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生命表
- 格式:doc
- 大小:135.00 KB
- 文档页数:5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实验原理】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
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 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x期开始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L x=d x=n x-n x+1q x=L x=(n x+n x+1)/2T X=L x+L x+1+L+x+2…+L maxe x=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骰子、烧杯、记录纸、笔【方法与步骤】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每个组发有50个骰子,一个有盖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级记为0。
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打开盖子,观察筛子朝上一面的颜色,蓝色代表存活个体,红色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计入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蓝色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中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引言:生命表是描述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研究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人口进行调查和统计,编制一张完整的生命表,以了解人口的生存状况和寿命分布。
实验方法:1. 选择样本人群:我们选择了一所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人群,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2. 数据收集: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记录,我们收集了他们的年龄和性别信息。
3.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计算了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死亡率,并进一步推算出了生命表中的各项指标。
4. 结果展示:将计算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图表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一张完整的生命表,其中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死亡率、存活率等指标。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年龄分布:我们发现,样本人群中年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倒三角形”分布,即年龄越大,人口数量越少。
这与我们对人口结构的认识是一致的。
2. 死亡率变化:我们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死亡率显著增加。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死亡风险增加。
3. 存活率分析:通过计算得到的存活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存活率是不同的。
特别是在婴儿和老年人群中,存活率较低。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年龄对人口生存状况的影响。
讨论与启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命表不仅可以用于描述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还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指标,揭示人口的健康状况、寿命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老年人群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这提醒我们要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延长他们的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制了一张生命表,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实验原理】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
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 x (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 (x期开始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L x=d x=n x-n x+1q x=L x=(n x+n x+1)/2T X=L x+L x+1+L+x+2…+L maxe x=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骰子、烧杯、记录纸、笔【方法与步骤】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每个组发有50个骰子,一个有盖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级记为0。
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打开盖子,观察筛子朝上一面的颜色,蓝色代表存活个体,红色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计入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蓝色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中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浙江海洋学院环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2013.03.06气压:温度:实验生命表及其编制【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理论】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
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
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
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
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参见表1):x=年龄分段;n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l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x / n0);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e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实验方法、步骤】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
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
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x。
3.依据原始数据n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x、lx、Lx、Tx、e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x。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是描述某一种群体在不同年龄或不同时间段内存活状况的统计表格,它是人口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实验,我们将使用实际数据来编制一张生命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一定时期内的人口数据,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等。
然后,我们将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出各个年龄段的存活率、死亡率等指标,从而得出生命表的各项数据。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地区的人口数据作为样本,包括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该地区的生命表,具体数据如下:年龄段存活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存活率死亡率。
0-5岁 10000 500 200 0.95 0.02。
6-10岁 9500 300 100 0.92 0.01。
11-15岁 9200 200 150 0.89 0.0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存活率和死亡率,进而分析出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趋势。
比如,0-5岁的存活率为0.95,死亡率为0.02,说明该地区的婴幼儿死亡率较低,人口结构可能较为稳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生命表来计算出一些重要的人口指标,比如平均寿命、人口增长率等。
这些指标对于制定人口政策、规划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生命表的编制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客观的方式来了解人口的存活状况和人口结构,为人口统计学和人口政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加深对生命表的理解,并对人口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编制生命表,还深入了解了人口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人口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引言:生命表是人口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研究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观察和统计,可以得出一系列数据,进而构建出生命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组人群的观察和数据整理,编制一张生命表,以了解该人群的生存和死亡情况。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一组1000人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收集:对样本中的每个人进行长期观察,记录其出生、死亡等相关数据。
3.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出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死亡率。
4. 生命表编制:根据统计结果,编制出一张完整的生命表。
结果与讨论:1. 样本人群的年龄分布:通过统计样本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集中在中年和老年阶段,而年轻人的数量相对较少。
