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检测与评估: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格式:doc
- 大小:484.5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大专题讲座 (上)第一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工程)第二讲生物的新陈代谢(酶、ATP 、植物代谢、动物代谢、微生物及发酵工程)第三讲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稳态及调节、免疫)第四讲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生物的个体发育)第一讲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工程)【命题趋向】一、直击考点[知识点]Ⅰ.理解能力要求:由于该部分知识涉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极易命制跨学科综合题。
命题既考查生化知识,又考查空间结构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部分数学运算能力。
不同有机物的特有元素和共有元素及代谢产物间的关系;各种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Ⅱ. 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掌握“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实验的原理、生物材料的选择、相关药品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合理改进措施等。
同时,能将学习的实验原理进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及分析。
Ⅲ.获取信息的能力: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能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关的知识。
能用文字、图表、曲线等形式准确描述本专题的内容。
能对与本专题有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进行分析、讨论。
[高考热点]本专题在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有:细胞的化学成分;物质出入生物膜的方式及其原理;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特别是细胞生物膜系统及其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分裂、分化、癌变和衰老;动植物细胞工程、方法、步骤、特点,尤其是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医药卫生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二、命题方向和应试策略Ⅰ.以探究性实验为题型考查此部分知识。
如探究细胞中某元素或化合物在胞中的存在形式、重要功能、在细胞中的吸收、运输及应用。
课后对点集训(十二)植物的激素调节1.(2014·济南市高三二模)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B.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但不能疏花疏果C.生长素的运输和积累与赤霉素无关D.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解析】杨树顶芽本身就产生生长素,其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促进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生长素类似物若一次喷施较多,会造成疏花疏果;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即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植物体内的某些激素会对基因的表达起调节作用,包括脱落酸。
【答案】 D2.(2014·山东省高三压轴)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类似物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使用浓度的大小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因而都能促进植物生长C.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D.植物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有关【解析】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与生长素一样,也具有两重性,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使用浓度的大小;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原因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极性运输在植物体内是一种主动运输,它与重力的作用无关,因此,在失重状态下,植物仍能进行极性运输;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 C3.(2014·烟台市高三期末)玉米植株的高度达到以上时,遇到大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倒伏。
某玉米品种种群密度、茎直径、倒伏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
玉米倒伏后的状况如图3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图2图3A.合理密植可有效地降低玉米在大风雨天气中的倒伏率B.根据图1、2可以推知,种群密度越大,玉米的倒伏率越高C.倒伏后的玉米茎背地竖直向上生长,其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D.与图3中倒伏玉米茎竖直向上生长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种植密度越大,茎直径越小,倒伏率越高,故A、B正确;倒伏后的玉米茎背地生长,影响因素是重力,故C错误;在重力的影响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造成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因此茎背地生长,故D正确。
第1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教材原话1.(1)吲哚乙酸的化学元素组成:C、H、O、N。
(P47图3-5)(√)(2)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但要注意,吲哚乙酸是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
(P48下部正文)(√)2.(1)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另类解释: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
有些植物,照射单侧光后,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基本不同,导致向光面的生长抑制物多于背光面。
(P48小字)(×)(2)植物也有专门的内分泌腺,这是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的相同点。
(P48知识链接)(×)3.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细胞成熟情况、器官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主要是两重性和不同细胞敏感性不同)。
(P50正文)(√)4.(1)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生长素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会抑制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反过来促进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P54正文)(×)(2)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光照、温度等会引起植物体激素合成等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
(P54小字)(√)5.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物质,它们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其中,生长素类似物就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效果稳定的原因之一:它们不是天然的物质,植物体内缺乏分解它们的酶。
(P54~55正文)(√)6.达尔文实验设计的原理——排除法,让一部分“缺席”,研究系统的反应。
(P57本章小结)(√)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2 “生长靠我”的生长素[考点突破固考基]1.理清生长素的“5”个易错点(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
(2)感光部位在尖端,单侧光照射尖端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3)横向运输是在尖端完成的,但发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三年考情命题趋势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013福建2012全国新课标2011江苏1.趋势分析:(1)兴奋的产生与传递考查经常与反射弧各部分的作用及异常分析相联系,以实验分析与探究的形式出现。
(2)常通过实例分析考查动物激素的功能及其相关实验设计与评价。
2.备考指南:(1)构建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传递过程模型,直观理解考点。
(2)图解法理解人脑的高级功能。
(3)列表比较法理解各种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生理作用。
(4)构建模型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
(5)结合实验或实例分析激素的功能。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2013全国大纲、四川、安徽2012山东、浙江2011浙江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2013福建2011广东、海南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2012海南、安徽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2012江苏、天津2011海南1.哪种部位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2.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考点一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下列关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B.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2013全国大纲,1C)C.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2012海南,14B)D.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全国新课标,5D改编)[自主尝试] ________【链接提升】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特点:双向传导。
