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 第三章 第九节 全瓷冠、贴面
- 格式:pptx
- 大小:16.65 MB
- 文档页数:92
口腔修复学重点考点总结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临床接诊 (3)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4)第四章牙列缺损的固定局部义齿修复 (11)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4)第六章牙列缺损/缺失的固定-活动义齿修复 (24)第七章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25)第一章绪论1.口腔修复学prosthodontics:是应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采用人工装置artificial device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科学。
2.修复体prosthesis:用于修复口腔及颌面部缺损的、由人工制作的装置(如义齿、义颌、义耳等)统称为修复体。
3.口腔修复学的临床内容:1)牙体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全冠、部分冠、嵌体、贴面)2)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种植牙)3)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全口义齿修复、种植全口义齿)4)颌面缺损的修复治疗;(义眶、义耳、义鼻、义颌修复)5)牙周疾病的修复治疗;(牙周病松动牙的固定式夹板、可摘式夹板固定)6)颞下颌关节疾患的修复治疗。
(牙合垫、咬合调整、牙合重建)4.描述口腔修复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R”,即Replacement:替代;Reconstruction:重建;Regeneration:再生。
5.口腔修复学发展的趋势(看看):1)牙体缺损修复嵌体化;2)牙列缺损修复固定化;3)牙列缺失修复种植化;4)残根、残冠的保存化;5)修复材料的仿生化趋势;6)修复体制作的高科技化趋势。
6.口腔修复学的特点:知识基础广、实践性强、美学素养要求高。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第二章临床接诊1.临床接诊clinical communication:是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后,针对主诉,通过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明确病因、制定并逐步完成治疗方案的过程。
临床接诊按诊疗程序可分为初诊、复诊和复查三部分。
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的修复1.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缺损和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和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牙体缺损的病因:1龋病2牙外伤3磨损4楔状缺损5酸蚀证6发育畸形3.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1正确恢复形态与功能2修复过程中注意保护组织健康3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合乎牙周组织健康要求4.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4.上皮附着与结缔组织附着一起称为生物学宽度,平均值:0.97mm+1.07mm=2.04mm5.抗力形:牙体缺损的患牙,在修复完成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都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抗力形:1.是患牙能抵抗咬合压力,不至被破坏或折断2.修复体不因受咬合压力而折断,破裂6.固位力:造冠固定在患牙上,不因咀嚼外力而致移位,脱落,这种抵御脱落的力,称为固位力。
7.固位形:了增强修复体的固位力,根据患牙余留牙体组织的具体情况,在患牙上合理设计并预备成面,洞,钉洞,沟等各种几何形状,这种具有增强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
8.暂时修复体的功能和作用:1.保护作用2.维持和稳定作用3.恢复功能作用4.自洁作用5.诊断信息作用9.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缺损牙体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
10.和充填体比较,嵌体的优越性:①嵌体可以更好地恢复咬合接触关系②嵌体可以更好地恢复邻面接触关系③嵌体具有更好地机械性能11.嵌体的缺点:①牙体预备量较充填体大②嵌体边缘线长易发生继发龋③嵌体比全冠固位力差④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差不适宜选择嵌体修复⑤导热高的金属嵌体不适合深龋患牙的修复12.嵌体牙体预备:1)嵌体的牙体预备要求①修复前准备②去净腐质③预备具有固位形和抗力形的洞形2)邻合嵌体的牙体预备①合面洞形预备②邻面洞形预备③洞缘斜面制备13.牙本质肩领:最终冠修复体的边缘应覆盖所有缺损区与原有修复体,并在其边缘上方保留足够的健康牙本质,原则上核的缘之间应留有至少1.5mm的牙本质,称为牙本质肩领一.铸造金属全冠适应症:1后牙牙体严重缺损,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或者充填后牙体或充填物的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
