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课时分层作业12 化学平衡的移动 苏教版选修4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7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12 化学平衡的移动苏教版选修4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B.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C.正、逆反应速率改变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D [浓度的改变,必须要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平衡才会发生移动,如H2(g)+I2(g) 2HI(g),缩小其体系体积,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但其正、逆反应速率是同等程度增大,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即A项不符合题意;同理,增大体积,因其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其密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减小,平衡没有移动,即B项不符合题意;由A、B两项说明,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即C项不正确;转化率改变,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D项符合题意。
]2.已知: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增压C.升温减压D.降温减压B [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增压、降温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NO和CO能缓慢起反应,2CO+2NON2+2CO2,为了控制大气污染,某同学提出了下列建议,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改变汽车尾气排放压强B.提高反应温度C.在尾气排放处使用催化剂D.向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通入过量的空气C [汽车尾气排放压强不能改变,A错误;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汽车发生爆炸,方法不可行,B错误;在尾气排放处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该方法可行,C正确;汽车发动机中有进空气的压气机,不能向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通入过量的空气,该方法不可行,D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7届保定市高阳中学月考)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对于反应2HI(g)H2(g)+I2(g)ΔH>0,缩小容器的体积可使颜色变深D.打开冰镇啤酒瓶,把啤酒倒入玻璃杯中,杯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解析:A项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 HCl+HClO,光照HClO分解,使平衡右移,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存在平衡2NO 2N2O4,加压体积减小,浓度增大,使颜色变深,平衡向右移动,使气体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缩小容器体积,对平衡不产生影响,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容器内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CO 2气体是在加压下溶解在啤酒中的,存在平衡CO2+H2O H2CO3,打开瓶盖,压强减小,使CO2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产生大量气泡,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答案:C2.(2017届浙江省浦江县模拟)放热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浓度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浓度B.反应体系中压强恒定C.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D.反应体系中温度不变解析:放热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不一定相等,A项错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气体分子数保持不变,反应体系中压强恒定,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反应体系中温度不变,B、C、D项正确。
答案:A3.(2017届保定市定兴三中月考)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NO(g)+CO(g)12N2(g)+CO2(g)ΔH=-373.2 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解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A项不符合题意;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B项符合题意;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通入N2平衡逆向移动,也使NO转化率降低,C项不符合题意;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D 项不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CO(g)②恒容通惰性气体2SO,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均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2016·2NHc(N)∶3Y2Z.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C.若将容器的体积压缩至1 L,则X的体积分数减小,浓度增大D.若升高温度时,Z的浓度增大,则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反应中各物质变化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Δn(X)∶Δn(Y):Δn(Z)=0.1∶0.15∶0.1=2∶3∶2,即反应可表示为2X +3Y2Z,将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中可得K=64 000,A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B项错误;容器的体积缩小到1 L,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减小,但X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D项错误。
答案 C综合提升5.(2016·山东威海模拟)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g)+6H2(g) 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v(CO2)=2v(CH3CH2OH)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一定增大C.增大压强,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D.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等于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解析A项没说明正逆速率,所以无法判断正逆速率相等,错误;B项,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改变,错误;C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正确;D项,2 mol氢原子形成氢分子放出能量,所以二者具有的能量不相等,错误。
答案 C6.(2016·重庆南开中学二诊)已知C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铬(含Cr2O2-7和CrO2-4)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过程如下:已知转化过程中反应为2CrO2-4(aq)+2H+(aq) Cr2O2-7(aq)+H2O(l)。
化学平衡的移动1.放热反应2NO(g)+O2(g)⇌2NO2(g)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压强②减小NO2的浓度③增大O2浓度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2.恒温下,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1增大到0.19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a<b+cC.a=b+c D.a=b=c3.在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生成物C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1和p2、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①p1>p2②p1<p2③m+n>p+q④m+n=p+q⑤m+n<p+qA.①③B.②③C.②⑤D.①④4.如图所示是可逆反应A(g)+2B(g)⇌2C(g)+3D(g) ΔH>0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关系图,下列条件的改变与图中的变化情况相符的是( ) A.t1时,减小了A或B的物质的量浓度B .t 2时,升高了温度C .t 2时,增大了压强D .t 1时,加入了催化剂5.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 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2NO(g)⇌CO 2(g)+N 2(g),平衡时c (NO)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ΔH >0B .在T 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 ,则此时v 正>v 逆C .若状态B 、C 、D 的压强分别为p B 、p C 、p D ,则有p C =p D >p BD .若该反应在T 1、T 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则K 1<K 26.I 2在KI 溶液中存在平衡I 2(aq)+I -(aq)⇌I -3 (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I 2(aq)+I -(aq)⇌I -3 (aq)的ΔH >0 B .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C .在上述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D .25℃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小于6807.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4NH 3(g)+5O 2(g)⇌4NO(g)+6H 2O(g) ΔH =-905.9kJ·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4molNH 3和5molO 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905.9kJB .平衡时,v 正(O 2)=45v 逆(NO) C .平衡后减小压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D.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NO含量降低8.甲、乙、丙三个容器中最初存在的物质及其量如图所示,三个容器最初的容积相等、温度相同,反应中甲、丙的容积不变,乙中的压强不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
