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抗病毒药
- 格式:ppt
- 大小:495.50 KB
- 文档页数:25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代谢具有骨髓抑制毒性的药物是
A:利巴韦林
B:齐多夫定
C:奈伟拉平
D:阿昔洛韦
E:茚地那韦
答案:B
2、金刚烷胺预防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的原因是: A:阻止病毒体释放
B:干扰核酸的合成
C:阻止病毒外壳蛋白质生成
D:干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抑制其复制 E:引起细胞内溶酶体释放,使感染细胞溶解 答案:D
3、兼有抗麻痹作用的抗病毒药是:
A:碘苷
B:金刚烷胺
C:阿昔洛韦
D:三氮唑核苷
E:阿糖腺苷
答案:B。
抗病毒药物是指用于抵抗或破坏病毒感染的途径,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所用的药物,那么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抗病毒药物的分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可将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分为以下几类:1. 穿入和脱壳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2. DNA多聚酶抑制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3. 逆转录酶抑制剂:核苷类: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非核苷类:依法韦仑、奈韦拉平4.蛋白质抑制剂:沙奎那韦5.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6.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抗病毒药物的疗程一般来说,治疗前三个月很重要。
如果有效,预示未来效果较好;如果前三个月治疗无效,说明未来效果较差,可以更换治疗方案,以免花费更多冤枉钱。
抗病毒药物的简介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在细胞内繁殖,其核心是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外壳是蛋白质,不具有细胞结构。
病毒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
在病毒基因提供的遗传信息调控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然后在胞浆内装配为成熟的感染性病毒体,以各种方式自细胞释出而感染其他细胞。
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
病毒病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
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有:①流行性疾病: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麻疹、腮腺炎、小儿麻痹症、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痹;②慢性感性:乙型肝炎、艾滋病(AIDS)。
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是指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能力来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的药物。
随着病毒感染疾病如艾滋病、甲肝、流感等的流行,抗病毒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的抗病毒药物。
另外还将讨论一些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及其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应用领域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分类包括:1. 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它们通过抑制病毒脱氧核苷酸的合成来起到抗病毒作用。
2. 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洛匹那韦、拉米夫定等,这类药物可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3. 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朝鲜霉素等,这类药物可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适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治疗。
4. 免疫调节剂:如利巴韦林、恩多沙韦等,这类药物可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二、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别的抗病毒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核苷类似物作为构建病毒DNA链的基本单位,与病毒脱氧核苷酸竞争结合逆转录酶,从而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过程。
逆转录酶抑制剂则干扰病毒逆转录过程,阻断病毒基因组的合成。
广谱抗病毒药物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病毒复制过程,如干扰病毒RNA合成、破坏病毒外壳结构等。
免疫调节剂则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信号转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常见抗病毒药物及其应用1. 阿昔洛韦(Acyclovir):是一种常用的核苷类似物,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
2. 洛匹那韦(Lopinavir):是一种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艾滋病。
3.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能够抑制病毒复制过程。
四、常见病毒感染及其抗病毒治疗1. 艾滋病: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洛匹那韦、拉米夫定、埃替菲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HIV的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延缓疾病进展。
