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教学实验开发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34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育系统设计与实现智慧教育系统是一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方案,旨在提升教育行业的效率和质量。
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特点,智慧教育系统能够将教学资源与学习环境紧密结合,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教育服务。
一、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智慧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学生管理和学习监控:系统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控,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反馈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系统能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育建议和学生评价,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2. 教师辅助:系统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计划的管理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调整。
此外,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推荐算法为教师推荐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3. 家校互动:系统提供家长端和学校端的功能,方便家长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校通知,与教师进行教育咨询,并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
4. 设备管理与互联互通:智慧教育系统需要依托物联网设备,通过教室设备、学生设备和家长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操作的便利。
系统需要考虑设备的接入和管理问题,并确保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和稳定。
二、系统实现与技术选择为了实现智慧教育系统的功能,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和实现方式:1. 物联网设备接入和通信:选择适合教育场景的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教室设备、学生学习终端等,并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
考虑选择高效稳定的通信协议,如Bluetooth、Wi-Fi或Zigbee等。
2.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物联网设备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表现,如学习进度、测验成绩等,并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育建议和学生评价。
可以运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云平台与大数据存储: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将教育数据存储在云平台中,为不同终端提供数据访问服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教学与管理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校园正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智慧校园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与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和智能化。
本文将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教学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需求分析1. 教学需求:智慧校园教学系统应能够提供在线教学、远程教学和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学生和家长应能够通过系统实时了解教学进展、查看成绩和评价反馈等教学管理信息。
2. 管理需求: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应能够提供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包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和行政管理等。
系统还应支持学校的安全管理、访客管理和门禁控制,确保校园的安全与秩序。
3. 数据分析需求:教学与管理系统应支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对教学与管理数据的挖掘,提供学校决策的参考依据。
同时,系统应支持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个人数据的查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的支持。
二、系统设计方案基于上述需求分析,我们提出以下系统设计方案:1. 系统架构设计:教学与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以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系统应具备统一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模块,确保安全性和可控性。
同时,系统应采用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技术手段,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2. 教学模块设计:系统应提供在线教学和远程教学功能,支持教师进行课程资源上传和分享,并提供互动讨论和答疑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在线学习和作业提交,并与教师进行互动。
此外,系统应提供学生成绩查询和评价反馈等功能,供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学业情况。
3. 管理模块设计:系统应建立学生信息管理、教务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子模块,实现学生档案的管理、课程的排班和教学资源的管理等功能。
此外,系统还应包括行政管理和安全管理模块,支持校园安全管理、访客管理和门禁控制等功能。
4.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系统应提供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支持对教学和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展示。
ATOS物联网教学实验开发系统一、引言:“物联网”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2009 年8 月7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2009 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10年两会期间,物联网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至2012年,完成物联网特色化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全省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000家以上,形成年销售额超十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孵化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上市企业10家以上。
