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摄影史
- 格式:ppt
- 大小:12.71 MB
- 文档页数:169
中国摄影通史史料简目本简目根据中国摄影出版社的《中国摄影史1840-1937》(1987年8月第一版)、《中国摄影史1937-1949》(1998年6月第1版)整理,仅为粗略线索,提供给大家,以助思考。
1840-1849 (2)1850-1859 (2)1860-1869 (2)1870-1879 (3)1880-1889 (4)1890-1899 (4)1900-1909 (4)1910-1919 (6)1920-1929 (8)1930-1939 (15)1940-1949 (23)1840-18491843年我国首次用照片进行外交活动的官员,是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
1844年《格术补》、《摄影之器记》(邹伯奇,1819-1869)1844年于勒•埃及尔(法)最早来中国拍摄的外国人1846年香港报纸刊登广告:“香港银版摄影和锌版印刷公司有香港及中国彩色与黑白照片出售。
”1846年《思益堂日礼》(周寿昌,湖南进士)《听雨丛谈》(福格,卒于1856年)林箴(1824-?)中国早期的银版摄影师《救回被诱潮人记》(1847)、《西海纪游草》(1849)吴嘉善(?-1879)我国早期摄影爱好者1850-18591851年“广州镇海楼”(约翰•麦克希)南格禄(法)、李阁朗(法)在中国开设照相馆咸丰年间(1851-1961)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开设照相馆罗森1854年对日本进行了半年的采访摄影赖阿芳1859年在香港开设一家摄影社,并连续营业82年之久。
罗以礼(1802-185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征集到其两幅作品,“自摄像”、“广东老妪像”。
1860-1869费利斯•比特(意大利)在中国一年,留下很多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失陷的大沽炮台》(1860年8月)、《联军占领下的广州镇海楼》(1860年4月)、《北京联军驻地》(1860年10月)、《北京城墙的东北角》、《安定门附近的雍和宫》等。
1861年《观西人以镜取影歌》(倪鸿)1861年王韬客居上海,《瀛壖杂志》提到早期著名摄影师罗元佑的情况。
中外摄影史论文院系名称:设计艺术学院专业班级:艺设F1004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x任课教师: xx流浪的自拍客摘要:如果问道:“哪个华人摄影家在世界摄影史上已经居于被确认的历史地位?”此问题的答案,可能被国人想到的人选,似乎可能列举出郎静山,还有人会举出陈复礼或陈长芬等。
但在我的心里不是以上诸位名家,而是鲜为国人所知的曾广智。
因为他的作品以典型的中国人形象,跻身于世界摄影史的影象画廊,而不是人们仅仅认识到的他的自拍像。
他是一个流浪的人,一个流浪的自拍客,一个与中国思想所融合的自拍客,也许没有什么人能够和他一样,能够在摄影中留下自己的脚步。
曾广智这个不为大多数中国摄影家所知道的华裔摄影家,他的风格、思想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从小在中国生活,后来才游居国外,才能成就他的摄影的独到的见解。
一、“东方遇见西方”独特的摄影理念曾广智以其东方思维的智慧,在世界现代艺术史和摄影史上,以一个人与自然与环境方面的哲理思想,来拓展人类文化与艺术表现的探索路径,并且以其艺术创作实践的影响力,在西方文化社会造成震动。
曾广智秉持的独特“东方遇见西方”摄影创作思想,明显地折射着多元文化的艺术观念。
这样一种自拍影象,既涉及人像摄影范畴,也涉及风景摄影范畴,还涉及观念摄影和行为艺术等等更加广泛的艺术和人文领域。
“综观曾广智的作品,其所显示的不止是一份志业,更像是一桩使命。
他不但具有非凡、准确的眼光,更致力于影像的改良和微妙的进化。
在充斥着花言巧语的艺术十年间,艺术家被视为‘僧医’、‘文化守护神’甚至‘末期资本主义的评论家。
’但是曾广智却选择了一个极其广泛的主题:艺术家化为游客,置身于这个在社会生活中受制于怪异速度的人们与日俱增的现代世界。
曾广智不断地凭借着个人想象力与天然或人造奇观间的对抗,来表达。
是这样,曾广智带着源于血缘的东方情愫,以其艺术人生游走于西方世界的异乡旅途,在实践“东方遇见西方”的艺术使命过程中,他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通融,立下了独辟蹊径的汗马功劳。
新闻摄影历史:1、1839.8.19摄影术诞生2、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德国汉堡大火废墟(1842.5.5)3、罗杰分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历史上第一次用摄影记录历史事件4、早期新闻照片的媒介主要是画报(1842《伦敦新闻画报》)5、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刊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1、19世纪末申报请照相馆的人去现场拍摄2、国内时报刊登第一张时事照片(1906.3.29《京话时报》)3、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副刊《时报.