常见抗病毒药物种类一览表=================================1. 抗病毒药物类别抗病毒药物类别抗病毒药物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所用于治疗的病毒种类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病毒药物类别包括:- 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通过模拟病毒的核苷酸结构,阻断病毒复制过程。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通过模拟病毒的核苷酸结构,阻断病毒复制过程。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 非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毒的酶,阻止病毒复制过程。
常见的非核苷类似物包括奈韦拉平、培菲拉韦等。
非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毒的酶,阻止病毒复制过程。
常见的非核苷类似物包括奈韦拉平、培菲拉韦等。
- 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蛋白酶活性,阻断病毒复制。
常见的蛋白酶抑制剂包括艾德福韦、达菲韦等。
蛋白酶抑制剂:这类药物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蛋白酶活性,阻断病毒复制。
常见的蛋白酶抑制剂包括艾德福韦、达菲韦等。
- 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增强宿主对病毒的抵抗力。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等。
免疫调节剂: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增强宿主对病毒的抵抗力。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和干扰素诱导剂等。
-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常见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常见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洛匹那韦等。
2. 常见病毒感染及相应药物常见病毒感染及相应药物不同病毒感染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以下是常见病毒感染及相应的抗病毒药物:- 流感(Influenza):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可用于治疗流感感染。
流感(Influenza):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可用于治疗流感感染。
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抗病毒药物是一类被广泛使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抵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一、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是一类通过模拟自然核苷酸入侵病毒基因组并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它们通过与病毒复制时所需的核苷酸结合,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
常见的核苷类似物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二、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病毒蛋白酶活性的药物。
病毒蛋白酶是病毒复制过程中必需的酶类,它参与了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和成熟过程。
通过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蛋白酶抑制剂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例如,草果糖基苷和洛匹那韦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就属于蛋白酶抑制剂类药物。
三、中和剂中和剂是一类通过与病毒颗粒结合,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药物。
一般来说,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需要先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然后进入细胞内部进行复制。
中和剂能够结合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侵染。
例如,恩替卡韦是一种中和剂药物,常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
四、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它能够刺激宿主细胞产生一系列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干扰素还能够增强宿主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能力。
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乙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病毒性疾病。
总结起来,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各有不同。
核苷类似物通过干扰病毒的核酸合成来抑制病毒复制;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来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中和剂通过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来抑制病毒侵染;干扰素则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抵抗病毒感染。
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疗效,但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
