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不相容 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二、[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1915年 上海 陈独秀《青年杂志》 思想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
指导思想 前期:民主与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
思考: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中心?
胡
““ 适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志士仁人向西方学习过程:
所属阶级
主张
实践活动 学习层面 特点
地主阶级 抵抗派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无
器物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新中的体西国用家需洋要务运新动 的国器物民,渐
新的国民需要新的思想。 资产阶级
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 利用
激进派对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批判
轻松一笑:
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 启事:“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 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 导演民国首次官祭孔子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尊孔复古,复辟帝制
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新旧冲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
2、政治:北洋军阀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
3矛、盾思激想化: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