①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2)原因分析①图示:②解读:a点: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a~c点:Na+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c~e点: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Na+被泵出膜外;e点:静息电位。
(注:Na+内流的离子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静息电位时K+外流的离子运输方式也是协助扩散。
第三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能力呈现【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重视图文信息的相互转换。
如生长素发现过程、两重性的曲线图解。
2. 注重实验探究与技能的训练。
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等。
3. 将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特别是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如除草剂的使用,果实的催熟等。
1. (2013·南京、盐城一模)科研人员为探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 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C. 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D. 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2. (2013·南通一模)为探究小麦根、芽对生长素敏感性的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萌发的小麦种子,8天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每组实验需处理多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根、芽的平均长度B. 促进根伸长的最适NAA浓度小于芽,根对NAA的敏感性大于芽C. 低于最适浓度时,NAA对根的促进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D. 0.1ppm的NAA对根、芽的作用效应体现了NAA作用具有两重性3. (2013·苏州一模)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面的一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数据如下。
分析下表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20 mg·L-1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1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C. 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茎段生长的效应一定不同D. 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4. (2013·无锡一模) 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一组是( )①植物的向光性②茎的背地性③根的向地性④植物的顶端优势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5. (2013·镇江一模)下列关于动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B. 生长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以保证生命活动调节的灵活性C.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对尚未成熟的香蕉进行催熟D. 植物激素的合成不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课堂评价1. (2013·上海卷)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
10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河北联考三模)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
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的侧向运动,最终使得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光素具有信息传递和催化功能B.向光素的自磷酸化属于吸能反应C.生长素的侧向运输与向光素的去磷酸化有关D.向光素受到蓝光刺激后经信息传递最终影响特定基因表达2.(湖南模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调控网络,如生长素可以通过CRF2基因参与的转录来调控影响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细胞分裂素可以通过调节PIN基因家族的表达来协调生长素的分布。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B.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使用顺序会影响培养结果C.植物激素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对环境的适应D.不同植物激素之间可通过影响转录或翻译等过程影响彼此的合成和分布3.(湖南益阳安化第二中学三模)植物的生长不仅受激素调控,还受光的调控。
科研人员对光和脱落酸(ABA)如何影响某植物生长进行了研究,图甲为野生型植物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ABA含量相对值的结果图,图乙为不同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的结果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乙A.据图甲结果分析,光能抑制植物ABA的合成B.据实验结果推测,植物可以感知光信号,调整生长发育C.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种子对ABA处理更为敏感D.从图乙可知,实验自变量包括光照和黑暗、植株类型及ABA浓度4.(山东济南模拟)用高浓度NaCl溶液处理萌发的拟南芥种子,可促进其合成乙烯和茉莉酸,进而使根的生长受到抑制。
为探究乙烯与茉莉酸在拟南芥根的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关系,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注:AVG为乙烯合成抑制剂,IBU为茉莉酸合成抑制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抑制剂的种类不同B.1、2、3组结果不同是因为三组种子产生的乙烯量不同C.2、4组结果说明NaCl溶液处理促进拟南芥产生茉莉酸抑制根的生长D.实验结果说明NaCl溶液可以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茉莉酸合成5.(山东烟台二模)番茄成熟过程中会出现乙烯高峰期,果实会变甜变软。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同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见下图。
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顶芽摘除保留保留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mg/L2mg/Lmg/LA.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D.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解析:乙与丙对照,看出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芽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顶端优势。
顶芽摘除后,解除了顶端优势,侧芽生长加快。
答案:D2.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 )A.若B点对应为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为A、B 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B.若B点对应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为B、C 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C.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近地侧为A、B之间对应的生长素浓度D.把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为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C解析: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运输到侧芽,故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多,植物水平放置时,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
答案:D3.(精选考题·马鞍山模拟)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B.在太空中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C.植物的向光性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解析: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才能得到无子番茄;在太空中,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并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植物的向光性原因是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比向光侧快,从而使植物表现为向光性,并没有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由生长素作用的曲线可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专题十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摘要:本专题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部分,考试要求历年变化不大,主要考查以生长素的调节为主、包括其他激素在内的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本专题命题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结合图表提供信息来命制试题,难度加大。
特别要注意以这部分知识点为背景平台考查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能力,一、专题知识突破一、考纲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2)其他植物激素Ⅰ(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Ⅰ二、考点剖析考点1:胚芽鞘生长弯曲规律总结与植物向光的原因探寻【体验真题】1.(2013安徽卷,5)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解析】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在实验中,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
