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厂矿区煤层对比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6
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煤矿地质特征与煤层对比分析摘要:在煤矿区域地质勘查中,每层对比会对勘探结果以及生产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应用煤层对比法,可有效提升煤矿区域勘探精度。
本文首先对两种常用的煤层对比法进行介绍,然后以栗木山煤矿为研究对象,对煤矿区域地质特征以及煤层对比法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煤矿区域;煤层对比;标志层;测井曲线1研究区地质特征1.1地层本区位于东胜煤田浅部露头区,受新生代以来地质应力的作用,使煤系地层局部裸露地表,而且被枝状沟谷切割破坏。
据本区地质图成果及钻探成果,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和第四系。
现分述如下:三叠系上统延长组:该组为煤系地层的沉积基底。
区内无出露,岩性为一套灰绿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夹绿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和粉砂岩。
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有暗色矿物。
普遍发育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是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
区内最大揭露厚度为85.79m。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该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沿区内沟谷两侧均有出露。
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资料,岩性主要由一套灰白色各粒级的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层组成,发育有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
含3、4、5、6四个煤组。
该组北部发育较全,向东南残存厚度变小。
据钻孔资料统计,延安组残存厚度为47.12m-169.73m,平均111.14m。
与下伏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该组含植物化石较丰富,但多为不完整的植物茎叶化石,未见完整的植物化石,难辨其属种。
第四系:该地层按成因可分为:冲洪积物、残坡积物及少量次生黄土。
1.2构造本区位于东胜煤田的东南部,其构造形态与区域含煤地层构造形态总体一致,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230-260°,倾角一般1-3°,地层产状沿走向及倾向均有一定变化,但变化不大。
沿走向发育有宽缓的波状起伏,区内未发现褶皱构造。
未见岩浆岩侵入。
2煤层特征2.1含煤性核实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煤地层上部残缺不全,含有3、4、5、6四个煤组,含煤地层总厚度为47.12-169.73m,平均111.14m。
煤炭资源勘查中煤(岩)层对比方法分析研究摘要:随着煤炭资源不断开采,导致煤田储备量逐渐变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开展煤田勘查工作,岩煤层对比工作是地质勘查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此项工作能够对一些不稳定或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煤层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从煤层对比的重要性、煤层对比的基本方法的角度阐述,解决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岩煤层对比问题。
关键词:煤田地质勘查;煤层对比;方法;重要性1.引言岩煤层对比工作主要是将天然露头、钻孔揭露以及槽筒探等一些岩煤层,按照它们自然的形态连线起来进行对比,以便查明煤层在煤系地层剖面中的层数、层位以及赋存情况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等,岩煤层对比直接影响着构造形态的解释和推断。
在很多的煤田中由于岩煤层的对比不准确直接导致煤层误判。
2.煤(岩)层对比的重要性煤层对比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采用单一对比方法难以准确地确定煤层层位,需要多种方法共同使用。
在煤层分层对比中,利用煤层组合特征、标志性煤层稳定性、煤层层间距、岩性变化规律、标志性岩层、煤层层组特点以及测井曲线(特别是自然伽玛曲线)物性反映特征和地震剖面反射波同相轴连续追综等多种综合对比手段,由组到层,逐一对比来确定煤层编号,有助于评价煤层稳定性、为采区规划、储量计算、构造发育等提供可靠依据。
3.煤炭资源勘查中岩煤层对比方法及应用研究3.1测井曲线方法在勘察阶段采用测井曲线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根据测井的曲线对比,进行分析可采煤层的物理特性的反应,然后可以进行岩煤层的对比。
