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18.11)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Ⅰ.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共27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掉大半。
你认为被删掉的部分最有可能是A. “人性本善”说B. “民贵君轻”说C. “先义后利”说D. “浩然之气”说2.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和谐D.人的生命3.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A.儒法并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司法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4.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
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
韩愈这祥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5.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B.存天理、灭人欲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6.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
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
佛山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学业水平政史地(理)科试题历史部分(51—100题)(第51—90题为单选题,第91—100为双选题。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I(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51.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荀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52.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A.“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5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儒家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的理论54.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求“理”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55.下列思想家中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A.王阳明B.程颢C.朱熹D.程颐56.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A.阴阳二气B.道C.理D.天57.战国时期在人与自然上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B.墨子和庄子C.荀子和庄子D.韩非子和孟子58.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中,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59.创制中国古代最精密历法的天文学家是A. 张衡B. 僧一行C. 梁令瓒D. 郭守敬60. 下列农书中属于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是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农书》D. 《农桑辑要》二、单项选择题II(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61.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因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B.君权神授学说C.独尊儒术建议D.崇尚法制主张62.在一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A.法家 B.道家C.儒家D.佛教63.下列名句或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③“致良知”④“经世致用”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②③④①D.①③④②64.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高一年级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15分;选择题1~15题,每小题1分,分值共15分。
第二部分:本学期所学高二历史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85分;选择题16~39题,每小题2分,分值共48分。
材料解析题40、41题,分值共37分。
全卷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Ⅰ卷(本卷共计63 分)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16~39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伏尔泰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某种制度“一个受人尊敬且富裕的君主,有无限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描述的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法国的君主制C.德国的二元君主制 D.美国的共和制2.1649 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辩护道:“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查理一世所说“非法的新权威”指的是( )A.总统 B.首相 C.议会 D.法院3.2016年7月,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
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
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 )A.英国国民选举 B.前任首相推荐C.国王直接任命 D.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4.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
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
这反映出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变革C.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D.长期的腐败问题得以解决5.有学者认为,英国既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
这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政体尚不完善B.政治制度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民主进程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6.在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有人声称:“他宁愿屈从君主,也不愿屈从大州支配的命运。
娄底市2018-2019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大联考(文科)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B.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答案】B【解析】【详解】注意题干限定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仁者爱人是儒家孔子的思想,民贵君轻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B正确;“万物虚无,祸福相倚”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兼爱非攻,节用尚俭”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C;“以法为教,今必胜昔”是法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联系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分析解答。
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A. 道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儒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汉初经济残破凋敝、国贫民穷的情况,结合所学,在此背景下,统治者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故A正确;依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吸取秦朝灭亡教训,采取无为而治的宽松统治政策,法家思想强调严刑峻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儒家思想注重道德教化,不是汉初的统治方略,排除C;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平民小生产者利益,不是汉初的统治方略,排除,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西汉初”“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联系所学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分析解答。
3.“三纲五常”作为儒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进一步规范了人们的社会行为。
下列表述不属于“三纲”的是A.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B.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C. “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D.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答案】C【解析】【详解】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延边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井田制的瓦解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表述能够反映孔子思想核心的是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B.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C.“民贵君轻”,“政在得民”D.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A. “百家争鸣”趋于结束B. 儒学地位明显提高C. 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 科举制度逐渐完善4.汉朝时,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
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孝敬者也判重罪。
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
这表明A. 儒法结合成为统治思想B. 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C. 司法原则凸显儒家伦理D. 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5.下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B.二者在治学方法上是一致的C.程朱理学体现了唯物主义D.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6.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两人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D.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7.《明夷待访录》写道:“古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表明作者A.反对君主专制B.主张“众治” C.提出君臣平等D.认为工商皆本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二、材料题。
