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文:14 十二月歌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多彩的春天:《游园不值》______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
热烈的夏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
(2)委婉的音乐: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______ ,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在怀念对他______ ,在思索自己______ 。
(3)旺盛的海棠: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______ ,这繁花从______,不留______,阳光下______。
2. 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多选)A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B .《山行》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意思是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C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初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4. 《夜书所见》这首古诗题目的意思是()A .夜晚看书时所见到的景象。
十二月歌课文_十二月歌课件教学设计课文《十二月歌》出自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原文】zhèn yuèxīn chūn ǔón dēn 正月新春舞龙灯,èyuèiāài fàn fēn zhēn 二月郊外放风筝。
ān yuèqīn mín yán iǔǜ三月清明杨柳绿,ìyuè mǔ dān huā zhèn hón 四月牡丹花正红。
ǔyuèduān ǔài ón zhōu 五月端午赛龙舟,iù yuè héhuā mǎn chítán 六月荷花满池塘。
qīyuè niúán huì zhī nǚ七月牛郎会织女,bāyuèzhōn qiūuì huāxiān 八月中秋桂花香。
iǔyu èdēn ā uòchón yán 九月登高过重阳,híyuè mǎn yuán úzi huán 十月满园橘子黄。
dōn yuè dà xuěyā qīn ōn 冬月大雪压青松,àyuè méi huāà bīn huān 腊月梅花傲冰霜。
【教材简说】。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及词语,认识新笔画“撇点“。
2、朗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案一】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今天我们学习《十二月歌》,你们会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的。
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十二月歌》教案【导语】《十二月歌》是一首儿歌,介绍了一年十二个月中,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反映了生活的美好。
整首儿歌共十二行,每一行介绍一个月中最典型、人们最熟悉的特点。
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以下是我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十二月歌》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及词语,认识新笔画“撇点“。
2、朗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
布置学生回家问问家长,我国民间有哪些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目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今天我们学习《十二月歌》,你们会从中学到很多知识的。
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完课文,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3、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让学生明白一行是写一个月的特点。
4、告诉学生,儿歌中的十二个月指的是农历。
四、读读,看看,想想,说说。
1、“舞龙灯“”放风筝“”赛龙舟”,让学生看看插图,再联系平时所见所闻,说说人们在什么时候做这些事?2、学习“三月清明杨柳绿”,先让学生说说三月有什么节日?这时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学习“八月中秋桂花香”也用同样的方法。
3、学习“四月牡丹花正红”启发学生想一想:四月开什么花?“六月荷花满池塘”“十月满园橘子黄”“冬月大雪压青松”“腊月梅花傲冰霜”用类似的方法学习。
4、“七月牛郎会织女”“九月登高过重阳”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
五、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复习巩固生字词。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开火车认读,齐读生字新词。
2、学生相互交流,如何认记生字字形。
七、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认清课后描描写写的生字的笔画笔顺。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歌儿歌篇一:二十四节气儿歌二十四节气儿歌1立春立春了,立春了,南风吹,雪化了,小鸭子,嘎嘎乐,跳进河里洗个澡。
【温馨提示】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约隔半个月。
2月4日前后为立春,是春天的开始。
2雨水雨丝轻轻飘,飘上柳树梢,它为柳枝枝,绣出芽苞苞。
【温馨提示】2月18日前后为雨水节气,天气开始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
3惊蛰雷敲鼓,轰隆隆,敲醒睡觉小虫虫,小虫虫,乐坏了,争着抢着跑出门。
又是唱,又是跳,大家见面闹哄哄。
【温馨提示】3月5日前后为惊蛰,天气回暖,冬眠的昆虫开始苏醒。
4春分到了春分忙备耕,马拉大车去送粪,果农剪枝勤浇水,家家户户无闲人。
【温馨提示】3月20日前后为春分,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
5清明清明节,雨纷纷,家家忙着去上坟,祭先烈,祭亲人,从小就要懂孝顺。
【温馨提示】4月5日前后是清明,草木发芽,天气开始清朗。
这一天是人们扫墓祭奠祖先和逝去亲人的日子。
6谷雨三月雨,赛黄金,淅沥淅沥下不停,布谷鸟儿催布谷,田里忙着播种人。
【温馨提示】4月20日前后为谷雨,雨水开始增多。
7立夏立夏了,立夏了,绿色舞台真热闹,蝴蝶绕着花儿飞,云儿绕着小树飘,大肚蝈蝈唱小曲,螳螂大哥耍大刀,太阳公公在天上,捋着胡子眯眼瞧。
【温馨提示】5月5日前后为立夏,南方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刚进入春季。
8小满小满太阳暖烘烘,田里禾苗绿茸茸,一天蹿长一寸高,秋后粮仓满盈盈。
【温馨提示】5月21日前后为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故叫小满。
9芒种种完五谷种白菜,过了芒种别强种,谁要误了播种期,一年收成准落空。
【温馨提示】6月5日前后为芒种,这时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故叫芒种。
10夏至大树小树擎绿伞,伞下蝉儿唱得欢。
唱的啥?你听吧:“今年又是丰收年。
”【温馨提示】6月21日前后为夏至,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11小暑一伏热似火,二伏烧开锅,小狗伸舌头,树下打磨磨;大人和小孩,跳进海里躲【温馨提示】7月7日前后是小暑,天气开始炎热。