在勘察阶段运用测井曲线方法主要是根据沉积岩层的周期性区域的变化进行地层的对比,测井曲线对比法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一定的侧向连续性和等时性的特点。
由于同一煤层,以及标志层等煤岩层的特征以及煤层的结构、岩相、岩性的垂相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测井曲线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标志,这种特殊性的标志对煤岩层对比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煤系在密度、电性以及自然放射性强度等等其他的物性参数以及测井曲线的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性。
煤矿煤层特征及煤岩层对比分析建筑专家角度下的煤矿煤层特征及煤岩层对比分析提纲:1. 煤层特征的概述2. 煤层和岩层的对比分析3. 煤层的结构类型与组成分析4. 煤层的采掘难度与影响因素分析5. 煤层地质条件与建筑施工的相关性分析一、煤层特征的概述煤层是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其形成经过了植物体的化学和物理变化、泥化和岩石的深埋作用、地壳的变动和煤质的改变等多个过程。
因此,煤层具有如下特征:1. 煤层的构成主要是由有机质(如木材、腐殖质、贝壳等)和无机质(如泥质、沙子、灰泥等)形成;2. 煤层的色泽多样,可以呈黑色、棕色、灰色、银色、黄色、绿色、白色等;3. 煤层的密度较小、燃烧时热量高、燃烧后产生的粉尘污染程度大;4. 煤层具有层理性,即相邻的煤层形态和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5. 煤层的厚度各异,可从几毫米到几十米不等。
二、煤层和岩层的对比分析在矿山开采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煤层和岩层之间存在的对比关系。
对于建筑专家来说,需要了解其差异和联系,以便对地质条件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差异(1)构成不同:岩层由矿物质组成,而煤层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
(2)密度不同:岩层的密度普遍大于煤层。
(3)物理特性不同:岩层硬度大、稳定性好,而煤层硬度小、易破碎、易变形等。
2. 联系(1)地位相邻:在地下煤矿中,煤层往往与岩层相邻而存在,且二者的类型和分布存在相应规律。
(2)煤岩互相影响:在采掘的过程中,岩层破碎和掉落会影响煤层的采掘,而煤层的变形和塌陷又会引起岩层的破裂和拱形结构的形成。
三、煤层的结构类型与组成分析煤层的结构类型主要分为平行结构、微斜结构、重力坍塌结构、挂壁褶皱结构等多种类型。
结构类型的不同对于建筑施工的影响也不相同,需要逐一进行分析。
1. 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指煤层的岩层、煤层之间保持水平并且在空间分布中排列规整的一种结构类型。
该类型结构煤层的采掘比较简单,较少受到地质因素的限制。
贵州省黔北煤田煤岩层对比浅析本文通过分析黔北煤田的岩性标志、煤层分布、古生物分布组合规律、标志层及煤层间距对比对黔北煤田上二叠同含煤地层进行了煤岩层对比分析,并总结出区内煤系地层厚度较薄,煤层较少,海相标志层较多,含煤地层中植物和动物化石分布组合有一定的规律煤层,使主要煤层在大区间和构造单元可以对比,西部金盆、阴底一带,龙潭组中煤层多,标志层较少,对比较为困难,但长兴组中标志层较多,易于对比。
标签:煤岩层对比岩性标志层层间距古生物对比1概况黔北煤田位于贵州省北部,东起于狮溪、太白、旺草、虾子、团溪、养龙司与黔东北煤田分界,南至六广、金碧、马场、董地一线与织纳煤田分界,西止于赫章财神、罗州、兴发与黔西北和六盘水煤田分界,北与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接壤,包括赫章、毕节、大方、黔西、金沙、遵义、绥阳、桐梓、仁怀、习水、赤水等县市。
分属毕节、遵义两地管辖。
本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主要系属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含煤沉积,含煤地层以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有灰岩、燧石灰岩及煤等岩石。
利用岩性标志层特征,是进行煤岩层对比的主要手段;其次是利用煤层层间距、古生物等对比方法。
2岩性标志层对比黔北煤炭东西跨度大(图1),上二叠统总体上属海陆交互相,西临陆相区,东接海相区。
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中,夹海相化石层1-20余层,多数为石灰岩或泥灰岩,由西向东逐渐增多,是较大范围进行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
南东部海相层发育,标志层较全,除标十三外,其余均有发育;向西海相标志层逐渐减少。
区内发育的海相标志层共16层,自上而下为:标一、标二、标三上、标三下、标四、标五、标六、辅Ⅰ、辅Ⅱ、标七、标七下、标八、标九、标十、标十一和标十二。
其中,标一、标二、标三下全区发育,其分布范围可大体反映长兴期几次海侵的岸线位置。
区内编号的标志层主要有6层,自上而下为标二、标三上、标三下、标七和标十一,分布广泛。
其他,如标四、标五、标六、辅Ⅰ等仅零星见及,为含动物化石的砂泥岩,可作为辅助标志。
矿业科技 煤层对比在煤矿生产中的意义吴 峰,廖以捷(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四一队,四川 德阳 618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煤矿产业也在飞速发展过程当中。