至2015年,销售收入超过4000亿元。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欧美等发达国家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美国将物联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地球”计划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欧盟2009年6月制定并公布了涵盖标准化、研究项目、试点工程、管理机制和国际对话在内的物联网领域十四点行动计划。
创新RF101无线龙创新RF系列物联网专业教学平台是根据物联网专业教学体系而设计的专业教学平台。
创新RF系列可实现物联网的WSN、ZigBee、RFID、Wi-Fi等专业教学。
创新RF101教学平台,节点采用的是低功耗Wi-Fi无线网络节点GS1010,其支持低功耗Wi-Fi专业无线网络协议栈,节点采用96X16液晶显示,提供多种电源供电方式,内嵌可充电锂电池,提供USB外连接口,内置加速度/温度传感器,4个方向控制键,JTAG仿真接口。
提供的外扩传感器模块包括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红外温度传感模块、红外感应模块、压力传感器模块、光敏传感器模块、直流电机模块、步进电机模块等。
创新RF101教学平台提供可视化上位机教学软件,方便教学使用。
其包含嵌入式低功耗Wi-Fi传感网络建立,传感节点加入与离开,嵌入式低功耗Wi-Fi传感网络拓扑显示,节点控制,传感节点数据采集,嵌入式低功耗Wi-Fi传感节点数据曲线显示,嵌入式低功耗Wi-Fi网络质量显示。
智慧安防以样板间方式呈现未来安防的物联网交互方式,网络控制单元内嵌到各个家居或传感设备的实物中,实现智能控制。
健康照顾显现物联网数字化健康安全管理,网络节点内嵌至个人体内或衣物中,实现智能观察及控制。
井下监控、工业自动化等可实现智能监控及报警、定位。
直观、直接体会物联网应用场景,不仅是每个点,主要可以了解应用的整个系统,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兴趣。
倡导真正的“透明”教学,开放产品设计的软件、硬件资源,让学生学真正的产品开发,让真正有能力、有创新性的学生深入进去,真正达到素质的培养。
开放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网络协议栈等设计资源,关键技术、核心通信协议以设计原理图、源代码方式提供,让学生真正作到以工程开发的形式学习原理知识、开发中的工程问题,同时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
同时,在硬件设计上保留扩展接口,软件上提供源代码,学生可以基于接口及源代码扩展创新硬件设计或软件设计,与那些仅提供软件接口的设备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真正作到可以实现芯片级开发及应用。
基于虚拟实验的物联网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教学平台是一种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的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的物联网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并获得实验结果。
本文将从平台设计和开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用户界面设计,应该简洁明了,易于操作,使学生能够快速上手。
其次是实验内容与实验器材的模拟,应该能够尽可能真实地还原物联网实验的过程,包括传感器、物联网网关、数据传输与处理等环节。
同时,还应提供实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此外,虚拟实验平台还应具备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保存和后续分析。
其次,对于虚拟实验平台的开发,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和步骤。
首先是虚拟环境的构建,包括物联网设备的模拟和数据流的模拟。
这需要依托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物联网设备和数据的模拟管理。
其次是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模拟,需要使用相关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处理算法,模拟物联网中传感器数据的传输与处理过程。
最后是用户界面和数据分析的开发,这涉及到前端和后台开发,前端开发包括用户界面的设计和交互逻辑的实现,后台开发包括模拟实验环境的搭建和数据记录与分析功能的实现。
在设计和开发物联网教学平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是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是保障平台正常运行和学生数据安全的关键。
采用虚拟化技术,对平台进行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平台稳定可靠。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对学生数据进行保护。
其次是平台的可扩展性和易用性。
平台应该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新的实验内容和功能模块。
同时,应该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和说明文档,使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虚拟实验。
再次,与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虚拟实验平台应该与教科书、课件等教学资源相结合,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资料。
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可以为物联网教育带来诸多的好处。
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将物联网技术纳入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对物联网技术教学进行实践与探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1. 教学内容设计在物联网技术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设计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应包括物联网系统的概念、架构和关键技术,物联网平台的开发和应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内容。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
2. 教学资源建设在物联网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备的实验室设备和软件平台,以支持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项目开发。
还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包括教师和助教,他们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教学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还应建设一套完善的教学资料和课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实践项目开发在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项目开发方面,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项目,例如基于Arduino、树莓派等开发平台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物联网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安全项目等。
