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的崛起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7
第10课日本经济的崛起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探究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进一步增强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进一步掌握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欧洲的一体化进程难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设置问题情景: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呢?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呢?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第10课日本经济的崛起的学习来探究一下问题的答案。
一、战后改革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探讨“美国主导的民主为什么在日本能够获得成功?”、“战后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等,与其经济的腾飞有什么关系?”。
二、战后经济的恢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为美军修理战车的日本工厂”等图片、资料,探讨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三、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引导学生阅读、观察东京奥运会、大阪世博会等资料、图片,探究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呢?原因:美国的扶持;善于利用朝鲜战争、东京奥运会等各种有利因素;政府适时的调整政策,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1.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是A.实行民主化改革 B.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C.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D.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3. 20世纪80年中期以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国家是A.法国B.日本C.联邦德国D.英国4.目前,经济水平排在世界前两位的国家是A.美国和俄罗斯 B.美国和日本C.美国和德国 D.美国和中国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战争破坏,满目疮痍的日本迅速实现了经济腾飞,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
2024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了解西欧和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和特点,掌握关键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案例、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还需要考虑环境、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欧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经济发展中政府角色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
西欧和日本经济模式的异同点及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难点:如何理解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复兴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如何分析和评价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图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西欧和日本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腾飞吗?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讲述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包括二战后的废墟重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日本的和平宪法等。
分析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如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和欧洲联盟的形成。
探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如“日本模式”的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等。
3. 案例分析选取西欧和日本的几个典型案例,如德国的经济奇迹、法国的计划经济、日本的“失去的十年”等,进行深入分析。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并准备向全班汇报。
汇报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和观点。
4. 课堂互动开展“我问你答”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问题,并尝试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设立“经济小博士”角色,由学生扮演,向全班解释某个经济术语或概念。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政府决策过程,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制定和执行。
5. 总结提升总结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和教训,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10课日本经济的崛起姓名学习目标:知道日本经济的发展。
自学向导:一、战后改革改革的主导因素是,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
影响:扫除了,建立了,为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经济的恢复原因:、、。
三、跻身世界经济强国表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
1864年10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18届,出现经济繁荣,被称为“景气”。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使日本经济一度发展缓慢。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原因:二战以后,美国出于本国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______,日本政府适时的_________,引进了最先进的_____________,积极发展_______和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巩固练习:1.根据右图,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A.日本B.美国C.英国D.联邦德国2.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②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③美国大量经济援助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仅次于( )A.美国B.苏联C.英国D.法国4.1974--1975年使日本经济受到打击的事件是( )A.日元大幅升值B.泡沫经济破灭C.向海外派遣军队D.世界经济危机5.1964年,日本在东京成功的举办了( )A.亚运会B.世界锦标赛C.奥运会D.冬季运动会6.阅读下列材料:(1)日本政府在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
20世纪70年代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
(2)日本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5%,20世纪70年代6%~7%,1980年达到7.2%。
(3)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示意图(见课本P59)请回答:(1)日本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日本的科技立国政策,对我国有何借鉴?。
《日本经济的崛起》教学设计-大兴一中张月春日期:2009-10-27教学设计说明: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相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创造情境、设计问题,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历史》(北京市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第四册的第四单元,叙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日本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重视科技教育注重人才培养,经济迅速发展的史实。
这段史实对中国的发展借鉴和警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并且初中学生比较活跃,因此采用了情境创设和讨论等形式不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可以较顺利地掌握知识、训练技能。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多媒体环境下的情境创设学习和探究性学习4.技术支持说明本节课主要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使用幻灯片和视频增加直观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战后日本改革的内容、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恢复、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
2、能力目标:分析和讨论战后日本高速发展的原因,初步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是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重要原因。
(2)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增强建设祖国的使命。
4、教学重点:日本经济的腾飞。
5、教学难点: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及其影响。
四、教学过程。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教案汪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的破坏、战后初期tl本的民主改革、美国对FI本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50年代屮期H本经济的恢复及具成因、FI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口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和口木经济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口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牛的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战示初期美国对日木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二战”对日本的破坏,认识日本挑起战争最终又受到战争的惩罚,从而意识到战争的危害性,树立维护和平的意识。
通过探究思考战后口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使学牛•掌握独立思考解答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主产力的道理。
