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期末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47.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观题20+30 填空题15 简答题5*3 论述题10*2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即既要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研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要对法进行共时性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它们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法律现象包括(1)法律文本(2)法律组织与机构(3)法律语言(4)法律行为(5)法律符号

法学的研究方法:法学方法论就是由各种法学研究方法所组成的方法体系以及对这一方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1.阶级分析方法释义

2.价值分析方法

3.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是在价值中立的条件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4.逻辑分析方法

逻辑方法就是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方法,也就是逻辑思维的方法。

法学方法论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或方面。第一个层次是法学方法论的原则。第二层次是各种法学方法。

法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

1、法是什么?

2、法应当是什么?

3、法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

4、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

5、法与社会其他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与法律的区别

法和法律尽管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社会发展的主观方面,两者归根到底都要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但是,他们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有:

1、两者的内在属性不同:法是一种权利要求,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生活要求的权利体系。而法律则是一种国家意志,是体现国家意志要求的实在法律规范和秩序体系。

2、两者与国家权力的联系程度也不相同。法与国家权力并无直接的必然联系,不能把权力看作是法的实在基础。而法律则与国家权力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法律所具有的普遍性、规范性和国家强制性、国家意志性等特征,正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

3、两者与社会经济关系的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不同的。法对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是直接的,是社会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权利要求及其法的愿望、倾向和态度,它与社会经济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性质。

而法律则是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意志的集中表现,虽然法律也要反映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但这种反映通常需要以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作为中介环节,因而这种反映是间接的,具有偶然性的性质。

4、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在法哲学的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上,法和法律都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意志化形式,它们的内容都来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然而,在形式方面,法和法律之间也存在着差别。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任何客观事物的内容总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结构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这两种形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它们和内容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关系。

法的基本特征:规国遍利,强制程序可诉

法的本质:阶级性、物质制约性

法的作用(重点)

1.规范作用

指引本人的行为确定的指引/不确定的指引

评价他人的行为合法与否

预测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预测对方行为,安排自己行为)

教育一般人的行为示范和示警

强制违法犯罪行为(题目中会出现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2.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一、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二、法的作用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

三、法并不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其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法的三要素:规则、原则、概念

法律规则: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组成,缺一不可行为模式:可为模式,可以;

应为模式,应当或必须;

勿为模式,禁止或不得;

一般一条法律规则,有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不表达法律后果。

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比较:

1、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重要表现形式

2、法律条文表述的主要内容是法律规则,但还表达着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3、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法律规则是由不同法律条文中的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构成的,同时,某一法律条文也可以包含若干法律规则中相同的内容。

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宋光明书28)

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表达的内容,法律条文是表达法律规则是基本形式;

2.条文与规则并非一一对应,也可以由若干个条文表达;一个条文可以法律规则的三个要素一部分或全部。

3.不是所有的法律规范都必须由法律条文来表达,如判例法

4.不是所有法律条文都表达法律规则,比如非规范性法律条文

法律规则的分类

1.按照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1) 授权性规则包括职权性规则与权利性规则。职权性规则指授于国家机关职权的规则,权利性规则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

(2) 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又可以分为两种:

①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应为模式”的规则。

②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一匀为模式”的规则。

2.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1)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2)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

(3)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

3. 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1)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行律规则。强制性规则包括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权利性规则中的人身性的规则比如人格权等。

(2)任意性规则,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的特征:指导性、概括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