课时36 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1.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O22SO3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下列物质中的()A.多余的氧气中B.生成的三氧化硫中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答案】D【解析】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加入的18O2定会与SO2结合生成含18O的SO3,同时含18O的SO3又会分解得到SO2和O2,使SO2中也含有18O,因此18O存在于SO2、O2、SO3这三种物质中。
(g)+3H2(g)2NH3(g)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2.反应N达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答案】A【解析】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当放出的热量不再变化时则可以判断反应为平衡状态,故A正确;反应在恒压下进行,压强一直不变,故B错误;断开H—H键和生成N—H键均指反应正向进行,故C错误;各物质的起始浓度未知,故由浓度比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D错误。
3.一定条件下,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H=-92.4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N2)=3v逆(H2)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向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硫,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C.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2.4kJ【答案】C【解析】A项,在任何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3v 正(N 2)=v 逆(H 2),说明氢气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但v 正(N 2)=3v 逆(H 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同,反应正向进行,不能据此判断反应为平衡状态,A 错误;B 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反应在恒压绝热容器中进行,压强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 错误;C 项,向恒压绝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硫,正反应速率增大,体积增大后会使逆反应速率会减小,C 正确;D 项,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加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92.4 kJ ,D 错误。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建议用时:45分钟)A级基础达标1.可逆反应N 2(g)+3H2(g)2NH3(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2 mol N2和3 mol H2,达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 )A.0.1 mol·L-1B.0.2 mol·L-1C.0.05 mol·L-1D.0.15 mol·L-1B[2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假设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3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此时NH3的浓度为0.2 mol·L-1,但由于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所以NH3的浓度达不到0.2 mol·L-1。
]2.对于反应2SO 2(g)+O2(g)2SO3(g),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下列关于平衡状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v正(SO2)=2v逆(O2)B.n(SO2)∶n(O2)=2∶1C.c(SO2)的浓度不再变化D.恒温恒容下的体系压强不变B[平衡时,各组分的量保持恒定,但不一定为某一比值。
]3.对于反应:N 2O4(g)2NO2(g) ΔH>0,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导学号:95160209】D[从开始至平衡,由于容器容积增大,密度减小,达平衡后密度不变,A错;反应过程中,反应热不会变化,不是变量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与图像不符,B错;N2O4的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保持不变,NO2的反应速率应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最后保持不变,C错;转化率一定时达到平衡,D对。
]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C(g)+D(g),下列叙述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导学号:95160210】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时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⑥当v正(B)=2v逆(C)A.①④⑤⑥ B.②③⑥C.②④⑤⑥ D.只有④A[A为固态,反应正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增大,逆向进行时气体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不变时平衡,①正确;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压强不变时不一定平衡,②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不一定平衡,③错误;B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④正确;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⑤正确;v正(B)=2v逆(C)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⑥正确。
2.2.1 化学平衡状态基础巩固1、【答案】D【解析】A .任何可逆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限度,A 正确;B .提高反应的限度,可以使可逆反应向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B 正确;C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的最大限度,C 正确;D .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速率不为零,D 错误; 故选D 。
2、【答案】 A【解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SO 2和O 2的浓度不等于0,B 错误;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消耗的SO 2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 、消耗O 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 kJ ,C 错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2~4 min 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不变,为a mol ,D 错误。
3、【答案】C【解析】A .各物质的浓度在某一时刻恒定不变,说明达到平衡,A 错误;B .与A 选项同理,各物质在体系中的百分含量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B 错误;C .单位时间内消耗()2H n 的量表示正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消耗()3NH n 的量表示逆反应速率, ()()23H NH 32n n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 正确;D .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体系内正反应速率:()()22N :H 1:3=v v ,D 错误; 故选C 。
