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3圆明园的毁灭》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3.96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五年级上语文《13 圆明园的毁灭 》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写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圆明园在英法联军入侵时遭遇毁灭性破坏的文章。本文详细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以及其被破坏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鉴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于百年前,学生可能对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和侵略者的行径有所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运用想象和对比等手法,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三.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掌握生字词,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想象等手法,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想象等手法,深刻体会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造成的巨大损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感受圆明园辉煌与毁灭的氛围。
2. 运用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深刻体会毁灭的痛惜。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和看法。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介绍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理解课文大意。
3. 图片展示:展示圆明园的辉煌景象和毁灭后的残垣断壁,引导学生对比感受。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和看法。
5.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6. 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圆明园毁灭的短文。
7. 总结:强调圆明园毁灭的历史教训,教育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 ——> 毁灭
八. 说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讨论交流、写作练习等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点儿整理:
1.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被誉为“园林建筑的典范”,汇聚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朝帝王行宫和苑囿之一,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多年建成。圆明园占地约350公顷,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个园林组成,园中有楼、台、亭、阁、殿堂、馆、斋、庙等建筑100多处,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2. 圆明园的毁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遭到毁灭性破坏。英法联军掠夺了园中的珍宝,抢走了大量文物,然后放火烧园。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痛苦的记忆,它不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也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
3. 圆明园的文物:圆明园原本汇聚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铜兽首、瓷器、书画、玉器等。然而,在英法联军的掠夺和焚烧下,绝大部分文物被带走或损毁。目前,一些流散在外的文物已被收回,但仍有大量文物下落不明。
4. 圆明园的重建:圆明园的毁灭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积极推动圆明园的重建工作。目前,圆明园遗址公园已经建成,部分建筑和景观得到恢复,但重建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5. 圆明园的意义:圆明园不仅是我国园林建筑的典范,也是世界园林建筑的瑰宝。它的毁灭警示着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勿忘国耻。圆明园的重建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6. 文化遗产保护:圆明园的毁灭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同时,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7. 爱国主义教育: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痛苦的记忆,但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通过学习圆明园的历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8. 阅读与理解:本节课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毁灭过程和重建情况,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9. 写作训练: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圆明园毁灭的短文。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教育学生勿忘国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11.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难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想象等手法,深刻体会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文化造成的巨大损失。 13. 教学过程: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图片展示、讨论交流、教师讲解、写作练习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背景,感受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14.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包括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两个部分,通过对比展示圆明园的历史变迁。
15. 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堂表现、讨论交流和写作练习等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情感态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16.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步作业练习题:
1. 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它位于我国的( )。
A. 北京市海淀区
B. 上海市浦东新区
C. 广东省深圳市
D. 江苏省南京市
2. 圆明园始建于( )。
A. 1644年
B. 1709年
C. 1789年
D. 1860年
3. 下列关于圆明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圆明园是世界园林建筑的瑰宝
B. 圆明园内有楼、台、亭、阁、殿堂、馆、斋、庙等建筑100多处
C. 圆明园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遭到毁灭性破坏
D. 圆明园现已成为一片废墟
4. 下列关于圆明园的文物,描述正确的是( )。
A. 圆明园文物全部被英法联军掠走 B. 圆明园文物中铜兽首已被收回
C. 圆明园文物在世界各国博物馆均有收藏
D. 圆明园文物的重建工作已经完成
5. 圆明园的毁灭警示我们( )。
A. 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B. 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C. 要大力发展经济
D. 要重视园林建筑的发展
1. 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_。
答案:北京市海淀区
2. 圆明园始建于________。
答案:1709年
3. 圆明园在________年遭到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
答案:1860年
4. 圆明园内有楼、台、亭、阁、殿堂、馆、斋、庙等建筑________处。
答案:100多处
5. 圆明园的毁灭警示我们要________。
答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1. 请简要描述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答案: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遭到毁灭性破坏。英法联军掠夺了园中的珍宝,抢走了大量文物,然后放火烧园。
2. 请谈谈你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
答案:示例:圆明园的毁灭让我深感痛心。它不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也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勿忘国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请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五、阅读理解题 请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短文: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被誉为“园林建筑的典范”。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朝帝王行宫和苑囿之一。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多年建成。园中有楼、台、亭、阁、殿堂、馆、斋、庙等建筑100多处,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然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入侵中,圆明园遭到毁灭性破坏。他们掠夺了园中的珍宝,抢走了大量文物,然后放火烧园。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痛苦的记忆,它不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化损失,也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
1. 圆明园是什么?
答案: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
2. 圆明园在哪里?
答案: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3. 圆明园始建于什么时候?
答案: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
4. 英法联军是如何破坏圆明园的?
答案:英法联军掠夺了园中的珍宝,抢走了大量文物,然后放火烧园。
5. 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训?
答案:圆明园的毁灭警示我们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勿忘国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