这些实践项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 教学模式探索在物联网技术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需要探索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ATOS物联网教学平台简介ATOS教学实验平台是一款融合了无线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产品。
它提供了功能齐全的 2.4G无线射频硬件开发平台,ARM 嵌入式网关平台支持基于3G的M2M协议。
提供自主研发的基于 IEEE 802.15.4 协议规范的协议栈,以及针对WSN 网络的可视化套件平台。
该平台的无线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可以相互组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所有节点之间可以建立包括所有无线网络协议(ZigBee、WSN基础协议)在内的多种无线网络协议。
网关节点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直接通过串口、USB口发送给主机,或将数据通过WIFI、以太网,GPRS、3G等方式发送到远程服务器。
用户可通过登陆远程服务器观察传感网络采集的信息,也可通过3G网络或PDU短信等方式对传感器网络进行反向控制。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传输方式。
完备的硬件设备及可二次开发的软件和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得用户可以将该套件广泛的应用于科研和教学等领域。
整个系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标准接口,可以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实训扩展,如IO控制扩展、电机控制扩展、M2M控制扩展、RFID扩展、GPS、GPRS、摄像头扩展等。
整套系统涵盖了物联网中的所有必要环节。
特性●完全支持IEEE802.15.4国际标准,2.4G频段规范。
●体现传感网从数据采集到网络传输及数据汇总等各个知识点。
●3G模块支持标准AT指令集、M2M协议,同时3G模块开放串口调试接口。
●嵌入式网关作为衔接无线传感器网络及3G网络的桥梁,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的数据通过WIFI、GPRS、3G、以太网等方式发送至指定服务器,同时在嵌入式网关已成功移植LINUX2.6,QT4.6.2,具备自己的文件系统。
●基于3G模块的M2M与传统的GPRS相比,带宽更高,传输速率更快,通信更稳定。
●实验课程由浅入深,即包括了与单片机使用有关的基础实验,还包含了深入了解无线射频的创新实验,同时实验课程中详细讲解了LINUX平台和WINCE平台、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发平台(WSN)、M2M平台(3G)的搭建和扩展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育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物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了智慧教育系统。
智慧教育系统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育流程、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升教育质量,改变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以下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
一、智慧教育系统蓝图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育系统是从学生课堂表现分析、学生生活习惯分析、教学资源筛选、教学方法讨论、知识点理解深度分析等方面设计实现的。
它将各个教学环节串联起来,在教学任务的全过程给予师生双方及教育管理者各个方面的支持,培养出对于社会有着较高素养的学生,使教师更好地提供教育服务,使教育管理者更加便捷地管理学校和教师及学生。
二、体系设计在这个系统中,需要引入传感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不同的技术,创建课堂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学生生活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等不同的子系统,他们相互独立,也是相互协作。
首先,对于学生的表现和生活的分析,需要采用传感技术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数据、习惯数据等等信息。
根据不同的收集数据,需要不同的传感器。
例如,人脸识别技术实现考勤功能、体温传感器实现学生体温监控、手环传感器实现学生心率和血氧变化监控等等。
这些技术都是采用硬件设备来实现的,同时必须把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
其次,需要对存储在数据中心中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
在这个智慧教育系统中,学生的信息、教育资源的信息等等都是要进行深度分析。
这个分析涉及到课堂的教学、学生习惯、理解度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等问题。
所以,要把这些信息进行模型设计、算法设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多个环节的分析处理,从而为后面的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需要创设资源库管理系统。
教学资源包括学生学习或者教师教学用的教学用具、教科书和教学视频,实验室设备和物品等。
这些教学资源管理需要存储、分类、归档,并且方便教学者查询和下载。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摘要本文旨在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室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教室内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教室的安全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物联网和智慧教室的相关概念和技术,然后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硬件设备选型、通信协议选择、软件开发等。
最后,本文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教室;管理系统;远程监控;能源利用效率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design and develop a smart classroom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hich can realize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various devices in the classroom,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mart classrooms, and then elaborates 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hardware device selectio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elec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etc. Finally, this paper tests and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classroom; management system; remote monitoring;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和智能化管理。
