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桂林有感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桂林有感

09政教姜蓉 09010107

2011年11月初,我们一大群人进行了一次集体旅行,目的地是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出发这一天,或许是我们的好心情感染了老天爷,所以,即使天气预报说那天有雨,但那雨也没舍得下下来。

参观的第一个地点便是有革命时代特征的。一个办事处。可见我们的党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到处生根发芽了,但是,在一个以山水著称的城市,去一个红色基地进行参观似乎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味道。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因为在来到革命基地之前,我们已经见识到了桂林的山了。那山仿佛就在脚下,离我们如此近。但你却无法攀上去。这时,你又感觉它离我们如此远。可能正是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挑逗着我们的神经,才让我们恋它、眷它,并且对它难以忘怀。山,给我的最大的感觉便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种距离感如果是在记忆中,我们会认为它会产生美的感受,但如果这种距离是在记忆里,我们会认为它不通晓事理,这同人不懂的人情世故、人情练达是同样的道理,它太傲,没有平易近人之感。不可亲近。

接下来,我们游览了义江源景区,这是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上了船,我的心随着船在飘荡,闭上眼,

感受着那风,虽然有些许的刺骨,但是它却无法刺破我心中温暖的房间。给人以温馨浪漫的感觉。很有一种到达江南水乡的意境,那种情调。尽管周围没有古色古香的房子,有的只是树,只是山,只是水,干净清明,尤其是在这雨后,一切的一切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那山,那树的绿不再那么浓烈,多了一份澄澈与透明清新之感。清雅脱俗,纯质朴素,很很像桂林给人的整体感觉。一路上,导游阿姐在向我们介绍这山,这水,还有在山水之间的人们,她还教我们学了几句桂林话。无非是一些打招呼的话,挺有趣的,只是不知道是我的语言天赋太差,还是阿姐教的时候不够专心,不上心,总之,过后我便忘得一干二净了。在岸边有一些瑶族、苗族等各个民族的人站在岸边看我们的船,或许是在看着我们,抑或是让我们看着他们,如同在动物园中看猴子。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卞之琳的那首《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在桥下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们都是看风景的人,亦是别人眼中的风景,人为了谋利甘当风景,我们为了看风景甘愿将口袋中的钱双手奉上。人生在世,莫不如此。这里面本就没有什么孰是孰非,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船随水顺流而下,阿姐教我们唱山歌,这里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她流传下来的歌朗朗上口,平实秀美,如黄莺、如翠鸟、如漓江上的鸬鹚。因为她是这大山的

子民,她爱这山,这水,和这些纯朴善良的乡亲们。自然也就在她所爱的地方吐露了心声。就如同我们总是在我们爱的人面前吐露心声一样。是桂林的山水让她尽情的施展了她美丽婉转的歌声,但亦是因为她的歌声让桂林的山水更加灵动,也更加活泼。三姐肯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她的歌仍能为后世所传唱,而且能随口道来,但其却变成了一种谋利的手段。现在听刘三姐的歌,丧失了那份纯,那份真,亦失了那份心。我们无法去苛责,因为我们需要她的歌声,而他们需要生活,是我们去破坏了大山原本的平静,最后却指责他们自身定力不够,这不是很荒唐吗?

一路欢歌,船沿岸靠上,我们来到了一个我闻所未闻的少数民族:白裤族。这个民族在未开发之前基本上是与世隔绝的。他们自给自足,过得也相当的其乐融融。

进入寨口,我便看见树桩上挂着三个牛头,那是他们民族的图腾,他们以牛为崇拜对象,为神物。可以看出他们像牛一样朴实、善良,艰苦奋斗,这里虽然非常地狭小但是却给人以安逸、质朴,回归之感。他们的衣服很多都是自己做的,极具民族特色。

到达山顶,有一个专门为人表演的坪,外面是乌云密布,风云变幻,里面却是一片祥和安宁的气息。当古典悠扬的异族风情曲调响起之时,我们便忘记了疲劳,沉醉于阿哥阿姐的歌舞中去了。后来,阿哥阿姐还邀请我们一

行人玩踩脚的游戏。据说,被踩着脚的人便要留在山上。这又让我们感觉新鲜了一把。湖南人好斗的特点一下子涌现出来了,只可惜游戏时间太短,只玩一轮便结束了。因为他们还得接待下一拨游客。所以人与人之间便只存在赤裸裸的物质利益关系在这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得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们没有责任,亦没有义务为我们义务表演或超时表演。如果我们想要看原汁原味的没有任何商业操作的异族风情或古寨乡情,那么我们只有去考古了。只有没有被商人开发出来的璞玉才具备这样的特质。

在义江源返程的途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一路乘船而上,突然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在河里捉鱼,于是我们便兴奋的冲着他打招呼,但他愣愣地看了我们一眼,便羞涩的跑掉了。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渔家男儿的洒脱与豪气。可能,在这个世间真正古色古香的东西早已消失殆尽,可不是吗,连历史我们都只能从书本中而不能从古建筑中去找寻,因为那里无法找到历史的真实面目了,如北京的胡同,早已成了现代化建设的牺牲品,胡同文化也已尘封在记忆深处。老年人想找个可以追忆似水流年,年轻人想找个可以与历史与祖辈文化相同,心灵相通的地方都没有了。中国人均非忘本之人,都想要落叶归根,但现代化的步伐却让人陷入了巨大的煎熬之中。是加快现代化进程让物质文化愈加丰盈,还是放慢脚步,让精神家园得以保存?不是一直都明白: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吗?为什么人们总是想得

到,说得出,但是却始终做不到呢?民族风情也是一样,如果太过商业化,太过注重盈利,我们的民族风情迟早也会被利益吞噬,也许到那一天,旅游的人不再对太过物质的东西感兴趣,那么这对某些以旅游景点为卖点的商人或民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当故事结束以后,一切的一切都将回归到原点,旅行旅的是心情,去景点旅行,是想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但如果旅行没有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与感悟,有的只是劳累和痛苦,那么旅行就失去了意义。其实,旅行大多数的时间均花费在了车上了。说是游山玩水,实际上只是看山观水而已。我们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接触到大自然的机会。我们就像被打包放进了这座城市,对这座城市根本就没有归属感,我们只是这座城市中的一个过客,而并没有“中华儿女一家亲”的感觉。也没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可能,双方都有问题,我们太挑剔,爱做比较,世上本无完美的东西,我们不能拿自己想象的桂林去与实际存在的现实中的桂林做比较。因为想象中的总是完美无瑕的,而且极其美好的。世上本来就没有这种如镜花水月般的东西的。是人为的强加的。

出了义江源,这一天的行程基本上结束了。第一天,感觉虽说不是优秀,但是也可称得上是良好的了。这令我们有些期待明天的行程了。但怎奈第二天天公不作美,但我们一大早还是出发去了阳朔,都说阳朔山水甲桂林,不知是否和传闻中的一样。来到阳朔,第一眼给人的感觉便是有些许的闭塞。四周都是山,人被山环绕着,视野被束缚在了一个狭小的空间中,让人看不清远方,只能抬头向上看那高高的天空。在阳朔,我们游览了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