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纸收藏的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428.87 KB
- 文档页数:13
值得收藏的十类报刊一、老报纸。
老报纸越老越稀有越有收藏价值。
清代最好,民国早年也可。
老报纸加上重要内容就是锦上添花,像《京报》、《申报》、《汉报》等价值都很高。
二、红色报纸。
革命根据地发行的报纸,以井冈山时期最好,然后是延安时期。
红色报纸加上重要内容就是革命文物。
三、“文革”报。
另外“文革”报也值得重视。
“文革”期间出版的报纸,价码与日俱增。
如今一张“文革”报已涨到了15—30元,且不多见。
四、创刊号。
每种报纸一般只有一期创刊号,由于它重要又数量有限,因此最有升值的潜力。
特别是那些发行时间长,影响大的报纸。
如《人民日报》创刊号现今已可卖到4000元左右。
五、试刊号。
一些报纸在正式出版之前往往会出试刊号,主要用于征求读者意见。
由于试刊号发行量不多且未公开发行,因而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
在四川成都举办的某拍卖会上,由自贡集报者提供的《华西都市报》试刊号以480元成交。
六、停刊号。
有些报纸由于各种原因停止出版,1993年的《七运会报》停刊号,现在的市场价已达30元。
七、号外。
报纸为了报道突发性事件,往往发“号外”。
如《人民日报》为报道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而出版的号外,目前已升值数百倍。
一份报道美国开始攻打阿富汗的《深圳商报》号外,现在的市场价已达50元。
八、专刊、特刊。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开展重大的体育、文化、艺术、科技、商业等活动时,出版了各类专刊或特刊。
由于这类专刊、特刊出刊期数少,并非人人都能收藏到,故而收藏价值陡增。
九、特别报。
如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解放军报》等出版了“金箔报” ,《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出版了“丝绸报”等,因其特殊的材质,成为收藏人士竞相追逐的藏品。
十、重大事件报。
比如报道历届党代会的专题报;报道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及六十周年的国庆报;报道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专题报;报道奥运会开幕的专题报;报道“神舟”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专题报等等,这些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珠溪文化】《报业文化》之一:老报纸的“魅力”收藏(上)老报纸的“魅力”收藏(上)一个江南古镇新闻业的繁荣,不仅体现了它的经济发展和多元文化,更映射出上海作为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一百多年前,革新后的印刷技术和维新运动以及西方新闻理念经由租界引入,使上海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的中心。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上海新闻出版业进入真正意义的繁荣局面。
《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左联”在上海成立,商务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发展,以及一大批文艺青年跟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在上海从事进步文艺工作,上海的报刊又有质的提升,同时在营造海派文化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这个影响波及并深刻影响了江南古镇朱家角。
角里老报纸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浓厚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佐证。
民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一个县属镇办报纸三十余种,可以说在全国绝无仅有。
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纸要数《申报》。
《申报》由英国人美查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上海创办。
聘请席裕祺当经理。
席裕祺病故后,由其弟席裕福接任。
宣统元年(1909年)席裕福以七万五千银元,购买了《申报》馆的全部产权。
从此《申报》由中国人自己掌管,席裕福成了中国人自己办报的先驱。
席裕祺、席裕福都是朱家角人。
席氏原是洞庭东山的名门望族。
明万历间(1573—1619年)底,二十八世孙席瑞樊、席瑞攀来朱家角经商后定居朱家角。
席裕祺、席裕福是第三十八世孙,席氏传至今日已是第四十一世。
从民国元年(1912年)到朱家角解放(1949年5月)的三十八年中,在朱家角创办的报纸就有三十余种。
最早的《市声》创办于1912年,最后的《明报》于1949年4月22日停刊。
这是朱家角人在延续历史文脉方面的突出表现,其内容之丰富、有趣,不光对于了解朱家角、青浦区的历史,而且对于了解上海近代史、了解江南地方民情风俗史,都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一个镇,可以办那么多种报纸,可以连续办那么多年,这在其他城镇史上,从未之见。
”2009年9月12日,在朱家角北大街208号尔冬强影廊举行的“朱家角老报纸文献展”,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产自一个古镇老报纸的集中展示。
老报纸如何保存方法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高速传播,纸质媒体逐渐被数字媒体所取代,但老报纸作为曾经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纸质媒体,让后代能够了解历史,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保存老报纸。