图画周刊》预刊号(1920)4、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由北京大学学生创立5、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图片通讯社6、职业摄影记者的出现(第一个在报上登出名字的是李少穆,在上海《神州日报》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摄影史1、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就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2、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发展3、革命战争时期的摄影家:罗光达《金顶妙峰山》《收复西斋堂》、沙飞《战斗在古长城上》、吴印咸《白求恩大夫》(1939河北)、石少华中国新闻摄影改革进程:1、确立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2、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3、新闻摄影实践的探索与突破4、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20世纪30~60年代世界新闻摄影繁荣时期的重要事件1、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2、1947 马格南图片社创立(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布列松、罗伯特.卡帕、西蒙、乔治.罗杰3、美国农业部农业安全管理局大型记事摄影活动4、1937美国《生活》画报创刊,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见长5、1942普利策新闻奖开设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又增加新闻特写照片奖6、1956“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成立基本技巧:1、感光度越高,底片颗粒越粗,放大后效果越差(ISO=0.8/H暴光量)2、小光圈(1.4)用于特写,景深小,前后景是模糊的;中值光圈(22)景深大,前后景都很清晰。
1900年,国际镜头制造商巴黎会议商定镜头光圈级数统一。
190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成立。
1902年,美国耶鲁大学开始有了新闻摄影课。
1902年,美国摄影家斯蒂格利茨组织“摄影分离派”,使美国摄影界摒弃了19世纪以来模仿欧洲学院式艺术的传统。
20世纪初,艺术摄影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
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用照片报道新闻的报纸。
1904年9月30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照片,为日本报刊刊登照片之始。
1906年,德国化学家制出第一批对所有颜色都能感光的黑白“全色”片{胶片与干版)。
1909年,海因发表两套童工照片直接影响厂美国关于童工的立法。
以推动社会变革为己任的写实派摄影家把镜头对准人和社会,海因是其代表人物。
1912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发售袖珍柯达相机。
1914年,美国开始在护照上贴用像片。
1916年,伊斯曼柯达公司生产出第—台具有测距器的相机。
1917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开发出航空照相机及航空摄影所用软片,广泛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美国摄影家科伯恩拍出第一批抽象照片,名为“旋涡照片”。
1919年世界摄影出现新的流派——抽象主义摄影。
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命令,把俄国摄影、电影工商业收归国有。
之后,苏联把这—天当作苏联摄影的诞生日。
20世纪20年代,德国摄影家哈特菲尔德运用剪辑照片作政治宣传。
1921年,匈牙利摄影家莫霍伊——纳吉.尝试不用照相机的抽象摄影。
后发表《绘画•摄影•电影》、《新的视觉》等文。
他的理论与实验对20世纪中叶西方摄影、美术及应用美术有很大的影响。
1921年,美国超现实主义摄影家曼•雷把多种平面的、立体的不透明物,放在感光纸上曝光和显影,制作出“光影图像”。
1929年他发明“中途曝光”技术。
1921年,伊斯曼柯达公司制出第一批放大机。
1922年,小机身、大口径(f2-f1.8)镜头的Er-manox相机在德国出世。
在徕卡相机出世前许多摄影记者使用它。