Data Base Technique •数据库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179【关键词】物联网 教学管理系统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教学体系和训练体系相匹配,理论和实践相协调。
目前多数职业学校采取了传统的教室+实训场地的形式完成教学,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利用率和教学评价的及时性方面存在缺陷,如何弥补这种缺陷进而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是摆在职业教育改革面前的一大问题。
物联网是联通物品与互联网的一种扩展性、延伸性网络,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追踪、监督和实时管理,有利于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利用物联网的特性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构建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使信息管理技术融入教学,通过物联基于物联网的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贾世奎 樊明睿网帮助教师搭建知识的架构,布局教学计划,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
因此,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职业学习教学需求,尝试设计了一套智能化的教学管理系统,为职业学校网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由于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特殊性,在教学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使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联系密切,让理论知识能够学生的实操,实操的结果也能及时反馈到教师手中,教师也能利用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在实际的教学中,实操训练的项目时间和内容并不完全一样,学习的考核和学生出勤率考核也是关系到教学管理的重要问题。
因此,系统需要对接多个接口,涵盖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方面主要的功能需求。
教师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了在线的授课,课件的制作,在线的指导,学生问题的收集和管理,实训的安排,实训情况的管理,理论习题的批改,学生学习情况的统计等。
智慧校园中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教学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逐渐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设计智慧校园,其中智能教学系统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教育决策。
一、智能教学系统的运作模式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理念主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数据传感器、智能终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信息的集成。
而具体来讲,智能教学系统的运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数据采集和传输阶段:在这个阶段,智能教学系统会通过传感器和设备对课堂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学生的上课情况、学习成绩、参与度等数据,同时也会收集各种课程素材、多媒体资料等。
2.数据分析和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智能教学系统会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便将数据转化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信息,比如学生的学习习惯,课程教学内容的热点等。
3.信息交互和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智能教学系统会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得到的信息,进行信息交互和应用,包括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给教师提供教学辅助工具、给学校领导提供教育管理决策。
二、智能教学系统的主要应用场景智能教学系统可以应用在很多场景中,包括:1.在线教学:智能教学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并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实现在线教学和在线学习。
2.学习管理:智能教学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化管理,跟踪学生成绩、出勤情况等,协助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3.教学资源管理:智能教学系统可以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辑。
4.课程评估:智能教学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评估和教学反馈,帮助他们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数据采集和处理:智能教学系统的核心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工具实现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6983〕承担单位〔计算机信息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16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11月20日〕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2022年11月28日〕(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以物联网感知层信息智能化采集的主要技术为基础,融入典型应用案例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掌握Android技术的应用是物联网相关专业核心能。
不同于现有的传统电子信息类自动检测技术相关课程强调各种物理量方法技能,物联网相关专业要求培养学生掌握 Android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能完成项目解决方案的设计、系统集成、系统测试与维护,从而具备项目实施的能力。
(2)课程任务: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基于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典型的B/S结构的物联网的系统设计、开发、调试能力。
能够实现移动终端、Web端、网关三端各系统功能并实现三端的信息通讯。
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为《毕业设计》等后续课程和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课程衔接:前序课程有:《智能终端应用开发》、《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后续课程有:《毕业设计》、《物联网工程系统集成》。