保存环境首先,保存老报纸的环境至关重要。
老报纸对湿气、光线、温度和空气质量都非常敏感,因此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来保存它们。
- 湿气:避免保存报纸的地方潮湿,以免造成纸张的变形、发霉和腐烂。
可以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如书架、抽屉或存储盒子。
- 光线:老报纸对阳光和紫外线非常敏感,长时间的暴露会导致纸张变黄、脆化甚至溶解。
因此,在储存和展示老报纸的地方应该避免阳光直射,并采取遮光措施。
- 温度:尽量选择相对稳定的温度来保存老报纸。
温度过高会导致纸张变黄、退色,温度过低则容易使纸质变脆。
最好将保存环境的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之间。
- 空气质量:保存老报纸的地方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潮湿与霉菌滋生。
如果保存的地方空气湿度过高,可以使用干燥剂或加湿器来调节。
保存方式在选择了适合的保存环境后,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存方式来保护老报纸的完整性和持久性。
- 折叠存放:在保存之前,将报纸按照原先的折叠方式重新折叠,并轻轻地放入保存盒中。
这样可以保持报纸的完整性,并减少纸张的折叠痕迹。
- 软质垫层:将报纸放在酸性架子纸或酸性无氧棉垫上,以防止报纸直接接触到保存盒的底部,减少纸张的磨损和酸化。
- 使用塑料套:可以将重要的老报纸放入塑料套中,避免碰撞、污染和破损。
但需注意使用无酸套,以免影响报纸的保存。
定期保养保存老报纸并不仅仅是将它们放在一个地方就可以了,定期的保养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它们得以长久保存。
- 清洁:定期使用柔软的刷子轻轻地清除报纸表面的灰尘和污渍,千万不要使用湿布或清洁剂,以免损坏纸张。
- 翻页:每隔一段时间,翻动一下保存的报纸,以防止纸张黏连和变形。
- 转移位置:为了避免报纸长时间接触同一个支撑物而产生变形,可以将报纸的位置进行轮换。
三类老杂志最具收藏价值即使在网络传媒盛行的今天,人们依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书刊杂志。
而现在的杂志也制作得越来越精美,让人们看后也不舍得随手丢弃。
所以在搬家收拾房间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些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那些老杂志,虽然书页已经泛黄,但是随手翻看,里面那些曾经熟悉的文字和图片,不禁让你又穿越到了过去。
其实,老杂志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怀旧,有些特殊的老杂志,更是珍贵的藏品。
大家都还记得那些马路边的旧书摊,以前,大家逛旧书摊,可能就是为了图便宜买几本过期的书刊杂志回家消遣。
现在,在旧书市场中,更多的是前来淘宝的玩家,除了有价值的旧书,那些老杂志,也成了可以升值的藏品。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旧杂志都会有收藏价值,那么究竟哪些老杂志会成为玩家的淘宝目标呢?据老玩家介绍,现在,主要有三类老杂志在收藏市场中比较抢手。
越老越有价首先是民国时期的老杂志。
所有的藏品都是年代越久远就越珍贵,老杂志同样具备这一特性。
民国时期的老杂志现在市面上很难看到。
其实,民国时期的杂志出版量还是很大的。
许多民国老期刊出得快,几个人一攒就是一本,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非常短命,许多都只出过几期就再也见不到了。
抗战时期的文艺、戏剧画报等红色期刊、《湖舍月刊》等美术类期刊都很受玩家追捧。
民国时期的期刊,除了内容承载的历史信息外,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背景下的创刊和停刊事件,也承载着大量历史和文化信息,每一份期刊从创刊到停刊的过程,也是一个传奇。
比如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3年创刊的《文学》杂志共9卷,现在集齐也会价格不菲。
而《文学季刊》创刊的1934年,号称当时的“杂志年”,当年定期出版的杂志300多种,百分之八十都是文艺类读物。
而《语丝》《新月》《良友》等,也都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杂志。
在现今的拍卖会中,民国时期的老杂志很常见,但如果不是成套的,而且品相也不好,价位也不会很高。
二三十本那个时期的老杂志凑在一起,拍卖会中的成交价在几千元左右。
老报纸收藏的知识作为历史的直接见证者,报纸的时代属性远远强于其他出版物,这种时代属性使报纸拥有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也令它成为受到不少人青睐的收藏对象。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作为收藏品的报纸的收藏方向、收藏渠道、保存方法以及收藏价值。
一、报纸收藏有哪些方向?1. 特定时期的报纸今天人们手中收藏的报纸可以被归入近一百多年来各个不同的时期。
若从时间维度对这些报纸进行分类的话,有清代报纸、晚清报纸、民国报纸、抗战时期的报纸、解放战争时期的报纸、建国初期的报纸、文革时期的报纸、八十年代后的报纸等。
将这些时期的报纸合在一起来看是这个国家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分开来看则每个时期的报纸又体现了各自的时代风貌、含有独特的历史烙印。
那么什么时期的报纸能得到集报人们的青睐?⑴时期越早的报纸可能越珍贵通常来说报纸的时期越早,留存至今的数量便越少,因而也就越具有收藏价值。
清代与民国早年的报纸都属此列。
《京报》是清代著名的报纸。
虽然被称为“报”,但其内容直接来自清政府,主要包括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大臣奏章等,故严格来说不能算作现代意义的报纸,而更像公告板。
现存的京报实物,大都在光绪、宣统年间出版,也有一些道光年间出版的。
《京报》是许多收藏早期报纸的集报人不可缺少的藏品。
