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核酸代谢
- 格式:ppt
- 大小:835.51 KB
- 文档页数:53
第九章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授课时间】4学时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目的要求】掌握核酸(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
【教学内容】1.详细介绍:碱基2.一般介绍:戊糖3.一般介绍:核苷4.一般介绍:核苷酸5.详细介绍: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组成与核苷酸的连接【授课时间】0.25学时第二节DNA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
2.掌握DNA的生物学功能。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DNA的一级结构2.重点介绍:DNA的二级结构3.一般介绍:DNA的超级结构4.一般介绍:DNA的功能【重点、难点】重点:DNA的二级结构难点:DNA的超级结构【授课学时】1学时第三节RNA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RNA的种类与功能。
mRNA和tRNA的结构特点。
2.了解核酸酶的分类与功能。
3.了解其他小分子RNA。
【教学内容】1.详细介绍:mRNA的结构与功能2.详细介绍:tRNA的结构与功能3.详细介绍:rRNA的结构与功能4.一般介绍:小分子核内RNA5.一般介绍:核酶【重点、难点】重点:mRNA、tRNA的结构与功能【授课学时】0.5学时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目的要求】1.掌握DNA的变性和复性概念和特点2.熟悉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3.熟悉核酸的一般性质【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核酸的一般性质2.详细介绍:核酸的紫外吸收3.重点介绍:核酸的变性与复性【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变性与复性【授课学时】1学时第五节核苷酸代谢【目的要求】1.熟悉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主要步骤及特点。
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2.熟悉脱氧核苷酸的生成3.了解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4.了解尿酸以及痛风症与血中尿酸含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1.一般介绍:嘌呤核苷酸的合成2.一般介绍:嘧啶核苷酸的合成3.详细介绍: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4.详细介绍:核苷酸的相互转化5.一般介绍:核苷酸分解代谢【重点、难点】难点:嘌呤、嘧啶类抗代谢物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授课学时】1.25学时第九章核酸结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第二节DNA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RNA的结构与功能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第五节核苷酸代谢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时间15ˊ教学内容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
第九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核酸在生物体内核酸酶、核苷酸酶、核苷酶等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尿素、尿囊素、尿囊酸、尿酸等终产物,排泄到体外。
在核酸的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核糖可以沿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生的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几乎参与细胞的所有生化过程。
如A TP是生物体内的通用能源;腺苷酸还是几种重要辅酶的组成成分;cAMP和cGMP作为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是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重要调节物质。
第一节核酸的分解代谢动物和异养型微生物可以分泌消化酶来分解食物中的核蛋白和核酸类物质,以获得各种核苷酸、核苷及嘌呤碱、嘧啶碱和戊糖。
植物一般不能消化体外的有机物质。
但所有生物细胞都含有与核酸代谢有关的酶类,能使细胞内的核酸分解,促使核酸更新。
在体内,核酸的分解过程如下:嘌呤碱和嘧啶碱+ 戊糖—1—磷酸。
一、核酸的降解(解聚)在生物体内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而使核酸解聚的酶,称为核酸酶。
其中专一作用于RNA的称为核糖核酸酶(RNase);专一水解DNA的称为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水解核酸分子内部磷酸二酯键的酶称为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而能从DNA或RNA以及低聚多核苷链的一端逐个水解下单核苷酸的酶称为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
二、核苷酸的降解各种单核苷酸受细胞内磷酸单酯酶或核苷酸酶的作用水解为核苷和磷酸。
核苷在核苷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
核苷酶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核苷磷酸化酶(Nucleoside Phosphorylase),一类是核酸水解酶(Nucleoside hydrolase)。
三、碱基的分解1.嘌呤的分解嘌呤碱的分解首先是在各种脱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
在许多动物体内广泛含有鸟嘌呤脱氨酶,可以催化鸟嘌呤水解脱氨生成黄嘌呤。
但腺嘌呤脱氨酶含量极少,而腺苷脱氨酶和腺苷酸脱氨酶活性很高。
因此,腺嘌呤的脱氨反应是在腺苷酸和腺苷的水平上进行的。
第九章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一、核苷酸的生物功能①合成核酸②是多种生物合成的活性中间物糖原合成,UDP-Glc。
磷脂合成,CDP-乙醇胺,CDP-二脂酰甘油。
③生物能量的载体ATP、GTP④腺苷酸是三种重要辅酶的组分NAD、FAD、CoA⑤信号分子cAMP、cGMP二、核酸和核苷酸的分解代谢食物中的核酸,经肠道酶系降解成各种核苷酸,再在相关酶作用下,分解产生嘌呤、嘧啶、核糖、脱氧核糖和磷酸,然后被吸收。
吸收到体内的嘌呤和嘧啶,大部分被分解,少部分可再利用,合成核苷酸。
人和动物所需的核酸无须直接依赖于食物,只要食物中有足够的磷酸盐,、糖和蛋白质,核酸就能在体内正常合成。
因此所谓的“核酸保健品”不过是一个骗局而已。
1、核酸的酶促降解核酸是核苷酸以3’、5’-磷酸二酯键连成的高聚物,核酸分解代谢的第一步就是分解为核苷酸,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的酶称核酸酶(实质是磷酸二酯酶)。
根据对底物的专一性可分为: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非特异性核酸酶。
根据酶的作用方式分:内切酶、外切酶。
1)核糖核酸酶只水解RNA磷酸二酯键的酶(RNase),不同的RNase专一性不同。
如: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I),作用位点是嘧啶核苷-3’-磷酸与其它核苷酸间的连接键。
核糖核酸酶T1(RNaseT1),作用位点是3’-鸟苷酸与其它核苷酸的5’-OH间的键。
2)脱氧核糖核酸酶只能水解DNA磷酸二酯键的酶。
DNase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I)可切割双链和单链DNA。
产物是以5’-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
如: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Ⅰ),降解产物为3’-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细菌体内能识别并水解外源双源DNA的核酸内切酶,产生3ˊ-OH 和5ˊ-P。
PstⅠ切割后,形成3ˊ-OH 单链粘性末端。
EcoRⅠ切割后,形成5ˊ-P单链粘性末端。
3)非特异性核酸酶既可水解RNA,又可水解DNA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