中外摄影史中外摄影史1. .流传至今的金属板固定影像照片<<牵马的孩子>>是尼埃普斯1825年拍摄的,它拍摄的是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这照片是有确切年代可稽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2. 尼埃普斯于1826年拍摄<<窗外风景>>是世界上第一张自然拍摄的照片.3. .1839年8月19日.法兰西学术院举行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正式认定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创立了摄影术,并将这一发明公之于众.达盖尔在1839年8 月20日出版发行了<银版摄影术与透视画的演进实录>一书.这本后来被简称为”达盖尔摄影手册”的书迅速传遍欧美.4. 1839年塔尔博特得知达盖尔法即将公布,便于1839年1月申报了自己创立的负像,正像摄影系统.1841年,经历改进完善后的塔尔博特负正系统摄影才在英国正式获得专利权.塔尔博特把他这一摄影方法命名为”卡罗式摄影” 5. 塔尔博特除作为摄影主流负正系统发明人而载入摄影史册外,在1833年至1846年间以连载方式,发表了著名的作品<<自然的画笔>>,<<打开的门>>. 6. 亚当森的肖像摄影稳定地展示了卡罗摄影的优点.7. 法国人勒.格雷.成为”美术沙龙”平面艺术组的第一位摄影家,1855年在世界展览上奖.1856年拍摄的<<海上的双栀船>>,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国家最高当局支持的摄影团体”英国皇家摄影学8. 1853年”(时称”英国伦敦摄影学会”)在伦敦成立. 会9. 画意摄影的真正开拓者,还要数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1857年,雷兰德在英国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代表性摄影作品<<人生的两种选>>,使他赢得了”艺术摄影之父”的美誉. 择10.罗宾逊式的画意摄影又被称为”风俗画意摄影”1858年罗宾逊的代表作<<逆留>>.11.罗宾逊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艺术摄影实践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摄影理论家和活动家.1869年塔出版<<摄影的画意效果>>.1884年,罗宾逊又发表《照片的构图方法》。
中外摄影史第一节:摄影史前史1786-1830 面向摹写术面向摹写术虽然与摄影技术发展毫不相干,但它可以被说成摄影在观念形态上的向导,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今天的投币照相机以及波拉罗伊德相机(一次性成像相机)的产生。
第一节影术的诞生摄影术诞生的原因:社会需求、描绘世界、记录影像、传递信息1. 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1827年尼埃普斯用8个小时曝光拍摄了《窗外景色》,并称其摄影方式为阳光摄影术。
2.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银版影法”1837年,《工作室一角》被认为是首次定影成功的金属银盐干版,并作为摄影术发明的凭证。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公布发明,摄影术公布于世。
达盖尔银版摄影的优点:影响品质极其优良,颗粒细腻,影像锐利,层次丰富。
曝光时间减少到30分钟。
达盖尔银版摄影的缺点:观看照片视线必须与照片成一定角度,且不可复制,不利于影像的传播。
达盖尔主要作品:《巴黎寺院街》1838年3.“负正系统”与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1841年,塔尔博特为他发明的卡罗版摄影术申请了专利。
卡罗式摄影术的特点:优点:成本低廉,可反复印制缺点:使用纸纤维成像,颗粒粗,清晰度差,反差大。
塔尔博特主要作品:《巴黎林荫道的风景》1843年;《自然的铅笔》摄影集1844年-1846年1840年,巴耶尔《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第二节影初创期的艺术探索1. 影术的应用和改进蛋白相纸:尼埃普斯的侄子发明蛋白玻璃摄影法,但因感光速度慢改成“蛋白相纸”优点:影响质量好,不易褪色,提高了影像的层次感,降低了反差和硬度。
1851年阿切尔“火棉胶法”:又称为湿版法,因为火棉胶干了就不感光了。
湿版摄影法优点:底片影纹极清晰,可无限印制;价格低廉;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火棉摄影法;它的光敏度比卡罗式摄影法和蛋白玻璃摄影法都高湿版摄影法缺点:使用不便,操作困难;都必须随身携带俺是帐篷最早的战地摄影师——罗杰·芬顿——克里米亚战争(1855)2. 早期肖像摄影1853年,法国杜里奥《裸体》1853年,法国维伦努《拿水瓶的女子》苏格兰,希尔和亚当逊,以卡罗式摄影术为人们拍摄肖像。
《中外摄影史》(课程代码01196)自学考试大纲《中外摄影史》(课程代码01196)自学考试大纲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中外摄影史》是图片摄影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摄影的发展过程,了解各种摄影风格、摄影流派的成因及特点,了解著名摄影家的代表作品,了解各种摄影理论之间的继承和演变,通晓摄影艺术的渊源与现状,开阔眼界,打开创作思路。
