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多选题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1.79 KB
- 文档页数:34
中国古代⽂学史复习知识⼀、名词解释:1.韩孟诗派:(贾岛、姚合)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个影响较⼤的诗派。
其代表⼈物是韩愈、孟郊。
此外还有贾岛、卢、刘叉。
他们遵循“不平则鸣”、务去陈⾔的诗学原则,追求探险怪僻、刻意推敲,以独特的炼字之⼯,怪异的想象艺术,营造幽奇冷艳的艺术风格。
他们努⼒变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刻意求新,在⼀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2.江湖派:南宋时期的⼀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诗歌集——《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部分是布⾐,或为下层官吏,以江湖习⽓标榜,因⽽被称为江湖诗派。
他们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排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3.豪放诗派:宋词风格流派。
内容侧重于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题材⼊词,使词能象诗⽂⼀样地反映⽣活,所谓“⽆⾔不可⼊,⽆事不可⼊”。
它境界宏⼤,⽓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
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各词⼈风格亦有微差:苏词轻放,⾟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代表⼈物及其作品:⾟弃疾《破阵⼦》(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苏轼《念奴娇》(⾚壁:怀古)岳飞(《满江红》)4.婉约诗派:词的风格流派。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软词风。
宋代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承其余绪,宛转柔美,但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成⼀家。
南宋姜、吴⽂英、张炎等⼤批词家,皆受影响。
婉约词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律婉转和谐,语⾔圆润清丽,有⼀种柔婉之美。
词本为合美⽽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这与婉约(婉转含蓄)的风格最适合,所以⼈们形成了词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319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必背名词解释大汇总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跟着大师兄的脚步,认真复习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以下是从各个版本的古代文学教材里整理出来的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现在推送出来,看看大家有没有都记住!名词解释除了是一种考试题型,其实也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考量。
掌握了足够多的名词解释,对解答简答题和论述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所以,大家在这一块千万不要松懈,该弄懂的概念一定要弄懂。
1、三古七段说三古七段,是中国文学史的一种断代方法。
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
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
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
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
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时期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以“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中国在远古时代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二章《诗经》一、名词解释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一、文学概念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我国文学史上自先秦时期至唐代末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的整体。
这一时期包含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时期,包括了经典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称颂不已。
2. 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具有历史、经典、典故意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人们奉为经典,成为后人学习、传颂和崇拜的对象。
例如《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诗歌: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的是运用语言、韵律和意象等手段进行艺术表达的文学作品。
古代诗歌以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而备受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江城子》等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4. 散文:散文是古代文学中与诗歌齐名的文学表现形式,指的是用白描文字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和叙述故事的文学作品。
散文以其平实、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
鲁迅的《呐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杰作。
5. 戏剧:戏剧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指的是通过表演、音乐和舞蹈等手段进行文学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戏剧以其丰富多彩的剧情、生动活泼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人们喜爱。
元曲《西厢记》、京剧《红楼梦》等都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作。
二、文学流派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倡导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写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追求对社会现象、人物性格等的深入分析和揭示。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唐宋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诗词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个性与情感的自由发挥和表达,追求超脱现实、理想化的艺术表现。