一份清代的《京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它创办于1872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清代的《申报》历经了清代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是晚清社会变革的有力见证者。
一份19世纪80年代出版的申报报名下标注的出版日期为“西历一千八百八十年七月初二日礼拜五”,在出版日期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写着“上海零售每张计钱十文,外埠以照远近酌加寄费”。
有网友曾在博客中讲述说,上世纪三十年代,自己的爷爷在结婚之日将两份所收藏的《申报》赠与奶奶作为“爱的信物”。
可见在近一个世纪以前,这份报纸就已经成为了爱报之人的收藏对象。
平民化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热衷于收藏报纸,因为报纸的收藏门槛很低,适合于大众收藏,它不像一些古玩瓷器、玉器、古董家具等的收藏,一般的报纸收藏只需几十元,价格达到上千元的报纸已经算很好的了。
如果平时就收藏的话,那可能花几元钱就能收藏到升值潜力颇大的报纸。
①报纸收藏撰文、摄影/王 浩┃ 收藏·品鉴 ┃ 90虽然报纸收藏潜力大,但不要盲目收藏,并不是所有的报纸的升值空间都那么大,收藏时,要学会选择真正值得收藏的珍品。
1.内容要有意义,比如刊登新中国成立、世纪更替、港澳回归、建国50周年等有纪念意义的珍藏版和纪念专刊都值得收藏。
2.发行量越少的报纸升值空间越大,一份报纸在正式出版之前,往往会推出几期试刊号,试刊号发行量少,因而颇具收藏价值。
还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报纸已大量销毁,存世较少,所以价格也比较高。
3.报纸的“号外”是记录国内外关键时刻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报纸,由于出版时间没有预见性,出版量甚小,收藏机会稍纵即逝,所以,收藏起来更加困难,因此号外版的升值潜力很大。
4.大部分藏品都是时间越久越值钱,当然报纸也不例外,因为时间越久,报纸就越难保管,价格自然越高。
同样是《人民日报》,1948年的价格高出1966年的上百倍。
而且创刊号的收藏颇受收藏者的青睐,创刊号一般都有创刊时间、办报宗旨、报头题字者等基本资料,对研究报纸的历史价值很有意义。
除了报纸的号外版,创刊号、百版特刊、连体报、3D报纸等很多种类的报纸衍生品都具有快速、可观的升值前景。
例如,2008年广东某报社为纪念北京奥运会而出版了一对美轮美奂的龙凤“连体报”。
“连体报”是目前报纸收藏市场上的大热门,以对开四连体最为常见,需要用专用的大型报纸轮转印刷机才能印制出来。
报纸发行后几乎同一时间,就能在收藏市场上卖到40元左右的高价,一周之内价格翻40倍,这是很多其他收藏品类想都不敢想的升值速度。
对于这样“屡创新高”的精品报纸,如果收藏者能够及时了解到出版信息,就能早做准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价“扩张”。
50年后的报纸
50年后的报纸
50年后的报纸是一种神奇的报纸。
50年后的报纸有自动密码设置,只要你把手往上一按,它就根据你的指纹,来判定你是不是它的主人。
50年后的报纸有自动翻页设置,只要你说一声"上"或"下",它就能根据你说的话来翻页,当然,如果你不是它的主人,它就不听你的,而且还随便乱翻页。
50年后的报纸有自动收集新闻设置,它会把一些大新闻、小新闻,全部都收集过来,所以,50年后的报纸全部都比较厚。
50年后的报纸有自动充电设置,当你看着看着红色警报响的时候,你就得等一秒钟,因为它在充电。
看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很想看吧,那就等50年后吧。
苏州市实验小学三(二)班顾晨皓
指导教师:莫威。
旧书报收藏入门笔者喜欢在闲暇之余,去旧书摊、旧书店淘淘旧纸。
在接触旧书收藏一段时间后,对于书籍收藏的种类渐渐形成了一些看法,愿借此一角,与对旧书收藏有兴趣或喜欢书的朋友共享。
书籍收藏根据笔者自己的分类,主要分为报刊、连环画、古籍、文字类单行本四种。
时下哪些书籍适宜大众收藏,尤其是适宜刚入门或准备加入到旧书收藏的朋友,这里笔者简要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一、报刊类。
报刊,主要是指旧报纸,旧期刊。
这是一个笔者比较推荐的收藏门类。
首先,这类品种目前的市场价格普遍不贵,且由于报纸期刊多会反映一些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故而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期刊都适宜大家收藏。
一些非常知名的热门收藏报刊种类,由于受关注度高,价格已经处在一个非常高的价位运行,故而升值的潜力不大。
比如,《人民画报》创刊号就是一例。
《人民画报》于1950年7月创刊,当时的全国发行量是几十万册,并且由于其特殊性,在后面几十年的岁月中并不像其他文学类书籍那样遭到查禁和毁灭,故而到现在的存世量应该是相当大的,之所以市面上难求,是因为一些大型旧书商大量囤积待价而沽的结果。
所以报刊类收藏应注重“人弃我取”的原则,把重点放在一些并不受时下追捧,但史料性较强的一些地方性报刊种类上面,形成专题收藏。
二、连环画。
许多80后、70后乃至60后小时候都看过连环画书,这类书籍在那个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在这些孩子们心中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印象,也许最初是为了怀旧,不少人长大后开始对连环画进行收藏,这类人自称为连友。
如果只是为了怀旧,那么适当收藏一些连环画是可以的,但是是以投资为目的,就需要谨慎了。
因为时下热门的连环画品种无一不处在一个极度高位的区间运行。
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版连环画为例。
不少五六十年代初版的名家作品,诸如刘继卣绘《鸡毛信》、《水帘洞》、《筋斗云》的拍卖成交价格均在万元以上,即使不是热门作品,老版连环画的价格最低也要几百元。
这里面的水分实在太大,普通连友慎入为好。
漫话老报纸收藏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社会上收藏的热情日渐高涨。
金银币、邮票、纪念卡、古玩、字画都已经炙手可热。
收藏其实也是一种投资,和股票一样讲求的是“逢低介入”,那么当前还有哪些收藏领域尚还处于相对“底部”呢?从近年来的行情看,集报可以说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何谓集报?集报就是指与收集报纸有关的文化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报纸的搜集、整理、分类。