其中,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以及煤矿生产的关键环节就是煤层对比。
本文主要对煤层对比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探讨煤层对比对煤矿生产工作的指导意义,以此来提高煤层对比精度,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关键词:煤层对比;开采;煤层环境;地质特点;勘查应用煤层对比方法,首先要保证水平向上的稳定性,同时和煤层要有固定的联系对比参考。
在实际工作当中,煤层对比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分为两大类:首先是要结合含有煤矿的岩石性质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标志层、古生物、岩性、回旋结构等特点。
其次是要与煤层本身的特点相对比,像煤层厚度、结构、煤矿质量以及煤层之间的间距等。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般是要结合开采区域的实际情况,运用综合性较高的对比方法,来提高煤层对比精准度。
1 煤层的相关概念首先,煤层的结构主要是以煤层内部是否存在夹石来决定的,夹石通常又称“夹矸”。
结合煤层的储量计算方法和开采条件两方面来看,“夹矸”可以看作是煤层当中具有一定厚度的岩石层,其形态各不相同。
其次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代表着煤层的厚度[1]。
煤层之间的厚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有的是几百米的厚度,有的则是几厘米的厚度。
在煤层地质勘探和开采工作中,煤层厚度可以通过煤层结构分为整体厚度、可利用厚度以及可开采厚度。
最后就是煤层的分类也要参照一定的依据,除了将煤的成因当做煤层分类标准之外,还要根据煤层的倾角、煤层厚度以及煤层整体稳定性来进行分类,同时煤层不同的形态也决定这煤层种类的不同。
2 煤层对比常用方法分析2.1 标志层法在煤层对比过程中,标志层通常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同一片区域会存在很多可以利用标志层方法的煤岩层。
利用标志层方法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大区域范围内,找到那些区别于其他煤岩层并且存在较为普遍的标志层,根据其自身特点,如岩性、层位稳定性以及分布范围等因素进行重点探索。
浅析煤田地质勘查中煤层的对比方法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查阶段的重要基础工作。
煤层对比方法种类多种多样,不同对比方法间的差异非常大,各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本文对几种常见的煤层对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陷。
标签:煤田地质勘查煤层对比方法煤层的对比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煤层对比工作失误会造成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出现误差,最后影响到后期勘探开发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煤层对比工作主要是指根据天然露头、钻孔揭露以及槽筒探等地表现象,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对比,对煤层的层数、层位等煤层情况进行判断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煤层对比方法有煤层间层距对比法、测井曲线对比法、标志层对比法等。
煤层对比方法数量和种类非常多,每种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缺陷。
为了尽量减少结论的误差,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选用两种以上的对比方法,实现方法之间的互补。
而由于不同方法之间的使用差异较大,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选择合理可靠的对比方法,使对比结果更加可靠。
下文就针对几种常见的煤层对比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进行浅要的分析。
1常见的煤层对比方法1.1测井曲线对比法测井曲线对比法是最主要的煤层对比方法。
测井曲线对比法是基于同一岩层的地质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且不同岩层之间的物性差异比较明显的原理发展出来的。
沉积岩层存在周期性区域性变化,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的等时性和侧向连续性的特点。
在一定的区域内,同一煤层的地质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而不同的岩层、煤层之间的物性差异比较明显。
通过测井曲线对比,可以根据可以分析出可采煤层的情况,从而开展煤层对比工作。
从测井曲线对比法的原理可以看出,这种对比方法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测井曲线对比法的准确程度比较高,并且测井的参数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煤层对比的工作当中。
