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效果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风康复护理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疾患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由于缺乏康复期护理干预,导致患者致残率增高,约有70%〜80%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文章对18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对中风康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脑中风康复期患者180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且已度过危险期。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43~79岁,平均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6例(%)、34例(%)、16例(%)。
对照组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41~78岁,平均岁;合并咼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分别为58例(%)、38例(%)、1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止血治疗,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一般治疗。
观察组:待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相对平稳48h后由康复护士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及护理: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锻炼。
②偏瘫肢体的康复锻炼:急性期患者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
康复训练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床边训练阶段:使患者肢体处于正确的体位,防止关节变形及脱位。
如仰卧位时,上肢置于枕上,使其保持轻度外展位,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如砂袋等以防下肢外旋。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中风患者康复期中的效果及意义。
方法:选择10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护理干预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护理不采取护理干预。
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组50例患者中, 治愈6例, 疗效显著者16例,有效24例,无效4例, 有效率85%。
对照组50例,治愈4 例,疗效显著者14 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有效率78%。
结论:脑中风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对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和远期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脑中风;康复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45-02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的疾病 [1]。
本文收集了增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住院100例处于康复期的脑中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护理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100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检查确诊(诊断全部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2]标准) 脑中风。
其中脑梗死53例, 脑出血47例,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平稳,转入本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干预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3~68岁。
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8~69岁。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失语、抑郁、智能损害、及肢体功能损害。
护理干预组除有效治疗和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
浅谈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摘要】中风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
预后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合理的治疗病情稳定以后,系统的护理也很重要,可使患者得到较好的康复。
本文旨在总结中风患者的护理经验,使更多的中风患者有一个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中风患者;康复期护理中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且易留后遗症。
康复期适当的护理与早期的治疗同等重要。
对患者日后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有直接关系。
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如偏瘫、大小便失禁,运动、感觉和语言障碍。
中风患者易产生心里紧张和不安等焦虑情绪。
因此我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对中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1 心理护理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证明,患者的心理平衡及心理康复在疾病恢复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风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心理一时难以承受,尤其是大小便不能自理者,生活离不开他人的照顾,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日常生活护理需安排一个舒适、安静、方便的修养环境,可减轻病者身心疲惫;再者患者身体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不安、紧张、急躁等。
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运动、感觉和语言功能障碍或受限,又不能自我调节不良心态和恶性刺激,可使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对肌体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中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劝慰并与其谈心,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让其将内心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与同情、理解、安慰,使其保持愉快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检查及护理,这对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很有作用。
耐心向患者解释,要以宽容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能以情乱气、不要过怒、过思,只有心平气和,才有利于康复。
2 饮食护理中风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饮食应以高蛋白、蔬菜水果、低糖、低盐、低脂肪类的食材为主。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72小时后要给与鼻饲流质饮食,如米粥、鱼汤、豆浆、牛奶、鸡蛋汤等易消化有营养、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每次鼻饲量约200ml,(注意每次鼻饲后要打点儿清水冲洗胃管)每日4-6次,要防止患者呛咳,并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这样能促使患者早日从口腔进食;对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喂食时让患者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患者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行。
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的效果探讨发布时间:2021-11-18T07:05:01.92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7期作者:黄子华[导读]黄子华(博白县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600)【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内的500名脑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5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实行常规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应用效果脑卒中称为中风,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是一种影响脑部组织的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主要表现为缺血、出血性损伤症状,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的特点,经及时入院诊治依旧存在继发性神经损伤情况,导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及偏身麻木等情况[1-2]。
偏瘫作为一种功能障碍性的后遗症,其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表现在生活不能自理,需经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自身情况,通过肢体康复、穴位按摩等方法组合治疗后,引导患者自主康复锻炼,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
本文通过早期康复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分析其护理效果,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8年1月与2021年2月内500名脑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250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男135例、女115例,年龄范围介于50~78岁,平均年龄(64.5±8.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0例、女100例,年龄范围介于51~80岁,平均年龄(65.5±8.5)岁。
纳入标准:(1)本次实践经伦理委员会同意;(2)经临床脑血管病病理学、影响学诊断为脑中风偏瘫;(3)患者神志模糊、肢体障碍障碍症状明显,家属知情且自愿参与、签署实践同意书。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的不合理等因素,中风成为当今社会中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病症之一。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风患者的饮食、生活、语言、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对中风患者康复护理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中风患者;饮食调护;生活护理;语言训练;心理护理;功能训练中风患者所留有的后遗症的程度是不同的,但是程度轻重,都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
通过实际调查和病例分析,我们发现,在对中风病人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预防甚至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这些措施实施起来都不是特别困难,主要就是要求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以及患者的合作。
比如护士的用心照料,医生的合理疗法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通过各种治疗程序,消除病痛。
笔者详细记录了具体的护理方法及笔者在治疗患者期间的个人体会。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0年-2011年共收治中风病人80例,其在80例中风患者中,脑梗死55例,脑出血25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55-74岁,平均65.6岁,均采用专业仪器,对患者进行了治疗。