Ⅱ.课程内容与考试目标外国摄影史部分第一章摄影术的诞生及初创期的艺术探索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摄影术产生的过程,知晓摄影术的最初来源。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摄影术的诞生1.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2.摄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3.“负正系统”与塔尔博特的“卡罗摄影法”第二节摄影初创期的艺术探索1.摄影术的应用和改进2.早期肖像摄影与希尔、亚当森3.早期风光摄影与勒·格雷4.地志考察摄影与汤普逊、奥沙利文三、考核知识点(一)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及其作品(二)早期肖像摄影的特点及其代表摄影家(三)早期风光摄影的特点及其代表摄影家(四)地志考察摄影及其代表摄影家四、考核要求1.识记: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时间、发明人、代表作品。
2.领会:早期肖像摄影、风光摄影、地志考察摄影的特点。
3.应用:从早期摄影术出现,了解摄影创作的分野;联系后来摄影艺术的发展,了解不同类型摄影的本质内涵。
第二章画意摄影的崛起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画意摄影的概念及其内涵,了解画意摄影的具体创作技法和美学观念,学习其早期摄影家及其代表作品。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情景画意摄影与雷兰德1.高艺术(High Art)摄影(1)观念:“掩盖平凡和丑陋”,阐述道德,给人教益。
(2)题材:避免表现日常生活,常用流行诗、历史传说、《圣经》故事、寓言、基督生活为题材。
(3)前期拍摄:搭置精巧布景、精心安排模特。
(4)后期制作:采用叠印法,制作较难。
2.雷兰德及其代表作品第二节风俗画意摄影与罗宾逊1.画意摄影特点(1)表现个性和才华,反对刻板的传统模式;(2)美感比题材本身重要,影调、线条、平衡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画面的现实意义;(3)为了美的效果,世俗和丑陋的题材要避免。
【摄影史话】摄影术170年大事记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
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
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摄影的发展史关于摄影的发展史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发射或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摄影的发展史,一起来看看吧。
一、摄影术的诞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的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前468-前376)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直到16世纪的后半页,欧洲人在墙壁上打孔并装上凸透镜,从另一侧的墙壁上观看室外的彩色图像。
称为“暗室”。
17世纪初,装有凸透镜的小型“暗箱”开始出现,用来作为绘画的工具。
但300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把画面固定下来。
19世纪初,英国人韦奇五德用皮子作画“阳光画”最终失败了。
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是1826年由法国人尼普斯拍摄的《鸽子棚》。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在1839年。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
二、摄影术的发展1、卡罗式摄影术;2、玻璃的使用;3、火棉胶的发明;4、从湿板到干板;5、从干板到胶卷;6、柯达公司的诞生。
三、从黑白到彩色黑白胶卷:1981年:ISO20°;20世纪20年代:ISO30°;20世纪40年代:ISO100°; 20世纪50年代:ISO400°;20世纪60年代:ISO3200°;1936年,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反转片胶卷(Kodakchrome);1937年,爱克发公司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负片胶卷(Agfacolor)。
四、四大胶片公司柯达公司:美国,1888年;爱克发公司:德国,1873年;依尔福公司:英国,1879年;富士公司:日本,20世纪初。
五、照相机的发展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839年以后,去掉反光镜的“暗箱”成为照相机;1860年,带有皮箱的照相机出现(黑布蒙头);190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以后,单镜头反光相机开始出现;18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以后,数码相机出现。
世界摄影史大事年表来源:作者:1789年:尼普斯兄弟——约瑟夫·尼塞尔·尼普斯和克洛德·尼普斯首次用暗箱尝试化学固定图像。
1802年:托马斯·韦奇伍德在伦敦发表了关于玻璃上复印绘画的方法和通过光在硝酸银上制作剪影的报道。
1816年:尼普斯用自制的相机装在他工作室窗户上拍摄了首批纸照片。
