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适考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20 MB
- 文档页数:5
襄阳市优质高中2020届高三联考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考试时间:2020年1月18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16 Na- 23 K- 39 Mn-55第I卷(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体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B.神经元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与某些无机盐有关。
C.蛋白质间的差别一定是因为氨基酸的R基团不同。
D.细胞中DNA的差异决定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差异。
2.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多种树木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B.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通过优化种群的性别比例,可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
3.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取样细胞可检测出来的遗传病是A.白化病B.猫叫综合征C.苯丙酮尿症D.红绿色盲4.如图是研究物质甲和物质乙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甲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物质乙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甲对该种酶的影响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乙对该种酶的影响5.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原理和培育太空椒、杂交水稻的原理相同。
B.通过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小麦既能结合双亲的优点,又能大幅度改良性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8分,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一块条形磁铁不慎被摔断,则原来N极那段的断口处()A.形成S极B.没有磁性C.形成N极D.可能为N极,也可能为S极2.下列四种做法中,符合用电安全的是()A.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B.用湿布擦拭工作中的电器C.一个插线板供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工作D.使用测电笔时,手与笔尾金属体接触3.停在高压电线上的小鸟不会触电是因为()A.鸟是绝缘体,所以不会触电B.高压线外面包有一层绝缘层C.小鸟的适应性强,耐高压D.小鸟停在一根电线上,两爪间电压很小4.如图的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的是()A.通过灯L1的电流B.通过灯L2的电流C.通过灯L1和灯L2的电流之和D.电源供给电路的总电流5.下列关于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6.一架在空中沿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正在向灾区空投物品,则它的()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7.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一个上、下底面积相等,体积为80cm3的均匀对称石鼓,下底表面与容器底部完全紧密接触,石鼓全部浸没于水中且其上表面与水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A.等于零B.大于0.8NC.等于0.8ND.大于零小于0.8N8.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 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右9.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弹簧及其构件完好无损,某同学用其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0N,则物体的重力()A.一定等于10.0NB.一定小于10.0NC.一定大于10.0N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10.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磅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子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磅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A.F1=F2,T1=T2B.F1>F2,T1<T2C.F1=F2,T1>T2D.F1<F2,T1>T211.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宜宾中坝大桥,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00mmB.大于50mm小于100mmC.小于50mmD.等于50mm12.小红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碗底,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红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小红想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现象,图3的四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B.C.D.13.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舒娴同学是个集邮爱好者,如图是她收集的2010年世博会纪念邮票珍藏版,她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其长度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A.3.5cmB.3cmC.3.51cmD.3.512c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15.电动机是根据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若此线圈的电阻为2Ω,那么它的电功率是________ W,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J,这台电动机的效率是________.16.如图所示,AC、EG分别为长度和粗细都相同的锰铜丝和镍铬合金丝,B、F分别为这两段电阻丝的中点,张明同学用该装置做“探究决定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记录数据见下表:步骤M接N接电流/A1 A C 0.52 A B 1.03 A和C B 2.04 E G 0.25 E F 0.46 E和GGGGGGGG F 0.8步骤M接N接电流/A1 A C 0.52 A B 1.03 A和C B 2.04 E G 0.25 E F 0.46 E和G F 0.8(1)比较步骤________,得出结论:导体导电能力大小与材料有关。
2020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化学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題均有四个选项,此中只有一个选项吻合題意,请将其序号在答題卡上涂黑作答。
)化学实验室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烧碱变质B.盐酸挥发C.稀释浓酸D.试管破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AlB.FeC.0D.Si9.2020年冬,连续多天的雾霾给襄阳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以下措施不利于防治雾霾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B.使用洁净能源C.乘坐公交出行D.垃圾会合燃烧酷热的夏季,自行车要放在阴凉处,不然易爆胎,这是由于轮胎内的气体分子受热时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加11.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相关水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为了保护水资源,严禁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中可经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冰块与水混杂获得混杂物河水经积淀、过滤办理后可获得纯水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