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第一节概述常用的修复体:嵌体、部分冠、贴面、全冠、桩核冠一、牙体缺损的病因:龋病、牙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
二、牙体缺损的影响:牙本质敏感、牙髓症状、牙周症状、咬合症状、其他不良影响(功能、美观、发音和心理状态)第二节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该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一、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一)轴面形态:牙龈保护学说、肌作用学说、便于口腔清洁学说(二)邻接关系:初期为邻接点,随着磨耗转变为邻接面前牙接触区靠近切缘部位、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邻面的颊1/3与中1/3交界处第一磨牙远中与第二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邻面的中1/3处。
(三)外展隙和邻间隙(四)咬合关系:1.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有广泛的接触而无早接触,合适的覆(牙合)与覆盖;2.非正中关系亦协调:前伸时,前牙成组接触,后牙不接触;侧牙合时,工作侧组牙接触,非工作侧不应有接触;侧牙合时,工作侧以上颌尖牙为制导(尖牙保护牙合)3.咬合力的方向:接近牙长轴的方向,与亚洲支持能力相协调4.咬合功能的回复程度应与牙周条件相适应。
(五)修复体的牙体预备应符合美学要求唇面或颊面的龈边缘是影响美观的重要因素,冠边缘位置取决于:笑线的高度、牙龈的厚度和患者的期望值。
二、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牙体预备的要求:(一)去除病变组织(二)防止损伤邻牙(三)保护软组织(四)保护牙髓:防止温度过高、避免化学性损害、防止细菌感染(五)适当磨出牙体组织:最大周径降到边缘区(六)预防和减少继发龋(七)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八)暂时冠保护三、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该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龈边缘距离龈沟底至少0.5mm。
四、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生物学、机械力学、美学三方面兼顾统一。
第三节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一、使修复体获得固位的主要固位力有:约束力、摩擦力和粘着力。
口腔医学中牙齿美学修复的材料选择与应用随着口腔美学需求的日益增长,牙齿美学修复作为现代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广泛应用。
牙齿美学修复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本文将就口腔医学中牙齿美学修复的材料选择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陶瓷类修复材料1. 瓷贴面瓷贴面以其天然美观、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成为牙齿美学修复的首选材料之一。
它可以有效改善牙齿的形态、色泽和轮廓,实现理想的美学效果。
瓷贴面陶瓷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强度、透光性、抗渗透性等因素,以确保修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全瓷冠全瓷冠由于具有透明度高、与天然牙齿相似的外观、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牙齿美学修复。
与传统金属瓷冠相比,全瓷冠减少了金属的应用,更加美观自然。
根据牙齿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氧化锆陶瓷、莫来石陶瓷等不同的全瓷材料。
二、复合树脂材料复合树脂材料具有使用方便、修复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修复小范围的缺损。
相比于传统的金属材料,复合树脂材料更具有生物相容性,并能够模拟天然牙齿的颜色和质感,达到较好的美学效果。
然而,复合树脂材料的耐磨性和强度相对较差,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慎重考虑。
三、金属陶瓷材料金属陶瓷材料以其强度高、可调配的颜色和透明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牙齿美学修复。
它能够解决比较严重的牙齿缺损情况,同时能够良好地保持牙齿的稳定性。