和邮币卡、古玩比较起来,集报比较容易入门,投入资金也相对少一些,加之报纸所独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和权威性,除了能提高集报人的品位外,还能带来一定的收益。
一、报纸收藏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最先开展集报活动的国家。
明末著名学者黄宗羲、王元美等人也专门收集过报纸,目的是进行文学创作。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收藏了不少明末报纸。
民国大收藏家冯翰飞,自清光绪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收藏了数量可观的老报纸。
还有一位集报先师――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却鲜为人知,直到很多年后同为集报家的补白大王郑逸梅老先生透露,胡老通过搜集、整理和研究报纸,相继出版了《上海新闻事业历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报坛逸话》等著作。
我国出版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申报》历尽沧桑,能够无损地保留到今天,也得益于集报。
民国元年(1912年),史量才等人接办《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以馆中历年《申报》库藏不全,向社会各界悬赏访求。
最终上海南市张仲照老人慷慨地将自己所藏《申报》自始创至宣统三年辛亥止的报纸相赠,才得以留存。
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一股报刊收藏热,它不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更促进了人们知识的增长,还有一些人通过集藏早期珍品报纸而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二、报纸收藏渐入佳境每天都充斥于我们生活中的报纸难道真能成为升值的收藏品吗?怎样才能从浩如烟海的报纸堆中淘到真金?集报和其他收藏品一样,也应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通常来讲,存世量越少、时间越久远的报纸价格越高,上百年以上的文物级报纸,一份卖价就可高达万元以上。
老报纸对历史研究的价值与保护措施浅谈摘要:老报纸是历史研究中宝贵的文献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本文探讨了老报纸的历史价值,包括其记录历史事件、反映时代精神、研究文化演变和揭示社会问题的作用。
同时,文章也强调了老报纸需要受到妥善保护的必要性,包括防止腐蚀和破坏、数字化保存、建立专门档案和法律保护等措施。
研究方法方面,文章提出了归档研究、内容分析、比较研究和口述历史等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老报纸,历史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过去,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老报纸;历史;价值;措施引言:老报纸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源,承载着过去的见证和记忆,对于理解历史事件、社会文化和时代变迁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然而,老报纸也面临着严重的保存和保护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老报纸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和研究方法。
一、老报纸的历史价值1.1 记录历史事件老报纸是历史事件的生动记录者。
它们包含了当时的新闻报道、评论和编辑观点,提供了关于历史事件的详尽信息。
例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的新闻报道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揭示了当时的救援努力和船员的英勇行为。
1.2 反映时代精神老报纸不仅提供了历史事件的描述,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思维方式。
社论、广告和社会新闻都可以揭示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和思想。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报纸反映了当时的反战运动和文化革命,揭示了社会对政治和文化的态度变化。
1.3 研究文化演变老报纸中的广告、时尚报道和娱乐内容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演变。
通过分析广告,可以了解产品、服务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时尚报道则展示了服装、化妆和审美观念的演变,揭示了时代的美学趋势。
1.4 揭示社会问题老报纸中的社会新闻和调查报道有助于揭示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
例如,20世纪初期的报纸中涵盖了劳工运动、女权主义和种族问题,提供了对社会不平等和政治问题的深刻洞察。
二、老报纸的保护措施2.1 防止腐蚀和破坏老报纸通常是脆弱的,容易受潮、虫害和酸化的影响。
民国时期解放区报纸的历史价值及馆藏介绍本文介绍了解放区的历史背景和区域划分,阐述了解放区报纸的历史沿革及其作用,分析了解放区报纸的历史价值和馆藏情况。
指出解放区报纸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民生活等方面巨大变革,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文件、命令等史料,是一部内容浩瀚、真实详尽和鲜活生动的历史长卷,有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针对馆藏缺藏情况,加以补藏,使其完善。