但是,这种对比方法的操作难度比较大,需要专门的仪器进行配合,而且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
1.2标志层对比法标志层对比法是目前我国煤田地质勘查中最常用的煤层对比方法。
平庄煤田煤层对比分析平庄煤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边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该煤田主要开采的煤种是烟煤和无烟煤,煤层分布广泛,有深部采掘和浅部采掘的区别。
然而,由于不同地层条件下的煤层特点和煤质存在差异,需要进行一定的煤层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确定采矿方案和提高煤炭生产效率。
一、平庄煤田的地质背景平庄煤田位于华东地区的山东省淄博市的南部,属于黄土丘陵和拔尖山丘陵两种地形的过渡区域。
该地区属于千岛系、延长系、沙河系构成的新元古代古生代盆地。
平庄煤田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淀山组、兴隆山组、翟山组、高家窑组等地层中。
二、平庄煤田的煤层对比分析1. 相似煤层分析在平庄煤田的不同地层中,存在一些相似的煤层,这些煤层在煤质和含煤厚度方面有相似之处。
以淀山组和兴隆山组为例,这两个地层中的煤层主要产出烟煤,其含煤厚度在1.0-2.5米之间,煤质以低灰分、低硫分、低磷含量为主,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
2. 差异煤层分析在平庄煤田的不同地层中,也存在许多差异的煤层。
以兴隆山组和翟山组为例,这两个地层中的煤层主要产出无烟煤,其含煤厚度在1.5-3.0米之间。
但是,兴隆山组中的无烟煤灰分较高,一般在15%以上,硫分较高,一般在2.5%以上。
而翟山组中的无烟煤灰分较低,一般在10%以下,硫分也较低,一般在1.5%以下。
因此,在采煤时需要结合不同的地层特点,采取有效的煤层对比分析方法,以提高煤炭生产效率。
三、平庄煤田的煤层对比分析的重要性1. 确定采矿方案不同的煤层具有不同的煤质和含煤厚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采矿方案,以使煤炭开采更加高效、稳定和安全。
2. 提高煤炭生产效率通过煤层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煤层的特点和规律,准确判定煤层的产煤性质,实现高效、精准采矿,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益。
3. 优化煤炭资源开发通过煤层对比分析,可以明确不同地层的煤炭资源分布情况和特点,有助于优化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煤炭产业更加可持续、稳定。
红阳煤田煤层对比可靠性分析[摘要]煤层对比是煤田普查与勘探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煤层对比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煤层层数、层位的正确确定,以及构造的正确判断和储量计算的可靠程度。
论文依据岩煤层特征和物性特征,以标志层法、测井相分析和特殊岩性对比,并结合煤层群、煤层间距、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特厚煤层)和顶底板岩性等综合方法,就红阳煤田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煤层对比标志层测井曲线煤层对比是根据煤层本身特征和含煤地层(煤系)中的各种标志,确定露头或钻孔内各个煤层的相应关系,是共性和异性的统一。
煤层对比是研究地质构造,研究含煤岩系和煤层形成环境及其演化的基础。
煤层对比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煤层层数和层位的确定,直接影响正确地判断构造,精确地计算储量和煤矿的合理开发。
因此在煤田勘查过程中,煤层对比也是对煤炭资源评价的一项根本性工作;同时,煤层对比工作在解放层选择与采区回采巷道等生产准备以及合理分层与工作面准备等采区开采的煤矿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区域概况辽宁省红阳煤田系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煤田,属于华北赋煤区,主要的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主采煤层有3、7、12、13煤层。
2煤层对比方法本次红阳煤田地层与煤岩层对比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标志层法标志层通常代表了某一重要的地质事件,在区域分布上稳定,其特征的岩性野外也容易识别,区域对比性好,因此,可用来作为划分对比不同级别地层单位的标志。
本区含有三层区域性的标志层,即4、8、12号煤层的海相泥岩顶板,均有明显差异,即其岩层厚度、动物化石种类、个体大小、含量及黄铁矿结核分布情况等各不相同,这为没岩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另外各煤层之间也存在一些局部发育,厚度较小的标志层。
如2号煤层上部鲕状含粘土质粉砂岩;3号煤层顶板具稿状层理之细砂岩;6煤层之一含云母片灰色砂岩,6煤之二底板灰色具鲕状结构之粘土岩;9号煤层顶板泥岩,黑色含菱铁矿结核及海相动物化石,厚1.0m;10号煤层顶板含瘤状黄铁矿及腹足类螺化石;11号煤层底板灰色中粒砂岩等。