181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F.W.汉克尔发现了硫酸钠可以溶解银盐。
1822年:尼普斯使用涂了柏油的玻璃板制作出第一张不褪色的平面凹版照相图片。
1826年:尼普斯通过眼镜制造商文森特·查瓦里(Vincent Chevalier)结识了制作了辉煌的巴黎实景模型的路易·雅克·达盖尔。
1827年:尼普斯制作了第一张幸存下来的不褪色照片(直接的正片),使用一块涂了感光沥青的薄板,在他的工作室窗户上曝光了8小时。
1829年:尼普斯和达盖尔为摄影技术发明的商业应用签订了和合同。
1834年:英国学者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开始在感光纸上实验摄影。
1835年:塔尔博特从里面拍摄了实验室窗户,由此生产了第一张负片,由此产生了第一张负片。
他用自己的小相机拍摄了许多自家的负片。
除早期的成功外,塔尔博特没有把自己的实验公之于众,到1839年,达盖尔的摄影法变得众所周知。
1837年:达盖尔在对塔尔博特的研究不知情的情况下,经过了漫长的实验后,发现了食盐可以做定影剂。
1839年:物理学家和国会议员弗朗西斯·阿拉哥向巴黎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达盖尔的发明。
伊伯里·贝亚德在纸上的直接正片摄影机械实验成功,他随即在拍卖大厅举办了面向公众的30张照片的展览会。
卡尔·奥古斯特·凡·史蒂希尔和弗兰兹·凡·卡博尔开始在慕尼黑实验。
法国ZF决定购买达盖尔的发明。
阿拉哥在巴黎参加艺术和科学院会议时详细介绍了尼普斯和达盖尔的发明。
摄影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摄影发展史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记录历史、展示美丽景色、捕捉珍贵瞬间的使命。
从古代到现代,摄影技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摄影史的发展之路。
一、古代摄影的雏形古代人类尝试着捕捉世界的图像已有悠久历史。
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墨子学派提出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制造出简易的相机。
而在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科学家欧几里得研究了光线的传播,也为后来的摄影技术打下了基础。
二、早期摄影的发展摄影术正式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法国化学家约瑟夫·尼埃普斯·尼埃佩发明了暗室和镀银板,使得在暗室中曝光的图像可以被固定下来。
他的发明被视为早期摄影的雏形,并奠定了后来摄影技术的基础。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在1826年成功地通过银版摄影法拍摄到了第一张被认可的摄影作品,从此掀开了摄影的新篇章。
三、胶片摄影的崛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胶片摄影技术的引入使得摄影过程更加便捷。
英国人乔治·伊斯特曼在1884年成功制造出了可卷曲的柔软胶片,使得摄影机可以更轻便和灵活。
这项发明彻底改变了摄影工艺,使得摄影成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并为摄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数码摄影的革新20世纪末,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摄影技术应运而生。
数码摄影利用数字传感器将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在内存卡中储存并可以随时复制、编辑和分享。
这一革新使得摄影更具实用性和便捷性,同时也为后期的图像处理和修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五、手机摄影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摄影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摄影师的专利。
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即刻分享美图。
智能手机内置的多功能摄像头和各种拍摄应用程序,使得摄影更加简单易行。
手机摄影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摄影方式,成为了记录生活、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六、虚拟现实摄影的前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为摄影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借助虚拟现实摄影技术,我们可以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影像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实景之中。