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学考试古代文学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学习古代文学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对古代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文学史文学史是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它是对文学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家等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历史的考察和研究,以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二、文学流派文学流派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某种文学思潮或文学风格的影响,形成的一类文学作品的集合。
文学流派有很多种,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三、文学家文学家是指在文学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
他们的作品或思想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家有很多,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四、文学思潮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一种文学思想倾向。
文学思潮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思潮有很多,如唐宋诗歌的豪放派、宋元戏曲的南戏北曲、明清小说的艳情派等。
五、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通过艺术手法表现人类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品。
文学作品是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六、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文学作品在语言、形式、思想等方面的表现特点。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文学家的个性和时代的特点。
七、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活动。
它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有很多种方法和理论,如传统的“诗经三义”、“六艺之一”的“词章”、“八股文”等,以及现代的“新批评”、“阐释学”等。
总之,古代文学史中的这些名词和概念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史的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名词和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更好地掌握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第三十五章三国演义一、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论述题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三十六章水浒传一、名词解释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二、论述题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名词解释(4个)1.古文运动:唐贞元元和年间,在韩愈的倡导下及柳宗元的支持下,出现了影响广泛的古代散文文体,史称古文运动。
意在恢复先秦两汉以散文单句为特征的散文,推动散文的核心和发展,实质上是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2. 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3.变文: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变文的“变”的变是变更了佛经的文本成为俗讲的意思,“文”的体制是散文和韵文相连接,代表作品有伍子胥的《伍子胥变文》。
4。
郊寒岛瘦:指中唐代著名诗人孟郊、贾岛。
二人都以苦吟诗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幻等。
“沉郁顿挫”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深广和表达上的波澜起伏的特点。
6。
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兴起的一场诗歌运动。
自命新题,抒写实事,以白居易和元稹为主要诗人,用乐府诗形式进行创作、都提倡以现实和事实题材入诗,主要运用写实、比兴和讽喻的手法,重视诗歌的社会地位,也重视表达和语言的浅显通俗,这一运动的最高要求是把艺术写实和政教公立结合在一起。
7.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以绮错婉媚,讲究技巧、追求对仗工整,音韵协和,但音韵内容狭窄,他的诗被争相效仿,称上官体。
8.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1、元杂剧中的“折”是什么?“折”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的一个单元2、何为“半山体”?晚年变法失败的王安石,退居江宁,创作了许多抒情小诗,记述山川、风物和闲适生活。
这些小诗雅丽精绝,深得唐人风味,有时还深有禅意,颇似王维之风,遂被称为“半山体”。
3、何为“清真词”?善于铺叙,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的词,称为“清真词”。
4、何为“拗句”?不按照常规来变换格律,绝句每句平仄规定的诗,有意营照一种不平衡不和谐的效果,犹如书法中生硬曲折的线条给人的奇峭倔强的感觉。
5、何为“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所代表的诗风,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写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代表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
6、大历诗风:指(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共同的创作风貌。
这些诗人青少年在开元盛世中度过,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盛唐人士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7、江西诗派:北宋后期,吕本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十多人为江西人,而他们诗风相同都遵循黄庭坚的诗风,所以被称为“江西诗派”。
8、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
(2分)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1分)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
(1分)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1分,写出一个即可)9.、新乐府:有白居易提出,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与汉魏古乐府相对。
10、本色:所谓本色即忠于真实生活,带有质朴的生活气息。