AgN03见光分解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2322化学与我们生活亲近相关,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清洗剂能洗掉油污是由于清洗剂拥有乳化功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司于化合反响硝酸铵(NH4NO3)能促进植物茎、哨塔生长旺盛,它是一种氮肥的雨水属于酸雨以下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后能获得无色、透明溶液的是3MgCl2NaC0NaClHS02324NaNO3KC1HCI15.1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选项是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必定减小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因此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必定呈碱性碳酸盐与盐酸反响放出气体,因此与盐酸反响放出气体的物质ー定是碳酸盐以下图像能正确反响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B.浓硫酸敞口放C.向饱和石灰水中2对过氧化氢中加水稀释置一段时间加入少许生石灰溶液分解的影响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6分)42.学好化学,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办理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青少年多食用豆类、虾皮等富含________元素的食品可以有效预防佝偻病;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可以有效地去除冰箱异味;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填化学式)充入食品包装袋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_______的方法息灭。
樊城区2020年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化学部分说明:1.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2.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错误不给分,没有配平、“↓”或“↑”符号错误、条件错误共扣0.5分。
3.没有按要求写化学式或名称的不给分。
若题目未明确要求书写化学式或名称的,填写化学式或名称均可。
4.若考生写出与本参考答案不同的其它合理答案,可参照此评分标准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D12.D 13.A 14.A 15.B16.D17.B18.C19.B 20.D二、填空与简答(每空1分,共16分)43.(1)元素分子(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3)氧气(写“O2”不扣分)。
44.(1)交叉;(2)盐Mg + ZnSO4 = MgSO4 + Zn;[Mg/MgO/Mg(OH)2等物质与H2SO4反应的方程式均可]45.乳化肥皂水46.(1)=;(2)D (3)BCFG。
47.2NaCl+2H2O通电H2↑+Cl2↑+2NaOH;48. (1)Na2CO3;(2)CuSO4+2NaOH=== Na2SO4+Cu(OH)2↓。
;(3)CO2+2NaOH=== Na2CO3+H2O。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答案第1页(共2页)三、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8分)49.(1)氧气(O2);(2)试管b中铁片表面出现一层红色固体,溶液逐渐由蓝色变成浅绿色试管c中铜片表现出现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逐渐由无色变成蓝色(任意答对一组即可得分);50.Na2SO4 (硫酸钠)Na2CO3(碳酸钠)(适量的)稀盐酸(*备注:没有注明“过量”不得分)。
四、分析与计算(第51题2分,52题4分,共6分)51.(1)72:11;(2)13g。
52.(1) 95% (2)14.6% 。
(说明:按中考评分要求给分。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答案第2页(共2页)。
襄阳市优质高中2020届高三联考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16 Na- 23 K- 39 Mn-55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古代炼丹著作《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这里的“黄芽”指的是硫黄D.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其“法”是指蒸馏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 mL 18 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0. 18N AB.钾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78 g钾在空气中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0.1 mol NH3与0.1 mol HCl充分反应后所得的产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仍为0. 1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O2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 A9.维生素C是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许多生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作为一种高活性物质,它参与许多新陈代谢过程。
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说明维生素C能使碘水褪色,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维生素C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C.维生素C可以水解得到2种产物D.维生素C不可溶于水,可以溶于有机溶剂10.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为该反应的反应热B.①→②吸收能量C.CH4→CH3COOH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非极性键的形成D.加入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能量变化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供氧剂。
【最新】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对歇后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歇后语所表示的一条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B.歇后语中的三种动物所处生态系统的组成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蝉、螳螂的发育均为完全变态发育D.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2.时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在央视热播,中国人更需要“舌尖上的安全”。
下列有关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错误的是()A.桶装水一旦打开,应尽量在短期内使用完,否则容易滋生细菌B.即使是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也不可以食用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所以我们要避免与艾滋病患者接触D.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应适当多吃鱼、肉、奶、蛋等食品3.如图为一个豌豆荚,内有6粒豌豆种子。
图中a表示豌豆荚(果皮),b表示其中的一粒种子。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a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B.b是由胚珠发育而成C.豌豆种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D.每粒种子的基因组合必定相同4.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A.左上方B.右上方C.右下方D.左下方5.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A.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B.反射弧: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C.尿液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D.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胚、受精卵→种子6.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繁殖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B.鸟卵的结构中,卵黄将来发育成雏鸟C.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D.雌青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二、综合题7.为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我县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