二、学习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Android、ZigBee、数据库、Web开发技术等关键技术;基于相关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设计、开发、调试综合物联网系统的能力。
(二)分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 了解物联网网关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2) 了解相关传感器原理及功能;3) 掌握无线通信协议相关基础知识;4) 掌握Web开发相关基础知识;5) 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1) 掌握物联网网关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2) 掌握GPRS、条形扫描码、指纹识别等接口的应用;3) 掌握ZigBee短距离通讯的协议,并能够编程应用;4) 掌握Web开发技术;5) 掌握Android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6) 能够实现Android终端、Web端及物联网网关三方的通讯。
物联网智慧学校系统设计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物联网智慧学校系统1. 系统概述物联网智慧学校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集成了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通过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实现对学校内各个环境和设施的监测、控制和管理,提供全面的学校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2. 系统功能2.1 环境监测功能:通过温湿度、空气质量、噪音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教室和室外环境,并生成报告和警报,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2 设备监控功能:对学校内的各种设备如空调、照明、电梯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供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情况等数据分析和优化推荐。
2.3 安全管理功能: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学校内的各个区域,提供安全防护和事件报警功能,确保学校的安全。
2.4 学生管理功能:通过智能识别和定位技术,实现学生考勤、进出校门的记录,提供学生位置信息和安全警报功能。
2.5 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智能教室设备,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多媒体教学和在线交互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6 智能照明管理功能:通过感光传感器和定时器,智能化控制学校内的照明系统,根据天光亮度和时间自动调节照明亮度,提高能效和舒适性。
2.7 健康管理功能:通过体温传感器和健康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指导和紧急救助。
2.8 数据分析功能:将所有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提供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实时的数据报告和决策支持。
3. 系统架构物联网智慧学校系统由物理层、传输层、控制层和应用层组成。
3.1 物理层:包括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终端设备,用于采集数据和控制设备。
3.2 传输层: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NFC等,实现传感器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
3.3 控制层:包括物联网网关、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和存储,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3.4 应用层:包括智能教室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等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室系统设计与实现智慧教室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旨在提升教育教学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角度,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室系统。
首先,智慧教室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教室内各种设备和资源的互联互通。
通过物联网技术,教室内的智能设备能够实现互相联动和远程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实现自动调光、自动调节温度和气味等,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远程访问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并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与互动,提升学习体验。
其次,智慧教室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到教学资源和学生信息的集中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教学资料、课程表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方便教师和学生实时访问和共享。
同时,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学生考勤和课堂表现的自动记录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教学辅助。
此外,智慧教室系统的设计还需考虑到教学过程的激励和互动。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设计智能互动教学工具,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白板、智能投影仪等设备实现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智慧教室系统的设计应该注重安全保障。
在连接教室内外设备和资源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只有建立起严密的网络安全机制,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才能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
最后,智慧教室系统的实现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系统应能够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软硬件升级。
同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教室现有设备和设施的特点,以便节约成本和提升效率。
总结而言,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教室系统设计与实现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程。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智慧教室系统有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安全机制和成本效益等因素,保证系统能够真正实现智慧教育的目标。