小孩抗病毒的药物1.穿琥宁:该药连续使用超过1周或药物过量,将可能出现血小板下降.临床特别是儿科应用时需注意.2.利巴韦林,新博林三氮唑核苷:该药有较强的致畸作用,但无致癌作用.体内消除慢,停药4周尚不能完全自体内消除.孕妇及有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大剂量应用包括滴鼻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者需注意.3.阿昔洛韦:静滴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4.更昔洛韦:靶目标是疱疹病毒类的病毒,主要是巨细胞病毒,是儿童人巨细胞毒严重感染的一线用药.但口服吸收差,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抑制作用,故需每3~5天要查一次外周血象.5.膦甲酸钠:可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但有30%的药物沉积于骨,牙和软骨中,有肾毒性,可产生肾功能不全,所以临床上限于极严重的病例使用.6.西多福韦: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半衰期长是其优势,但常见粒细胞减少和不可逆的剂量依赖性肾毒性.7.阿糖胞苷,阿糖腺苷:有致畸,致癌可疑.8.奥司他韦:副反应有恶心,呕吐,但少见.9.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用量过大可致中枢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动脉硬化者慎用.癫痫,精神病患者,孕妇,哺乳妇女忌用.可有胃肠不适,失眠或兴奋,共济失调,眩晕.10.鱼腥草:中药制剂,肌注时局部可引起疼痛,个别有引起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皮炎或药疹,过敏性紫癜.11.双黄连:是金银花,黄芩,连翘等的提取物配制而成,副作用小,尤适用于小儿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这些药物对于病毒性感染只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病人必须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及适当加强营养等措施才能早日恢复健康.1、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抗病毒中药1.1、常用:金银花、柴胡、黄芩、鱼腥草、黄精、黄芪、天花粉、甘草、五味子、淫羊藿、夏枯草、苦参、白扁豆、荆芥、牡丹皮、白芍、升麻、青蒿、紫苏叶、板蓝根。
1.2、次常用:西洋参、山羊角、树果、商陆、穿山龙、斑蝥、鸦胆子、香薷、牛黄、孩儿茶、芦荟、紫河车、大蒜、人参叶。
1.抗流感药流感病毒为包膜的单链RNA病毒:包膜磷脂双分子层:包膜糖蛋白血清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neuraminidases,NA)HA促使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故HA抗体可以中和病毒,起到免疫作用毒病放释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1;M2(抑制剂抑制病毒脱壳,从而抑制其复制)构成外壳骨架核心:RNA;多聚酶M2 蛋白抑制药:金刚烷胺NA抑制剂:奥斯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纳米韦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抑制肌苷5-单磷酸脱氢酶;使细胞和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鸟嘌呤核苷减少,抑制RNA,DNA病毒的复制;抑制RNA的合成;对宿主细胞也具有抑制作用。
2.抗胞疹病毒药具有包膜的DNA病毒,其中单纯胞疹病毒I型(HSV-1)和II型(HSV-2)、水痘-带状胞疹病毒(VZV);皮肤粘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胞疹病毒8型与艾滋病的卡波西瘤有关。
碘苷碘化胸苷衍生物抑制单纯胞疹病毒(HSV)和水痘病毒(VZV),对RNA病毒无效。
IDUR掺入新合成的子代病毒DNA中;也可以渗入宿主细胞的DNA中。
眼部或皮肤HSV感染和VZV感染阿昔洛韦ACV为核苷类化合物,特异性抑制胞疹病毒类病毒;高效抗HSV药;广泛用于治疗HSV感染,带状胞疹病毒和单纯胞疹病毒性肝炎-一线用药比碘苷抗HSV活性强10倍;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对牛痘病毒特异性胸苷激酶磷酸化,抑制病毒DNA多聚酶,掺入病毒DNA中易透过生物膜抗HSV首选,巨细胞病毒无效组织刺激性,注射;丙磺舒,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均可提高阿昔洛韦的血药浓度更昔洛韦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CMV)的抑制作用优于阿昔洛韦,T1/2 24h更昔洛韦作用机制与阿昔洛韦相似,一般注射给药防治免疫与免疫缺陷患者的CMV感染患者骨髓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毒性阿糖腺苷嘌呤同系物:光谱抗病毒药对胞疹病毒,肝炎、腺病毒和豆病毒等有抗病毒作用在细胞内转化为三磷酸阿糖腺苷与DNA3端的OH结合,通过抑制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的复制水溶性差,经肾脏排泄有致畸或致突变的作用磷甲酸盐作用机制:竞争抑制许多病毒的DNA或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临床应用:静脉注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阿昔洛韦耐药的单纯胞疹病毒感染;HIV感染者的多种感染;齐多夫地联合用药可以抑制HIV不良反应:肾毒性;低血钙;禁与两性霉素B,环孢素联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种:1、抗流感病毒及呼吸道病毒药物;2、疱疹病毒药物;3、抗巨细胞病毒药物;4、抗肝炎病毒药物;5、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
1 抗流感病毒及呼吸道病毒药物1. 1 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1. 2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即病毒唑、三氮唑核苷,为广谱抗病毒药,在体内可抑制多种DNA 和RNA 病毒核酸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
适用于呼吸道融合病毒性支气管炎以及带状疱疹和小儿腺病毒肺炎等。
国外用气溶胶气雾给药治疗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确切。
2 抗疱疹病毒药物2. 1 阿昔洛韦(aciclovir)阿昔洛韦是核苷类抗病毒药,为目前治疗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
在体内可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干扰疱疹病毒DNA 聚合酶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疱疹性角膜炎、生殖器疱疹、全身带状疱疹及疱疹性脑炎,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药物,但是对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该药效果不理想。
