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而居1
- 格式:ppt
- 大小:471.00 KB
- 文档页数:17
傍水而居的意思1. 引言傍水而居是一个常见的词组,它描述了一个人或某个地点紧靠水源而建的居住环境。
傍水而居的意义和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傍水而居的一般意义、历史背景、文化影响以及环境效益。
2. 傍水而居的历史背景傍水而居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水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
许多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是建立在河流或海洋附近的地区。
河流提供了人们饮用水、灌溉农田、交通运输和捕鱼等生活必需品。
在这些古代文明中,人们学会利用水资源创造出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例如,尼罗河是古埃及发展农业和贸易的关键。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灌溉沿岸农田,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农业系统。
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也是在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3. 傍水而居的文化意义傍水而居不仅仅是基于生存的考虑,也与文化和精神层面有着深刻的联系。
对许多文化而言,水是一种神圣的元素,代表着生命、纯净和宁静。
因此,傍水而居的地区往往被人们视为宝贵的天赐之地。
在很多宗教中,水是一种净化和重生的象征。
例如,基督教洗礼仪式就常常在水体旁进行,象征着一个人的信仰转变和新生命的开始。
而印度的恒河是印度教信徒们朝圣的目的地,他们相信洗礼在恒河中可以洗净他们的罪恶。
傍水而居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艺术和文学中。
许多文学作品描绘了傍水而居的美景和人们与水的亲密关系。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歌中经常描绘山水之间的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4. 傍水而居的环境效益傍水而居的环境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水源的近距离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满足了人们的饮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此外,傍水而居的地区还有利于发展渔业和水上交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然而,傍水而居也存在一些环境挑战和威胁。
例如,过度开发和污染可能对水体造成损害,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傍水而居的地区还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水和海啸。
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以确保傍水而居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安全性。
《傍水而居》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傍水而居》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2. 理解《傍水而居》的主题和情节发展;3. 分析《傍水而居》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4. 掌握《傍水而居》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5. 思考《傍水而居》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作者李白、其生平宁文学成就;2. 内容概要:概括《傍水而居》的情节和主题;3.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4. 语言特点:探讨《傍水而居》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5. 思考题目:提出几个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三、导学步骤1. 开场导入:通过谈论“傍水而居”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兴趣;2. 作者背景: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宁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3. 内容概要:概括《傍水而居》的情节和主题,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4.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5. 语言特点:探讨《傍水而居》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学特点;6. 思考题目:提出几个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傍水而居》的理解和领悟。
四、导学作业1. 阅读《傍水而居》,写一篇读后感;2. 分析《傍水而居》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写一篇人物分析;3. 思考《傍水而居》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写一篇思考文章。
五、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傍水而居》的多重解读;2.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展示《傍水而居》的语言韵律和表现力;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以“傍水而居”为题材的作文或诗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傍水而居》这部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通过这样的导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体现傍水而居的诗句1.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周邦彦《渡江云·晴岚低楚甸》2.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郑燮《道情十首其一》3.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韦庄《夏夜》4.傍水添清韵,横墙露粉颜。
--贺铸《南歌子(二之二)》5.穿林傍水几平章,合有春风到草堂。
--戴复古《灵洲梅花》6.繁根傍水生先合,翠色通门望更深。
--韩维《陪晏相游楚家园赋四题其二竹》7.短竹编篱人几家,野扉傍水碧阴斜。
--戚继光《春野》8.傍水楼台,满城钟鼓,又是黄昏。
