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27.92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遥感的概念: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的综合性技术。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3、遥感的分类方法

(1)按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

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

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在环地球的航空器上

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在星际飞船上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

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

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近红外&远红外)

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m之间

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3)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不依靠太阳,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被动遥感:传感器不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收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可转换成(数字或模拟)图像

非成像遥感:传感器接收的目标电磁辐射信号不能形成图像

(4)按遥感应用的目的分:

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

4、遥感的特点(若为简答)

(1)遥感范围大,可实施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遥感观测为地面探测提供了最佳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且不受地物阻隔的影响。

遥感平台的范围越大,视角越大,可以同步观测的地面信息就越多。

(2)时效性,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

对于天气预报、火灾和水灾等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具有重要作用。(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能够反映许多自然人文信息,能较大程度排除人为干扰。

(4)经济性。经济效益高,用途十分广泛

(5)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已被利用的遥感波谱段,对许多地物某些特征不能准确反映。

第二章

1、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的物体;

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全部吸收,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2、黑体辐射规律

普朗克公式,普遍适用于绝对黑体辐射的公式

(λ,T)=·

k为波尔兹曼常数,k=1.38×10-23

h为普朗克常数,h=6.63×10-34

M为辐射出射度

该公式表明了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按波长分布的规律

特点:①辐射通量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②温度越高,辐射通量密度越大,不同温度的曲线不同

③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1)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M=σT4σ为斯忒藩-玻尔兹曼常数,σ=5.67×10-8W·m-2·K-2

特点: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微小的变化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变化很大。

(2)维恩位移定律

λ

·T=b b=2.898×10-3m·K在此处键入公式。

max

它解释了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由定律可以看出,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越往左移,即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3)基尔霍夫定律(物体物体辐射定律)

=I

==M

为辐射出射度;为吸收系数;辐照度)

(M

i

一定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W与吸收率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的黑体辐射通量。对于实际物体都可以看作辐射源,且物体的吸收本领越大,吸收系数越接近于1,发射本领越大,即越接近黑体辐射。绝对黑体不仅具有最大的吸收率,也具有最大的反射率。

3、大气对辐射的吸收作用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分子对电磁波的某些波段具有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使辐射能量转变为分子的内能,从而引起这些波段太阳辐射强度的衰减,甚至某些波段的电磁波完全不能通过大气。因此,在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时,形成了电磁波的某些缺失带。

4、大气散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散射。散射使原传播方向的辐射强度减弱,而增加向其他方向的辐射。大气散射主要集中在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区。太阳辐射在照到地面又反射都传感器的过程中,二次通过大气,在照射地面时,由于散射增加了漫入射的成分,使反射的辐射成分有所改变。改变了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干扰传感器的接收;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影像模糊,影响判读。

5、大气散射的分类

(1)瑞利散射

①概念: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它主要是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如氮、二氧化碳等引起的,特别是对可见光而言,瑞利散射现象特

别明显。

②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③影响:对可见光的影响大。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很小,对微波辐射影响可不计。(2)米氏散射(云雾对红外线)

①概念: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差不多时发生的散射。

②特点:云、雾的粒子大小与红外线的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

是米氏散射。因此,潮湿天气米氏散射影响较大。主要由大气中的微粒

引起(如烟、尘埃、小水滴及气凝胶等)。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程

反比,散射光线的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

(3)无选择性散射

①概念:当微粒的直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所发生的散射

②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强度相同。

【如云雾粒子直径虽然与红外线波长相近,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很多。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相同,所以人们看到的云雾呈白色。】

★P45 第六题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的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散射造成太阳辐射的衰减,但是散射强度遵循的规律与波长密切相关。而太阳的电磁波辐射几乎包括电磁波辐射的各个阶段。因此,在大气状况相同时,同时会出现各种类型的散射。对于大气分子、原子引起的瑞利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对于大气微粒引起的米氏散射从近紫外到红外波段都有影响,当波长进入红外波段后,米氏散射的影响超过瑞利散射。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于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6、大气窗口

概念: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小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太阳辐射近似于温度为6000K的黑体辐射,而地球辐射则接近于温度为300K的

=0.48μm和λmax=9.66μm,两者相黑体辐射。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分别为λ

max

差较远。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2.5μm。

8、地球辐射的分段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