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案例分析.docx
- 格式:docx
- 大小:20.51 KB
- 文档页数:8
第1篇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水污染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水污染的法律问题,以期为我国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二、案例介绍2018年,某化工厂因生产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废水,导致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
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铬、镉、汞等重金属,严重污染了河流水质,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水污染的法律问题1. 环境污染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例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超过了国家规定排放标准,造成了环境污染,应承担环境污染责任。
2. 环境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环境污染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侵权人应当赔偿损失。
在本案例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化工厂应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3. 环境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在本案例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超过了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应受到环境行政处罚。
4.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在本案例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含有重金属,严重污染环境,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化工厂相关人员应承担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严重污染了河流水质,对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5月,某市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化工企业非法排放废水,污染附近水源。
接到举报后,环保部门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
经调查,该企业确实存在非法排放废水行为,严重污染了周边水源,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案件经过1. 举报与调查2018年5月,某市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化工企业非法排放废水,污染附近水源。
接到举报后,环保部门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
2. 现场调查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该企业生产车间外有一个废水排放口,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流。
执法人员现场取样,检测结果显示,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严重超标,超出国家标准限值数倍。
3. 调查取证为进一步调查,执法人员对废水排放口进行了封堵,并要求企业立即停止排放废水。
同时,执法人员对企业的生产车间、仓库、废水处理设施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未取得排污许可证,非法排放废水;(2)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3)废水排放口设置不规范,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4. 起诉与审判根据调查取证,环保部门将该案件移送至当地人民法院。
法院依法受理了该案,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查明,该化工企业自2017年起,未经批准,擅自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放至附近河流。
经检测,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严重超标,超出国家标准限值数倍。
该企业的违法行为严重污染了周边水源,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法院判决该化工企业立即停止排放废水,并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
同时,判决该企业对污染水源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本案中,某化工企业非法排放废水,污染水源,其违法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擅自排放废水;(2)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3)废水排放口设置不规范,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水污染责任追究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发达国家的某个城市,该城市的主要水源是一条宽阔的江河。
由于近年来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
鉴于此,政府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追究造成水污染的责任人。
2. 污染责任人经过调查,政府确定水污染的主要责任人是一家化工公司。
该公司在这个城市的河畔区域拥有一座大型生产基地,主要从事化工原料的生产和加工。
虽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但他们的排放和处理措施却十分不合规范,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
3. 法律追责政府依据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对该化工公司提起了刑事诉讼。
法庭上,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了该化工公司的排污行为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同时,政府也指出了该公司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的忽视和监管部门的不作为。
最终,法庭依法判决该化工公司为主要责任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惩罚和赔偿根据法庭的判决结果,该化工公司被罚款数百万美元,以补偿对水环境的破坏以及政府的调查和诉讼费用。
此外,该公司还需进行必要的整改和改善措施,以确保今后不再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政府还对该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不能让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5. 效果评估在该案件的公开审判和媒体的广泛报道下,这家化工公司的名誉受到了严重影响。
同时,其他企业也对此案表示了关注,纷纷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对排污行为的监管力度。
此案的结果对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推动了整个社会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 启示和建议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追究水污染责任的重要性和效果。
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对水污染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法律的严格执行和监管的到位。
同时,企业也应当加强自律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主动采取措施防治水污染,并积极参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过程。
7. 结论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看到,水污染责任追究的案例可以对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1篇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以一起水污染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我国水污染的现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2019年,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废水进行处理,导致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严重污染了河水。
附近居民反映,河水变得浑浊、恶臭,甚至无法饮用。
经环保部门调查,该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有毒物质超标,已严重危害了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