金属陶瓷材料因其金属的应用,可能会出现边缘透明度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修复牙齿时需要合理把握材料的选择。
四、复合陶瓷材料复合陶瓷材料结合了陶瓷和复合树脂的优点,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美学效果。
它可以满足中小范围缺损的修复需求,并通过调配材料的种类和颜色,来实现修复体与周围牙齿的一体化,提升整体美学效果。
五、其他新型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口腔医学领域涌现出许多新型材料,如氧化锆陶瓷、莫来石陶瓷等。
这些新型材料不仅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还能够更好地模拟天然牙齿的颜色和质感,实现更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
全瓷冠粘接流程全瓷冠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修复方式,它具有美观、耐磨、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有效地修复因牙齿疾病或意外损伤导致的牙齿缺损问题。
全瓷冠的粘接过程非常重要,以下是全瓷冠粘接的流程。
1.患牙准备全瓷冠粘接的第一步是对患牙进行准备。
首先,需要将患牙表面的牙釉质切削掉一定的厚度,为全瓷冠的内部空间留出足够的空间。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清除患牙上的龋齿或旧的修复物。
2.牙体修复如果患牙有严重的牙体缺损,需要进行修复。
医生会使用合适的材料填充牙体缺损,恢复患牙的形状和功能。
常见的牙体修复材料包括树脂和复合材料。
3.测量和制作全瓷冠患牙准备完成后,医生会进行全瓷冠的测量。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使用光学印象扫描仪记录患牙的形态,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三维重建。
然后,根据重建后的模型,牙医师会使用CAD/CAM技术或将数据发送给牙科实验室,以制作全瓷冠。
4.全瓷冠试戴经过一定的时间,实验室会完成全瓷冠的制作。
在粘接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全瓷冠的试戴。
试戴的目的是确保全瓷冠的质量和适配性,以及对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评估。
如果需要进行微调,医生可以对全瓷冠进行适当地磨削和调整。
5.牙齿预处理在进行全瓷冠粘接之前,患牙的表面需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增加全瓷冠和患牙之间的粘接强度。
医生会使用酸蚀剂处理牙齿表面,然后再使用适当的粘接剂进行涂覆,提高粘接效果。
6.全瓷冠粘接当预处理完成后,医生将全瓷冠放置在患牙上。
他们会使用牙科粘接剂将全瓷冠固定在患牙上。
然后,医生会使用特定的光照照射粘接剂,使其快速固化。
粘接剂的固化时间可能会因使用的材料和设备而有所不同。
7.调整和完善粘接完成后,医生会进行最后的调整和完善。
他们可能需要对全瓷冠进行进一步的磨削和调整,以确保与周围牙齿的咬合关系正常,整体美观。
医生还会检查全瓷冠的边缘是否与患牙紧密贴合,确保粘接效果良好。
8.术后照顾完成全瓷冠的粘接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照顾。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对于前牙而言,若存在四环素牙和氟斑牙的现象,则必将会对其美观度造成影响。
为取得更好的口腔修复效果,全瓷冠修复作为常规修复方式,虽可起到美观的效果,但由于需要对牙体预备磨除量较大,易使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
而瓷贴面则牙体预备量小,通过对牙体颜色不均问题的弥补,起到最佳修复效果,多在髓腔大前牙和年轻恒牙修复中较为常见[1]。
对此,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100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思考瓷贴面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详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该院诊治的口腔修复患者,共为100例均为活髓牙。
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按照1:1分配原理,将患者划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
即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为26:24;年龄上限为61岁,下限为26岁,中位数为(36.4±8.3)岁;患DOI:10.16662/ki.1674-0742.2018.28.033瓷贴面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许咏梅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景洪666100[摘要]目的探讨瓷贴面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口腔修复患者,共为100例。