通过治疗与复健过程,大部分患者恢复了健康,且将后遗症的发生率降到了最低,未对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2 治疗实际方法2.1 饮食疗法由于大部分的中风患者体重超标,且大多伴有痰湿状况。
因此,可以从饮食方面合理调配,减轻患者的病痛。
大部分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贯彻清淡的原则,而且由于年龄原因,最好选择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且含糖分不宜过高。
同时应该强烈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少吃含脂量以及辛辣的食物,减少对胃的刺激。
同时应该注意食物的搭配,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风患者大部分的病症表现是动作无法自如地进行,因此在治疗时更要注意患者的运动,对患者进行有关的教育,使患者每天有合理的运动量。
2.2 护理要领在进行治疗时,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大部分中风患者由于生活无法自理而必须住院配合治疗,因此医院的病房成为他们的活动场所,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浅谈中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中医护理方法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中医护理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观察组(n=52)为2009年8月~2010年8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对照组(n=52)为2008年7月~2009年7月52例中风偏瘫患者未接受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功能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康复锻炼后,观察组adl量表各项的独立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1.2.1 一般方法:护理人员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中风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
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清淡素食,避免摄入过多动物脂肪、肉类等,严禁烟酒。
康复训练以说教式为主,病情稳定后通过主动及被动训练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1.2.3 中医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病情、日常生活行动能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训练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修改治疗计划。
急性期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密切留意患者七情,做好精神疏导。
重视饮食疗法,康复期应加强滋养肝肾、调和阴阳。
1.3 疗效观察: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康复情况;评价患者康复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的生活功能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x2检验、t检验,p0.05),康复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不能自理22例、部分自理16例、完全自理14例,观察组不能自理2例、部分自理15例、完全自理35例,观察组完全自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脑中风是严重危害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脑中风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除了注重疾病的治疗,还关注疾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锻炼宜与发病同步开始[2]风后通过早期康复锻炼、积极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3~4]中医护理强调以人为本,急性期中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可于发病3天左右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功能训练,中脏腑昏迷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初期各关节活动3~4次/d,注意保护肩胛骨,患者独立完成床上翻身、上下肢控制训练,练习直到坐位i级平衡改为站起训练,患侧腿部循序进行负重、体重平衡分配训练,待站立稳定后开始日常生活锻炼。
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目的探析脑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择2012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偏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观察组的FMA和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将早期康复护理运用脑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标签:脑中风;偏瘫;早期康复脑中风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中老年人,它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一起被合称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1]。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脑卒中后,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尤其是偏瘫,不仅威胁患者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
因此,本文探讨了脑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偏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
观察组中26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为(62.3±6.1)岁,平均治疗时间(29.8±8.5)d;对照组中27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为(62.6±6.4)岁,平均治疗时间为(30.2±8.9)d。
两组的病程、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包括抗凝溶栓、控制血压、脑细胞复活剂以及脱水降颅压等多个方面。
1.2.2护理方法1.2.2.1对照组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如下:①监测生命体征。
中医护理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对策分析中风(stroke)是指由于大脑或脑血管发生病变,导致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常见的中风类型有脑梗死和脑出血。
中风虽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染病,但是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影响同样巨大。
中风恢复期是指患者从中风发生后自身开始逐渐康复,一般持续数月至数年不等的时间。
中医护理作为中风恢复期护理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直以来被广泛采用。
本研究通过对中医护理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并且探讨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8年期间在某院住院治疗的中风恢复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分别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和仅西医治疗两种方法。
在治疗期间,我们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使用情况、护理操作、康复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记录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基本状况相似,但是在治疗方法上的不同导致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经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病情更快地得到了好转,而且康复恢复的速度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疗期间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营养状况也受到了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营养状况比较良好,体重增加更稳定。
护理对策中医护理的主要形式是针灸、推拿、艾灸等,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护理中,取得良好的中医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在护理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动员患者积极参与运动训练:中风恢复期患者因为脑部神经受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这时候我们应该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运动,如步行、上下楼梯等,帮助他们建立对身体的信任感和自尊心。
2. 每天安排时间进行言语训练:中风恢复期患者由于大脑受损,会出现失语等疾病,我们可以在日常护理中安排时间进行言语训练,例如通过听录音、读报纸、讲话等方式进行,有助于患者言语的恢复和康复。
3.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护理人员在日常照护中应该做好饮食营养计划,遵照营养需求为患者提供养分丰富的饮食,并且要注意饮食方面的卫生。
中医康复护理用于早期中风偏瘫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用于早期中风偏瘫效果。
方法:将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在选择患者例数时,将86例作为总研究的例数,对于本研究所选的患者而言,患者入院最早与最晚的时间分别为2021年5月、2023年1月,研究人员在对研究对象实施分组的过程中,运用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的方式,两组患者的平均例数均为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试验组接受中医康复护理,观察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试验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改善,P<0.05。
结论:中医康复护理用于早期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早期中风偏瘫;护理效果脑中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
在当前的医疗水平条件下,虽然患者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治疗,然而诸多患者在治疗过后会出现中风偏瘫的不良情况,从而会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面对该种情况,良好的护理配合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2]。
对于过去所采取的传统模式而言,其未能够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
目前中医康复护理受到诸多护理人员的青睐,成为其一致的选择,可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效果[3]。
本研究将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在选择患者例数时,将86例作为总研究的例数,对于本研究所选的患者而言,患者入院最早与最晚的时间分别为2021年5月、2023年1月,研究人员在对研究对象实施分组的过程中,运用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的方式,两组患者的平均例数均为43例。
将23:20作为对照组男、女性患者的数量比,平均年龄是(62.2±0.3)岁;将24:19作为试验组男、女性患者的数量比,平均年龄是(62.9±1.3)岁。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风偏瘫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研究中使用的护理方案均是患者家属商议一致后共同决定并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