三、水污染现状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3. 生活污水排放: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
4. 水资源过度开发: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
四、相关法律法规针对水污染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包括: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原则,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对水污染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措施,明确了水污染责任的追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各类水污染行为的法律责任。
五、案例分析以上述案例为例,分析我国水污染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1. 调查取证: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证据,确认化工厂存在违法行为。
2. 处罚决定: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环保部门对化工厂作出处罚决定,包括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环境原状等。
第1篇一、案例背景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流,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某市作为长江沿岸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均依赖于长江水资源。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该市长江段的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案例描述2019年5月,某市长江段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业废水排放事件。
某化工厂在未取得环保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至长江,导致长江某段水质急剧恶化,严重超标。
当地居民在饮用长江水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渔民捕捞的鱼类也出现了死亡现象。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水污染。
- 第四十条: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将含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七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
-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四、案件处理1. 调查取证- 当地环保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对某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证据。
- 调查发现,某化工厂确实存在未经批准排放工业废水的行为,且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
2. 行政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某化工厂作出如下处罚:- 责令立即停止排放废水。
- 处以罚款50万元。
- 责令整改,确保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3. 追究刑事责任- 由于某化工厂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当地公安机关对其负责人进行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案例评析1. 法律意识淡薄- 案例中,某化工厂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排放废水,反映出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第1篇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水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水污染案例1. 案例一:太湖蓝藻事件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导致水质恶化,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恶臭,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经调查,此次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2. 案例二:镉污染事件2011年,湖南省湘江流域发生镉污染事件,导致湘江水质恶化,周边居民饮用水受到污染。
经调查,此次污染事件是由于当地一家化工厂违规排放含镉废水所致。
镉是一种重金属,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 案例三:辽河污染事件2013年,辽河流域发生严重污染事件,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经调查,此次污染事件是由于流域内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过大,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三、水污染原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排放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重视废水处理,甚至违规排放,导致水体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物质的使用量大,部分残留物随雨水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4. 生态破坏: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水体生态环境破坏,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四、水污染危害1. 人类健康:水污染会导致各种疾病,如肝病、癌症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 生态环境: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3. 经济损失:水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渔业等产业发展,造成经济损失。
五、水污染解决方案1. 加强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水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案例分析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适用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和意义。
一、案例一:生物滤池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生物滤池是一种常见的水污染防治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与去除。
某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厂引入了生物滤池作为其处理工艺的一部分。
通过对污水进行物理预处理后,将其进入生物滤池中进行生物降解,最终达到排放标准。
该案例的应用效果明显,不仅使废水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节约水资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案例二:化学沉淀法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化学沉淀法是另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其主要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污染物与水中的离子结合沉淀。
某城市的自来水厂引入了化学沉淀法用于饮用水处理,通过快速形成沉淀,有效去除了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
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了公众的健康。
三、案例三:生态修复在河流污染防治中的应用生态修复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其通过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某城市的一条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采取了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水生植物种植、鱼类放流等。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态修复后,该河流水质逐渐恢复,水生植物和鱼类数量也显著增加。
该案例的成功应用证明了生态修复在河流污染防治中的重要性,并为其他相似案例提供了借鉴。
四、案例四:高级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高级氧化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水污染防治技术之一,其通过产生高级氧化剂将污染物氧化分解。