这可能与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
2. 死亡率的计算:根据样本人群的死亡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
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这与人体老化和疾病风险增加的现象相符合。
3. 预期寿命的估算:通过生命表的编制,我们可以估算出样本人群的预期寿命。
根据统计结果,样本人群的预期寿命为X岁,这可以作为评估该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4. 人口健康状况的分析:根据生命表的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该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地理区域的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以了解存在的差异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制了一张生命表,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关人口生存和死亡情况的结论。
生命表是研究人口统计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为人口政策制定、社会保障规划等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对一个样本人群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的限制,因此对整个人口群体的推广应谨慎对待。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改进数据收集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生命表数据。
基础生态学实验(十一)生命表的编制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原理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绘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以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和综合生命表。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一列x ,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记为n x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表中的其他栏的数据:l x (x 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 (x 到x+1期间的死亡个体数),q x (x 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 (x 到x+1期间的存活率),T x (超过x 龄的个体数目),e x (x 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目关系如下:0n n l x x =; 1+-=x x x n n d ; xx x n dq = ; 21++=x x x n n L ; max 1...L L L T x x x+++=+; xxx n T e =在生命表中加入m x 项,以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二、实验设计由于实地考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用骰子模拟一个种群,用数字模拟不同情景,分别用骰子的不同数字表示存活和死亡个体,通过随机掷骰子,模拟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三、实验步骤1、 制作动态生命表(1)以骰子数量代表观察的一组生物同生群,每组100个骰子,一个盛骰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初始动物数为10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将骰子在盒子里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朝上的数字。
设置不同的数字情景,比如1和4代表死亡个体,2,3,5,6代表存活个体,将存活个体数记入n x 栏中。
(3)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合体放入盒子”,重复以上步骤,掷一次代表一个年龄级,直至所有个体全部死亡。
2、 制作综合生命表(4)1,2步骤同上,增加雌性个体的数字设定和每个雌性生殖数的设定,将每代繁殖后代数据填入m x 栏,并计算种群增长率,构建综合生命表。
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班级环科1001 团队陈意孟令伟名字陈意学号 10320121 指导教师王丽敏日期 2012-4-26实验模拟编制生命表陈意摘要: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通过分析生命表的数据可获得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命期望等信息,根据曲线可以直观的了解种群的存活过程,死亡率的变化以及种群的发展趋势等,并且通过这些信息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参考种群的生命表差异。
关键词:死亡率生命期望种群稳定最低种群密度引言:生命表(life table)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是英国天文学家哈莱于1693年编制而成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组织了大量的专家,成功地编制出《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并于1997年4月1日起正式运用于人寿保险业务的经营核算中。
本模拟实验通过投骰子来模拟动物的死亡过程,编制生命表,通过分析生命表的数据可获得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生命期望等信息,并且比较种群大小不同的生命表差异和比较模拟种群与所给参考种群的生命表的差异。
一.实验目的1.了解编制生命表的重要意义;2.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和各参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生命表获得信息,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 ,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生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时的成活情况,将观测值n x 列在x 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计算出表中其它栏目的数据。
浙江海洋学院环境生态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生命表的绘制指导老师:赵晟专业:环境工程班级:A13环工学生姓名:邵明娇组员姓名:张芬芬、赵松婷、陈晓晓李科凯达、刘作康、陈俊丞学号:130110235实验日期:2015年4月22日【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掌握生命表和生命曲线的编制方法。
2、学习如何绘制生命表。
【实验原理】: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世纪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测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可用于动物种群参数的获取、种群数量的模拟预测,以及评价各种管理措施控制数量种群的效果等。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X:年龄;nx:在第n年的存活数;lx :第x年的存活率;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ex :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Tx: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x期以后的存活个体总年数。
【实验材料】:筛子、塑料烧杯、记录纸、笔【实验方法与步骤】:1、用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共55只骰子,1个塑料量杯。
2、通过投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开始时动物的数量是55,年龄记0。
投掷骰子规则:将烧杯中的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投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
3、第一组试验设置: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录在表3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录在表2存活个体数nx一栏中。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按上面的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的数值,完成表2. 此规则绘制出类型二。
实验一生命表及其编制
【实验目的】
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
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理论】
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
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
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
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
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参见表1):
x=年龄分段;
n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
l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x / n0);
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
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
e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实验方法、步骤】
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
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
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x。
3.依据原始数据n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x、lx、Lx、Tx、e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x。
现以一虚拟种群的动态生命表为例,说明其编制方法:
许多生命表常采用以1000个体为基础计算,或经过标准化而将n1转化为1000(如表1),表中各栏数据的演算及其关系如下。
表1 一个假定种群到动态生态表结构
【实验材料】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资料,表2- 4。
表2 根据某地区盘羊头骨年龄编制生命表
【实验报告】
根据表1中的定义,计算并完成表2-表4,绘生存曲线图,其纵轴为存活数(用ln为单位),横轴为年龄,并分析该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