上,充分结合历史和现状,尽量不作大的调整;3对现有的排水主管重点复核排水能力,尽量加以利用,不能利用的按规划进行改造;4结合汇水分区和干管系统布局,增设截流干管;5结合街巷改造,疏通小区排水出口. 2、分流制区域的改造利用规划分流制区域的改造利用遵循以下原则:1现状新建的排水管道按雨、污分流敷设,但是暂时没有污水主干管衔接的,先将污水管接入雨水管道系统,待污水厂及污水管网完善后,再接入污水管网系统,实现雨、污分流;2对早期建设埋深较浅的合流排水管,将其按规划雨水量进行管道复核,满足要求的改为雨水管道,不能利用的进行改造. 7.2近期建设内容近期建设内容要有分期、逐步实施的概念,尽量把工程建设的周期和程序相对接,在管网设计中既要考虑不同分期建设管线间的衔接、又要考虑管线敷设所需要地下空间的满足程度. 7.3近期建设投资估算对近期建设内容进行投资估算. 第八章规划实施措施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九章附录、附件第四部分基础资料第一章城市概况 1.1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水文、气象参数、地震烈度、资源分布等.城市历年雨水降水统计资料,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及邻近河流的最高洪水位,常水位等. 1.2社会经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划、人口基本情况、主导产业情况. 1.3城市历史文化沿革简述,城市总体布局、基础设施现状. 第二章城市排水现状 2.1城市排水受纳体包括排水口位置、管径、流量、水质等. 2.2城市排水管道城市污水管渠分布及服务范围,污水管网覆盖率及污水收集率;城市雨水管渠的分布及服务范围,现状城市雨水排除情况. 2.3城市现状排水大户调查工业废水集中排放量大的企业分布、排水量、工业废水水质以及由企业发展预计带来的排水增加量;城市大型居住小区分布及排水量. 第三章相关专项规划资料包括与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密切相关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道路专项规划、城市给水专项规划、城市环保专项规划、城市防洪专项规划、流域水污染治理方面的规划以及已通过可行性研究即将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排水单项工程设计资料等情况介绍.。
雨水分区【篇一:附表 24小时分区雨型分配比例单位(%)】附表 24小时分区雨型分配比例单位(%)【篇二:排水规划纲要】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二部分规划图纸第三部分规划说明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 规划目的。
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
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
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
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3.1排水体制。
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
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
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
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
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
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5.1 雨水受纳水体。
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
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
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
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江西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第一章编制说明为确保我省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质量,规范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使其科学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我省排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适用于我省城市和镇的排水专项规划。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在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是对城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册和附录四大部分。
城镇排水专项规划要综合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因素,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因地制宜地科学确定城镇排水体制、排水管网系统、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排水水体,促进城镇科学、可持续发展。
城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单位须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资质。
第二章编制原则一、充分合理利用城镇原有排水设施功能。
二、统一规划,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分步实施。
三、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科学环保,利于城镇人居环境。
四、远期雨污分流。
应充分回收利用城镇雨水及处理后的污水,科学合理处置污泥。
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城镇长远发展。
第三章成果格式一、规划文本(一)总论(二)排水体制(三)污水系统规划(四)雨水系统规划(五)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六)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七)再生水利用规划(八)近期建设规划(九)投资估算(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二、规划说明书(一)总论1、规划依据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3、规划期限及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一般为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
且规划期限应与城镇总体规划一致。
规划范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范围,并应考虑与远景发展的衔接。
4、规划目标城镇排水专项规划以显著提高城镇公共排水功能和改善城镇水环境为目标,通过合理确定城镇排水设施标准、布局、建设时序,达到雨水能及时排除、污水能有效治理,同时,要兼顾初期雨水的截流、调蓄和处理,排涝与治污并重,处理和利用并举,改善城镇水环境。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提出近远期城镇污水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城镇雨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城镇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等规划指标值。
(二)城镇概况1、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行政辖区、气候气象、降水与蒸发、水文、工程地质,以及河湖水系、地震烈度、高程系统等资料,包括江湖水系流量、水位特征值,水质污染情况等。
2、城镇建设现状包括社会经济、城镇职能、城镇规模以及用地空间布局,城镇支柱产业、工业及其分布情况等。
3、城镇总体规划城镇性质、规划年限、城镇发展目标、规划区及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规划人口。
规划总体布局,如主要居住区、工业用地(Ⅰ、Ⅱ、Ⅲ类)面积及分布等4、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对城镇总体规划中给水排水规划及有关详细规划以及供水、节水、防洪排涝、道路工程、水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专项)规划进行解读,重点介绍与排水工程有关的内容,并对上述规划之间有关内容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三)城镇供排水现状1、城镇给水现状包括现状城镇供水规模(含公共、自备水源)、居民与工商业及其它行业用水量、用水人数、自来水普及率及实际人均用水标准、近5-10年供水情况分类调查等。