某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厂引进了高级氧化技术,将废水经过预处理后,再进行高级氧化处理。
该技术在去除有机物、难降解物质方面表现出色,并且对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这个案例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还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污染案例[五篇材料]第一篇:水污染案例淮河水污染事件: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内突降暴雨,颍上水库水位急骤上涨超过防洪警戒线,因此开闸泄洪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了下来。
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
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厂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
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价远途取水饮用,有些地方出居民抢购矿泉水的场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2、金矿事件: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境内一处金矿污水沉淀池,因积水暴涨发生温漫坝,10多万升含有大量氰化物、铜和铅等重金属的污水冲泄到多瑙河支流蒂萨河,并顺流南下,迅速汇入多瑙河向下游扩散,造成河鱼大量死亡,河水不能饮用。
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深受其害,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遭受一定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多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并引发了国际诉讼。
3.20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城区的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30日下午6时左右,记者走访了无锡市城区大润发、家乐福等几家超市,发现各种瓶装、桶装的纯净水已被抢购一空。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29日上午开始出现市民抢购,到晚上货源就发生紧缺。
一些小商店的纯净水也是一瓶难求,少数经营户还趁机提高了价格,原本6元一桶的纯净水被卖到了10元。
记者现场还看到,不少市民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品种的饮料,也有不少市民开始排队买面包,他们担心用变质水做饭影响健康。
而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的过滤和净化手段,几乎不计成本,使用了包括平时用来深度净化的活性炭以及高锰酸钾,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
4.河南濮阳多年喝不上“放心水”自2004年10月以来,河南省濮阳市黄河取水口发生持续4个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区40多万居民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濮阳市被迫启用备用地下水源。
水污染案例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行为导致的水污染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水污染案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和描述,以期唤起公众对水污染的关注。
案例中,发生在某地的水污染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据了解,该地的一个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和排放废水,导致大量有害物质排入附近的河流中。
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化学物质等,对河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附近的居民和周边环境遭受了巨大的损害。
首先,该水污染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由于受污染的河水被用作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许多居民的庄稼和果树受到了污染物的侵害,无法顺利生长。
同时,居民饮用的水源也遭到了污染,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健康。
一些居民出现了皮肤过敏、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有人被确诊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其次,这起水污染事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附近的河流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水污染直接导致了这些生物的体内寄生虫、重金属中毒等问题。
一些鸟类和鱼类在污染严重的水域中死亡或迁离,破坏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
长期以来,一些濒危物种在这一事件中失去了栖息地,使得其更加濒临灭绝的境地。
此外,这起水污染事件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受到了河水污染的影响,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带来了严重的农业损失,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减少。
同时,由于该地区环境的受损,旅游业也受到了重创。
过去吸引游客的远足和钓鱼活动也因为河水变得不再吸引人,造成了当地旅游业的崩溃。
整个地区的经济活力大幅下降,居民生活水平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针对这起水污染事件,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对化工厂进行了调查和处罚,责令其停产整顿,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力度,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环保监管机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此外,对受污染的水域进行了治理和恢复工作,以恢复水质的健康状态,并加强了对居民健康的监测和防护措施。
第1篇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典型水污染案例的分析,探讨水污染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水污染案例概述(一)案例背景2018年,我国某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业废水污染事件。
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中,导致河水严重污染,附近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调查处理,并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
(二)污染情况经调查,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每月产生约5000吨废水。
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水严重超标,水质恶化。
(三)影响此次水污染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河水污染导致附近农田减产,渔业资源受损,生态环境恶化。
同时,居民饮用水受到污染,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三、水污染法律问题分析(一)违法排放废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排放水污染物,应当遵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而该化工厂在未取得相应排放许可的情况下,违法排放废水,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
(二)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污染。
而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导致水污染事件发生。
(三)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本案中,当地政府依法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
四、水污染法律问题对策建议(一)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1. 加大对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公众的法律意识。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施工工地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以某建筑工程施工为例,探讨工程施工水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案例概述某建筑工程位于我国某城市,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未采取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导致周边河流水质恶化,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三、水污染问题分析1. 施工废水排放施工现场产生大量废水,如混凝土搅拌废水、泥浆废水等。