25.(1)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源于殖民扩张的需要;由国家授权,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等职能;本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垄断”: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主要职能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率;本质是适应生产力进步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分)原因:①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前者产生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后者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取得巨大飞跃。
②资本主义发展所处阶段不同:前者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期,攫取财富以转化为资本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主要目的,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也为其提供了政策支持;后者处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已难以适应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率成为促进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9分)(2)含义: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生产力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社会化程度提高,大量资本输出促进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大。
(10分,任答三点给9分,四点10分)26.参考答案示例:发展阶段:1905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立。
历史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发展阶段提取于材料,与历史现象具有关联性,历史现象属于该时代,给3分)概述和评价:甲午战后,随着列强资本输出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这些都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另一方面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的爆发储蓄了力量。
(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给4分,评价全面合理给3分,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一致给2分)27.(1)特点:50—70年代:实现了中央对乡村基层政权的有效管理,中央与乡村基层高度统一。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这说明先秦儒学家A. 认为“人性本善”B. 重视教化作用C. 主张“为政以德”D. 推崇仁义观念【答案】B【解析】孟子的主张是“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与孟子的性善论一致;荀子的主张是“普通人可以成为大禹那样的圣人”,强调后天教育的作用,故答案选B。
A是孟子人性思想;C是孔子的思想;D是荀子思想。
【拓展】孟子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地给人民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利于缓和矛盾和促进社会发展,荀子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2.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
这一学派是A. 道家B. 墨家C. 法家D. 儒家【答案】C【解析】材料中强调君主和法律的作用,显然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C项之前;A主张无为思想;B是兼爱非攻思想;D倡导仁义和德治。
3.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完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是指A. 用法家思想来取代仁政学说B. 宣扬君权至上维护专制统治C. 吸收不同派别思想神化君权D. 汲取佛道理论确立天理体系【答案】C【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家、阴阳合道家思想对于传统儒学思想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故C正确;新儒学是吸收法家思想,不是取代儒家思想,故A错误;董仲舒是神话君权思想,故B错误;D是理学思想体系。
4.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
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t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 配合政治统治的需要【答案】D5. 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与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1—30题,每个1分;第31——40题,每个1.5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由此可见,齐景公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A. 解决粮食生产问题B.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 维护社会等级名分D. 尊重知识分子意见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这一主张体现了A.关注民生,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B.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C.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D.强调权术、主张变革的法家思想3.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黄仁宇评价的是A. 孔子“仁”的思想B. 孟子的“性善说”C. 墨子的“兼爱”思想D. 陆九渊的“心学”4.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神化皇权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与这首诗的观点最相符的是A. 天人感应B. 心外无理C. 格物致知D. 经世致用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这一思想反映了哪一阶层的要求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新兴市民阶层 D.新兴资产阶级8.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刘志琴说:“从梁启超、胡适到侯外庐对中国早期思想启蒙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到明末出现异质因素。
邯郸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2018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3专题1--4;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5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出了这样一道题,“□□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问□□应该是哪位思想家?( )A. 孟子B. 墨子C. 韩非子D. 老子2.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A. 消灭人的欲望 B. 维护社会稳定C. 满足物质需求D. 调节社会纷争3.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A.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B. 存天理、灭人欲C.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D. 君子气节、道德自觉4. 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读书人。
他编著《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朱熹这一做法( )A. 确立了理学的统治地位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 实现了理学的世俗化D. 背离了传统儒学礼治思想5.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这一理论( )A. 为君主天人感应提供理论保障B. 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C. 阐述了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D. 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主张6. 清中期学者戴震指出: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1.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A. 韩非子认为今胜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B.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C. 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 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答案】C【解析】材料中秦王嬴政对韩非的感慨主要是韩非的思想迎合了他的需要,其中韩非思想中最能体现君主意志的是C,BDA不是最主要的。
2. 《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 道德教化B. 兴办教育C. 克已复礼D. 礼法并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
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
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
”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 强调“仁”和“仁政”B. 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D. 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了儒学的社会实用功能,即在维护社会安定秩序方面儒家学者主张个人不能逾越礼制和要有社会责任担当,故C项正确;AB两项是针对统治者而提出的主张,排除,D项是儒家的教育方法与题意无关,排除。
【点睛】“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是解题的关键。