11.词:词是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章先秦文学一名词解释1、神话:远古口头文学的一种,它作为原始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想象和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神话以炽热的激情,神奇的幻想,表现了原始人类企图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赞颂。
2 原始歌谣:为原始人集体口头创作,代代相传,反映了初民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
特点:口头性(无文学) 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3今文诗:又称?三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鲁(申培公)、齐(猿固生)韩(燕人韩婴),它属今文经学派,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东汉趋向于衰落。
4毛诗:以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著称,大毛公《传》小毛公《毛》。
《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为晚出,?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弱,《毛诗》代之而兴。
5、诗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6、甲骨卜:钟鼎器铭文发展的洋洋大观的史家散文,由简而繁,由质而文、由片段的文辞到较为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记人,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留下了悠久的传统7、春秋三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8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9、《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
其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天命神授?,最大特点是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10《论语》:是一部论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11《孟子》:和《论语》《中庸》《大学》共称为?四书?,今存七篇。
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等。
每篇又各分上下两篇。
它和《论语》都是儒家崇奉的经典,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是(A)A罗列铺陈B运用寓言C文风质朴D行文古奥2.祢衡《鹦鹉赋》的创作特点是(B)A激烈抨击时政,直抒胸臆B表现士人困厄,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D借古抒情3.《史记》中“书”载录的是(B)A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文化、经济、制度C王侯各国状况D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4.寓言“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出自(A)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5.汉代散文作家晁错生活的时代是(A)A西汉初期B西汉中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6.吴歌《华山畿》所写的主要内容是(A)A坚贞不渝的爱情B雄浑苍茫的景观C游牧尚武的生活D 思乡怀人的愁绪7.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D)A杂曲歌辞B杂歌谣辞C横吹曲辞D清商曲辞8.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风气的作家是(A)A曹操B曹丕C曹植D刘桢9.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字是(B)A孟德B子建C子恒D仲宣10.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A)A平淡自然B幽僻清奇C清刚劲健D幽深拗峭11.王昌龄擅长的诗体是(D)A五律B七律C五绝D七绝12.晚唐小品文的创作特征是(C)A宗经尚简B文以载道C批判性强D幽默诙谐13.《国语》的整体风貌是(D)A铺张辨丽B夸饰恣肆C.明切犀利D质朴平实14.诗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出自(C)A曹操《短歌行》B王粲《从军行》C阮籍巜咏怀》D嵇康《赠兄秀才入军》15.《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者是(B)A老子B孔子C荀子D孟子16.汉代乐府民歌《上山釆蘼芜》的主题是(D)A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B表现人生哲理C倾诉生活艰难困顿D反映爱情婚姻17.以记游的方式详尽描绘山中景物因而为后世山水游记之祖的山水赋是(C)A庾阐《海赋》B郭璞《江赋》C孙绰《游天台山赋》D 顾恺之《观涛赋》18.鲍照《芜城赋》中的“芜城”指的是(C)A江陵B洛阳C广陵D建业19.“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评价的是(D)A谢灵运B傳玄C陆机D陶渊明20.刘歆的《遂初赋》属于(A)A纪行赋B咏物赋C大赋D骈赋21.鲍照乐府诗的艺术特点是(A)A抒情浓烈,气势流畅B经营惨淡,钩深索隐C清水芙蓉,自然可爱,D铺锦列绣,典丽华赡22.原始歌谣“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出自(D)A《弹歌》B《诗经》C《周易》D《蜡辞》23.屈原《九歌》的基本风格是(C)A平实朴素B铺张扬厉C清新幽渺D直抒胸臆24.薛道衡诗《昔昔盐》的艺术特点是(D)A.笔力苍劲B.词气宏抜C.朴实爽俊D.辞清句丽25.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A)A边塞诗B山水诗C田园诗D唱和诗26.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创作特点是(B)A抒情言志B极度铺排C语言平易D釆用骚体27.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A纤丽清新B辞釆华茂C悲凉沉雄D深切沉痛28.《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表现方式主要是(B)A 赋B比C兴D赋与比29.传奇小说《任氏传》属于(B)A灵异故事B爱情故事C梦幻故事D游侠故事30.杨恽《报孙会宗书》的创作特点(C)A极力铺陈B气度宏伟C情真意切D理直气壮二、多选题1.东汉冯衍《与妇弟任武达书》的创作特点有(CD)A叙写个人情事B讥刺世俗浇薄C排偶铺陈D情感愤切E谈说虚妄2.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AE)A孙绰B郭璞C殷仲文D谢混E许询3.宋玉的作品有(ABCDE)A《风赋》B《高唐赋》C《神女赋》D《对楚王问》E《九辩》4.顾况诗歌的特点包括(ABC)A受民歌影响B通俗明快C有怪奇风格D高雅闲淡E以七绝见长5.晚唐讽剌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CDE)A杜牧B孙樵C皮日休D陆龟蒙E罗隐三、名词解释1.《论语》《论语》:是以记录孔子言行为主,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每一篇标题取自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主题,今本《论语》共20篇。