标签:民国时期;解放区;报纸;历史价值;馆藏介绍一、解放区的历史背景、区域划分和所办报纸民国时期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虽然短暂,但中国社会在这一历史时期动荡起伏,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解放区”是相对于国民党统治区而言的,是这一历史时期一个特定名词,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解放区报纸是特指新中国成立以前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地区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转向农村。
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先后创建了井冈山、赣南、闽西、湘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并建立起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
到了1931年9月,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在这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临时中央政府。
1934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创造力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这一时期的主要报纸有:《红星》、《红色中华》、《红旗日报》等。
2、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在延安宣布成立。
抗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经国共两党商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成八路军,分布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在敌占区发动民众,进行游击战,在敌后创建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并同时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
旧报纸的生活妙用大全别再当废品卖掉啦家中积累着很多旧报纸?除了当废纸卖掉,还有其它用途吗?今日网就来介绍一些旧报纸的小妙用,让报纸成为居家的好帮手。
废旧报纸的用途有哪些1.保鲜蔬菜。
保存绿叶蔬菜最重要的就是锁住其水分,同时也要避开叶片腐烂。
在蔬菜的叶片上喷点水,然后用报纸包起来,根部朝下放入冰箱冷藏格里,可有效延长保存时间。
此外,刚买回来的水果如木瓜、榴梿假如还未成熟,也可先用报纸将其包起来,放置在阴凉处几天再食用。
2.擦玻璃窗。
由于报纸具有较好的吸水性,用旧报纸来清洁玻璃或是镜子都不会留下水痕,同时也不像抹布会在玻璃上留下毛屑。
先将报纸撕小半或折成小张,再用水沾湿,直接擦在玻璃上,等到污垢灰尘都被擦掉后,再将利用剩余的报纸,将玻璃擦干。
要达到更好的效果,除了可协作使用清洁剂外,也可以在擦玻璃的水中加入一些醋,这能把水渍擦得更洁净。
3.去除油垢。
对常常下厨的人来说,厨房里的清理台、水槽、油烟机等,常常会沾上油垢。
利用简单吸油的旧报纸擦拭厨房的台面,以及锅盘底部的油腻物等,有助维持排水管通畅,而去掉油腻物的锅盘再用清水洗时会更加简单,也间接可助省水。
此外,在浴缸泡完澡后,水上可能会浮出一层油垢,或余留一圈污垢在浴缸里。
这时,可用一张报纸盖在水面上,将油污轻松去除,或用报纸擦拭浴缸一圈,让油垢去除后再用清水洗净,省事也省力。
4.帮助捡垃圾。
不当心打破了东西,导致玻璃碎片坠落满地?这时,除了用扫把与畚斗将较大片的玻璃碎扫起来外,也可以弄湿几张报纸,铺在弄碎玻璃的地上。
接着,当心翼翼地在报纸上轻轻拍按,可让玻璃碎片粘在微湿的报纸上,快速清理微小的玻璃碎片。
此外,这方法也适合用在地上灰较多的地方,让报纸粘附着灰尘,就不会在打扫时导致灰尘四处飞扬。
5.保养鞋子。
把报纸揉成团塞进鞋子里,有助固定鞋子的外形,避开鞋子穿久了简单塌,而这还能起到除湿的作用,一举两得。
在下雨天溅湿了鞋子时,也可以把报纸塞进鞋子里,每隔几个小时换一次,能让潮湿的鞋子快点干。
收藏旧书的知识收藏旧书的知识古旧书报近年来逐渐升温,交易交流活跃,日益受到读书藏书者的青睐。
闲暇之余,笔者喜欢去旧书摊、旧书店淘淘旧纸,颇感其乐融融。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收藏旧书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收藏旧书的知识说道收藏旧书的知识,那真是太多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需要书友们注意,注意了这几点相信书友门们在收藏旧书的时候就不会走多少弯路。
1、旧书收藏,必须保证书籍的品相还行,当然是品相越好的旧书越好(总之向品相好的旧书靠齐!),因为品相太次的旧书其一市场上不被大家所喜爱,其二也不便于今后进一步收藏。
当然那些稀世孤本就另当别论了。
2、年代越久的旧书越值得收藏,打个比方,书摊上有两种一样的《水浒传》,一种是人民出版社出版限量本的,一种是清代贯华堂刻本,那么选择哪种收藏最好?那当然是首选那个木刻啊。
3、前几年不少书圈里的行家都赞同:刻本优于印本、图画优于文字这一原则,现在就不一样,很多不是刻本的旧书同样值得收藏,且它的价格远远高于木刻,如几年拍的《域外小说集》,价格上万了。
再如清代的石印本《五车韵府》,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铅印本古书,成书于嘉庆时期。
那要是我们还是用刻本优于印本这一原则,地摊上出现一本《五车韵府》,我却不拿,去拿那刻本的四书五经,岂不是丢了大漏啊!再说有人提倡图画优于文字,我不反对,但是你面前出现一本民国的.《绘图幼学琼林》和木刻本的《绘图幼学琼林》,你说那个好?4、收藏旧书,现在不要指望捡漏,捡漏是在乱世才有的事情,盛世嘛,收藏才是王道。
奉劝那那些想进入旧书圈子的朋友不要幻想了。
5、收藏旧书,是以休闲怡情为主,收藏就是为了快乐的生活、丰富生活,而不是为了和别人睁一本身外之书和他争得双方心情不愉快。
这样的话,手册没有快乐反而把身体弄坏了就赔大了。
收藏旧书,是闲时在书市、地摊上悠闲的发现,给你惊喜,这样收藏旧书就会让你觉得越来越有意思。