3 抗巨细胞病毒药物3. 1 更昔洛韦更昔洛韦是美国FDA 批准的第一个治疗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的药物,也是首选药,对CMV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毒性大。
动物实验显示有致畸作用且有贫血、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所以仅限于治疗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并发的CMV 感染,有效率可达70 %~80 %,但不能根治,需维持治疗,单用易产生耐药性,故推荐联合用药。
4 抗肝炎病毒药物4. 1 干扰素( INF)是由病毒或其它诱导剂进入机体后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生物活性蛋白质。
干扰素不直接作用于病毒,它是通过引起细胞产生某些酶类和其它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对DNA 、RNA 病毒都有作用。
干扰素是FDA 批准的第一个抗肝炎病毒药,它有α、β、γ三种,α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最强,当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患者病毒复制的时候,该药可发挥抗病毒作用,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肝炎疗效较好的药物。
在应用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患者时,有相当部分患者出现α干扰素抵抗现象,对α干扰素抵抗的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临床上进行再治疗困难很大。
抗病毒药有哪些
包括病毒灵、金刚烷胺、利巴韦林、双密达莫、西咪替丁、干扰素、聚肌胞、蜂胶等
1、病毒灵
(1)退热作用。
配合VBI、扑尔敏、VC使用,控制症状:退热。
(2)痘病不建议使用该产品,如配合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体温能降到正常体温以下。
2、金刚烷胺
(1)抗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肿瘤病毒(马立克、传贫)有预防治疗效果,对传支、传喉、法氏囊没有作用。
(2)强效剂:是一些抗生素的强效剂
(3)配合扑热息痛,退烧效果更好,特别是病毒性继发。
(4)提高免疫力:速度效果都比左旋咪唑好。
3、利巴韦林
(1)抗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核胞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
(2)主治:肺部感染、腹泻、角膜炎
(3)用法:喷雾给药效果是饮水给药的10—50倍。
饮水给药没有抗病毒作用,只有退热作用。
只有喷雾和静脉注射给药才有抗病毒作用。
静注:症状出现48小时以内有效,超过48小时静注没有抗病毒作用,即:48-96小时之间没有抗病毒作用,96小时后又起作用。
即该产品初级和后期有作用,中期没有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总分:57.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抗病毒药物Ribavirin的化学名称是∙A.2-β-L-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B.1-β-L-核糖-lH-1,2,4-三氮唑-3-酰胺∙C.2-β-D-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D.1-β-D-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E.3-β-L-核糖-1H-1,2,4-三氮唑-3-酰胺(分数:1.00)A.B.C.D. √E.解析:2.抗病毒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A.核苷类和非核苷类∙B.金刚烷胺类、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C.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D.嘧啶核苷类和胞嘧啶核苷类∙E.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分数:1.00)A.B.C.D.E. √解析:3.阿昔洛韦的抗病毒作用在于∙A.抑制病毒复制∙B.影响核糖体翻译∙C.干扰病毒核酸复制∙D.竞争性地抑制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E.具有以上所有作用(分数:1.00)A.B.C.D. √E.解析:4.碘苷对下列哪种病毒有效∙A.单纯疱症病毒∙B.HIV-Ⅰ∙C.HIV-Ⅱ∙D.乙肝病毒∙E.A型流感病毒(分数:1.00)A. √B.C.D.E.解析:5.奈韦拉平在化学结构上属于∙A.多肽类化合物∙B.大环内酯类化合物∙C.核苷类化合物∙D.多烯类化合物∙E.二氮革类化合物(分数:1.00)A.B.C.D.E. √解析:6.下列药物中属于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是∙A.AZT∙B.DDC∙C.碘苷∙D.金刚烷胺∙E.阿昔洛韦(分数:1.00)A.B.C.D. √E.解析:7.抗艾滋病药物AZT的中文名称是∙A.阿昔洛韦∙B.司他夫定∙C.齐多夫定∙D.拉米夫定∙E.扎西他滨(分数:1.00)A.B.C. √D.E.解析:8.抗病毒药物Ribavirin的中文名称是∙A.三氮唑核苷∙B.司他夫定∙C.齐多夫定∙D.拉米夫定∙E.扎西他滨(分数:1.00)A. √B.C.D.E.解析:9.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艾滋病及其综合征的药物是∙A.阿昔洛韦∙B.沙奎那韦∙C.AZT∙D.DDC∙E.碘苷(分数:1.00)A.B.C. √D.E.解析:10.抗艾滋病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A.核苷类和非核苷类∙B.金刚烷胺类、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C.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D.嘧啶核苷类和胞嘧啶核苷类∙E.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影响核糖体翻译的药物(分数:1.00)A.B.C. √D.E.解析:11.奈韦拉平的作用特点是:∙A.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B.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活性∙C.抑制蛋白酶的活性∙D.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E.对以上各种酶均有活性(分数:1.00)A.B. √C.D.E.解析:12.金刚烷胺类抗病毒药物作用在于∙A.抑制病毒复制∙B.影响核糖体翻译∙C.干扰病毒核酸复制∙D.竞争性地抑制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E.