文学名词解释提前注明:名词解释是有技巧性的,要交代年代,作者,代表作,文学特征,文学的历史作用等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切忌死记硬背。
熟读文学史,做到烂熟于心,写起来就自由流畅了。
一.先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
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
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独行于世。
注:打X的地方,我不会打。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南X》《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田仪》六篇,有声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
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及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 《诗经》2. “六义”3. 《春秋》4. “春秋三传”5.《论语》6.楚辞7.散体大赋8.抒情小赋9.汉乐府10.《史记》11.《古诗十九首》12.《孔雀东南飞》13.建安风骨14.新体诗15.骈文16.志怪小说17.游仙诗18.玄言诗19.吴歌20.西曲21.宫体诗22.初唐四杰23.上宫体24.王孟25.高岑26.新乐府运动27.唐传奇28.花间派29.温韦30.西昆体31.诗文革新运动32.江西诗派33.诚斋体34.苏辛词派35.稼轩体36.辛派词人37.永嘉四灵38.江湖派39.诸宫调40.元杂剧41.散曲42.元曲四大家43.元诗四家44.铁崖体45.话本46.南戏47.平话48.荆、刘、拜、杀49.台阁体50.前七子51.后七子52.唐宋派53.公安三衰54.竟陵派55.明代传奇56.吴江派57.玉茗堂四梦58.小品59.四大奇书60.章回小说61.神韵说62.格调说63.肌理说64.性灵说65.浙西词派66.常州词派67.桐城派68.阳湖派69.南洪北孔70.诗界革命71.南社72.谴责小说参考答案三、名词解释1. 《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2. “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3.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它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它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4. 指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又称为《公羊传》)和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又称《谷梁传》)。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学者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术语和术语的解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文学名词体系。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名词汇总,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中国从夏代的历史起源开始,到清末,跨越六朝、十六国、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历史时期,以及一些主要宗教派别,在时间长达三千余年的过程中出现的文学作品。
二、上古诗歌上古诗歌是中国古代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上古诗歌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古诗歌最初以神话、哲学讨论和抒情性叙述为主,但后来也涉及到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等话题。
三、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四部书籍与五部书籍,其中四书指《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五经指《易经》、《书经》、《诗经》、《尚书》和《礼记》。
四书五经汇集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化和理念,既是古代史实的体现,又是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精神文明的宝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当中的一种,以宋朝词人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最为流行,宋词以精致的文字、灵动的画面、诗意的议论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抒发出一种文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当代文学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至今所出现的文学作品,它是宋词、诗词、元曲等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延续,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整个过程中的反映,是中国社会发展最新动态的写照。
当代文学既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现代特色,其内容包括科幻小说、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等类型。
六、文言文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文体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国修辞文学研究的基础。
名词解释。
点击答案按钮可参看答案。
1.《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这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共有诗一百六十篇。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
2. 风雅颂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三部分。
因为《诗经》中诗都是入乐歌唱的,所以一般认为风、雅、颂三类乃是以音乐为标准进行的划分。
风是民间曲调,雅是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的配舞的曲调。
…3. 赋比兴赋比兴与风雅颂一起,在《周礼》中被称为"六诗",在《诗大序》中被称为“六义”,古今不少学者对其本义进行了探讨,解释很多。
宋代朱熹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此说出后,遂较广泛为人们采用,用来概括《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4. 三家诗秦代《诗经》遭焚毁而失传,到汉代,有学者根据口传下来的进行整理,并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进行传授。
当时传《诗经》的有三家:a.鲁诗,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 b.齐诗,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c.韩诗,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
三家对〈诗经〉的解释或有不同,但都属今文经学,在汉代被立为学官。
东汉末年的郑玄作《毛诗传笺》,毛诗兴盛起来后,三家诗渐渐衰落,以至失传。
5.四家诗^四家诗指汉代传《诗》的四家:a.鲁诗,传者为汉初鲁人申培; b、齐诗,传者为汉初齐人辕固;c、韩诗,传者为汉初燕人韩婴。