4、【答案】C【解析】A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根据方程式可知,参与反应的A 的物质的量为:n(A)=32n(D)=32×1mol=1.5mol ,则A 的转化率为1.5mol ×100%2.5mol=60%,A 正确;B .5s 内υ(D)=ΔnVΔt =1mol 2L×5smol•L -1•s -1=0.1mol•L -1•s -1,相同时间内其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υ(C):υ(D)=x :2=0.2mol/(L .s):0.1mol•L -1•s -1=2:1,x=4,B 正确;C .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开始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2.5mol ,平衡时生成1molD ,生成n(C)=0.2mol/(L .s)×5s×2L=2mol ,剩余n(A)=2.5mol-32×1mol=1mol ,所以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2+1+1)mol=4mol ,则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4mol :2.5mol=8:5,C 错误;D .已知反应物B 为固体,容器的体积不变,即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为变量,则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正确;故选C 。
“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精品课程”课时作业设计单基础巩固(必做题建议五分钟完成)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可逆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限度B .提高反应的限度可以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C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达到的最大限度D .化学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为零2、一定温度下,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SO 2和O 2,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196.6 kJ·mol -1。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 .达到平衡状态时,SO 2和O 2的浓度都为0C .若起始时加入2 mol SO 2和1 mol O 2,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196.6 kJD .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2 min 时生成a mol SO 3,则4 min 时生成2a mol SO 33、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3H 22NH 3,下列叙述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A .各物质的浓度相等B .各物质在体系中的百分含量相等C .单位时间内消耗量()()232H 3NH n n =D .体系内正反应速率:()()22N :H 1:3=v v 通过完成本组习题让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以及判据的考查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综合运用(4、一定温度下,把2.5molA 和2.5molB 混合盛入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3A(g)+B(s)xC(g)+2D(g)ˆˆ†‡ˆˆ,经5s 反应达平衡,在此5s 内C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同时生成1molD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 的转化率为60%B .x=4C .平衡时,相同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5D .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5、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22NO g 2CO g 2CO g N g ++ƒ H 0D <。
课时分层作业(十) 化学平衡状态(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2HBr(g)H 2(g)+Br 2(g)反应,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C [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2.分析各选项中的各组反应,其中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A .2KHCO 3=====△K 2CO 3+H 2O +CO 2↑K 2CO 3+H 2O +CO 2===2KHCO 3B .CO 2+H 2O===H 2CO 3 H 2CO 3===CO 2+H 2OC .NH 3+HCl===NH 4Cl NH 4Cl=====△NH 3↑+HCl↑D .2NaCl=====电解2Na +Cl 2↑ 2Na +Cl 2=====点燃2NaClB [A 、C 、D 项中两个反应的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
]3.下列为四个同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其中理解正确的是( )D [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反应并没有停止。
]4.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 .反应容器中Y 的质量分数不变C .X 的分解速率与Y 的消耗速率相等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 的同时生成2 mol XC [X 的分解速率与Y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 项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
]5.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s)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导学号:73702120】A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C.P的生成速率和Q的生成速率相等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A[解答本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二上学期化学培优测试(四)1.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A.2NO+O2 2NO2B.Br2(g)+H2 2HBrC.N2O4 2NO2D.6NO+4NH3 5N2+3H2O2.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情况配比为开始浓度,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的是( )A、4molA+2molBB、2molA+1molB+3molC+1molDC、3molC+1molD+1molBD、3molC+1molDE、1molA+0。
5molB+1.5molC+0。
5molD3.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5.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6.(双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 D.增大容器体积7.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1.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B.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C.正、逆反应速率改变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D[浓度的改变,必须要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平衡才会发生移动,如H2(g)+I2(g) 2HI(g),缩小其体系体积,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但其正、逆反应速率是同等程度增大,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即A项不符合题意;同理,增大体积,因其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其密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减小,平衡没有移动,即B项不符合题意;由A、B两项说明,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即C项不正确;转化率改变,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D项符合题意。
]2.已知: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增压C.升温减压D.降温减压B[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增压、降温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NO和CO能缓慢起反应,2CO+2NO 催化剂△N2+2CO2,为了控制大气污染,某同学提出了下列建议,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A.改变汽车尾气排放压强B.提高反应温度C.在尾气排放处使用催化剂D.向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通入过量的空气C[汽车尾气排放压强不能改变,A错误;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汽车发生爆炸,方法不可行,B错误;在尾气排放处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该方法可行,C正确;汽车发动机中有进空气的压气机,不能向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通入过量的空气,该方法不可行,D错误。
]4.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SO2(g)+NO2(g) SO3(g)+NO(g) ΔH<0B.C(s)+CO2(g) 2CO(g) ΔH>0C.4NH3(g)+5O2(g) 4NO(g)+6H2O(g) ΔH<0D.H2S(g) H2(g)+S(s) ΔH>0B[加压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降温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A、D项,加压平衡不移动;C项加压平衡逆向移动,降温正向移动。