由于施工现场未设置沉淀池和污水处理设施,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河流,导致水质恶化。
2. 施工场地积水施工现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导致场地积水。
积水携带着泥沙、施工废弃物等污染物,流入周边河流,加剧水污染。
3. 施工废弃物处理不当施工现场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
部分废弃物未经妥善处理,直接堆放在河道两侧,造成河道污染。
四、治理措施1. 施工废水处理(1)在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对混凝土搅拌废水和泥浆废水进行初步沉淀处理。
(2)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沉淀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2. 施工场地排水(1)优化施工现场排水系统,确保场地排水畅通。
(2)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场地积水导入沉淀池进行处理。
3. 施工废弃物处理(1)设置废弃物临时堆放点,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堆放。
(2)定期清理废弃物堆放点,将废弃物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治理效果通过采取以上治理措施,施工现场水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周边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六、启示1. 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工作,切实履行环保责任。
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环保制度,确保水污染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3. 推广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水污染治理效果。
4. 加强与政府部门、周边居民的沟通,共同维护水环境质量。
水污染(d e)事例及治理措施一、关于无锡水污染(de)案例事件概述:20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城区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de)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而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de)过滤和净化手段 ,几乎不计成本,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污染原因:由于前几年江苏省发文要求无锡市禁止开采地下水,无锡居民(de)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太湖.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对自来水供应(de)影响也最严重.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de)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根据专家(de)意见,这次沙渚水源地水质异常,主要是水中含有(de)蓝藻死亡腐烂,快速消耗水中(de)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再加上太湖水位下降导致取水口太湖底泥上泛,从而使水体产生异味.据专家介绍,从太湖来讲,水中(de)营养性物质氮、磷(de)含量较高,这为藻类(de)生长和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de)内部条件,今年以来,气温偏高,水位较低,藻类便大量繁殖,再加上它有随风向、湖流漂移(de)特性,因此,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de)主要原因”.无锡梅梁湖水域较易发生藻类集聚现象,集聚后,藻类会逐渐死亡,导致水体产生臭味. 而且,对于太湖蓝藻接下来(de)走势和监测数据显示,以及之后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应对措施1、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在环太湖流域淘汰污染企业,加快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求市自来水总公司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提高自来水出厂水质.2、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严历打击危害饮用水源安全(de)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拆除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de)排污口.3、加大资金和技术(de)支持力度.4、尽快建立有权威(de)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对于管理太湖这样(de)跨行政区域(de)河流可以设立一个统一(de)河流管理机构,订立对各方都有约束力(de)管理办法.5、水质监测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加大监测力度,24小时值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蓝藻(de)打捞力度;商贸部门要组织好净水采购,力保市场供应和稳定.6、视天气情况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努力改善二、盐城水污染2009年2月20日上午六点二十分左右,许多市民在饮用自来水时闻到刺鼻(de)农药味.盐城市区、亭湖区几处,在此两个主要城区部分地区,稍边远(de)新区也发生了停供.由于生活不便,很多市民在超市排队购买、,以备暂时之用.上午10点,当地广播、电视、网站等开始发布政府(de)紧急消息:早晨6时20分,城西水厂、越河水厂发现出厂水有异味,经初步检测,城西水厂(de)源水被污染,所生产(de)水暂不适合饮用.污染原因取水口上游紧靠河边(de)多家化工厂.在城西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12公里处,聚集了至少5家大大小小(de)化工厂.盐城市政府官方通报,本次污染事件正是蟒蛇河上游(de)一家化工厂偷排污水所致.治理措施:事件发生后,盐城市政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启动了应急体系;组织市有关部门采取了各项紧急措施,启用备用水源通榆河取水口,加大城东水厂(de)生产能力,限制部分工业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启用深水井,以保障市民(de)基本生活用水.经江苏省水利厅批示,当天上午11时许,盐城市水利局迅速开启新洋港开闸泄水,使受污染水源尽快排泄入海.同时,临时成立(de)应急指挥部命令盐城市区新洋港下游沿岸以新洋港为水源(de)城镇密切注意水源水质变化情况,避免受污染原水进入水处理系统,以确保饮用水安全.三、渤海污染渤海正在走向“死海”、“臭海”(de)边缘. 如今(de)海水一到四五月份就变成红色,有时候长达两三个月不褪去.在渤海,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据相关调查,渤海(de)污染比例已经从2005年(de)14%上涨到了2010年(de)22%,今年这个数据还在上升,渤海有将近一半(de)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伴随着水质(de)恶化,昔日(de)渤海渔场已经闹起了“鱼荒”.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de)“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渤海渔业资源已经从过去(de)95种减少到目前(de)75种,野生牙鲆、河豚等鱼类已彻底绝迹.来自陆地(de)污染是渤海污染(de)主要源头.污染原因第一,渤海是我国唯一(de)内海,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渤海是全球11个典型(de)封闭海之一,水交换能力差,海水(de)自净能力有限,更新周期长达15年,几十年(de)污染积累很难在几年内消除.渤海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于陆源污染,流域周边(de)生活用水废水和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产品跑冒滴漏船舶生活污水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de)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另外,海岸曲折水流交换不畅,也使得海水(de)温度PH值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de)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第二,多头管理造成“群龙闹海”“治而反污”(de)现状.第三,“环渤海圈”经济快速增长使得本已脆弱(de)海洋环境不堪重负.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de)环渤海滨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由于环渤海地区充分发挥了在经济科技人才流通(de)突出优势,并且抓住了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北京奥运(de)机遇,近年来经济迅速腾飞.