4.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历史部分(第51—110题)(第51—80题为单选题Ⅰ,第81—100题为单选题Ⅱ,第101—110为双选题。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51.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学说的精髓,首先要查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5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53.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54.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隋朝55.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A.“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56.以下关于董仲舒新儒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神学倾向 B.有利于强化君权C.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57.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因此他向汉武帝提出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制主张5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儒家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的理论59.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求“理”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 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60.下列思想家中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A.王阳明 B.程颢 C.朱熹 D.程颐61.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6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A.黄宗羲、顾炎武、李贽 B.王阳明、黄宗羲、王夫之C.黄宗羲、顾炎武、朱熹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63.在李贽的思想体系中,世界的本原是A.阴阳二气 B.道 C.理 D.天64.战国时期在人与自然上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 B.墨子和庄子 C.荀子和庄子 D.韩非子和孟子65.黄老学说之所以成为汉代初期显学,主要是因为A.它吸收了儒家“仁”的思想 B.秦朝施暴政而亡的教训C.它适应汉代初期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需要 D.最高统治者的崇奉66.在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A.土地赋税制度的改革 B.整顿吏治 C.司法制度的改革 D.工商皆本6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68.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中,又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69.以下历史人物在思想上不具有继承性的是A.孔子——朱熹 B.孟子——董仲舒 C.墨子——二程 D.陆九渊——王阳明70.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民本”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71.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张羊皮,改变这种状况的发明是从中国传入的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72.创制中国古代最精密历法的天文学家是A. 张衡B. 僧一行C. 梁令瓒D. 郭守敬73.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出自A. 《甘石星经》B. 《旧唐书·天文志》C. 《授时历》D. 《天文星表》74.被称为“医圣”的是A. 华佗B. 张仲景C. 李时珍D. 孙思邈75. 下列农书中属于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是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农书》D. 《农桑辑要》76.创立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思想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77.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A.商代的甲骨文 B.商周金文 C.秦小篆 D.周代甲骨文78.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79.下列关于书艺发展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秦小篆和汉隶已经是自觉的书法艺术B. 书法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C.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 明代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80.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书法出现苏、黄、米、蔡四大家 B.汉代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C.秦篆汉隶大多是实用性文字 D.唐代出现了注重法度规范的楷书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81.在一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8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83.孔子年青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并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老子会对他说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 B.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84.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了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85.朱熹说:“天得之(理)以为天,地得之(理)以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目的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言行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D.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86.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
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A.穷理的方法 B.理是否存在 C.理气的关系 D. 理的基本内涵87.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体系具有时代特色。
这个“时代”是指A.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B.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时代C.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88.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 花木兰替父从军B. 梁祝化蝶相随C. 商鞅变法D. 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89. 明清之际的儒家进步思潮已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最能体现民主启蒙色彩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90.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91.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92.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 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 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 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 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9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对下列著作的成就或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地是A.《农书》——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B.《授时历》——我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C.《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D.《本草纲目》——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94.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A.促进了地理大发现的出现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95.西汉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是主要得益于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96.汉字演变的脉络是A.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B.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小篆C. 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D. 甲骨文---金文---楷书---小篆---行书97.颜真卿的书法与当时的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其最突出的特征是A.体现了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B.讲究法度与规范C.遒劲森严,新意盎然 D.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特征98.宋代书法的特征是A.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B.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C.讲究法度与规范 D.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99.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100.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他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这说明他A.要求限制君权 B.具有民权思想 C.提出主权在民 D.推翻君主制度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对的得1.5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101.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A.“仁者,爱人” B.贵贱有“序”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有教无类”102.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开创者,被誉为至圣。
下列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表述正确的是A.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仁、礼 B.他关注现实,主张“敬鬼神而远之”C.他主持编纂了影响后世的《论语》 D.他教育学生学思结合、当仁不让10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A.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C.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04.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A.儒家思想具有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B.书院注重辩论能力的养成C.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D.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105.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