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第一章骨学
- 格式:pdf
- 大小:8.94 MB
- 文档页数:59
系统解剖学复习大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实习项目一骨学总论学1、填空题(1)骨的形态包括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每个骨块由骨质,骨膜,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成(3)骨质可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4)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按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颅骨,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四部分。
2.名词解释骨骼;含气骨;骨质;骨髓;骨膜;滋养孔。
骨骼: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含气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
P8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P8骨膜: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
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P8滋养孔:3.问答题(1)试述长骨的构造。
P7(2)试述骨的构造.P8重点掌握各部骨的数目;骺;骺线;骺软骨;骨小梁;骨的构造;骨膜的作用;骨髓。
实习项目二躯干骨复习思考题1、填空题(1)每个椎骨由椎弓、椎体和由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
(2)每个椎弓伸出的突起包括一个棘突,一对横突,二对关节突。
(3)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组成。
(4)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它由前弓,后弓,侧块构成。
(5)胸椎的主要特点是有上下肋凹和左右肋凹,棘突特长,斜向后下,彼此掩盖,呈叠瓦状排列。
(6)骶管上连椎管,下端的开口称骶管裂孔。
2、名词解释椎孔,椎管,椎间孔,隆椎,岬,骶管裂孔,胸骨角。
椎孔: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椎管: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岬:骶骨底的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骶管裂孔: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一)名词解释1.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四)问答题1.简述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
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体有哪些共同特征?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
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
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
由椎弓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2个横突、2个上关节突、2个下关节突。
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
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横突有横突孔。
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7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
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
它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二、颅(一)名词解释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2.鼻旁窦:是下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含气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总结第一章:骨学运动系统第二章:关节学第三章:肌学系统解剖学第五章:消化系统内脏学第六章:呼吸系统第一章:骨学中轴骨一.名词解释1椎孔:椎体的后面略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骨髓的椎管。
2.椎间孔: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
3.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側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
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下面两侧唇缘相接,形成椎钩关节。
4.骶管:骶管是骶骨的中空骨性管腔上端与脊柱的椎管相延续下端终于骶管裂口纵贯骶骨全长侧壁有四对椎间孔借此与骶前后孔相通内容纳脊髓的马尾与终丝骶管也常常用作麻醉的一个部位5.脑颅:以眶上缘,外耳门上缘,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颅的后上部为脑颅。
6.面颅:以眶上缘,外耳门上缘,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颅的前下部为面颅。
7.翼点: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的小环形区,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8.前囟:新生儿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的间隙,呈菱形,较大,出生后1~2岁闭合。
二.问答题1.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如何?答:椎骨的一般形态与结构: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
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
椎弓为附在椎体后面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
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
其上方有椎上切迹,其下方有椎下切迹。
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
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椎弓板。
每个椎弓伸出七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2.颈、胸、腰椎在形态结构上各有什么特征?答:(1)颈椎:椎体较小,颈椎横突有孔,第2-6棘突短而分叉;第3-7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两侧唇缘相关节。
(2)胸椎:肋凹-肋头相关节;横突肋凹-肋结节相关节。
棘突较长,向后方倾斜,成蝶瓦状排列。
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 1.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 2 肋,向后平对第 4 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四)问答题 1.简述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
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体有哪些共同特征?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
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
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
由椎弓发出 7 个突起:1 个棘突、2 个横突、2 个上关节突、2 个下关节突。
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
第 3~7 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横突有横突孔。
第 2~6 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 7 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
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
它两侧平对第 2 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 4 胸椎体下缘。
二、颅(一)名词解释 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
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调控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改变位置和角度,产生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骨骼肌为运动的动力器官。
第一章骨学第一节总论骨bone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骨组织主要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具有一定的功能,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重塑的能力。
经常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长期废用则出现骨质疏松。
骨基质中沉积有大量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钙、磷的储存库,参与体内钙、磷代谢。
骨髓有造血功能。
一、骨的分类成人有206块骨(图1一1),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前二者也称为中轴骨。
按形态,骨可分为4类:1.长骨1ong bone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如尺骨和掌骨等。
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体又称骨干diaphysis,shaft,内有空腔称髓腔medul1ary cavity,容纳骨髓。
体表面有1~2个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养孔。
两端膨大称骺epiphysis,有一光滑的关节面,与相邻关节面构成关节。
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metaphysis,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epiphysil carti1age,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epiphysial line。
2.短骨short bone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附骨。
3.扁骨f1at bone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irregu1ar bone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pneumatic bone,如上颌骨。
第一章骨学(一)总论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占人体重的20%。
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上、下肢骨)三部分。
每块骨都是人体的一个器官,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能力,并能进行修复、再生和重塑。
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1)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①长骨呈管状,多分布于四肢,如肱骨和股骨等。
长骨两端称为骺,表面有关节面,长骨中部为骨干,其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②短骨呈立方体形,多分布于腕部或足部,相互牢固连结,如腕骨或跗骨。
③扁骨呈板状,多分布于颅盖、胸、盆部,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颅盖骨、胸骨、肋骨和髂骨等。
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颅底、面部、躯干,如颞骨、上颌骨和椎骨等。
某些骨内有一个或多个含气的腔隙,称含气骨,如额骨、颞骨、筛骨、蝶骨、上颌骨。
在手、足和膝部的肌腱内发生的扁圆形小骨,称籽骨,如髌骨等,在运动时可改变力的方向及减少对肌腱的摩擦(2)骨的构造骨是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淋巴管等构成。
①骨质由骨密质和骨松质构成。
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层,由紧密排列成层的骨板构成,质地致密,抗压性较大,如长骨的骨干和扁骨的内、外板等。
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由沿张力和压力曲线排列的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构成,如长骨的两端及其它类型骨的骨松质。
颅盖骨的骨松质位于内、外板之间,称板障,其内有板障静脉。
②骨膜为覆盖于除关节面以外骨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膜,含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具有再生、修复、营养和感觉等重要功能。
③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存在于胎儿及幼儿的骨内,以及成人的椎骨、髂骨内等,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呈黄色,由脂肪组织构成,无造血功能,但在慢性失血过多或严重贫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二)躯干骨1、躯干骨的组成躯干骨是由24块椎骨(即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1块骶骨、1块尾骨、12对肋和1块胸骨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