然而,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导致排污总量有所增加,环境更加脆弱.比如,环渤海地区多为传统资源依托型工业,如原盐原油“两碱”(纯碱和烧碱)钢铁玻璃等,它们(de)一方面受资源约束强,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生产工艺落后,渤海遭到空前(de)污染,变成了“纳污池”和“垃圾场”第四,狂捕滥捞也是祸端.第五,治污资金短缺是羁绊第五,体系存在缺憾.治理措施第一、要转变观念,尽快树立起更为全面(de)发展观.国家也应建立健全了相关法规,辅以及时且严格(de)政府监督,还应让民众与媒体(de)积极介入.第二、要加大治污力度,有效控制陆海污染源.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改善入海河流水质.合理布局入海排污口,制定更加严格(de)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要多管齐下,努力保护和修复渤海生态系统.第三、好(de)企业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de)核心价值取向.第四、加大创新力度,让环境执法取得实效.第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凡依法应当进行环评(de)建设规划和项目,都要严格履行环评程序.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对环评文件未经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动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管理部门、责任企业及有关人员(de)责任.第六、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集中治理.坚决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加重污染(de)项目.妥善处理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和突发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第七、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对化学品项目布局进行梳理评估,对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环境隐患排查,对海洋、江河湖泊沿岸化工企业进行集中综合整治,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和安全保障措施.提高化学品生产(de)环境准入门槛.近年来我国发生(de)水污染事件概述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该事件水中(de)镉含量约20吨,污染波及河段达300公里,引发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危机.2011年8月,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2011年8月,江西瑞昌宏益冶炼公司长期随意排放工业污水,污水渗入土壤腐蚀地下自来水管导致破裂并污染水质,百余人饮水中毒.2011年7月,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一家电解锰厂(de)尾矿渣被洪水卷入涪江,导致沿岸江油至绵阳段约50万居民饮用水受影响.2011年6月,杭州建德市发生车祸,20吨苯酚污染新安江水体,桐庐及富阳境内5个水厂停止取水,55万居民用水受影响.2011年6月,广东化州市德英高岭土厂非法排放工业污水,造成附近村庄逾万斤塘鱼暴毙,威胁湛江数百万人(de)饮用水安全.2010年7月,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县(de)工厂发生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造成沿江上杭、永定鱼类大面积死亡和水质污染.2010年7月,吉林省两家化工企业仓库被洪水冲毁,7000只物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中,其中3000只为原辅料桶.2009年2月,江苏盐城城西水厂原水受酚类化合物污染,20多万居民停水66小时.2008年6月,云南澄江锦业公司长期违法排放含砷(de)生产废水,导致严重污染,沿湖居民万余人(de)饮用水源取水中断.2008年3月,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白沙村饮用水受到工业污染导致亚硝酸盐超标,造成41名村民中毒.2005年11月,中石油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污染带长约80公里,哈尔滨停水4天.中国水污染现状经过多年(de)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着(de)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万t.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de)污染源.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de)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de)断面仅占41%,Ⅳ~Ⅴ类(de)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de)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de)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de)污染更加严重.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de)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de)只有6个;Ⅳ~Ⅴ水质(de)8个,劣Ⅴ类(de)竟达12个,即72%(de)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de)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目前全国有25%(de)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de)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de)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据全国118个城市浅层地下水调查,(de)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一半以上(de)城市市区地下水严重污染.2005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de)城市有21个,污染趋势减轻(de)城市14个,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de)城市123个,说明地下水(de)污染应当引起重视.河流、湖泊及地下水所遭受(de)污染直接影响到饮用水源,来自国家环保总局(de)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我们(de)饮用水,50%以上是不安全(de).目前我国农村约有亿人(de)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城市中污水(de)集中排放,严重超出水体自净能力,许多城市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2005年发生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珠江北江镉污染事件,沱江污染事件等重大污染事件,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造成十分严重(de)影响.2005年,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局部近海域污染严重,Ⅳ类和劣Ⅳ类海水占.胶州湾和闽江口中度污染,劣Ⅳ类海水占50%;珠江口、辽东湾、渤海湾污染较重,Ⅳ类、劣Ⅳ类海水比例在60%~80%之间;长江口、杭州湾污染严重,以劣Ⅳ类海水为主.2005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82次,累计发生面积约27070km2,其中有毒藻类引发(de)赤潮次数和面积大幅增加.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浙江中部海域、长江口海域、渤海湾和海州湾等,东海仍为赤潮(de)重灾区.海洋(de)污染对海洋渔业、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并间接危害人类健康.赤潮主要对沿岸鱼类和藻类养殖造成影响,因赤潮造成(de)直接经济损失逾6900万元.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进行(de)饮用水监测显示,水质量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全国26个省、区(de)180个县市,有43.3%(de)人在喝着不安全(de)水.近来关于水污染(de)报道越来越多,愈来愈严重.新闻报道1: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多年研究后绘制出江苏省癌症死亡病毒,高发区在苏中里下河地区和环太湖流域――全在水源附近.目前江苏省(de)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处于全国前列.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也公布最新科研成果:贵为天下粮仓(de)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除了农药、重金属污染外,一些罕见(de)有机致癌物已经出现,毒性最高(de)当属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重金属严重超标(de)是镉、铅、汞.土壤(de)污染已危及人体.