具有以上所有作用(分数:1.00)A. √B.C.D.E.解析:1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设计基于∙A.代谢拮抗原理∙B.电子等排原理∙C.生物等排原理∙D.分子模拟原理∙E.以上答案都对(分数:1.00)A. √B.C.D.E.解析:14.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在结构上属于∙A.多肽类化合物∙B.大环内酯类化合物∙C.核苷类化合物∙D.多烯类化合物∙E.噻唑环类化合物(分数:1.00)A. √B.C.D.E.解析:15.艾滋病(AIDS)的全称是∙A.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传染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HIV缺陷综合征∙E.以上叫法都对(分数:1.00)A.B. √C.D.E.解析:16.抗病毒药物Aciclovir的中文名称是∙A.阿昔洛韦∙B.司他夫定∙C.齐多夫定∙D.拉米夫定∙E.扎西他滨(分数:1.00)A. √B.C.D.E.解析:17.第一个上市的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是∙A.AZT∙B.沙奎那韦∙C.碘苷∙D.金刚烷胺∙E.阿昔洛韦(分数:1.00)A.B. √C.D.E.解析:18.碘苷在化学结构上与∙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相似∙B.胸腺嘧啶核苷相似∙C.尿嘧啶脱氧核苷相似∙D.胸腺嘧啶相似∙E.嘌呤核苷相似(分数:1.00)A. √B.C.D.E.解析:19.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化学名称是∙A.9-(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B.8-(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C.9-(2-羟乙氧基)甲基腺嘌呤∙D.9-(2-羟乙氧基)乙基腺嘌呤∙E.9-(2-羟乙氧基)乙基鸟嘌呤(分数:1.00)A. √B.C.D.E.解析:20.金刚烷胺主要用于∙A.疱疹病毒感染∙B.乙型肝炎∙C.A型流感病毒∙D.H1V-I∙E.B型流感病毒(分数:1.00)A.B.C. √D.E.解析:21.抗艾滋病药物DDC的中文名称是∙A.阿昔洛韦∙B.司他夫定∙C.齐多夫定∙D.拉米夫定∙E.扎西他滨(分数:1.00)A.B.C.D.E. √解析:22.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另外一名称是∙A.三氮唑核苷∙B.无环鸟苷∙C.病毒唑∙D.病毒灵∙E.阿糖腺苷(分数:1.00)A.B. √C.D.E.解析:23.第一个临床上有效的核苷类抗病毒药是∙A.AZT∙B.DDC∙C.碘苷∙D.金刚烷胺∙E.阿昔洛韦(分数:1.00)A.B.C. √D.E.解析:24.HIV-I属于∙A.流感病毒∙B.A型流感病毒∙C.疱疹病毒∙D.逆转录病毒∙E.乙肝病毒(分数:1.00)A.B.C.D. √E.解析:25.碘苷的抗病毒作用在于∙A.抑制病毒复制∙B.影响核糖体翻译∙C.干扰病毒核酸复制∙D.竞争性地抑制DNA聚合酶∙E.具有以上所有作用(分数:1.00)A.B.C.D. √E.解析:二、B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三、下列药物分别适合上述的哪一条论述A.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化学法合成中以鸟嘌呤为原料B.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较强C.临床上第一个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D.二氮革类抗艾滋病药物E.于1959年合成的抗病毒药,它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嘧啶核苷类化合物(总题数:5,分数:2.50)26.阿昔洛韦(分数:0.50)A. √B.C.D.E.解析:27.奈韦拉平(分数:0.50)A.B.C.D. √E.解析:28.金刚烷胺(分数:0.50)A.B. √C.D.E.解析:29.齐夫多定(分数:0.50)A.B.C. √D.E.解析:30.碘苷(分数:0.50)A.B.C.D.E. √解析:四、A.金刚烷乙胺盐酸盐B.司他夫定C.扎西他滨D.沙奎那韦E.地昔洛韦下列有关药物性质的叙述分别适合上面哪种药物(总题数:5,分数:2.50)31.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属于多肽类化合物(分数:0.50)A.B.C.D. √E.解析:32.化学名称为2′,3′-双脱氧胞苷,药理作用与齐夫多定相同(分数:0.50)A.B.C. √D.E.解析:33.阿昔洛韦的前药,口服吸收好,毒副作用小(分数:0.50)A.B.C.D.E. √解析:34.为脱氧胸苷的脱水产物,有2′,3′-双键,作用机制与AZT和DDC相似(分数:0.50)A.B. √C.D.E.解析:35.金刚烷胺的衍生物,对A型流感病毒的活性强于金刚烷胺且毒副作用较低(分数:0.50)A. √B.C.D.E.解析:五、X型题(总题数:20,分数:20.00)36.有关齐夫多定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B.分子结构中含有N3基√C.名称可缩写成AZT √D.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E.作用机制为蛋白酶抑制剂解析:37.下列有关抗病毒药物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理想的抗病毒药应只干扰病毒的复制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代谢√B.抗病毒药物的可分为核苷类和非核苷类√C.抗病毒药物的发展速度较慢√D.第一个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碘苷√E.氟哌酸类也是抗病毒药物解析:38.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包括(分数:1.00)A.AZT √B.DDC √C.碘苷D.更昔洛韦E.奈韦拉平解析:39.碘苷的副作用不包括(分数:1.00)A.骨髓抑制√B.胃肠道副反应√C.头晕D.视神经萎缩E.以上所有各项解析:40.阿昔洛韦的前药包括(分数:1.00)A.更昔洛韦√B.地昔洛韦√C.喷昔洛韦√D.法昔洛韦√E.利巴韦林解析:41.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分数:1.00)A.碘苷B.阿昔洛韦√C.金刚烷胺√D.更昔洛韦√E.AZT解析:42.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分数:1.00)A.必须含有糖苷键B.糖的3,位可以是N3、H、F原子取代√C.2′,3′位可以是双键√D.分子中必须有羧基E.糖苷的5′位羟基是必须的√解析:43.下列有关奈韦拉平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属于多肽类抗病毒药B.分子结构中含有环丙基√C.属于二氮草类抗病毒药√D.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E.作用机制为专一性HIV-Ⅰ逆转录酶抑制剂√解析:44.