d、毛诗,传者为秦汉时鲁人毛亨及汉初赵人毛苌。
其中,鲁、齐、韩三家被称为“三家诗”,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的,属今文经学;毛诗是西汉中期发现的古本,是用先秦古文字写的,是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解释经文时着重发挥经文大义,服务于一统的封建帝国,古文经学重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古文经学在汉代不受重视,直到东汉末年的郑玄作《毛诗传笺》,毛诗才兴盛起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三百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盘庚》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
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
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
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
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古代文学史多选题名词解释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墨子》的写作特色是()A.形象化的说理B.奇幻诡谲的想象C.语句的韵散结合D.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E.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2.《汉书》对《史记》体例的改造有()A.取消了《史记》中的“表”B.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C.取消《史记》中的“本纪”,并入“传”D.取消《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E.把《史记》中的“表”改为“书”3.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色有()A.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B.空间的极度排比C.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D.采用问难的体式E.遣词用语繁难僻涩4.律诗体式定型的标志有()A.回忌声病,约句准篇B.体物精巧,绮错成文C.一联之中轻重悉异D.联与联之间平仄相粘E.应制酬唱,标榜风雅5.刘长卿诗歌的内涵有()A.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B.孤独落漠的士人心态C.批判时弊和同情民生疾苦D.时运不济的感伤惆怅E.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6.庄子是()A.战国时人B.《逍遥游》的作者C.道家学派代表D.亚圣E.道德真人7.《老子》的艺术特色有()A.雄辩色彩B.形象化的说理C.语句上的韵散结合D.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E.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和性格8.以贾谊、晁错为代表的汉初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包括()A.文章多讨论治国安邦的问题B.切实中肯,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C.往往擅长分析,说理透彻D.行文平浅质实,明白晓畅E.受战国策士影响,有纵横之气9.以下关于酒的诗句属于曹操所作的有()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D.置酒高堂,悲歌临觞E.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10.下列关于李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诗作戛戛独造,硬语盘空B.偏爱描写鬼神而有“鬼才”之称C.诗歌风格冷艳怪丽D.与孟郊相似,也是一位苦吟诗人E.诗歌意象虚荒诞幻11.《诗经》的分类包括()A.九章B.国风C.小雅D.大雅E.颂1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大赋的有()A.张衡《归田赋》B.扬雄《甘泉赋》C.赵壹《刺世疾邪赋》D.祢衡《鹦鹉赋》E.班固《两都赋》13.下列诗人属于建安诗人“三曹”的有()A.曹髦B.曹C.曹丕D.曹植E.曹冲14.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有()A.语言刚健激越B.抒情含蓄婉约C.多谐音双关之趣D.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伎E.有金戈铁马之气15.词的别称有()A.曲子词B.诗馀C.歌词D.长短句E.散曲16.孔子是()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论语》的编者C.孟子的老师D.春秋时人E.鲁国人17.《墨子》的写作特色是()A.形象化的说理B.奇幻诡谲的想象C.语句上的韵散结合D.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E.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18.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A.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B.在局部描写中表现出景物的情思韵味C.浓烈的抒情与美丽的构辞融为一体D.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描绘E.激情澎湃,发则滔滔不绝19.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是()A.刚健激越B.语言清新流丽C.有金戈铁马之气D.多谐音双关之趣E.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伎20.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取向有()A.以哀怨悱侧为美B.以悲凉萧瑟为美C.以淡泊情思为美D.以幽艳细腻为美E.以伤感情绪为美21.《诗经》的分类包括(BCDE )A.九章B.国风C.小雅D.大雅E.颂22.刘向的主要散文作品有(AB )A.《新序》B.《说苑》C.《春秋繁露》D.《天人三策》E.《盐铁论》23.贾谊创作的骚体赋是( AE )A.《吊屈原赋》B.《招隐士》C.《幽通赋》D.《述行赋》E.《鵩鸟赋》24.下列诗歌中属于岑参的作品是(ABC )A.《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逢人京使》D.《燕歌行》E.《别董大》25.下列散文属于柳宗元的作品是(ABD )A.《蝂传》B.《黔之驴》C.《师说》D.《至小丘西小石潭记》E.《进学解》26.《庄子》的艺术特色是()A.严密的逻辑推理B.奇幻诡谲的想象C.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D.细腻逼真的描写E.谐趣和讥刺横生27.司马迁著《史记》的主要动因有()A.由家庭荣誉感所激发的著史愿望B.胸怀大志,有“圣人”情结C.奉朝廷之命而修史D.受到皇帝嘉许鼓励E.身被腐刑的耻辱经历28.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是()A.语言刚健激越B.抒情含蓄婉约C.多用谐音双关D.格调鲜丽明快E.有金戈铁马之气29.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是()A.蕴涵丰富,语言简洁明快B.气势凌厉,悲中见豪C.境界清新,内蕴飘逸风神D.句式参差,韵律跌宕舒展E.兴到神会,自然天成30.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取向有()A.以哀怨悱恻为美B.以悲凉萧瑟为美C.