国外摄影的发展史一,史前摄影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墨子不仅发现了这个现象,而且对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他认为光线象箭一样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例如屋外站立一个人,他头顶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墙壁的下方,而他脚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射到了墙壁的上方,因而人像是倒立的。
这是人类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最早的记录。
这就是著名的小孔成像原理,比欧洲整整早了2000年。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二,摄影的诞生在摄影的最终发展有三位最主要的创始者。
△1825年拍出第一幅照片《牵马的孩子》△1826年拍出名作《窗外的景色》△尼埃普斯使用过的相机2,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3,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派摄影法的奠基人。
1835年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
用来印制正像。
1839年1月向法国和英国的皇家学院申报失败。
而他的由负像到正像的发明却为现代负片工艺开创了新起点。
△卡罗式摄影术拍摄的部长肖像的负片及印片三,感光材料和相机的发展1,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1851年,英国雕塑家F•S•阿彻尔发现火棉胶是很好的胶合剂,可以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样会变黄或干裂。
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也就是著名的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湿版法的优点是光敏度高,感光快。
拍风景约需10秒至1分种,拍人像只要2至20秒。
再用蛋清相纸,便可以印出无限量永久性的照片,且影像、纹理清晰,层次丰富,景物优美真实,价格低廉。
△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机2,第二次大革新——干板摄影普及的曙光19世纪70年代,摄影在技术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
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发明了另外一种以玻璃为感光版的摄影方法“干版法”,玻璃干版在感光能力上又有提高,质量很稳定,摄影时比“湿法”方便很多,在室外阳光下曝光时间可缩短到1/25秒。
中外摄影史第一节:摄影史前史1786-1830 面向摹写术面向摹写术虽然与摄影技术发展毫不相干,但它可以被说成摄影在观念形态上的向导,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今天的投币照相机以及波拉罗伊德相机(一次性成像相机)的产生。
第一节影术的诞生摄影术诞生的原因:社会需求、描绘世界、记录影像、传递信息1.尼埃普斯的“日光刻蚀法”1827年尼埃普斯用8个小时曝光拍摄了《窗外景色》,并称其摄影方式为阳光摄影术。
2.影术的正式诞生———达盖尔的“银版影法”1837年,《工作室一角》被认为是首次定影成功的金属银盐干版,并作为摄影术发明的凭证。
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公布发明,摄影术公布于世。
达盖尔银版摄影的优点:影响品质极其优良,颗粒细腻,影像锐利,层次丰富。
曝光时间减少到30分钟。
达盖尔银版摄影的缺点:观看照片视线必须与照片成一定角度,且不可复制,不利于影像的传播。
达盖尔主要作品:《巴黎寺院街》1838年3.“负正系统”与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1841年,塔尔博特为他发明的卡罗版摄影术申请了专利。
卡罗式摄影术的特点:优点:成本低廉,可反复印制缺点:使用纸纤维成像,颗粒粗,清晰度差,反差大。
塔尔博特主要作品:《巴黎林荫道的风景》1843年;《自然的铅笔》摄影集1844年-1846年1840年,巴耶尔《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第二节影初创期的艺术探索1.影术的应用和改进蛋白相纸:尼埃普斯的侄子发明蛋白玻璃摄影法,但因感光速度慢改成“蛋白相纸”优点:影响质量好,不易褪色,提高了影像的层次感,降低了反差和硬度。
1851年阿切尔“火棉胶法”:又称为湿版法,因为火棉胶干了就不感光了。
湿版摄影法优点:底片影纹极清晰,可无限印制;价格低廉;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火棉摄影法;它的光敏度比卡罗式摄影法和蛋白玻璃摄影法都高湿版摄影法缺点:使用不便,操作困难;都必须随身携带俺是帐篷最早的战地摄影师——罗杰·芬顿——克里米亚战争(1855)2.早期肖像摄影1853年,法国杜里奥《裸体》1853年,法国维伦努《拿水瓶的女子》苏格兰,希尔和亚当逊,以卡罗式摄影术为人们拍摄肖像。