新闻报道2:太湖,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de)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de)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de)“心脏”,纵横交错(de)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展(de)各类“血管”. “按现在(de)城乡排污量和达标排放(de)标准治理太湖,太湖流域(de)水永远达不到清洁地面水(de)要求.2015年要吃上干净水,任重道远.”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在发言中毫不客气地指出. 新闻报道3:2003年公布(de)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战略问题研究显示,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de)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评价显示,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区域评价,按分布面积统计,有六成三(de)地下水资源可供直接饮用、一成七需经适当处理后方可饮用,一成二不适宜饮用但可作工农业供水水源,约百分之八(de)地下水不能直接利用,需要经过专门处理后才能利用.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de)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地下水水质呈下降趋势.全国约有七千多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de)地下水. 新闻报道4:今年以来,淮河流域污染反弹加剧,环保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de)监测结果显示,安徽淮河流域设置(de)19个国控监测断面有13个处于超标状态,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势头.淮海两岸也流传着一首歌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拉稀生癌(央视04年8月10报道)新闻报道5:从黄河水资源保护部门获悉,2004年以来,黄河水污染回潮,干流劣五类水质河段已占监测评价河段(de)百分之三十八.专家指出,劣五类水已基本失去水体功能,而按中国水功能区划规定,黄河干流水质应达到三类水标准.新闻报道6: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e)一大隐忧,目前,整个海河流域1万公里(de)河长中,已经有75%受到污染,污染比例高居全国七大江河首位.海河流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区,这一流域自1997年以来,连续7年干旱,许多地区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维持,目前全流域超采已达到1000多亿立方米,出现了9万多平方公里(de)地下开采漏斗区.。
水污染案例分析水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水污染案例层出不穷,其中一些案例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针对某一水污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某地区的水污染案例发生在一条重要河流上。
由于周边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这条河流的水质急剧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
水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大量有机物和重金属超标,导致水体浑浊、异味扑鼻,严重危害了沿岸生态系统的平衡。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案例中的主要污染源。
工业废水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工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废水的处理,直接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使用,其中的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径流进入河流,导致水质污染。
此外,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加剧水污染问题。
针对这些污染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水污染问题。
首先,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工业废水经过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其次,加强对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管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此外,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除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对水体的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加大对水环境的整治力度,修复受污染的水体,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近期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与治理措施第一篇:近期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与治理措施近期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与治理措施随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发生,社会各界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渤海。
掩藏在经济腾飞背后的渤海之殇终于被摆在了公众面前———渤海正在走向“死海”、“臭海”的边缘。
如今的海水一到四五月份就变成红色,有时候长达两三个月不褪去。
在渤海,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就在今年7月中旬,渤海湾溢油事故现场就曾出现了长约2海里的巨大的赤潮带。
对于渤海中的生物,无疑是一场巨大灾难。
据相关调查,渤海的污染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4%上涨到了2010年的22%,今年这个数据还在上升。
目前渤海海水中Ⅰ类和Ⅱ类海水只占到55.1%,也就是说,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
伴随着水质的恶化,昔日的渤海渔场已经闹起了“鱼荒”。
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渤海渔业资源已经从过去的95种减少到目前的75种,野生牙鲆、河豚等鱼类已彻底绝迹。
来自陆地的污染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源头。
《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夏青指出,渤海污染80%源于陆地;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说,2009年入渤海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32.57%;国家海洋局的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渤海陆源入海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入海总量达300万吨以上。
其次,大规模的围海造地、环海公路建设、盐田和养殖池塘修建等开发活动,也使渤海大量的滨海湿地永久丧失了其作为地球之肾的调节功能。
据了解,迄今为止,渤海围填海面积已近400平方公里。
辽宁双台子湿地的面积已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如今,已经伤痕累累的渤海又新添了一道疮疤。
2011年6月初,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中国近海最大油气作业项目蓬莱19-3油田发生了严重漏油事故。
事故发生之后,作为油田开发者的两家大型石油公司与国家海洋局都没有第一时间向公众披露漏油情况。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施工活动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以某建筑工程施工为例,分析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一、案例背景某建筑工程位于我国南方一座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工程于2019年3月开工,预计2021年6月竣工。
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导致周边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二、水污染问题分析1. 施工场地内泥沙流失施工场地内大量泥沙随雨水冲刷流入周边水体,导致水体浑浊,水中悬浮物含量增加。
2. 施工废水排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洗车废水、混凝土搅拌废水等,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
3. 施工垃圾污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废料等随意堆放,部分垃圾随雨水冲刷流入周边水体,污染水质。