襄阳市优质高中2020届高三联考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氢原子从n =6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 =6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核外就一定失去一个电子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 、m 2、m 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12322m m m c +-【答案】C【解析】【详解】A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6n =能级向1n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能量大于氢原子从6n =能级向2n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的能量,结合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氢原子从6n =能级向1n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6n =能级向2n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A 正确;B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理论,故B 正确;C .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不是来自核外电子,故C 错误;D .质子、中子、α子的质量分别是1m 、2m 、3m ,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的过程中亏损的质量为12322m m m m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能量是1223(22)m c m m +-,故D 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 。
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100m 处B. 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50mC. 乙车启动后两车的间距不断减小直到两车相遇D. 乙车启动后10s 内,两车不会相遇【答案】D【解析】 【详解】A .根据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10s t =时启动,此时甲的位移为11 1010m 50m 2x =⨯⨯= 即乙车启动时,甲车在乙前方50m 处,故A 错误;B .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即15s t =时相遇最远,最大距离为max S x =甲x -乙1151510105m 75m 22=⨯+⨯-⨯⨯=() 故B 错误;C .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10s —15s 内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大,两车的间距不断增大,故C 错误;D .当位移相等时两车才相遇,由图可知,乙车启动10s 后位移212010m 100m 2x =⨯⨯= 此时甲车的位移为3102010m 150m 2x +=⨯= 乙车启动10s 后位移小于甲的位移,两车不会相遇,故D 正确;故选D 。
2020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湖北卷 )第 I 卷6、以下对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燃煤时加入适当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SO2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出10-14%的空气有益于人体的健康C、 pH 在 5.6~7.0之间的降水往常称为酸雨D、含磷合成清洗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致使水污染7、室温时以下混淆溶液的pH必定小于 7 的是A、 pH=3 的盐酸和 pH= 11 的氨水等体积混淆B、 pH=3 的盐酸和 pH= 11 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淆C、 pH=3 的醋酸和 pH= 11 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淆D、 pH=3 的硫酸和 pH= 11 的氨水等体积混淆4 0.0100mol ,则阴极上析出Cu 为8、以惰性电极电解 CuSO溶液,若阳极析出气体A、 0. 64g B 、 1.28g C 、 2.56g D 、 5.12g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2Ne、 H2、 O 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同样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由大到小的次序是2 2 2 2 )A、 p(Ne) 、p(H ) 、 p(O ) B 、 p(O ) 、 p(Ne) 、 p(HC、 p(H 2) 、 p(O2) 、 p(Ne) D 、 p(H 2) 、p(Ne) 、 p(O2)10、已知氧化复原反响:2Cu(IO 3) 2+24KI+12H2SO4=2CuI↓+13I 2+12K2SO4+12H2O此中 1mol 氧化剂在反响中获得电子A、 10mol B 、 11mol C 、 12mol D 、13mol11、等物质的量的以下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整分解后,获得的 2O 最多的是A、 KClO3(加 MnO2催化剂,加热) B 、KMnO4(加热)2D 、 HgO(加热)C、 H2O2(水溶液,加 MnO催化剂)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分子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含谈原子个数最多为A、 4 B 、 5 C 、 6 D 、713、以下图是在恒温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某化学反响的反响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表示图:以下说法不切合该表示图的是A、达到均衡时,正、逆反响速率相等B、该反响达到均衡状态I 后,增大反响物的浓度,均衡发生挪动,达到均衡状态IIC、该反响达到均衡 I 此后,减小反响物浓度,均衡发生挪动,达到均衡状态IID、同一种反响物在均衡状态I 和均衡状态 II 时浓度不等第 II 卷26、( 15 分) W、 X、Y、 Z 是前 20 号元素,已知:⑴W的阳离子与 Y 的阴离子拥有同样的电子层构造,W与 Y 能形成化合物WY;⑵Y 与 Z 位于同一主族, Y 与 Z 能够形成两种常有化合物;⑶X 与 Z 位于同一周期,它们能够形成两种气态化合物;⑷W与 X 能够形成 WX2的化合物⑸X 与 Y 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够形成 2XY 的化合物回答:⑴W是; Z 是。
襄阳市优质高中2020届高三联考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考试时间:2020年1月18日,上午:9:00-11:30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14 O-16 Na- 23 K- 39 Mn-55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代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古代炼丹著作《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这里的“黄芽”指的是硫黄D.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其“法”是指蒸馏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 mL 18 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0. 18N AB.钾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78 g钾在空气中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0.1 mol NH3与0.1 mol HCl充分反应后所得的产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仍为0. 1N AD.标准状况下,22.4 L CO2中含有共用电子对数为2N A9.维生素C是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许多生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作为一种高活性物质,它参与许多新陈代谢过程。
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说明维生素C能使碘水褪色,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维生素C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C.维生素C可以水解得到2种产物D.维生素C不可溶于水,可以溶于有机溶剂10.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7、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节日的礼花B、夜晚的霓虹灯C、雨后的彩虹D、彩色的图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礼花燃烧是化学变化,正确;B、霓虹灯亮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雨后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画彩色的图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8、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B、用加热的方法给聚乙烯塑料袋封口C、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D、用食盐水可以除水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某些植物的花瓣汁液可溶解于酒精形成溶液,正确;B、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正确;C、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味,棉线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正确;D、水垢不溶解于食盐水,错误。