摄影简史4个时期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初期发展(公元前400多年——1839年——1870年)小孔成像,摄影雏形原理探索,沥青作为感光剂二、摄影术快速发展期(1870年——1914年)使用卤化银做感光剂,曝光时间缩短三、摄影术成熟期(1914年——1960年)发明了胶卷和简单易用便于携带的相机,摄影大众化四、摄影术电子化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至今)电子化,数码化技术应用1825年法国发明家奈斯福尔.尼埃普斯使用感光方法制作的《牵马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照片。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银版摄影技术正式问世。
达盖尔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之父”贝亚德将照片第一次登上了报纸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这位柯达公司的传奇创办人,他成功的运作一些技巧,让小型的摄影机具进入到各个家庭1892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和下属威廉•迪克森(William Dickson)推出了35mm胶片规格,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905年柯达公司使用胶片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单镜头反光相机♦19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数码相机开始出现1975年,柯达公司用CCD制造了可以操作的电子相机,实验室阶段的数码相机诞生摄影鉴赏摄影佳作的三个原则•1)一个鲜明的主题;•2)强烈的吸引力,欣赏者的眼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作品;•3)画面简洁,是减法。
成为经典摄影作品的六大准则:1作品准确定位,手法合法;2)作品对生活有独特的见地;3)创新,包括手法、立意和主题等4)作品领否令人激动或者过目不忘作品技巧娴熟6)有社会反响,经得起历史考验摄影出烂片西意欧十大三字经定律1)镜头多2)随便拍3)学习少4)俗旅伴5)缺准备6)闹哄哄7)居高位8)交孬友9)缺风格10)无恒心突出主体的六个手法•1黄金分割点•2大小对比•3明暗对比•4色彩对比•5动静对比•6虚实对比摄影画面的影像要素线条: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在画面中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世界摄影史大事年表(1881年—2004年)1881年在美国,弗雷德里克• E.艾夫斯发明了网版照相制版工艺,让照片和其他影像的复制操作变得同印刷文字一样。
1883—1890年使用干版或胶卷的小型相机问世(特别是乔治•伊斯曼的柯达相机),曝光与胶片冲印的商业流程分离,从而使得人们对摄影的兴趣增加。
1888—1890年查尔斯•德里费尔德和斐迪南•胡尔特确立了测定影像亮度、曝光度和感光乳剂敏感度的方法,并于1890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感光测定的文章。
雅各布•里斯出版了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图片集《另一半是怎样生活的》。
1889年英国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出版了《自然主义摄影》(Naturalistic-Photography)一书。
普罗塔F7.5镜头——第一款去像散透镜镜头发明。
乔治•伊斯曼为透明胶卷申请专利。
1890年照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流行的期刊上,并逐渐取代手绘插图。
越来越多的女性涉足摄影,有的作为专业,有的仅仅作为业余爱好,尤其是在美国。
1890—1910年摄影艺术运动在欧洲和美国盛行:连环会、巴黎摄影俱乐部、摄影分离派和其他的画意摄影组织兴起。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展示了一种照相投影仪,可以每秒显示16帧画面。
1897年采用埃夫斯和斯蒂芬•霍根发明的网版技术,网版图片第一次通过电动印刷机在报纸上印刷出来。
1898年美国摄影家吉米•赫尔在古巴拍摄美西战争。
尤金•阿杰在巴黎开始摄影生涯,并持续到1927年。
1900年定焦伊斯曼•布朗尼相机问世。
1903年艺术摄影杂志《相机作品》在美国发行。
1904年刘易斯•海因在纽约开始了作为社会摄影师的职业生涯。
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里昂发明了制作全彩照片的奥托克罗姆工艺,并于1907年投入商业使用。
1905年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在纽约第五大道291号开办了摄影分离派的小画廊。
1906年第一批全色干版在英国问世。
1907年美国摄影家爱德华•S.柯蒂斯开始刊出《北美的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