十二月歌教案教案标题:十二月歌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十二月歌》了解和认识十二月份的特点和活动。
2.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动作配合,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对季节变化和时间概念的认识。
教学准备:1. 《十二月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一份歌曲歌词的复印件。
3. 图片或实物道具,如圣诞树、圣诞袜、雪花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播放《十二月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听一遍歌曲,观察图片或实物道具,引起学生对十二月的兴趣。
2. 提问: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十二月是一年中的哪个月份?- 十二月有什么特点?- 在十二月有什么重要的节日或活动?正文:3. 学唱歌曲:播放歌曲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一起唱歌。
反复播放几次,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4. 学动作配合: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一些简单的动作配合,如挥动手臂、拍手、跳跃等,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歌词和节奏进行动作配合。
可以在歌曲的关键词或句子出现时,设计相应的动作。
5.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圣诞树、圣诞袜、雪花等。
每个小组在歌曲演唱时,根据歌词和动作配合,进行相应的表演。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增加趣味性和创造性。
拓展活动:6. 制作手工:让学生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一些圣诞装饰品,如圣诞卡片、雪花等。
鼓励学生在手工制作中运用歌曲中的元素和内容,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7. 分享表演:让每个小组在班级或学校的集会或活动中,展示他们的歌曲表演和手工制作作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才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8. 温故知新: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十二月的知识和歌曲表演。
提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检查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9.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和动作配合中的参与程度和准确度。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十二月歌教案主题:《十二月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朗读《十二月歌》。
2. 掌握歌谣的内容和旋律。
3. 培养学生对节日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听、说、读《十二月歌》。
2. 掌握歌谣的词句和旋律。
3. 能正确朗读歌谣内容。
教具准备:1. 《十二月歌》歌谣卡片。
2. 彩色纸、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十二月歌》音频,并同学们一起欣赏歌曲。
引导学生品味音乐的旋律。
二、歌谣教学(10分钟)1. 教师出示《十二月歌》歌谣卡片,并向学生介绍歌谣的主题和歌词。
2. 教师朗读歌词,要求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感受歌谣的节奏和押韵。
3. 教师逐句分解,讲解每句歌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理解。
三、共同朗读(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整首《十二月歌》,注意节奏感和韵律。
2. 学生们跟随教师的节奏一起朗读,加强对歌谣的掌握。
四、情感表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十二月份所经历的节日并画出来,鼓励他们表达出对节日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2.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选择的节日。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们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合唱《十二月歌》,并在合适的时间向全班同学表演。
2.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增加歌曲的表演元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简要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朗读和歌唱,培养对歌谣的喜爱和理解。
黑板设计:十二月歌《十二月歌》飞雪纷纷,北风萧萧,严寒地上雪纷纷。
大雪压枝头,雪花下地银。
小麦地里,树林里,积雪像牛似的齐腰深。
儿童听了都喜欢,乐得合不拢唇。
1、飞雪纷纷,北风萧萧,2、严寒地上雪纷纷。
3、大雪压枝头,雪花下地银。
4、小麦地里,树林里,5、积雪像牛似的齐腰深。
6、儿童听了都喜欢,乐得合不拢唇。
第十四课十二月歌会认字:拼音放清午舟会写字:牛拼音午九ji^ n) ni% w^s# li&拼音l5ng f3ng w3i q~ng w^ zh4un) qi$ xi`ng hu1ng xu0 s4ng女秋松雪黄龙外香女四六l5ng龙船恐龙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去看赛龙船。
f3ng放学解放今天放学后,我和冬冬要去看望李奶奶。
w3i外面郊外这个周末,我们去郊外踏青。
q~ng清明清洁每年清明,我都和爸爸回老家扫墓。
w^端午上午每年端午,妈妈都会包很多好吃的粽子。
zh4u江面上漂着一叶小舟。
小舟龙舟n)妈妈给我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织女女孩qi$秋风吹过,地上铺下一层落叶。
秋风中秋xi`ng桌子上那束野菊花发出一阵阵清香。
香气清香hu1ng黄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黄色金黄xu0一朵雪花飘落在我张开的小手上。
雪花小雪s4ng这座山上长着许多松树。
松树松散ji^独体结构九月九牛一毛九月一日,我就可以去上学了。
丿部n)独体结构织女女孩妈妈给我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女部ni%独体结构牛郎牛奶我每天的早餐是牛奶和面包。
牛部w^独体结构端午上午每年端午,妈妈都会包很多好吃的粽子。
丿部s#包围结构四月四方形今天,数学老师让我们认识了四方形。
囗部li&上下结构六月六边形六月一日是儿童节。
亠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读课文《树叶》,按课文填空。
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_____。
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_____。
漂在河里,鱼儿拿它当_____。
飞到天上,小鸟拿它当______……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 高兴——______(2)将诗歌补充完整。
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______ 。
落在地上,小虫拿它当______ 。
漂在河里,鱼儿拿它当______ 。