奈韦拉平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数:1.00)A.三个环中,外侧的两个环至少有一个吡啶环√B.吡啶环的4位需有一个体积小的亲脂基√C.内酰胺必须有一个游离氢原子√D.需有一个一COOH基E.必须含有至少一个苯环解析:45.有关蛋白酶抑制剂类抗艾滋病药物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在结构上属于多肽类化合物√B.在结构上属于多烯类化合物C.第一个上市的该类药物是沙奎那韦√D.第一个上市的该类药物是AZTE.第一个上市的该类药物是碘苷解析:46.化学法合成齐夫多定的主要原料包括(分数:1.00)A.DMF √B.脱氧胸腺嘧啶核苷√C.2-氯-1,1,2-三氟三乙胺√D.脱氧核糖E.多聚磷酸解析:47.嘌呤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分数:1.00)A.DDCB.曲氟鸟苷C.阿糖腺苷√D.Cyclaradine √E.AZT解析:48.下列有关沙奎那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属于多肽类抗病毒药√B.分子结构中含有肽键√C.作用机制为蛋白酶抑制剂√D.FDA批准的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E.单独使用时作用与AZT相似,与AZT合用效果更好√解析:49.下列有关抗艾滋病药物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分数:1.00)A.碘苷是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B.抗病毒药物都可用做抗艾滋病药物C.抗艾滋病药物分为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D.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是AZT √E.由HIV-Ⅰ感染引起解析:50.利巴韦林临床应用包括(分数:1.00)A.流感病毒A引起的流行性感冒√B.流感病毒B引起的流行性感冒√C.单纯疱疹病毒感染√D.HIV-ⅠE.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解析:51.非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包括(分数:1.00)A.AZTB.DDCC.碘苷D.沙奎那韦√E.奈韦拉平√解析:52.影响核糖体翻译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分数:1.00)A.磷甲酸B.美替沙腙√C.酞丁胺√D.病毒唑E.更昔洛韦解析:53.属于逆转录酶抑制剂的抗艾滋病药物有(分数:1.00)A.AZT √B.DDC √C.沙奎那韦D.更昔洛韦E.奈韦拉平√解析:54.化学法合成利巴韦林的主要原料包括(分数:1.00)A.四乙酰核糖√B.鸟苷酸C.三氮唑核苷甲酯√D.脱氧核糖E.多聚磷酸解析:55.嘧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包括(分数:1.00)A.碘苷√B.曲氟鸟苷√C.阿糖胞苷√D.更昔洛韦E.AZF解析:六、A3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七、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征,是目前还不能被治愈全球性疾病(总题数:5,分数:2.50)56.临床上第一个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齐多夫定(AZT)的化学结构是∙A.A∙B.B∙C.C∙D.D∙E.E(分数:0.50)A.B. √C.D.E.解析:57.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可分为∙A.大环内酯类和多烯类∙B.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C.多肽类和肽类∙D.金刚烷胺类和金刚烷酸类∙E.嘧啶核苷类和胞嘧啶核苷类(分数:0.50)A.B. √C.D.E.解析:58.有关齐多夫定(AZF)的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酸碱两性∙B.易溶于乙醇∙C.难溶于水∙D.针状结晶,遇光易分解∙E.分子中含有叠氮基团(分数:0.50)A. √B.C.D.E.解析:59.艾滋病的起因∙A.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B.由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I感染引起∙C.由流感A型病毒感染引起∙D.由流感B型病毒感染引起∙E.以上病毒都可引起(分数:0.50)A.B. √C.D.E.解析:60.在发现齐多夫定(AZT)后发现的一系列这一类型的抗艾滋病的药物还有∙A.环丙沙星∙B.病毒唑∙C.碘苷∙D.扎西他滨∙E.阿昔洛韦(分数:0.50)A.B.C.D. √E.解析:八、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在化学结构主要包括核苷类和非核苷类(总题数:4,分数:2.00)61.碘苷的化学结构是∙A.A∙B.B∙C.C∙D.D∙E.E(分数:0.50)A.B.C. √D.E.解析:62.碘苷是于1959年合成的抗病毒药,它在化学结构上属于∙A.嘧啶核苷类化合物∙B.嘌呤核苷类化合物∙C.嘌呤类化合物∙D.氨基糖苷类化合物∙E.多肽类化合物(分数:0.50)A. √B.C.D.E.解析:63.有关碘苷的抗病毒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A.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效∙B.对牛痘病毒有效∙C.对流感病毒无效∙D.对乙肝病毒有效(分数:0.50)A.B.C.D. √E.解析:64.其中核苷类药物主要有∙A.嘧啶核苷类化合物∙B.嘌呤核苷类化合物∙C.嘧啶核苷类和嘌呤核苷类化合物∙D.氨基糖苷类化合物∙E.多肽类化合物(分数:0.50)A.B.C. √D.E.解析:九、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在化学结构主要包括核苷类和非核苷类(总题数:3,分数:1.50)65.金刚烷胺在化学结构上属于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下述有关金刚烷胺的叙述不∙A.化学结构为饱和的三环癸烷∙B.抑制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C.对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较强∙D.对B型流感病毒的作用较强∙E.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分数:0.50)A.B.C.D. √E.解析:66.用于抗病毒的金刚烷胺的衍生物有∙A.金刚烷∙B.金刚烷乙胺盐酸盐∙C.金刚烷甲胺盐酸盐∙D.金刚烷乙胺∙E.以上答案都对(分数:0.50)A.B. √C.D.E.解析:67.金刚烷胺的化学结构是∙A.A∙B.B∙C.C∙D.D∙E.E(分数:0.50)A.B. √C.D.E.解析:十、阿昔洛韦是属于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总题数:3,分数:1.50)68.它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作用机制是∙A.竞争性地抑制DNA聚合酶∙B.竞争性抑制HIV逆转录酶∙C.竞争性抑制蛋白酶∙D.竞争性地抑制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的活性∙E.对以上各种酶均有抑制活性(分数:0.50)A.B.C.D. √E.解析:69.阿昔洛韦的化学结构是∙A.A∙B.B∙C.C∙D.D∙E.E(分数:0.50)A.B.C. √D.E.解析:70.有关阿昔洛韦的临床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疱疹角膜炎∙B.生殖器疱疹∙C.疱疹脑炎∙D.乙肝∙E.HIV-I(分数:0.50)A.B.C.D.E. √解析:。