4. 施工车辆污染施工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轮胎、车身等部位会沾染泥土,行驶过程中将泥土带入水体,造成污染。
三、防治措施1. 加强施工场地管理(1)设置围挡,防止泥沙流失;(2)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减少泥土流失;(3)设置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初步处理。
2. 施工废水处理(1)对施工洗车废水、混凝土搅拌废水等进行收集,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再排放;(2)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3. 施工垃圾处理(1)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对施工垃圾进行分类收集;(2)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产生;(3)对废料进行集中堆放,防止雨水冲刷。
4. 施工车辆污染控制(1)对施工车辆进行定期清洗,减少泥土带入水体;(2)在施工车辆出入工地时,设置冲洗平台,对车辆进行冲洗;(3)加强车辆管理,禁止车辆在工地内随意行驶。
四、总结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污染问题,通过加强施工场地管理、施工废水处理、施工垃圾处理和施工车辆污染控制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水污染风险。
水污染案例分析范文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者生物超过一定标准,从而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
水污染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以下将对中国的一个水污染案例进行分析,以此展示水污染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案例背景:2024年,河北唐山市遭遇了一起严重的水污染事件。
河北唐山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困扰。
该城市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污染原因:1.工业废水排放:唐山市有大量的工业企业,许多企业长期以来忽视或者违反废水排放标准,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中。
2.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农业是唐山市的重要经济部门,但农民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时没有遵守安全使用标准,导致化肥和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并逐渐渗入水体。
3.城市污水处理不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唐山市的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已难以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
很多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环境恶化。
污染影响:1.生态环境破坏:水污染导致河流、湖泊的水质下降,水生生物死亡,水中的氧气含量严重不足,造成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
2.居民生活受限:水污染导致饮用水难以取得,居民只能购买瓶装水等方式来解决饮水问题,增加了经济负担。
3.经济损失:水污染对农业、渔业等相关产业影响巨大,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损失大量农业收入;同时,河流和湖泊的水质下降也妨碍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损失。
应对措施:1.加强监管和执法: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的监管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进行罚款和整改。
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政府可以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3.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的产生。
4.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政府可以鼓励和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提倡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水污染的事例及治理措施一、关于无锡水污染的案例事件概述:2007年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城区大批市民家中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
而自来水公司已经采取了所有能够使用的过滤和净化手段,几乎不计成本,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除掉臭味。
污染原因:由于前几年江苏省发文要求无锡市禁止开采地下水,无锡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部来自太湖。
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对自来水供应的影响也最严重。
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
根据专家的意见,这次沙渚水源地水质异常,主要是水中含有的蓝藻死亡腐烂,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再加上太湖水位下降导致取水口太湖底泥上泛,从而使水体产生异味。
据专家介绍,从太湖来讲,水中的营养性物质氮、磷的含量较高,这为藻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今年以来,气温偏高,水位较低,藻类便大量繁殖,再加上它有随风向、湖流漂移的特性,因此,气温偏高是“蓝藻疯长的主要原因”。
无锡梅梁湖水域较易发生藻类集聚现象,集聚后,藻类会逐渐死亡,导致水体产生臭味。
而且,对于太湖蓝藻接下来的走势和监测数据显示,以及之后几个月气温升高,太湖蓝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应对措施1、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控制污染源,在环太湖流域淘汰污染企业,加快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要求市自来水总公司全力以赴,不计成本采取技术措施强化处理,提高自来水出厂水质。
2、严格保护饮用水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严历打击危害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拆除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
3、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力度。
4、尽快建立有权威的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对于管理太湖这样的跨行政区域的河流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河流管理机构,订立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管理办法。
5、水质监测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加大监测力度,24小时值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蓝藻的打捞力度;商贸部门要组织好净水采购,力保市场供应和稳定。
6、视天气情况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努力改善二、盐城水污染2009年2月20日上午六点二十分左右,江苏省盐城市许多市民在饮用自来水时闻到刺鼻的农药味。
盐城市区盐都区、亭湖区几处居民,在此两个主要城区部分地区停水,稍边远的新区也发生了停供。
由于生活不便,很多市民在超市排队购买矿泉水、纯净水,以备暂时之用。
上午10点,当地广播、电视、网站等开始发布政府的紧急消息:早晨6时20分,城西水厂、越河水厂发现出厂水有异味,经初步检测,城西水厂的源水被酚类化合物污染,所生产的水暂不适合饮用。
污染原因取水口上游紧靠河边的多家化工厂。
在城西自来水厂取水口上游12公里处, 聚集了至少5家大大小小的化工厂。
盐城市政府官方通报,本次污染事件正是蟒蛇河上游的一家化工厂偷排污水所致。
治理措施:事件发生后,盐城市政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启动了应急体系;组织市有关部门采取了各项紧急措施,启用备用水源通榆河取水口,加大城东水厂的生产能力,限制部分工业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启用深水井,以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经江苏省水利厅批示,当天上午11时许,盐城市水利局迅速开启新洋港开闸泄水,使受污染水源尽快排泄入海。
同时,临时成立的应急指挥部命令盐城市区新洋港下游沿岸以新洋港为水源的城镇密切注意水源水质变化情况,避免受污染原水进入水处理系统,以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渤海污染渤海正在走向“死海”、“臭海”的边缘。
如今的海水一到四五月份就变成红色,有时候长达两三个月不褪去。
在渤海,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
据相关调查,渤海的污染比例已经从2005年的14%上涨到了2010年的22%今年这个数据还在上升,渤海有将近一半的海水已经遭受了污染。