--吴潜《柳梢青》9.傍水几家初饮马,入春三月未闻鹃。
--戴表元《火后》10.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
--杨无咎《玉烛新》11.傍水与登山,悠然有深诣。
--释智圆《松下自遣》12.四面阑干都傍水,倒看云影度天光。
--董纪《屏风画意二首其二》13.本学多情刘武威,寻花傍水看春晖。
--吴融《上巳日》14.柳下夕阳收,傍水重游,花茵上、雪回襟冷。
--黄裳《洞仙歌》15.投林倦鸟暮知还,傍水人家户半关。
--瞿佑《至松江》16.闻结茅亭傍水边,几时同泛钓鱼船。
--边贡《和泛池三首其二》17.夜寒庭露泣空阶,荒冢西湖傍水涯。
--曾仕鉴《谒鄂王祠墓》18.傍水无家无好竹,卷帘是处是青山。
--陆游《故山四首其一镜湖》19.溪路随花入,柴门傍水开。
--王英《题龙氏龙州书馆》20.江雨夜生苔,柴门傍水开。
--李东阳《便面小景二首其二》21.虚亭林木里,傍水着栏杆。
--唐寅《水亭幽居图》22.篱根傍水知鱼乐,屋角邻花鸟自归。
--辛愿《题游彦明林园三首其三》23.笔砚图书且暂停,寻芳聊傍水边行。
--李昌祺《晚春郊外七首其七》24.数声鸡犬柴门里,知是谁家傍水浔。
--朱诚泳《幽居》25.侵云天柱笼朝雾,傍水清阴弄晚风。
--刘过《洞霄宫》26.争似依山傍水,数椽外、二顷良田。
--吴潜《满庭芳(春感)》27.开帘片月上,傍水一萤流。
--张正蒙《立秋夜溪闻笛有怀程孺文》。
七下地理——傍水而居简介在地理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概念——“傍水而居”。
这个概念指的是人类聚居地靠近水源的情况。
水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水,还能带来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和美丽的风景。
本文将探讨傍水而居的优势以及一些著名的傍水城市。
傍水而居的优势丰富的水资源傍水而居的人们可以直接获取到丰富的水资源,用于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
这些水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水资源丰富时,人们可以选择从事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产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
便利的交通条件傍水而居的城市往往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
水源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交通通道,方便人们进行货物运输和人员交流。
在傍水城市中,人们可以利用船只进行远距离的贸易和旅行。
此外,水源还可以建设桥梁和渡轮等交通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
美丽的环境傍水而居的城市往往以其独特而美丽的环境而闻名。
水的存在赋予了城市自然的美景,例如江河、湖泊和海洋等。
这些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傍水城市通常也会发展水上运动和水上娱乐等项目,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著名的傍水城市威尼斯,意大利威尼斯是一座以其水道而著名的城市,也被称为“水城”。
这座城市建立在117个小岛之上,通过400多座桥梁连接起来。
威尼斯的运河和古老的建筑使其成为世界级旅游景点。
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威尼斯独特的水上交通方式。
阿姆斯特丹,荷兰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了水道和运河的城市。
这座城市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它的运河充满了魅力和历史。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水上巴士或乘船游览这座美丽的城市。
香港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同时也是一个傍水而居的城市。
它位于中国南方的海岸线上,拥有世界级的港口。
《傍水而居》里的第一部分《水乡孕育的城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对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了解,理解太湖流域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2.了解水在地区所起的作用。
3.针对太湖流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的程度,以及同他人合作的态度;2、是学生能根据课文所描述的区域生活,来了解和分析其他类似区域;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发展。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爱国爱家的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水是水乡的特色。
2、难点:城市的起源。
教学过程导入:以歌曲《太湖美》的MTV来导入新课。
(激趣)这首歌抒发了歌者对太湖的喜爱,请同学们说说看,太湖美,究竟美在哪里呢?讲授新课:一、水孕育乡──水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师:我们来看一下太湖,它位于浙江省的北部,江苏省的南部地区,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从地理意义上讲,我们习惯把长江以南地区称之为江南,而太湖流域是最典型的江南风光,因为这里的古镇,因为这里的小桥流水,还有绿杨烟柳。
太湖流域早在南宋的时候就已经是全国的经济重心,因为这里农业的发达!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苏常熟,天下足。
”意思是只要江苏和常熟能丰收,那么全国的粮食就有保障,反应了太湖流域农业的发达,那太湖流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呢?(看图4—16)(提示:学生可能会从太湖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回答,平原地形,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河湖众多,河道纵横交织,有京杭大运河及人工渠道,水网密布。
)(收集答案,在黑板上整理,归纳)总结:由于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所以灌溉便利,加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同样河湖密布也大大发展了该地区的渔业,因此这里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其中水对太湖流域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过渡:太湖流域的水对农业发展有那么大的影响,可以说主要是水孕育了乡,那要使这些富庶的乡不断发展成为城镇,水又起着哪些重要作用呢?二、水乡孕育的城镇──水对工商业发展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太湖流域图》,提出下列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