按照1:1分配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即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全瓷冠修复,试验组患者使用瓷贴面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满意度、不良反应率。
结果试验组患者口腔修复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口腔修复总满意度为84.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57,P=0.0031)。
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4.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290)。
结论瓷贴面和传统全瓷冠相比,瓷贴面在最少量预备牙体的前提下,能够对牙体变色和缺损、轻度错位以及牙体畸形等问题加以改善,提高患者口腔修复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故值得推广。
《口腔修复学》瓷全冠一、概述1.瓷全冠(allceramiccrown)以陶瓷材料制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修复体。
2.优点:硬度高、热传导低、不导电、耐磨损、透光性好、可配色、色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
3.缺点:脆性大,易破裂,体积收缩大4.按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分为:可铸陶瓷冠、热压铸陶瓷冠、渗透陶瓷全冠、CAD/CAM冠等二、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1)前牙切角缺损,切缘缺损,不宜用充填或金属修复。
2)前牙邻面缺损大,冠部有多处缺损者。
3)前牙牙冠因失活、氟斑牙、四环素染色等影响美观。
4)发育畸形或发育不良,前牙间隙等影响美观的前牙。
5)错位、扭转牙不宜正畸治疗者。
6)其他2.禁忌症:1)乳牙及青少年恒牙牙体缺损且为活髓。
2)牙合力过大,或职业易引起牙折。
3)前牙严重磨耗、对刃牙合未矫正。
4)过短过小牙,牙体缺损严重,无法取得足够固位形与抗力形者。
5)牙周疾患不宜作固定修复。
6)其他三、牙体预备要求1.舌面-1.2~1.5mm间隙,去除舌隆突至龈缘倒凹。
2.唇面-1.2~1.5mm间隙。
3.邻面-两轴壁平行或切端会聚2°~5°,上前牙1.9~2.3mm,下前牙1.7~1. 9mm.4.切面-切端1.5~2.0mm,上前牙形成舌侧倾斜45°切斜面,下前牙45°唇侧倾斜面。
5.颈袖――颈1/3处6.颈缘-90°肩台,宽1.0mm,连续一致,龈缘下。
7.精修-各面圆钝光滑。
四、瓷全冠常用制作方法(一)铸造陶瓷全冠以可铸造陶瓷材料制作的全瓷修复体。
20世纪80年代中期问世,材料主要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钾、氧化镁陶瓷,少量氟化物荧光剂和氧化铝、氧化锌。
1.优点:1)常规失蜡铸造;2)强度高,硬度接近牙釉质;3)收缩性小,边缘密合;4)透光性好,可配色,美观逼真;5)生物相容性好。
2.缺点:1)修复体脆性较大,抗折强度不高;2)设备要求较高,需要专用的离心铸造机和高温瓷化炉;3)熔体粘度大,铸造性能差。
修复体的制备和粘接要点(三)全瓷冠由于陶瓷材料良好的美观效果和生物相容性,厂家一直不断地在开发强度更高、韧性更好、制作更简单的齿科陶瓷材料。
从美国最大的义齿加工厂Glidewell Laboratories2007年至2013年的统计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全瓷修复体近几年的快速增长情况:2007年烤瓷冠的加工量占据60%多的比例,而全瓷修复体的加工量不到20%。
在短短的6年时间,全瓷修复天的量大幅度增加,2013年时达到了总量的79.8%,而烤瓷冠下降到17.3%。
上面这张图也是Glidewell Laboratories公布的另一张表格,分析了三种修复体的年单位制作量的变化:铸瓷(Emax)、氧化锆(BruxZir)和烤瓷冠(PFM)。
氧化锆修复体(红色线)从2009年开始高速增长,2013年占据了主导地位;铸瓷修复体(绿色线)也处于稳定增长;而烤瓷冠(黑色线)在近几年下降得很快。
一、全瓷材料的分类目前市面上的全瓷修复材料有很多,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设计和制备要求,及相对应的粘接原理。
牙医需要对材料有个基本的了解,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在临床上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正确的设计和制备,完成良好的粘接。
齿科陶瓷按照其成分,主要分为两大类:硅酸盐类瓷和氧化物类瓷*。
1、硅酸盐类瓷:富含氧化硅基质,如传统的长石玻璃陶瓷(代表产品Vitablocs Mark II,VITA)、白榴石增强玻璃陶瓷(IPS Empress I,易获嘉)、二硅酸锂增强玻璃陶瓷(IPS e.ax,易获嘉)。
这类陶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美观性,但强度和韧性较氧化物类瓷要低(见下表)。
2、氧化物类瓷:目前主要为氧化铝和氧化锆,不含或仅含少量的氧化硅。
作为新型高强度陶瓷,这类陶瓷具有非常出色的抗弯强度,也较硅酸盐类陶瓷的断裂韧性高,但颜色不够通透。
氧化铝代表产品有Noble Biocare的Procera AllCeram,氧化锆代表产品有登士柏的Cercon,3M的La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