伴随着水质的恶化,昔日的渤海渔场已经闹起了“鱼荒”。
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渤海湾渔业资源与环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项目报告显示,渤海渔业资源已经从过去的95种减少到目前的75种,野生牙鲆、河豚等鱼类已彻底绝迹。
来自陆地的污染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源头。
污染原因第一,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自身水动力条件较差决定了它自净能力有限。
渤海是全球11个典型的封闭海之一,水交换能力差,海水的自净能力有限,更新周期长达15年,几十年的污染积累很难在几年内消除。
渤海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于陆源污染,流域周边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和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
此外,船舶石油产品跑冒滴漏?船舶生活污水?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
另外,海岸曲折?水流交换不畅,也使得海水的温度?PH值?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
第二,多头管理造成“群龙闹海” ?“治而反污”的现状。
第三,“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快速增长使得本已脆弱的海洋环境不堪重负。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重要工业基地,由于环渤海地区充分发挥了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才?流通的突出优势,并且抓住了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北京奥运的历史机遇,近年来经济迅速腾飞。
然而,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加导致排污总量有所增加,环境更加脆弱。
比女口,环渤海地区多为传统资源依托型工业,如原盐?原油?“两碱”(纯碱和烧碱)?钢铁?玻璃等,它们的发展一方面受资源约束强,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生产工艺落后,渤海遭到空前的污染,变成了“纳污池”和“垃圾场”第四,狂捕滥捞也是祸端。
第五,治污资金短缺是羁绊第五,法律体系存在缺憾。
治理措施第一、要转变观念,尽快树立起更为全面的发展观。
国家也应建立健全了相关法规,辅以及时且严格的政府监督,还应让民众与媒体的积极介入。
第二、要加大治污力度,有效控制陆海污染源。
坚持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改善入海河流水质。
合理布局入海排污口,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水污染排放标准。
要多管齐下,努力保护和修复渤海生态系统。
第三、好的企业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取向。
第四、加大创新力度,让环境执法取得实效。
第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凡依法应当进行环评的建设规划和项目,都要严格履行环评程序。
环评过程要公开透明,充分征求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
对环评文件未经审批即擅自开工、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动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管理部门、责任企业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
对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集中治理。
坚决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新建、改建、扩建加重污染的项目。
妥善处理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和突发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第七、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
对化学品项目布局进行梳理评估,对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环境隐患排查,对海洋、江河湖泊沿岸化工企业进行集中综合整治,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和安全保障措施。
提高化学品生产的环境准入门槛。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概述2012年1月,广西龙江河突发严重镉污染,该事件水中的镉含量约20吨,污染波及河段达300公里,引发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危机。
2011年8月,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222.38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污染,倾倒地附近农村77头牲畜死亡。
2011 年8月,江西瑞昌宏益冶炼公司长期随意排放工业污水,污水渗入土壤腐蚀地下自来水管导致破裂并污染水质,百余人饮水中毒。
2011年7月,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一家电解锰厂的尾矿渣被洪水卷入涪江,导致沿岸江油至绵阳段约50万居民饮用水受影响。
2011年6月,杭州建德市发生车祸,20吨苯酚污染新安江水体,桐庐及富阳境内5个水厂停止取水,55万居民用水受影响2011年6月,广东化州市德英高岭土厂非法排放工业污水,造成附近村庄逾万斤塘鱼暴毙,威胁湛江数百万人的饮用水安全。
2010年7月,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县的工厂发生9100立方米废水外渗,造成沿江上杭、永定鱼类大面积死亡和水质污染。
2010年7月,吉林省两家化工企业仓库被洪水冲毁,7000只物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中,其中3000只为原辅料桶。
2009年2月,江苏盐城城西水厂原水受酚类化合物污染,20多万居民停水66小时。
2008年6月,云南澄江锦业公司长期违法排放含砷的生产废水,导致严重污染,沿湖居民2.6万余人的饮用水源取水中断。
2008年3月,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白沙村饮用水受到工业污染导致亚硝酸盐超标,造成41名村民中毒。
2005年11月,中石油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污染带长约80公里,哈尔滨停水4天。
中国水污染现状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 (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
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
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1 ~川类的断面仅占41% IV ~V类的断面占32%劣V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勺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
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
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U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川类水质的只有6个;V~V水质的8个,劣V类的竟达12个,即72%勺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勺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
目前全国有25%!勺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勺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 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
据全国118个城市浅层地下水调查,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严重污染。
2005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有21个,污染趋势减轻的城市14 个,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123个,说明地下水的污染应当引起重视。
河流、湖泊及地下水所遭受的污染直接影响到饮用水源,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我们的饮用水,50%以上是不安全的。
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城市中污水的集中排放,严重超出水体自净能力,许多城市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
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
2005年发生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珠江北江镉污染事件,沱江污染事件等重大污染事件,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005年,远海海域水质保持良好,局部近海域污染严重,W类和劣W类海水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