抗病毒的消炎药有哪些抗病毒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抗病毒的消炎药有哪些抗病毒一般有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片等,消炎药一般有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
一、抗病毒药:1、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主要成分为磷酸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类的药物,可以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还可以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可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可以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
2、利巴韦林片:主要成分为利巴韦林,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以及皮肤疱疹病毒的感染,服用巴韦林片可以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具有免疫以及中和抗体的作用。
抗病毒药还有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患者可以遵医嘱用药。
二、消炎药:1、阿莫西林胶囊:其药品类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可以治疗敏感菌引起的疾病,比如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2、头孢克肟胶囊:属于抗菌药,可以用于链球菌属、肺炎球菌、淋球菌、卡他布兰汉球菌引起的疾病。
另外,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青霉素V钾片、阿奇霉素胶囊也属于消炎类的药物,需要遵从医嘱用药。
抗病毒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抗病毒口服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抗炎、解热的功效。
通常用于风热感冒、流感、手足口病、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本品的主要成分为板蓝根、藿香、连翘以及石膏、芦根、生地黄等。
其中抗病毒作用最显著的是板蓝根,据医书记载,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对病毒有抑制作用,同时可增强机体抵抗力,药物组分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还包括藿香和连翘,藿香有止吐、发散风寒的作用,连翘可以消除痈毒。
其他的几种药物与上述三种中药配合,能够加强抗病毒作用,同时含量增强解热消炎、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抗病毒口服液对于甲型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肺炎双球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疗效较好,但是本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和禁忌仍不十分明确,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不可自己擅自服用。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及使用说明随着病毒性疾病的增多,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抗病毒药物可以帮助人们抵抗病毒感染,缓解症状,甚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及其使用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病毒性疾病。
一、抗流感药物抗流感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常见的抗流感药物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阿那米韦等。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减轻症状。
它适用于治疗12个月及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持续5天。
但需要注意的是,奥司他韦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扎那米韦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RNA聚合酶来阻断病毒复制。
它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持续5天。
扎那米韦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
阿那米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减轻症状。
它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两次,持续5天。
阿那米韦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二、抗疱疹药物抗疱疹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
常见的抗疱疹药物有阿昔洛韦、曲安奈德和伏立康等。
阿昔洛韦是一种DNA聚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来减轻症状。
它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各种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等。
阿昔洛韦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具体用法和剂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曲安奈德是一种局部应用的抗炎药,适用于治疗皮肤和黏膜的疱疹病毒感染。