通过对口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事力量膨胀、右翼势力抬头的介绍, 提醒学生警惕口本军国主义复活,增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1、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原因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表现教学难点:美国对口木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的原因教学方法:阅读引导、启发思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二学生预习课文,思考问题:战后F1本经济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儿个时期?每个时期导致其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各是什么?三师生互动共同学习本课知识1、学牛回答预习问题:战后H本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哪儿个时期?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结构。
2、教师讲解战后LI木经济的恢复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经济,战后的口木经济陷入崩溃。
3、教师引导学牛阅读课本具体了解二战对H木经济的破坏,并指导学牛•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教师引导学牛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教育学牛反对军国主义、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5、师生共同探究LI木经济恢复的原因,以及美国对口政策转变的原因。
6、学生说说FI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利用课本中的材料加深学牛対这些原因的掌握。
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水平也是世界领先的。
在经济发展方面,日本有着许多可取之处。
本教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日本的经济发展。
一、介绍日本的地理环境。
1.介绍日本的位置和地形。
日本位于东亚,东海和太平洋之间,由四大岛和6000多个小岛组成。
日本的地形非常复杂,有800多座火山和许多山脉。
由于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海啸是其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
2.介绍日本的气候。
日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雨量充沛。
同时,日本还受到台风的影响,每年有2-4个台风经过。
二、日本的经济背景和发展历程。
1.日本经济的背景。
二战后,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重建和恢复的需求,为了赶上世界各国的步伐,日本政府大力发展了工业和科技。
2.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
1950年代,日本以出口为重点,开始了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历程。
1960年代,日本政府推出了"经济成长新战略"。
1980年代,在充沛的资本和雄厚的科技力量的支撑下,日本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但在1990年代初期,日本出现了低增长、通缩和高失业率等严峻的问题。
三、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特点。
1.日本的产业结构。
日本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例很小,主要以渔业、农业为主;第二产业是日本经济的基础,其中制造业占比重很高;第三产业是日本的支撑产业,以服务业为主。
2.世界顶尖的企业。
日本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有许多世界顶尖的企业,如丰田、本田、索尼、日立、松下、三菱等。
四、日本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1.日本的科技水平。
日本是科技发达的国家,其匠心精神、优秀的研发能力、优秀的制造工艺使得日本产品在世界各地颇受欢迎。
日本在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
2.日本的创新能力。
日本在坚持创新和卓越的研发上十分重视,且拥有一流的技术人才。
其“精益生产”的理念及其独特的“Kaizen”质量管理方法,也为日本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崛起贡献了重要力量。
五、日本的经济挑战和未来展望。
《日本经济的崛起》教学设计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学生:首先结合教材指出以下问题1、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表现是什么?3、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是什么?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作用是什么?知识巩固:投影展示一组材料:材料一:通货膨胀率极高,失业人数超过五百万,并且罢工不断发生。
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准备沉重的赔偿。
他们认为,日本要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复兴,那就是愚蠢的;同时他们也认为,人民的生活水准即使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也不过是对遥远的将来的一个梦幻。
但是,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
……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
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材料二: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单。
为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被迫紧急地复兴日本的经济,这样就使还在执行的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
同时,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
……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
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特别需求突然猛增的时候,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为此而高兴,并欢呼:“神风终于开始刮起来了!”……──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请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所述,概括指出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怎样“急剧的变化”?2.“盟军最高司令部”是指哪国设在日本的占领机构?促使其占领政策发生“较大的转变”的因素是什么?3.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神风”指什么?4.结合近年来日本出现的有关动向,指出“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所带来的危害。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图表等,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
(2)让学生明白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2)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难点(1)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思考当今经济发展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学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经济发展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废墟的图片,以及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关数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西欧经济的发展①原因美国的援助:详细讲解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恢复的重要作用。
高素质的劳动力:强调西欧国家在战前就拥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
先进的科学技术:举例说明西欧在科技领域的传统优势和战后的创新成果。
恰当的经济政策:分析西欧国家在战后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和调控措施。
②表现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通过数据对比展示西欧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增长情况。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讲述西欧农业在战后的机械化、科学化发展。
国际贸易的活跃:介绍西欧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2)日本经济的崛起①原因美国的扶持:说明美国对日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支持。
欧洲、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设计第十三课示例教学目标需要把握的学问:二战后,西欧恢复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高速进展的缘由;欧共体的形成;西方经济的“滞胀”阶段。
培育同学阅读、分析、理解、概括力量。
通过西欧、日本经济在此时的高速进展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对经济进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二次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进展的主要缘由是重点。
难点: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和作用。
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进展1.战后初期的困难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欧洲地图》,启发同学回忆二次大战中希特勒军队闪击欧洲十四国、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德意战败等内容,老师归纳指出:由于西欧是二次大战的主要战场,经济遭到空前严峻的破坏,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处处是一片废墟,遍地瓦砾,各国的粮食、原料、燃料等重要物资严峻奇缺,号称“不夜城”的巴黎,晚上的路灯只开一半,而且灯光微弱,德国城市的不少居民只能靠占据军的每日分发食品度日。
各国很多工厂生产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工业水平下降。
当时覆盖着西欧的气氛是严峻萧条和一片无望,西方舆论界多不乐观,认为西欧经济的恢复和进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政府面临严峻的经济困难,着手进行恢复和进展经济的艰难任务。
2.经济快速恢复和进展的缘由老师引导同学回忆欧洲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进展状况,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为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进展的主要缘由做铺垫。
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快速恢复和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将同学分成两组,绽开争论,展现自己的观点。
主观缘由:尽管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困难重重,但是,西欧各国都经过了产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成为资本主义发达的地区。
经济技术基础雄厚,多数国家都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文化素养良好的劳动力,有管理经济的阅历,还有在历史上建立起来的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这些条件是西欧经济得以快速恢复的主观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