飞到天上,小鸟拿它当______ ……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______十分春:______(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改写成现代汉语。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3. 古诗词阅读,回答问题。
忆江南唐白居易【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柱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②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③。
吴酒一杯春竹叶④,吴娃双舞醉芙蓉⑤,早晚⑥复相逢。
【注释】①桂子,桂花。
②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③吴官: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宦娃宜,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④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姿之美.⑥早晚:迟早,或早或晚.(1)这是一组词。
“忆江南”是这组词的______,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词写得好,诗写得更好,比如他的诗句:______(2)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幅画面。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一年级上册
课文:14 十二月歌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首写一年十二个月的诗歌,全诗共十二行,每行列举了这个月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或活动,有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风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反映了生活的美好。
全诗具有美感,适合朗读。
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
1. 认识“龙、放、外、清、午、舟、女、秋、香、黄、雪、松”12 个生字,会写“九、女、牛、午、四、六”6 个字以及词语“正月”。
认识新笔画“撇点”。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风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 正确书写“女”“四”。
2. 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课前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这些节日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第三屏)。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了解了一些我国特有的风土人情,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分别是我国哪个季节的景色吗?这些风俗是我国什么节日才有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十二月歌》,去了解我国每个月特有的景色及风土人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借助拼音,学生试读诗歌。
(二)老师范读诗歌。
(三)同座互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四)在文中找出生字、词语,画上记号。
(五)(出示课件第四屏)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六)从词语中抽出本课生字,学生识记。
(七)(出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八)同座说说怎样记住字形。
(九)(出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摘果子,全班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记住一个摘一个果子。
三、诵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月,就把描写那个月的句子读两遍。
(二)小组交流,读读描写你喜欢的那个月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月。
(三)全班交流,教师归类,并用相关的图片资料加以补充。
1.写景物的句子:
(1)三月清明杨柳绿。
(清明是什么意思,一般在清明节会做什么?(2)四月牡丹花正红。
(把每个月中有代表性的花儿说说)
(3)六月荷花满池塘。
(4)八月中秋桂花香。
(5)(出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十月满园桔子黄。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除了桔子还有什么也要收获?)
(6)冬月大雪压青松。
(7)腊月梅花傲冰霜。
(在寒冷的冬天百花凋谢,只有青松、腊梅还在傲霜斗雪,用自己的话夸夸青松、腊梅。
)
2.写风土人情的句子:
(1)(出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二)正月新春舞龙灯(说一说春节的热闹场面(2)二月郊外放风筝。
(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
(3)(出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三)五月端午赛龙舟(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4)七月牛郎会织女(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
(5)九月登高过重阳(联系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重阳节及风俗习惯。
)
四、归纳小结
学了《十二月歌》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二月歌》,同学们还记得儿歌的内容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同学们会读儿歌,还会读里面的生字吗?
(三)学生认读生字。
二、指导书写
会读不算本事,今天我们还要来写一写这课中田字格中的生字。
(一)学生书空田字格中的生字。
(二)找出难写的字,提出来一起解决。
(三)(出示课件第七屏)教学新笔画“撇点”。
(四)教学字的笔顺。
(出示课件第八、九屏)
1.九: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2.女:第一笔是“撇点”,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横”。
(五)强调重点笔画。
1.女:第一笔是“撇点”。
2.四:第四笔是“竖弯”。
(六)比较记忆字形。
(出示课件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屏)午、牛:一个竖没出头,一个竖出头了。
(七)学生描红,临写。
老师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八)评价,指出优缺点。
三、词语积累
(一)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并在文中找出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花篮”中。
四、布置作业
(一)连一连。
(出示课件第十四屏)
三月端午
五月中秋
八月重阳
九月清明
附板书:
14 十二月歌正月新春舞龙灯二月郊外放风筝五月端午赛龙舟七月牛郎会织女九月登高过重阳三月清明杨柳绿四月牡丹花正红六月荷花满池塘八月中秋桂花香十月满园桔子黄冬月大雪压青松腊月梅花傲冰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