2、城镇排水现状包括现状排水体制与排水系统(含雨水排放系统,污水排放系统)。
现状排水管渠情况,含管道长度,服务面积,管径构成和高程,排水口位置和高程,截流井及截流倍数,污水泵站,排涝泵站、涵闸等。
受纳水体及污染情况。
规划基准年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污水水质特性、城镇工业废水点源治理情况。
已建和在建污水处理厂概况。
调查城镇低洼区淹水情况,排水口与供水取水口的位置关系,城镇周围山洪排放、河道防洪能力和措施。
现有各类主要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等。
3、排水现状分析对排水体制现状,居民、公建和工业现状污水量,排水管网及设施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排水体制排水体制的确定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自然条件和受纳水体条件,结合城镇排水水质、水量及原有排水设施情况,经综合分析确定。
一般主要从环境保护、基建投资、维护管理与建设施工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同一城镇的不同区域可采取不同的排水制度。
新建城区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旧老城区结合城镇改造,同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逐步提高雨污分流制所占比例。
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应设置污水截流设施。
(五)污水系统规划对污水量进行水平年预测和污水量地域分区预测,确定污水厂总处理能力,对污水厂规模、数量、占地、位置进行规划,对工艺和尾水水质进行规划建议。
分别按照排水系统和排水分区,规划污水干管的位置、走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管道。
1、城镇污水量预测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参数是决定设施规模的基础,因此在选择这些参数时,既要着眼未来,又要考虑经济合理,省投资、降能耗和符合当地实际。
在准确调查现状每人每日排放的污水量的基础上,合理预测将来的排水量。
同时还要调查地下水渗入量的实际情况。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预测各污水处理系统近远期污水产生量。
2、污水排水分区及污水系统布局按照规划的城镇人口、产业结构和布局,结合城镇地形地貌特征,遵循集中和相对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城乡统筹和有利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划分污水处理系统及服务范围。
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确定各污水处理厂厂址、近远期建设规模、处理深度、用地面积等。
各污水处理厂厂址宜进行多厂址比选后确定。
列出规划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一览表。
4、污水管道规划在充分调查现状和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泵站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主干管道的起点埋深和最大埋深。
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划分,确定各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污水收集管网布局,计算主干管道的管径、坡度,确定各主要节点的控制高程等。
确定污水提升泵站的规模、选址、用地面积等。
列出规划新建、改造污水提升泵站一览表。
列出规划新建、改造管道一览表,含路段、起迄点、管径、长度、控制高程等内容。
5、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在对出水充分再生利用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功能区划等条件,明确污水处理厂出水受纳水体,提出污水处理深度要求。
6、污泥处置预测规划期限内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根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明确污泥最终出路,合理确定污泥处置技术路线和消纳主体,规划污泥处置设施选址、规模及用地面积等。
(六)雨水系统规划分别按照排水系统和汇水区,规划雨水干管的位置、走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管道。
提出解决城镇内涝积淹水的措施。
给出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山区、丘陵地区城镇的山洪防治应与城镇排水体系一并规划。
山洪整治要治本和治标相结合。
1、排水水系城镇排涝河道、湖溏的整治规划,明确雨水主要受纳水体,控制水位,调蓄能力等。
切实维护和优化城镇原有水系,谨慎填埋、覆盖,严禁破坏。
列出河道规划一览表(含河底高程和控制水位等)2、雨水排水分区及雨水系统布局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对城镇排水的要求,以及城镇地形地貌,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机排相结合,雨水排放与利用并举的原则,根据城镇水系和路网等条件,合理划分城镇雨水排水分区。
确定当地城镇暴雨强度公式,根据当地气象与地理位置、工程要求确定每个排水分片区的面积及有关计算参数。
计算片区产流量。
2、雨水管渠规划确定雨水管排入水体的排水口高程,确定管网系统布局,以及管道的设计流量,计算主次干管的管径。
列出规划新建、改造管道一览表(含路段、起迄点、管径、长度等内容)。
根据排水分区情况及该地区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新建、改建雨水泵站、水闸的选址、标准、规模及用地面积等。
列出规划新建、改造管道、雨水泵站一览表。
3、雨水污染控制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确定雨水污染控制和综合利用技术路线(七)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原则叙述城镇污、雨水管道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位置及与燃气、供水、电线电缆等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等要求,协调与其它管线的关系。
(八)排水管材选用与附属构筑物1、排水管材的选用2、附属构筑物(九)再生水利用规划调查并落实再生水使用对象和用途,根据水质需求,因地制宜确定污水处理厂出水利用技术路线,规划再生水利用设施布局、规模及建设用地等。
对再生水规模、再生水厂数量、占地、位置进行规划,对出水主要用途给出规划,对出水水质控制目标和工艺给出规划建议。
缺水城镇必须考虑再生水利用规划。
(十)近期建设规划提出近期建设目标,规划近期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管网、水体治理等内容。
1、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概况2、排水规划近期建设重点3、排水规划近期建设主要项目表(十一)投资估算对城镇排水工程规划分近期、远期提出投资估算。
(十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深入分析论证规划目标的可达性,主要包括效益评价: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风险评估:可能出现的技术、行政、财务风险以及工程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对城镇带来的影响。
2、保障规划的措施坚持社会发展与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原则,对规划实施提出建议。
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三、规划图则(一)城镇总体规划图(二)区域水系图、城镇水系图(应标明控制水位、景观水位等)(三)污水系统现状图(含污水泵站,污水管道管径、长度、控制点标高、坡度、流向,排污口位置等)(四)雨水系统现状图(含雨水泵站,雨水管道管径、长度、控制点标高、坡度、流向,排水口位置等)(五)污水系统分区图、污水处理设施近远期建设规划图(六)污水收集系统近远期建设规划图(含污水泵站、管道规划,并标明管道管径、长度、主要控制点标高、坡度、流向,排污口位置等)(七)雨水系统分区图(八)雨水设施近远期建设规划图(含雨水泵站、管道规划,并标明管道管径、长度、主要控制点标高、坡度、流向,排水口位置等)(九)近远期再生水利用规划图四、附录(一)城镇污水量计算表(二)污水管渠水力计算表(三)城镇雨水量计算表(四)雨水管渠水力计算表(五)规划工程投资估算表(六)其它有关图表(七)其它相关材料第四章附则本纲要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为保证排水专项规划达到规定的内容和深度,全省各地排水专项规划必须报省厅评审。
各地在城镇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中,均应遵循本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