032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1 煤层对比的重要性煤层对比贯穿勘查工作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各个阶段,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基础,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依据。
2 概况河曲县地处河东煤田北部,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硫磺、铁、锰、油页岩、铝土矿等,其中以煤储量最大,约119万亿吨。
3 煤系地层该区内大面积黄土覆盖,煤系地层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b)、上统太原组(C 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23(P s),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b)2该地层在厚度为18.15-41.32m,平均为26.06m。
为一套滨海、浅海相沉积岩系。
上部岩性主要为灰黑色厚层状泥灰岩,含动物贝壳化石碎屑及豆状黄铁矿结核;中部含1-2层中薄层状石灰岩,灰岩中含有生物化石;下部为灰色铝质粘土岩,呈厚层状,底部为紫色含铁质泥岩。
该组地层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t)3该组地层厚度一般为87.82-122.09m,平均为99.91m。
地层总体为东部薄,向西逐渐变厚。
属一套由海陆交互相渐变为平原河流相的含煤沉积建造。
上部岩性为黑色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砂岩及薄煤层或煤线;中部岩性主要为煤层、泥岩、砂质泥岩、石灰岩、砂岩等,煤层有9、10、11、11、11、12、13、14、15、16号煤层,上下煤层厚度较大;下部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及薄层煤线,底部以K1砂岩为界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本组地层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 s)1该组地层厚度为55.90-91.54m,平均为72.10m。
地层为一套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的含煤地层,岩性上部为灰黑色粘土岩及泥岩,含有植物茎叶化石;中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底部为含砾粗砂岩或少量粗砂岩。
以K与下伏太3原组地层整合接触。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 含煤性区内煤层发育比较齐全,根据地层岩石组合特征,煤层发育程度和可采情况,本区含煤地层主要为太原组。
关键词:安源煤矿;储量估算;标志层;煤层对比安源煤矿位于萍乡市南东120°方位,直距6km,属安源区安源镇管辖,隶属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模为0.78Mt/a。
于1898年建井,1906年投产,是当时中国十大厂矿之一[1]。
划分为一水平+150m、二水平+0m、三水平-150m、四水平-300m等四个水平。
通过对该矿深部-300~-450m扩深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发现RF2主滑面下伏系统赋存有大量煤炭资源,且扩深区以深具备较好赋煤条件,资源前景良好[2]。
但由于深部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形态及厚度不稳定,变化大,导致深部煤层识别、划分困难[3],因此需要对安源煤矿的地质特征、煤层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可靠的煤层对比方法,为煤矿开采和矿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提供理论依据[4]。
1地质概况安源煤矿位于萍乐凹陷带西南部的一个沉积盆地。
区域褶皱、断裂较发育,控制着安源煤系的沉积和变化。
安源井田煤系是在印支运动主幕形成的褶皱基底上沉积的,煤系的沉积与展布方向主要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
矿区的基本构造形态为一较开阔不对称的向斜,轴部被RF2断层所截,分成南北两翼。
安源煤矿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三叠系上统安源组、白垩系上统南雄组、第四系。
其中安源组为区内含煤地层,地层总厚度平均710m。
按其岩性组合及含煤情况,自上而下分三丘田段,三家冲段及紫家冲段。
三丘田段称上煤组;三家冲段分为上、中、下三个亚段,其中下亚段原称天子山亚段,该段不含煤。
紫家冲段分二个亚段,上亚段原称紫家冲段,又称下煤组,下亚段原称底部砾岩。
2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2.1含煤地层本区煤系为安源组,含煤性较好,为主要开采对象.但含煤性、煤层编号在向斜两翼不一致,向斜南翼含煤5层,其中下煤组可采煤层3层,上煤组可采煤层2层,南翼下煤组为紫家冲段,含可采煤层系数2.80%;北翼下煤组可采4层。
2.2煤层特征(1)南翼上煤组煤层①三煤层:厚度1.15~7.50m,平均2.52m,煤层结构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