故选D考点:物质的性质9、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正确;B、拉瓦锡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正确;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错误;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正确。
故选C考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与性质10、以下事实,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海绵能吸水B、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海绵有无数的细小空隙,可以吸水,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B、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大,故用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正确;C、物体热胀冷缩现象是物体分子间间隔的变大或缩小,正确;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的体积之和,是分子互相占据对方分子之间间隔的原因,正确。
故选A。
考点:分子间有间隔11、从化学角度看“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由氢、氧元素组成B、水中由O2、H2构成C、水由水分子构成D、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正确;B、水由水分子构成,错误;C、水由水分子构成,正确;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正确。
2020年3月襄樊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化学)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祝考试顺利★本卷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将考号最后两位填在答题卷右下方座位号内,同时把机读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晰,并认真阅读答题卷和机读卡上的本卷须知.2.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将填空题和解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截了当答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终止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31 S:32K:39 Fe:56 Cu:64 Ag:108 Ba:127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3小题,每题6分,共78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6.以下化学语言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F—的结构示意图:B.硫化钠的电子式:C.乙炔的结构式:H-C≡C-H D.氧化氢的电子式:7.三种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3-与B2-、C+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以下讲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三种元素可组成CAB2和CAB3型化合物B.原子半径:A>B>CC.15.4gA单质与16.1gC单质所含电子数相等D.B的某种单质可用于杀菌消毒8.在以下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选项是A.NaHCO3溶液中:c(OH-)+c(HCO3-)+2c(CO32-)=c(Na+)+c(H+)+2c(H2CO3)B.氨水与NH4Cl的混合溶液中:c(NH4+)>c(Cl-)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得到的pH=13的混合溶液:c(Na+)=c(NO3-) 9.右图表示在某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随Ba(OH)2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
2020届湖北省襄阳市优质高中高三联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氢原子从n =6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 =6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也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核外就一定失去一个电子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 、m 2、m 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12322m m m c +- 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100m 处B .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50m C .乙车启动后两车的间距不断减小直到两车相遇 D .乙车启动后10s 内,两车不会相遇3.某同学投篮时将篮球从同一位置斜向上抛出,其中有两次篮球垂直撞在竖直放置的篮板上,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篮球从抛出到撞击篮板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次在空中的时间可能相等B .两次碰的篮板的速度一定相等C .两次抛出的初速度竖直分量可能相等D.两次抛出的初动能可能相等4.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嫦娥四号”探测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于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假设“嫦娥四号"在环月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有关“嫦娥四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地月转移轨道进人环月轨道,可以通过点火减速的方法实现B.在减速着陆过程中,其引力势能逐渐减小C.嫦娥四号分别在绕地球的椭圆轨道和环月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比不相同D.若知其环月圆轨道距月球表面的高度、运行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算出月球的密度5.如图,真空中固定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A、B,AB连线中点为O。
2020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理科综合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題毎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主观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作图一律用2B铅笔或0.5毫米的黑色签宇笔。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O-16S-32C1-35.5K-39 Ca-40Mn-55Fe-56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26小题,共36分。
1-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26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作答。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氮气2.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天然气B.石油C.煤D.氢气3.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电性4.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K2CO3,它属于()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5.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符号中,表示3个氧原子的是A.3O2B.O3C.3OD.2O36.“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变质的饭菜,加热后继续食用B.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一定不要吸烟C.食用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D.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使馒头更松软7.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的是A.NOB.NO2C.N2O3D.NH38.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由图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x等于8D.硫原子所形成离子的符号为S2-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