以淡泊情思为美D.以幽艳细腻为美E.以悲壮豪放为美、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1.《庄子》中的“重言”32.互见法33《古诗十九首》3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35.“春秋三传”包括的著作有( )A.《左传》B.《公羊传》C.《穆天子传》D.《谷梁传》E.《春秋外传》36.南朝骈文的形式特点有( )A.对偶B.用典C.比兴D.辞藻E.声律37.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有( )A.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B.在对景物的局部描写中表现情思韵味C.把浓烈的抒情与美丽的构辞融为一体D.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E.激情潮湃,发则滔滔不绝38.下列作家中由北齐、北周入隋的有( )A.江总B.薛道衡C.卢思道D.王胄E.杨素39.杜诗素称“诗史”,其特点主要有( )A.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B.一气呵成,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C.采用客观的纪实描写手法D.藉记事以抒情,将记事和抒情结合起来E.以古入律,注重自由发挥40.《墨子》的写作特色是()A.形象化的说理B.奇幻诡谲的想象C.语句的韵散结合D.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E.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41.《汉书》对《史记》体例的改造有()A.取消了《史记》中的“表”B.把《史记》中的“书”改称为“志”C.取消《史记》中的“本纪”,并入“传”D.取消《史记》中的“世家”,并入“传”E.把《史记》中的“表”改为“书”42.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色有()A.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B.空间的极度排比C.以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D.采用问难的体式E.遣词用语繁难僻涩43.律诗体式定型的标志有()A.回忌声病,约句准篇B.体物精巧,绮错成文C.一联之中轻重悉异D.联与联之间平仄相粘E.应制酬唱,标榜风雅44.刘长卿诗歌的内涵有()A.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B.孤独落漠的士人心态C.批判时弊和同情民生疾苦D.时运不济的感伤惆怅E.特定时代的衰败萧索景象45.我国神话的几个主要特征是( )。
A.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一主题B.英雄人物充满着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C.塑造了鲜明的形象,想象力丰富D.是一种集体创作E.充满悲剧色彩46.《诗经》大致可以分为( )。
A.社会政治诗B.情爱诗C.闲适诗D.史诗E.农事诗47.东汉时所出现的杂史类著作为( )。
A.《洛阳伽蓝记》B.《吴越春秋》C.《越绝书》D.《汉武帝外传》E.《西京杂记》48.骈赋的表现形式是( )。
A.对偶精工B.事典博赡C.声韵和协D.主客问答E.藻饰华丽49.下列诗句出于王昌龄诗的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E.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0.《左传》又名()A.《左氏春秋》B.《春秋内传》C.《春秋左氏传》D.《春秋谷梁传》E.《古文春秋左氏传》51.《吕氏春秋》的《察今》一文,接连用几个寓言故事说理,它们有()A.循表夜涉B.刻舟求剑C.庖丁解牛D.引婴儿投江E.网开三面52.下列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西汉中期的“苏李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B.先秦时期的五言民谣,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C.东汉前朝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D.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孕育E.王言诗的形成,是文人创作的结果53.以下关于酒的诗句属于陶渊明所作的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置酒高堂,悲歌临觞D.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E.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颜54.下列成语出自韩愈文章的有()A.落井下石B.坐井观天C.驾轻就熟D.不平则鸣E.贪多务得55.在下列《诗经》篇目中,以爱情以题材的有( )A.《邶风·静女》B.《郑风·溱洧》C.《大雅·大明》D.《秦风·蒹葭》E.《王风·黍离》56.在下列典籍中,保存远古神话较多的有( )A.《战国策》B.《山海经》C.《淮南子》D.《孟子》E.《左传》57.在下列作品中,属于汉大赋的有( )A.张衡《归田赋》B.赵壹《刺世疾邪赋》C.班固《两都赋》D.扬雄《甘泉赋》E.司马相如《子虚赋》58.下列诗人属于南朝的有( )A.谢朓B.徐陵C.萧纲D.鲍照E.沈约59.韩愈的古文主张有( )A.“词必己出”B.“唯陈言之务去”C.“文从字顺”D.“文章合为时而著”E.“气盛则言宜”60.楚辞体的共同特点有( )A.铺排夸饰,想象丰富B.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C.多用楚语楚声D.引譬设喻,善用寓言E.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32.汉代大赋的基本特点有( )A.铺叙描摹,夸饰渲染B.遣词造语,繁难华丽C.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D.丧失了作者的真情实感E.劝百讽一的模式61.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典论·论文》是探讨文学问题的最早的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B.《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C.《文心雕龙》是第一部集大成的文学批评巨著D.《二十四诗品》是第一部诗论专著E.以上论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最高成就62.唐代七绝创作方面的高手是( )A.王维B.王昌龄C.李白D.李益E.杜牧63.下列作家中属于才高而命短(不到40岁)的是( )A.贾谊B.扬雄C.王勃D.李贺E.杜牧64.《诗经》的分类包括()A.九章B.国风C.小雅D.大雅E.颂6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大赋的有()A.张衡《归田赋》B.扬雄《甘泉赋》C.赵壹《刺世疾邪赋》D.祢衡《鹦鹉赋》E.班固《两都赋》66.下列诗人属于建安诗人“三曹”的有()A.曹髦B.曹操C.曹丕D.曹植E.曹冲67.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有()A.语言刚健激越B.抒情含蓄婉约C.多谐音双关之趣D.作者多为船户织女、贾客歌伎E.有金戈铁马之气68.词的别称有()A.曲子词B.诗馀C.歌词D.长短句E.散曲三、名词解释(24分,每小题4分)1、互见法2、乐府3、建安风骨4、太康诗风5、新体诗6、宫体诗36.《尚书》37.建安七子38.盛唐山水诗派39.元和体36.《天问》37.骈文38.盛唐边塞诗派39.唐传奇36.《孔雀东南飞》37.志怪小说38.“二十八字史论”39.“象外之象”36.献诗说37.《吴越春秋》38.上官体39.古文运动36.《庄子》中的“重言”37.互见法38.《古诗十九首》39.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1.《诗经》答:《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