它可以作为外用药膏或喷雾剂使用,每日使用3-4次,持续5-7天。
曲安奈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伏立康是一种免疫调节剂,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抑制病毒复制。
它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每日口服三次,持续7天。
伏立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
三、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抗病毒中成药十大排行榜抗病毒中成药是指能够对抗病毒感染并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
随着病毒感染疾病的增多,研发出多种抗病毒中成药,为治疗病毒感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众多的抗病毒中成药中,以下是十大排行榜的成药,它们已被证明在抗病毒方面具有出色的效果。
1. 清热解毒片清热解毒片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主要由黄芩、连翘、板蓝根等中草药组成。
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阿昔洛韦软膏阿昔洛韦软膏是一种应用于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抗病毒药物。
它可以广泛用于治疗皮肤和黏膜病毒感染,如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
3. 雷帕替韦雷帕替韦是一种口服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感染能力,起到抗病毒作用。
4. 阿昔洛韦注射液阿昔洛韦注射液是一种用于静脉输入的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疱疹病毒感染。
它可以通过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5. 利巴韦林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抗病毒免疫机制来发挥作用。
6. 头孢拉定头孢拉定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同时也具有抗病毒作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症状,并对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7.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气雾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气雾剂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
它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抗病毒免疫功能来起到治疗作用。
8. 利巴韦林口服溶液利巴韦林口服溶液是一种口服的抗病毒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感染。
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来发挥治疗的效果。
9. 饿了么胶囊饿了么胶囊是一种抗病毒中成药,主要由虎杖、忍冬藤等中草药制成。
它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10. 妥拉苏单抗注射液妥拉苏单抗注射液是一种用于静脉输入的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呼吸道病毒感染。
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能力来发挥治疗作用。
抗病毒药物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病毒药物?A. 阿司匹林B. 青霉素C. 奥司他韦D. 头孢克肟答案:C2.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A.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 抑制病毒复制C. 抑制DNA转录D. 抑制RNA转录答案:B3. 下列哪个不是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A. 头痛B. 恶心C. 过敏反应D. 抗菌作用答案:D4. 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流感时通常需要多长时间?A. 1天B. 3天C. 5天D. 7天答案:D5. 抗病毒药物在治疗HIV感染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抑制病毒复制B. 增强免疫系统C. 杀死病毒D. 预防感染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抗病毒药物通常通过_________病毒复制来发挥作用。
答案:抑制2. 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_________使用。
答案:医嘱3. 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是指病毒对药物的_________。
答案:抵抗力4.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头痛、恶心5. 抗病毒药物在治疗HIV感染时,通常需要_________使用。
答案:长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流感时的作用机制。
答案: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流感时主要通过抑制流感病毒复制过程中的关键酶,从而减少病毒的复制数量,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2. 抗病毒药物在治疗HIV感染时,为何需要长期服用?答案:HIV病毒复制速度快,变异能力强,抗病毒药物需要长期服用以维持体内药物浓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3. 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是如何产生的?答案:耐药性的产生通常是由于病毒基因突变,导致药物作用位点的改变,使得药物无法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4. 抗病毒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答案: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时,需要注意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和病毒载量,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