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答案】B2. (2012福建高考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选项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D 将活的R 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 型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A 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学案专题6 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内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4)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5)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6)人脑的高级功能。
(7)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
(8)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9)稳态的生理意义。
(10)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12)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3)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梳理核心知识】【易错知识扫描】1.判断有关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说法的正误(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2)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3)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4)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
(×)(5)实现内环境的稳态只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7)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以体温不会下降。
(×)(8)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9)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病原体。
(×)(10)细胞因子不仅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还可以和抗体一样将抗原清除。
(×)(11)抗体产生于浆细胞内,但抗体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12)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2.判断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说法的正误(1)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2)K+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的浓度,所以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4)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小体处发生的信息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专题六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三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3·广东卷)下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 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2. (2013·安徽卷)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
A.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3. (2013·南京、盐城三模)图1是以小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在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琼脂块上放置的尖端数量(N)与小麦胚芽鞘弯曲程度关系的是
( )
图1
图2
4. (2013·苏锡常镇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该实验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在黑暗中完成,为防止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
B. 引起③④弯曲生长的原理与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相同
C. 实验结果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 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
5. (2013·宿迁、徐州三模)下列关于探究吲哚丁酸(IB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错误的是( )
A. 实验用的月季枝条最好是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
B. 要将月季枝条上的叶和芽全部去掉以保证无关变量相同
C. 在处理月季插条时,用低浓度的IBA浸泡插条基部
D. 实验结果中可能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似的两种不同浓度
6. (2013·盐城模拟)水稻种植前需要把水稻种子放入流动的河水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其主要目的是( )
A. 使种子充分吸水,便于萌发
B. 洗去过多的生长素,促进种子萌发
C. 使脱落酸随水流失,便于种子萌发
D. 冲洗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萌发率
7. (2012·连云港模拟)有人为探究诱导植物根愈伤组织分化因素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仔细分析,以下有关本实验的操作或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根愈伤组织分化与实验A中幼芽产生的“某物质”有关
B. 生长素是诱导根愈伤组织分化的因素
C. 实验A中玻璃纸阻挡幼芽产生的生长素渗入根愈伤组织
D. 实验还不足以证明生长素是根愈伤组织分化的诱导因素
8. (2013·连云港一模)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月季不定根发生及其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以下两个柱形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1 mmol·L-1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月季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B. 0.6 mmol·L-1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抑制月季生根而促进其根的生长
C. 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促进月季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2 mmol·L-1
D.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月季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9. (2012·宿迁、徐州三模)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脱落酸能防止果实脱落
B. 在培育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C. 具顶端优势的枝条,其侧芽因生长素浓度过低而生长较慢
D. 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受光照、温度、水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10. (2013·苏锡常镇三模)玉米植株的高度达到1.5 m以上时,遇到大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倒伏。
某玉米品种种群密度、茎直径、倒伏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
所示。
玉米倒伏后的状况如图3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图1
图2
图3
A. 合理密植可有效地降低玉米在大风雨天气中的倒伏率
B. 根据图1、图2可以推知,种群密度越大,玉米的倒伏率越高
C. 倒伏后的玉米茎背地竖直向上生长,其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
D. 与图3中倒伏玉米茎竖直向上生长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
二、多项选择题
11. (2013·苏锡常镇二模)下图是某生长素类似物在N
1、N
2
和N
3
三种浓度下对微
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图。
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随着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升高,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的生长量越大
B. N
1
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 生长素类似物的N
3浓度可能小于N
2
浓度
D. N
3
浓度一定是促进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12. (2013·盐城二模)用不同浓度乙烯处理在黑暗环境下生长的豌豆幼苗,幼苗生长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对乙烯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促进幼苗的成熟
B. 抑制幼苗伸长生长
C. 促进幼苗横向加粗
D. 使茎生长失去背地性
13. (2013·扬泰南连淮三模)科研人员研究了单侧光对水稻根生长的影响,得到下图1、2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根的生长具有负向光性
B. 根生长过程中只受单侧光刺激
C. 图2现象可能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
D. 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根尖
三、非选择题
14. (2013·南京、盐城三模)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溶液对水稻幼根生长情况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结果及结论:
(1) 将状况相同的200粒刚萌发的水稻种子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分别放在浓度为0、5、10、15 μmol·L-1的脱落酸溶液中处理1天后,转至培养皿中培养,培养条件适宜且相同。
(2) 培养至第3天后,。
(3)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4) 实验结论: 。
第三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D
2. B
3. B
4. D
5. B
6. C
7. D
8. D
9. D
10. C
11. BC
12. BCD
13. AC
14. (2) 分别测定各组幼根的长度,并计算(各组)平均值(4) 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脱落酸浓度升高,对水稻幼根生长抑制作用增强(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对水稻幼根生长具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