选购旧书方法选购旧书时要仔细慎选,不要盲目购书。
1.要选择适合自己做学问的书,非己所学一般不购。
家中過期的舊報紙,除了回收或賣掉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的用途喔:一、保養、擦拭鞋子可將報紙揉成團狀,塞進穿了一天的鞋子或長期不穿的鞋內,不但可預防濕氣,也可防止鞋子變形。
另外,也可用報紙沾上鞋油來擦拭黑色鞋子。
二、清理回鍋油炸完食物時,剩餘的廢油常不知該怎麼處理,只要將報紙揉成團,放入兩個重疊的塑膠袋中,把剩油到進去,就可丟掉了。
三、蔬果保鮮剛買回來的新鮮蔬菜要冷藏前,可用報紙包起來,在放入冰箱中,可保持蔬菜的鮮度。
從市場買回來的木瓜、釋迦、榴槤,有些都還未成熟,可用報紙將其包起來,放置陰涼處,不過幾天,便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水果。
四、隔熱防潮鋪地毯之前,可先鋪上一層報紙,不但有隔熱的效用,防潮的效果也很顯著哦!五、碗盤收納長期不使用的碗盤、杯子在收藏前,可先用報紙將碗盤包起來,一來防止灰塵弄髒碗盤,二來再搬動或重新放置時,也比較不易破裂。
六、擦拭玻璃與窗戶將舊報紙拿來擦拭窗戶上的玻璃或家中鏡面。
抹布因有綿絮容易卡在玻璃上,所以會越擦越模糊。
但報紙上沒有綿絮有油墨,油墨會使玻璃變亮;而且報紙與玻璃摩擦會產生靜電,很容易吸走灰塵和髒污,讓玻璃可以很快擦拭乾淨。
七、清理紗窗、紗門紗窗非常容易堆積灰塵而影響通風。
可以定期用舊報紙將紗窗蓋住,並用膠帶貼在紗窗四角,以固定報紙。
然後使用清潔劑,噴灑整個紗窗,這時,因為報紙擋住另一面紗窗,所以不用擔心清潔劑會噴灑的到處都是,而且報紙可借此就吸附出清潔劑溶出的髒污。
靜待數分鐘後,將整片報紙拿掉,再用沾濕的抹布,將紗窗擦拭乾淨,就可輕易完成紗窗的清潔。
八、清理木製地板縫隙家中很多如木地板細縫、桌椅下的死角細縫是吸塵器無法伸展到。
這時,將舊報紙用水沾濕捻干後,撕成小塊小塊狀。
再將這些沾濕的小塊報紙灑在這些細縫死角處,報紙的靜電與水份可輕易將灰塵吸付住,所以接著使用掃帚或吸塵器就可輕易將灰塵吸付出來。
九、清理浴缸浴缸泡澡後很容易有一圈污垢,這時,先用報紙擦拭一圈,讓油垢去除,再用清水清洗,會很省事。
旧报纸有什么用处旧报纸有什么用处旧报纸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用处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旧报纸的用处吧。
旧报纸有什么用处 1铺地毯之前,可先铺上一层报纸,不但有隔热的效用,防潮的效果也很显著哦!制作猫咪的猫砂:将报纸用手撕碎取代猫沙,报纸本身的油墨味,会掩盖掉猫咪的尿骚味,会省一笔不小的猫沙消耗费用。
清理回锅油:炸完食物时,剩余的废油常不知该怎么处理,只要将报纸揉成团,放入两个重叠的塑胶袋中,把剩油到进去,就可丢掉了。
碗盘收纳:长期不使用的碗盘、杯子在收藏前,可先用报纸将碗盘包起来,一来防止灰尘弄脏碗盘,二再搬动或重新放置时,也比较不易破裂。
保养、擦拭鞋子:可将报纸揉成团状,塞进穿了一天的鞋子或长期不穿的鞋内,不但可预防湿气,也可防止鞋子变形。
另外,也可用报纸沾上鞋油来擦拭黑色鞋子。
制作流理台垃圾袋:很多人会在水槽旁架个三角架套上塑胶袋,用来顺手丢弃厨余。
其实可以用报纸取代袋子,报纸会吸油,油份留住水份漏出,最后只要将厨余一拎就可丢弃。
衣柜除虫、除湿:衣柜里的虫怕油墨味,在衣柜的抽屉底部先垫上一层旧报纸,再用干净的布或收纳用的纸张再铺一层,可避免衣服被虫咬。
报纸也有除湿的功能,所以利用衣架披上报纸放入衣柜除湿。
清理浴缸:浴缸泡澡后很容易有一圈污垢,这时,先用报纸擦拭一圈,让油垢去除,再用清水清洗,会很省事。
另外,泡完澡后,水上会浮出一层油垢,同样也是用一张报纸盖在水面上,就可将油污轻松取出。
蔬果保鲜: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要冷藏前,可用报纸包起来,在放入冰箱中,可保持蔬菜的'鲜度。
从市场买回来的木瓜、释迦、榴莲,有些都还未成熟,可用报纸将其包起来,放置阴凉处,不过几天,便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水果。
清理锅碗瓢盆,防止水管阻塞:直接冲洗沾到酱汁的平底锅或盘子的话,会容易让排水管变成油腻不堪。
因此,用报纸先将锅底或盘中油腻物擦拭掉后再水洗,可维持水管的通畅。
也因为去了油腻的碗盘锅子易清洗,相对可以省水。
老报纸收藏渐入佳境作者:来源:《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5年第01期在大多数人眼里,旧报纸往往被看成是废品,其最好的归宿就是废品回收站。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如今,报纸也成了一种收藏品。
一份老报纸最高上万元在成都文特坊一家专门从事老报纸销售商店里,顾客可以买到从民国时期到2010年任何一天的老报纸,其中解放前的老报纸主要有《大公报》、《申报》、《文汇报》等,每份价格在300~400元左右,而解放后的老报纸,主要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居多,1955年前后的这类老报纸,每份价格在数十元至200元之间。
另外,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报纸,标价更达到数千元,甚至高达1万元以上。
老报纸的购买者主要是两类:一类是集报爱好者,以收藏、研究老报纸为乐趣;第二类是个人因为生日或某种特殊事件、特殊意义,要收藏当日的旧报纸留作纪念。
这几年老报纸收藏渐入佳境,主要是老报纸独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和权威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另外,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不断发展,近年来一些老报纸在拍卖市场上屡次拍出高价,让大家看到了老报纸的巨大经济价值,所以老报纸收藏就逐渐成了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大因素决定报纸价格虽然近年来社会上老报纸的收藏热情日益高涨,而且老报纸的价格每年大约有20%左右的升值幅度,但并不是所有的老报纸都值得收藏。
通常来说,决定老报纸收藏价值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报纸发行时间的早晚。
因为报纸的发行时间越早,就越难保管,能流传到今天的存世量也十分稀少,收藏难度极大,所以价格就越高,现在市场上解放前后的老报纸价格高就是这个原因。
二是要看发行量。