Experience Exchange经验交流DCW271数字通信世界2021.010 引言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系统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网络编程能力和虚拟仿真设计能力。
在国家开展仿真实验室建设条件下,我们提出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项目开发,进而建设相关的实验室,将其作用于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实训过程,对学生物联网设计和虚拟仿真设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获知物联网相关信息、在适当的时机和环境中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拓展就业渠道和相关研究领域。
基于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验套件开发不仅能够为信息类专业的特色和专业方向服务,而且还可以将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基于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验套件开发可以利用传感器与自动识别设备实现数字媒体信息的采集,并结合ARM 、单片机、树莓派等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电机、舵机的控制,把数据与局域网和互联网建立数字信息传输的实际实验,同时开发虚拟超市售货系统、虚拟老人看护系统、虚拟智能家居系统等虚拟实验,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软件技术开发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以ARM 为主体,传感器和网络技术为辅助的物联网教学内容。
该实验系统把物联网器件与半实物和VR 设备相连,更好的建立虚拟物联网仿真系统。
此外,该实验系统可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实验室开放管理等系统。
1 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在教学中应用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项目的实验套件可以综合《单片机程序设计》、《嵌入式程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内容,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加深课程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物联网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适用于多个专业。
信息类的专业课程都与专业方向综合实训相连,把物联网实验套件应用到专业方向综合实训,不但可以增加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创新性实验的开设。
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方案生产厂家: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公司1. 背景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物联网概念是庞大和丰富的,其中涵盖了大量现有的专业门类和技术体系,而在其系统集成和应用端,可以说物联网技术将能够应用于工业、农业、服务业、环保、军事、交通、家居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无线传感网络正是适应于这样背景下的全新网络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当前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涉及多学科高度交叉、知识高度集成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
它综合了传感器、RFID技术、嵌入式计算、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和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同完成对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的实时监控、感知和采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方式被发送,并以自组织多跳的网络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以及人类社会这三元世界的连通。
2 建设目标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目前情况WSN的商用迄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2003-2004年,WSN开始被试用,以验证投资回报;2005-2006年,WSN的使用量持续增长,重点关注可靠性和集成度;而2007-2010年为WSN的起飞期,新应用不断涌现,出货量高速增长,这一时期为消费者驱动,重点关注成本和尺寸。
根据美国多家知名市场公司预测,到2008年,WSN节点全球出货量将超过1亿个,市场销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
专门致力于无线技术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圣迭戈(原圣地亚哥)市场调研公司ON World 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11年,世界市场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系统与服务将飞升至约46亿美元,并呈现爆炸式增长,现阶段国内市场应用正在整体评估和试探阶段,但是相应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近期主要用户为高校、研究机构(包含为交通、环境、农业、能源、国防等政府部门服务的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中长期目标用户为海量使用的政府和企业(包括交通、环境、农业、能源、国防等政府部门)以及未来可能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各类企业提供平台和应用案例。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己经推出了几十种成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备。
国外主要节点设备技术分析:(1)Smart dust是美国DARR/MTO MEMS支持的项目,其目的是研制体积不超过1mm3,使用太阳能电池,具有光通信能力的自治传感器节点。
由于体积小,重量轻,该节点可以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甚至在空气中浮动。
(2) Mica节点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用于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演示平台的试验节点,Mica系列节点包括WeC、Renee、Mica、Mica2、Mica2dot和SPec等。
WeC、Renee、Mica这三款节点无线通信模块都采用了RFM公司的TR1000芯片,而Mica2、Mica2dot这两款节点无线通信模块都采用了ChiPcon公司的CC1000芯片,处理器采用了Atmel公司的Atmega128芯片。
Mica3节点采用Atmegal28L与CC1020相结合的结构,拥有强大的传感器板接口。
Micaz节点无线通信电路采用的是Chipcon公司的CC2420芯片。
(3) Telos节点是美国国防部DARPA支持NEST项目的一部分,该节点已经被MoteV公司产品化了。
节点采用MSP430和CC2420相结合的构架,采用USB-COM桥接口,直接通过USB接口供电、编程和控制,进一步简化了外部接口。
(4) TMote Sky节点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的Mica系列节点的后续产品,它采用Tl公司的MSP430微处理器和Chipcon公司的CC2420。
TMote Sky主要用于监测活动火山,监测其运动情况、周边环境和突发情况。
