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建言献策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
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采取有效的手段。
反对恐怖主义,不能搞双重标准;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团结各国共同开展反恐斗争,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和宗教联系、等同起来;必须综合治理,努力解决地区冲突、贫困等问题,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它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应该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它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中国外交政策: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
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原则
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
系.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努力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分歧.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专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点提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积极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推动各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要顺应历史潮流,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它的实践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具体有:(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都决定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
首先,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是个遭受帝国主义欺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饱经战乱和穷困之苦。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才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终于得以在和平的环境中建设自己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自己的悲惨遭遇中深刻体会到,和平是十分珍贵的。
这样的经历和认识促使中国外交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其次,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
绝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也绝不愿像过去那样受别国维护的奴役促进和压迫、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中国外交的宗旨和首要目标必须是和平与发展。
第三,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需要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保证,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
这是中国外交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和首要目标的重要原因。
最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
从优化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出发,也要把和平与发展作为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新中国建立以来,无论是在与苏联结盟时期,还是联美抗苏时期,中国都没有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赋予独立自主以新的内容,实行真正不结盟政策,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从而更好地维护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在冷战后的新时期,中国与一些世界大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这只是协作友好关系,不是结盟关系。
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目的是加强与该国的合作和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也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领导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根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基础上首先提出来的。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日子。
不但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条约、公报、宣言等双边关系文件中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且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和一系列国际文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不断被引用和重申。
这说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国际上所有国家确认和执行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C、中国已经成为广大爱好和平国家的领导国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纽带2、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多边国际合作,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主张通过全球性的合作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这表明中国政府①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②通过与其他国家结成联盟来维护国际安全③以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外交活动的宗旨④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3中同、印度等国举行各种活动,纪念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是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C、平等互利D、和平共处4、2003年10月6日至2004年7月2日,“中法文化年”的上半部分“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取得巨大成功;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中法文化年”的下半部分“法国文化年”在中国如期举办。
不同文化之间交流,有利于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和平事业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中国——东盟博览会首次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
回答5--6题。
5、“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它是A、区域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B、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C、区域性专业性国际组织D、世界性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国际组织6、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发表了《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和平解决争议、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并开展南海合作达成共识。
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交流与合作①有利于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合作②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家利益③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④有利于我国追求更大的贸易顺差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2004年6月18日,欧盟首脑会议经过两天紧张而艰苦的谈判,就欧盟宪法条约草案最终文本达成了一致,从而为第一部欧盟宪法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回答7--8题。
7、欧盟现有25个成员国,继续扩大已成既定方针。
欧盟宪法颁布后将会A、使欧盟成为唯一有权采取国际维和行动的组织B、保证欧盟成员国永远发出“一个声音”C、规定欧盟成员国的最基本权利和最基本义务D、有助于协调各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复杂关系8、制宪是欧盟不断扩大的需要,也是实现“大欧洲”梦想的具体步骤。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A、提升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B、形成新的国际组织C、促进全球政治一体化的发展D、欧盟成为世界上的一支重要力量9、朝核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会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为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方主动进行了多次外交斡旋,积极劝和促谈。
这表明A、发展中朝两国关系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B、我国以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己任C、核武器是当今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D、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10、胡锦涛主席在给布什总统的贺电中表示:中美两国都是伟大的国家,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
我期待着继续与你一起,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这说明A、同美国结盟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B、维护共同的利益是各国对外活动的最终目的C、我国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D、造福于本国人民是各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2004·)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符合国情,应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面对西方某些国家的压力,我国政府维持现行汇率制度不变。
这是A、我国自卫权的体现B、展示我国国力的主要方式C、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D、巩固我国国家政权的根本措施12、在我国政府的积极斡旋下,到目前为止已成功进行了两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六月底如期举行第三轮会谈。
这说明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C、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则D、六方会议是与会各国间的常设性议事机构13、(2000·)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14、(“9·11事件”表明恐怖主义是破坏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社会公害,反对恐怖主义是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任务。
下列关于反恐斗争的正确观点有①联合国在反恐怖斗争中应发挥主导作用②恐怖主义只是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偶然行动③应当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④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不应实行双重标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创建了发展关系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与国确定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与合作的对象,因为①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②团结第三世界符合中国国家利益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二、不定项选择16、形形色色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在起作用,尤其是超级大国美国经常成为当代国际政治里的麻烦制造者,是冷战后各种地区性战争的主要推动者。
制约这种霸权的各种力量仍有很大局限性,俄罗斯、西欧、日本与美国既有矛盾,更有共同利益;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依然处在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社会转型的中间阶段,对美国的科技、贸易、教育和投资等方面有很大依赖。
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B、现在是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C、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D、世界局势变幻莫测,无规律可循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35个国家的81个政党、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写入了《2004北京宣言》。
《宣言》认为,本次会议达到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信任与共识,共同维护亚洲的和平、稳定与团结的目的,为亚洲各国政党的国际交往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答17--18题。
17、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以“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
这说明A、亚洲各国政党都负有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B、亚洲各国政党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D、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已转向以经济和资源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8、亚洲各国政党,不论大小强弱、历史长短,彼此间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不干涉对方内部事务。
这是的基本要求。
A、政党阶级性质B、联合国宗旨和原则C、建立国际新秩序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印度洋地震、海啸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关爱。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1月6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上说,中国将积极参与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东盟为主导的援助行动,决定在已有承诺的基础上,再提供2000万美元,用于多边救援和重建。
这表明A、我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B、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C、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D、国家力量的增强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发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20、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下列说法符合我国关于建立新秩序主张的有()A、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B、经济上应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发展C、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D、安全上应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加强区域合作,集中力量打击恐怖主义三、简答题22、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访中亚国家乌兹别克斯坦时发表讲话,再次强调指出:“中国奉行与领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
中国政府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包括中亚在内的周边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愿同各方一道开创互利、互补、互惠的新格局。
中国的发展将给中国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福祉,也必将对中亚地区加快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四、辨析题23、背景:历史的逻辑是新强国崛起后就要争夺霸权,通过战争等方式最终导致世界格局的改变。
如历史上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中国政府向世人郑重承诺,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是“和平崛起”。
辨题:“和平崛起”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第八课参考答案23、(1)国家主权是指国家处理国内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国家主权是不能分割的。
只有国家的中央政权机关才是国家主权的实体。
(2)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我们可以采取一切措施来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把国家有关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化,有利于动员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24、①国家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②中国力量的强大,国际地位提高,使美国不能小视中国,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同时,美国不愿丧失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从根本上,并不希望中国强大,由此也会引起摩擦。
③中美双方面对国家间共同利益时,会合作;当利益相悖时,会引起摩擦或冲突。
因此,中美关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