像试刊号、创刊号和终刊号这类报纸,收藏价值也很高,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类报纸的发行量本来就很少。
另外,这类报纸,不仅将新闻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而且具有新、奇、特的特点,有较高的鉴赏、收藏和研究价值。
三是要看权威性。
一般来讲,国家级报纸的权威性比地方级报纸更高,这就造成了同一时期的国家级报纸价格明显高于地方级报纸的原因。
老报纸收藏的知识作为历史的直接见证者,报纸的时代属性远远强于其他出版物,这种时代属性使报纸拥有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也令它成为受到不少人青睐的收藏对象。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作为收藏品的报纸的收藏方向、收藏渠道、保存方法以及收藏价值。
一、报纸收藏有哪些方向?1. 特定时期的报纸今天人们手中收藏的报纸可以被归入近一百多年来各个不同的时期。
若从时间维度对这些报纸进行分类的话,有清代报纸、晚清报纸、民国报纸、抗战时期的报纸、解放战争时期的报纸、建国初期的报纸、文革时期的报纸、八十年代后的报纸等。
将这些时期的报纸合在一起来看是这个国家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分开来看则每个时期的报纸又体现了各自的时代风貌、含有独特的历史烙印。
那么什么时期的报纸能得到集报人们的青睐?⑴时期越早的报纸可能越珍贵通常来说报纸的时期越早,留存至今的数量便越少,因而也就越具有收藏价值。
清代与民国早年的报纸都属此列。
《京报》是清代著名的报纸。
虽然被称为“报”,但其内容直接来自清政府,主要包括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大臣奏章等,故严格来说不能算作现代意义的报纸,而更像公告板。
现存的京报实物,大都在光绪、宣统年间出版,也有一些道光年间出版的。
《京报》是许多收藏早期报纸的集报人不可缺少的藏品。
一份清代的《京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它创办于1872年,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清代的《申报》历经了清代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是晚清社会变革的有力见证者。
一份19世纪80年代出版的申报报名下标注的出版日期为“西历一千八百八十年七月初二日礼拜五”,在出版日期的右侧和左侧分别写着“上海零售每张计钱十文,外埠以照远近酌加寄费”。
有网友曾在博客中讲述说,上世纪三十年代,自己的爷爷在结婚之日将两份所收藏的《申报》赠与奶奶作为“爱的信物”。
可见在近一个世纪以前,这份报纸就已经成为了爱报之人的收藏对象。
一位姓胡的先生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他收集的早期报纸中,比较典型的便是《京报》和《申报》。
他前几年曾以600元的价格从河北唐山一个老收藏家处买到了19世纪80年代的清代报纸,至受访时这份报纸价值已经上千。
另一份1880年版的《申报》则是以700元从一位东北收藏者处买来,价值也已上千。
胡先生还提到了清朝时期的《北方日报》,1910年5月份创刊,由于当时的创刊词中一句词语触犯清政府,当天就被清政府查封。
“这样的报纸很珍贵,最便宜也要2000多元。
”据胡先生说。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份新闻石印画报,由英国旅沪商人美查创办于1884年。
其“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内容主要包括当时的热点时事、科技新知、奇闻异事、市井百态。
它以新奇的眼光打量东西方文化的冲撞,夹杂着诸多东方对西方的想象与理解。
在这份画报的幕后是由当时的著名画家吴友如等组成了“最强画师团队”,画法中西合璧,内容贴近生活,可看性很强。
在2015年秋季的一场文物拍卖会上,一部清光绪年间的《点石斋画报》上海申报馆石印本以17250元成交。
还有藏友在网上撰文谈及自己对《点石斋画报》的痴迷,五十年代以后出版的《点石斋画报》各种版本均有收藏,唯一感到遗憾的是1898年原版本却遍访不着。
后来北京传来嘉德拍卖公司拍卖《点石斋画报》原版本的消息,他大喜过望,飞往京城,“几经竞拍,终于如愿以偿”。
光绪二十一年的《点石斋画报》⑵抗战时期的报纸八年抗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非常时期,这一时期的办报人背负的不单单是新闻使命,更有政治责任,许多报纸在这一时期大声疾呼,晓民众以大义,在当时对民间的思想和精神起到了引领与支撑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报纸也吸引着藏报人的目光。
2015年,藏报人王立功从自己收藏的5万份报纸中整理出了数百份抗战时期的报纸,组成抗日战争专题,专题内容涵盖自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14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31年9月20日《庸报》号外,题目以“伤心哉!伤心哉!”开头,报道“九一八事变”日军杀我同胞、占我城池,沈阳全城人民在危难之中。
1931年9月20日《庸报》号外同一天,《实报》报道:日本占沈阳时,已意识到“亡国惨痛迫在眉睫”。
次日,《庸报》又继续出号外:“塘沽日兵开掘战壕,日本将再增兵来华……”同年9月的《女学生》杂志出了“九一八事变”专号,封面是女学生抗议游行、女学生从军戎装照。
《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是民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它被誉为“抗战舆论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中的报道为《大公报》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同时也是首个报道日本投降消息的报纸,在1945年8月15号刊头版上用前所未有的五个超大号铅字印出了“日本投降矣!”1945年8月15号《大公报》⑶文革时期的报纸文革时期的报纸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翻开当时的报纸,许多并不陌生的语汇遥遥呼应着一个人们依然时时回望和反思的年代。