] 5.反应NH4HS(s) 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导学号:73702137】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Cl气体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B[通入SO2、HCl气体,可分别与H2S、NH3反应,导致平衡正向移动,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会导致容器内NH3、H2S浓度减小,相当于减压,平衡正向移动,由于NH4HS为固体,移走一部分对平衡无影响。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的是( ) A.移走少量C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C[A项,C为固体,改变其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B项,扩大容积v正减小,c(D)也减小,B错;C项,缩小容积,浓度增大,速率也增大,平衡右移,c(D)也增大,C 对;D项,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D错。
]7.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 A(g)+n B(g) c C(g)+d D(g),C物质的质量分数w(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138】A.ΔH<0,m+n<c+dB.ΔH>0,m+n>c+dC.ΔH>0,m+n<c+dD.ΔH<0,m+n>c+dA[由图像分析知,随温度升高,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反应左移,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压强增大,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反应左移,m+n<c+d。
] 8.已知某可逆反应a A(g)+b B(g)c C(g)+d D(g)。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C.a+b<c+dD.增大压强,B转化率增大D[温度升高,C的体积分数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从p1→p2,压强增大,C的体积分数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a+b>c+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转化率增大。
]9.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139】A.t1时升高了温度B.t2时使用了催化剂C.t3时增大了压强D.t4时降低了温度B[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但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幅度更大一些,A错误;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加,C错误;降温,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减小,D错误。
]10.若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密闭容器内达到化学平衡以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会使平衡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降低,那么:(1)正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系数关系是(a+b)________(填“>”“=”或“<”)(c+d);(3)为了提高A的利用率,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会使平衡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和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和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提高A的利用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采用的方法有增大B的浓度、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
【答案】(1)放(2)< (3)增大B的浓度、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11.在容积不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等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并分别在T s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图所示。
【导学号:73702140】(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段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判断可知,C点是第一个平衡点,则A、B两点尚未达到平衡状态。
C 点以后,随温度升高,NH3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A、B(2)放热(3)AC:反应开始v(正)>v(逆),反应向右进行生成NH3;CE:已达平衡,升温使平衡左移,NH3的体积分数减小12.对于A+2B(g) n 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__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______;当n=3时,A的状态为________。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反应。
【解析】(1)增加或减少A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固态或液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固态或液态,n=3时,A的状态为气态。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说明平衡逆移,则n≥3。
(4)升温平衡右移,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1)固或液(2)固或液态气态(3)n≥3(4)放热[能力提升练]13.在某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发生可逆反应:A(s) B(g)+C(g) ΔH=-Q kJ/mol(Q>0)。
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然后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次平衡时,C(g)的浓度相等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B)生成∶n(C)消耗=1∶1C.若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A,平衡不移动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 mol B和1 mol C,则达到平衡时吸收Q kJ热量D[平衡常数K=c(B)·c(C),其只与温度有关,缩小容器体积,K保持不变,因c(B)、c(C)同等倍数变化,为使K保持不变,只有c(B)、c(C)浓度均不变化,即与原平衡浓度相等,故A正确;根据平衡时v(正)=v(逆)可知,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B)生成∶n(C)消耗=1∶1,故B正确;A是固体,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A,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小于Q kJ,故D错误。
]14.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B.t2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反应不再发生C.t2~t3,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D.t2~t3,各物质的浓度相等C[t1时,v正>v逆>0,正、逆方向反应都在进行;t2时,v正=v逆>0,反应达到平衡,但反应仍在进行;t2~t3时间段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相等,此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故C正确。
]15.在容积均为2 L的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加0.10 mol·L-1的N2、0.26 mol·L-1的H2,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图1表示不同反应条件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2表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达到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
图1 图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141】A .图2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容器丙B .图1中容器乙的反应可能使用了催化剂C .图1中容器乙0~5 min 时间内v (N 2)=0.012 mol·L -1·min -1D .图1中容器丙内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C [工业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时NH 3质量分数越小,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即图2中,丙反应速率最大,A 项正确;图1中甲、乙转化率相同,但乙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可能使用了催化剂,B 项正确;0~5 min 时乙容器内v (N 2)=0.04 mol·L -1/5 min =0.008 mol·L -1·min -1,C 项错误;丙内反应达到平衡时,c (N 2)=0.08 mol·L -1,c (H 2)=(0.26-0.02×3) mol·L -1=0.2 mol·L -1,c (NH 3)=2×0.02 mol·L -1=0.04 mol·L-1,K =c 23c 2c 32=2.5,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