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最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22.48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突发泥石流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泥石流的形成

(1)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2)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有以下3个条件:

a、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b、丰富的松散物质;

c、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2)泥石流的危害

(1)泥石流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

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2)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常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工程建设造成巨大危害。

(3)泥石流的破坏方式主要有淤埋危害、冲毁危害、堵河阻水危害、弯道爬高、超高危害。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政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加强联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1)加强汛期的防汛安全检查,制定防洪度汛措施,并与省、市地震、水文、气象等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做好灾害预报。

2)项目部是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单位,具体负责项目部险情监测的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信息。

3)采用简易观测(日常巡回检查)和仪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内容包括地形地貌监测、变形监测等。变形观测主要是对边坡在水平与垂向方向上变化速度与变化量方面的观测。

4)项目部成立日常巡查小组,每月负责对施工区、生活区边坡进行巡视检查。检查小组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巡视检查结束后要作好记录。

5)日常巡查重点观察斜坡坡脚附近湿地是否增多且范围扩

大,坡脚附近土、石是否挤紧并出现大量膨胀裂缝,斜坡下部上拱、斜坡中部是否出现纵横裂缝,斜坡上部是否出现弧形裂缝有下沉现象,斜坡上缘是否土石零星下落。

4.2预警行动

1)预警分级

(1)Ⅳ级:提醒级,可能性小。出现暴雨,经初步分析认为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2)Ⅲ级:注意级,可能性较大。持续暴雨或持续降雨,高边坡外观检查发现有较明显裂缝或不均匀沉降,测值变化趋势呈持续增大。

(3)Ⅱ级:预警级,可能性大。持续暴雨,大部分边坡有明显形成区域性泥石流的条件。

(4)Ⅰ级:警报级,可能性很大。持续暴雨或特大暴雨,整体边坡变化明显迅速,形成大面积泥石流条件,地裂缝发展迅速,可能导致生产办公楼垮塌、员工伤亡。

2)预警发布程序

(1)发布Ⅳ-Ⅲ级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经项目部安全部审查、安全总监签批后,由项目部发布,并报公司安监部备案。

(2)发布Ⅱ-Ⅰ级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项目部安全部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同时报告公司安全部。

3)预警发布后的应对程序和措施

(1)Ⅳ级预警发布后,项目部防汛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4小时上报一次。

(2)Ⅲ级预警发布后,项目部安全部主任、工程部主任和防汛值班人员到岗、到位,观测班值班人员密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雨情。实施不间断监测,提醒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居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做好避险准备。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12小时报上级主管单位一次,同时报当地政府防汛办。

(3)Ⅱ级预警发布后,应急机构领导和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

人、抢险队伍到岗、到位,做好预案启动准备,启动临时避让方案,暂停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工作人员和居民。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6小时报公司应急办公室一次,同时报当地政府防汛办。

(4)Ⅰ级预警发布后,紧急疏散灾害易发地点附近的员工和居民,封闭道路。各抢险队伍到隐患点附近安全区域待命,准备抢险。隐患点有关情况至少2小时报公司应急办公室一次,同时报当地政府防汛办。

5信息报告程序

1)报警系统及程序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必要时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机构寻求支援。

2)现场报警方式

报警主要采取移动电话、对讲机、口头等方式报警。当事人或知情人应首先向现场负责人报警,同时向周边人员呼喊,请求

支援;现场负责人接到报警必须组织人员开展施救工作。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各班组、施工作业队、工区、项目部职能部门、项目部、分局等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定期在本单位内部发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参建人员。

3)通讯、联络方式

为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各单位、部门等负责人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随时接收应急救援报告和发布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电话、对讲机、网络进行联络;有条件的单位至少安排一部值班应急车,在电话、对讲机、网络中断的情况下,利用车辆进行内外、上下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4)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为了救援单位及人员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地质灾害情况,及时开展救援,报警内容必须简练、准确。

5)向外求援方式

在内部救援能力不足时,主要向邻近请求协调其他单位救援。必要时,向社会救援组织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如120(医疗救护)、

119(消防)、110(公安)、122(交通)等。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1)地质灾害分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 ;

(4)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3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2)响应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