由于历史时期特殊,许多文革时的报纸遭受了销毁的命运,幸存下来的不多,因而更具收藏价值。
2013年,由已故收藏家郭启铭先生收藏的一批文革原版报纸在广州进行了拍卖。
这批文革原版报纸出版日期为1966年1月至1976年12月,共8000多份,按月整理装订,整整11年间4000多天几乎每天都有。
报纸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红卫报》)、《南方日报》、《文汇报》、《大公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湖南日报》、《广西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天津日报》等。
它们是郭先生不理会所有亲戚朋友“犯傻”的指责、四处奔走和搜集的结果。
郭启铭先生收藏的文革报纸2. 特定地域的报纸近一百多年来,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市,皆有报人办报。
有的集报人就专门收藏某一地区的报纸。
山西的王海勇先生被称为“晋报收藏大王”,他集报40年,收集了6300多种从清末至今100余年间山西出版的报刊,其中包括出版于1904年的“山西第一报”《晋报》、1912年的《晋阳公报》和《山西民报》、1924年的《商人周报》、1937年的《牺牲救国报》、1952年的《太原日报》创刊号、1965年的《太原晚报》创刊号、1967年的《山西日报》复刊号等珍品报。
在集报的同时,他也开始研究报史,还出版了专著《晋报百年概览——清代民国报》,并且为《太原新闻史》的编撰提供了9种民国时出版的报纸实物依据。
有这样的集报人在,一个地区在历史中发出的许多声音才得以免于被湮灭于无形。
王海勇先生和他收藏的报纸3. 特殊刊号的报纸特殊刊号的报纸主要包括试刊号、创刊号、复刊号、更刊号、终刊号等,往往是集报人们关注的焦点。
创刊号代表一份报刊的正式诞生,一般都有创刊时间、办报宗旨、报头题字者等基本资料,其中的创刊词常由名家题就,所载文章也往往经过精心预备,对研究报纸的历史价值很有意义,被认为是“收藏爱好者的首选品种”。
清代及民国的报纸如《申报》《京报》《新青年》《湘江评论》《红军日报》《救亡情报》《天津民国日报》等,这些报纸的创刊号都是十分稀少的珍品,是收藏者的镇馆之宝。
当代的创刊号也有一些精品,如《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以及各省市地方的大报创刊号,亦是藏家的首选之品。
1872年《申报》创刊号《人民日报》于1948年6月15日出版的华北版创刊号如今在收藏界非常罕见,在2016年的一次报纸藏品拍卖会上,山西一位集报家收藏的《人民日报》创刊号以一万元的价格被江苏一位集报家买得。
类似的还有《解放日报》的创刊号,价值同样在万元左右或以上。
1948年《人民日报》华北版创刊号得到重视的不只限于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报纸创刊号,较近年代报纸的创刊号也有藏家愿意出高价收藏。
例如,2004年5月,在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创刊仅3年的《京华时报》创刊号第一张试印报就拍出了11万元的天价。
试刊号通常首发范围不广、知名度不高,多带有赠送性质,这意味着较高的收藏难度,因而足以引发一些藏家的收藏兴趣。
在四川成都举办的某拍卖会上,由自贡集报者提供的《华西都市报》试刊号曾以480元成交。
更刊号一般会登出促使报人做出更刊选择的幕后故事,能体现出报人们的办报心得和办报理念。
终刊号则是一份报纸的谢幕,上面刊载的内容是探究一份报纸所具品格的独特钥匙,而曲终人散之际折射出的人世苍凉也总是耐人寻味。
4. 号外报号外报,即在正常刊号之外发行的报纸,被用于报道不在预计之内的突发重大新闻事件。
昔日当有突发重要新闻时,报社便立即赶制版面,一个多小时后于当地街头派发,以求将消息尽快提供给读者。
由于是临时编印,不设刊号,因而被称为“号外”。
号外内容不多,通常只有一大张纸,报社视派发号外为对报章的宣传,因此也乐于免费派发。
由于号外的印刷数量少,且都是在街头散发,极易被没有收藏意识的人看后随手当废纸丢弃,这就造成了号外稀少。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使号外报纸不断增值。
1925年出版的一份登载孙中山逝世消息的《顺天时报》号外曾在十余年前以7000元的价格成交。
这份号外以“孙中山先生千古”为标题,最早报道了孙中山辞世的消息。
标题为“孙中山先生千古”的《顺天时报》号外张挺、牛廷福则专门收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报纸的号外报,他们一共收集了400多份这样的号外,并从中挑选出312份编成了《解放——解放战争报纸号外》一书。
《晋察冀日报》和《东北日报》在解放战中发行的号外报对这一时期的号外感兴趣的不止张挺和牛廷福二人。
在2003年于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报纸号外收藏展”上,一位报迷相中了展品中的《人民日报》“号外”——“北平解放”,当时就向这份“号外”的收藏者提出欲以2万元的高价购买,但被收藏者婉言谢绝。
另外,针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新闻事件,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卫星上天、中美建交、申奥成功等,各家报纸也都推出过号外。
这类号外被今天的一些收藏者珍藏于家中。
而《人民日报》为报道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而发行的号外已升值数百倍。
5. 大事件报“大事件报”是针对重大事件进行详细报道的报纸,这类报纸在记录反映历史的层面同“号外报”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大事件报的收藏,一般不止步于仅仅收藏一两份,而是以在横向上收集到报道同一题材的所有报种、在纵向上收集到能反映事件前因后果的所有报刊为目标。
高邮的朱先生就收藏了多份记录“西安事变”的老报纸。
这些报纸中既有全国知名的大报,如《大公报》、《申报》、《新闻报》;也有区域性报纸,如《吴县日报》、《越华报晚刊》、《庸报》、《辛报》;此外还有当时西安方面出版的《解放日报》创刊号,非常珍贵。
1936年12月13日天津《大公报》——“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中央紧急会议今晨始散,国府已下令张免职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