节点上装有麦克风和地震检波器传感器,用来收集震动和声音数据,利用TI公司的AD7710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来达到监测火山活动的目的。
(5)EyesIFX节点是由欧洲研究计划(European Research Projeet)中自组织传感器网络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节点采用TI的MSP430微处理器作为节点处理控制中心,无线通信芯片采用的是TDA5250,节点仅需一节AAA电池供电即可。
(6)U3(U-cube)节点由东京大学的Yoshihiro Kwahara等提出。
U3节点采用的是立方体的概念,它把能量供应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分别做成了四个小电路板,然后通过插针接口将四者连接在一起,优点就是可以随时重构节点,例如,当需要改变传感器类型时,只需把数据采集模块换成相应所需的传感器即可,而不用重新设计电路板。
U3节点处理器模块采用Micochip公司的PIC18F452,无线通信模块采用CDC-TR-02B实现,采用AAA充电电池提供节点工作电压。
2.1 我校物联网发展目标(1)建立完整的无线传感网实验室完成了传感器热插拔节点板设计,在此基础完成1000个点以上自组网和自恢复协议,初步实现一个具有动态可扩充能力的新型传感器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整个实验室将分为学生实验实训平台和教师科研和学生创新设计二部分。
建成后实验室不但可以提供给30位学生同时进行无线传感网络的实训训练,还可根据行业应用需求,搭建起数个应用模型,用于教师科研和学生创新设计,如:可以利用实验室WSN节点在校园内搭建一个环境监测系统,对校园内相关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可以通过实验室LED大屏实时发布,同时也可通WEBserver进行发布和远程登录及控制。
(2)建立完整的物联网节点的软件架构物联网节点由传感器模块、路由协议管理模块、系统控制模块、无线收发模块和能量控制模块五部分组成,每个传感器节点兼顾传统网络节点终端和路由器双重功能,除了进行本地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外,还要对其他节点转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融合等处理,同时与其他节点协作完成一些特定任务。
为了能够实现最为稳定的节点互联,信息互通,我将采用伯克利大学编写的TinyOS操作系统,并把该操作系统移植到目前比较新的SOC 芯片(CC2430)上,在节点上实现完整的MAC协议以及路由协议,并可以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根据实际的需要替换为不同的路由协议。
主题软件架构框架如下:图 节点架构示意图(3)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查询理论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化使用的核心技术问题之一就是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包含存储、统计、查询以及基于数据处理之上的专家对数据的判断,行业领域应用的技术矛盾之一就是行业数据的大规模和专家的小数量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集中于专家的远程化准现场处理,而在这种处理方式中,数据的准确查询和使用是核心中的核心。
对SINK 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采集、分析、存入数据库、查询等。
也可大体分为几个工作,针对数据查询:本项目研究传感器网络环境下的不受节点失效、通信链路失效和节点移动影响的查询处理技术,并提出基于该技术的聚集查询、KNN 查询和连接查询等典型查询的处理算法。
研究能够在系统部署之后动态且高效地添加新的查询语言、存储和索引机制、查询处理算法的新型传感器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实现具有自主版权的满足实时性、鲁棒性要求的、具有动态可扩充能力的新型传感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型系统NHSensor 。
(4)搭建丰富应用监控软件平台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化使用的不但依赖于稳定、高效的节点和数据库功能,还需要丰富的应用端软件,采取优化的人机交互系统,面向掌握简单电脑技术的实际农田数据使用者,提供使用简单、理解清晰、操作方便、丰富多样的应用端程序。
便携式采集终端硬件层CPU 及其外设传感器 RF 射频模块 TINYOS 组件层CPU 外设组件各种传感器组件 路由协议TINYOS 应用软件层按照规则收集、存储所需传感器的数据,通过协议进行信息发送。
二次开发可选硬件库CC2430, MSP430, ARM 环保医疗工业用传感器 射频(CC2420,NRF…) 组合 抽象●WEB数据库服务器●PC端采集终端●移动采集终端(5)建立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物联网的数据融和系统模型物联网是所有感知网络的融和,所以无线传感网如何与互联网(或主干网)的数据融和是行业应用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问题。
传感网的数据融和绝不仅仅是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转发,而是包括了一系列的子网序列管理、登录、认证、网络连接、数据加密、发送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现在如华为、中国电信、移动共同提出了M2M通信概念,并提出相应的协议规范。
这次的无线传感网实训室我们将基于M2M协议搭建起相关系统模型,摸拟期M2M协议运行过程,并对其研究。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研究力争3至5年将我校建成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应用的先导基地;建成国家示范性的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力争让物联网技术落地,引导全市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并在产业规模、竞争力、人才队伍和示范作用上达到预期目标。
3 建设意义3.1 对于教学的意义物联网技术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物联网具有以下几大知识模块,可以把以下的知识模块融入到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去。
1、单片机和嵌入式知识模块知识点包括:从最基础的8051单片机到ARM嵌入式技术,由浅入深,知识点包括: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微控制器体系和原理,实时操作系统,C语言编程技术等等2、无线片上系统(SoC)知识模块知识点包括:无线单片机通讯接口设计,无线有线收发器原理和结构,通讯原理和结构,嵌入式软件基础等;3、无线通讯和无线网络知识模块知识点包括:短距离无线数据通讯基础和原理,无线自组网技术,基本无线网络拓扑,ZIGBEE无线技术和802.15,.4无线标准,高级的ZIGBEE技术。
网络安全和加密技术,C语言和无线网络算法高级技术原理;4、高频微波知识模块知识点包括:高频微波技术基础,调制和解调技术,天线原理和设计,阻抗匹配和反射,高频仪器使用,微波放大器设计,无线单片机高频测试和调试方法和原理等;5、RFID知识模块知识点包括:电磁技术基础,RFID标签防冲突算法,EPC和IS0-18000-6C通讯协议和原理;大功率RFID读卡器原理和设计,RFID和物联网数据库结构和原理等;6、物联网传输层知识模块知识点包括:物联网网关原理和结构,GSM/GPRS技术原理,3G技术原理和结构,M2M 数据传输和远程通讯,嵌入式和高级实时操作系统在物联网网关设计技术等;7、高级无线网络知识模块知识点包括:微功耗802.11标准WIFI传感器网络原理和结构,内置多ARM和WI-FI收发器的无线单片机,802.15.1 蓝牙技术和低功耗蓝牙无线技术原理;Wi-Fi/蓝牙,ZIGBEE PRO 无线通讯协议栈原理和设计;具体的实训设置安排可以如下:1、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础知识部分:(1)、无线传感器网络专业系统组成实验(TINY OS)12个实验,可安排12-24个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