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兽医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27
中兽医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历经数千年同家畜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经过反复的医疗实践验证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兽医学科。
不仅为保障中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且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韩国等地,并在上个世纪传播到欧美国家。
为世界兽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世界各国研究应用中兽医学术的范围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了美国等国家执业兽医继续教育的内容,甚至走进了兽医本科教育的课堂。
其势不可小视。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发源地的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办?本文提供一些国内外中兽医现状的相关资料,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和看法,供同道参考。
1.悠久的历史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了古代家猪的骨骼化石。
比较保守的说法是甲古文中有了畜病的文字记载。
1904年保定北洋马医学堂的建立,标志着西兽医系统传入中国,才有了中、西兽医之分。
随之畜牧学也逐渐分离为单独的学科。
此前,中国的畜牧兽医都属于中兽医的范畴。
中兽医学很早就传播到国外。
隋唐时期,中兽医学发展的早期便已经向东方的邻国传播,尤其朝鲜半岛(韩国、朝鲜)、日本等的兽医学在古代受中国的影响很大。
早在公元482~507年之间,日本天皇曾派人到中国学习兽医。
公元702年(日大宝二年),日本大宝律令中已有烙马臀部、烧烙蹄底的记载。
公元804年(唐贞元二十年),日本人平仲国曾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兽医。
他回国后培养一大批弟子,分布于日本各地,并形成了称为仲国流的兽医学派。
公元1551年,出版兽医著作《马医醍醐》12册,其中载有平仲国与其子安国等人讨论病例的内容,题为《仲国百问答》,其主要内容来源于唐代李石的《司牧安骥集》。
中兽医传入朝鲜比传入日本更早。
白井恒三郎氏《日本兽医学史》记载:韩国(韩鲜)医术受中国的影响,日本的医术则间接受到中国的教化,兽医也是遵循此轨(《日本兽医学史》第8~11页)。
中国畜牧业发展史一、原始公社时代远在中国文字没有创造之前,中国畜牧业就已萌芽。
相传在公元前3000-2700年,伏羲氏发明了结网的方法,用网打猎和捕鱼,同时也开始驯养鸟兽,从此中国便开始有了初期的畜牧业。
伏羲氏也就成为中国畜牧业的始祖。
但是我们知道,这种伟大的发明并不属于某一个别的人物,而属于整个历史时期的群众。
这个发明是人类长期劳动的结果,伏羲氏只不过是畜牧时代的代表而已。
圈养野兽的技术发明后,畜牧业愈见繁盛,因此牧养牲畜所需的饲料就发生了问题。
在畜牧初发明的时候,牲畜所有的饲料只有野草,所以当时是逐水草而居的。
但畜牧业繁盛之后,野草已不敷用,在这种情况下,牧人就逐渐开始了作物的种植,于是具正的农业便逐渐出现。
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禾谷类植物的耕种,首先是由于家畜对饲料的需要而引起的,而仅在以后才变为人类营养上重要的东西”。
公元前2700-2357年,在黄河流域出现了一位中国人民杰出的祖先。
这就是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轩辕氏。
根据传说,那时开始圈养鸟兽,役使牛马。
此处还发明了原始的医兽办法,创造出阉割的技术,并开始驾牛。
同时也发明了养蚕的技术,这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到传说的尧、舜时代(公元前2357-2208年)中国畜牧业和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人们注意到季节的变换和鸟兽生活的关系,春天鸟兽孵育,夏天脱毛,秋天长出新毛,冬天全身盖满很密的细毛。
在这个时期里,马开始供用于挽驾(马的供挽驾比牛晚些,谅系牛的驯服比马较易之故)。
驯化兽类的技术已有进步,兽类能听人的指挥。
例如:“尧以天下攘舜。
`杯’为蓄侯,欲得三公,而凳不听;怒其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可以为城,举尾以为族”。
这是Nll服野兽的技术的高度表现。
在舜的镇导下,为了癸展畜牧业,毅有寡P弓人具来掌管牲畜。
这是畜牧敲官的开始。
他呼`益’做`.虞’,掌歇禽,为整个部落稠ellJ篇兽,是当时掌管畜牧的高叛官具。
那时`盘’已境得井掌握了如何根据家畜的外形,牌适合于人类需求的优良家畜选择出来,淘汰了劣等的牲畜;对于各种家畜家禽已有深入的观察和体胧,能够按照J篇兽的表情和鸣声,了解到它们的喜怒哀愁和靓寒鲍暖。
黄帝岐伯两种作用。
《难经》:脉学、经络、命门、三焦•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特别提到“牛扁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桐花主傅猪疮”、“柳叶主马疥痂疮”、“梓叶傅猪疮”等有关兽医用药。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①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②中药药性理论;③七情和合。
炎帝(神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充实和发展了前人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中兽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仲景所创立的六经辨证及其许多方剂,一直为兽医临床所沿用。
医圣张仲景医学•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曾发明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并进行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攻邪派。
代表作有《儒门事亲》。
明.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说,指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而非一般的六淫病邪。
清叶香岩先生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温热论》,阐明了温热发生发展的规律,创立了气营血辨证。
吴瑭(字鞠通)病条辨》,创立了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活兽慈舟》(李南《牛经切要》(经大全》(约。
中兽医学:又称中国传统兽医学,是研究和应用中国传统兽医学的理、法、方、药及针灸技术,防治家畜病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中兽医发展时期(1)起源时期(2)知识积累时期(3)学术体系时期1.我国最早的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经》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黄帝内经》3.我国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学古籍和最早的兽医教科书《司牧安骥集》4.我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一部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5.最早的人畜通用药典是《新修本草》6.《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晋代的葛洪,提出治疗狂犬病7.《伤寒杂病论》,汉代名医张仲景,六经辨证8.明代《元亨疗马集》—国内外流传最广中兽医学古典著作(4)发展停滞时期(5)复兴时期二、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1)整体观念1.机体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2.动物体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四季口色:春如桃花夏似血,秋如莲花冬似雪四季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2)辨证论治中兽医认识疾病证型和确定治疗措施的过程。
1.辨证:是把通过四诊所获取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即识别疾病证候的过程。
2.论治:是根据证的性质确定治则和治法的过程。
A、“证”是对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病机的本质,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的概括。
B、病:疾病的全过程C、症:疾病各种各样的症状辨证论治、对症治疗、辨病治疗三、中兽医学科优势1.医学模式的先进性2.临床诊疗的安全性3.防病保健的科学性四、学习方法1.以辩证法思想为指导2.理论联系实际3.中兽医与西兽医理论体系不同4.预习、理解和复习三环节。
五、学习中兽医学史的意义1、以史为鉴。
2、学习历代医学家的学习成长道路、治学态度及学术思想。
3、探索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思想、宗教、伦理、科技与中兽医学发展的关系。
思考题1.中兽医学和现代兽医学有何异同?中兽医学与现代兽医学的比较形成背景指导思想诊断方法疾病认识治病手段治病材料现代兽医实验验证现代医学现代综合辨病微观西药、手术、理化西药中兽医实践经验古代哲学四诊辨证宏观针药中药、针灸、按摩2.你对中兽医未来的发展有何看法?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相互关系,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思考题1.阴阳概念的规定性。
中兽医学的历史版本一、古代中兽医学的起源中兽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开始关注动物的健康和疾病治疗。
《周礼》中有记载关于中兽医的职位,说明当时已经有专门负责兽医事务的人员存在。
古代中兽医学主要以经验为基础,以中草药和特定的治疗方法为主要手段,治疗疾病。
二、中兽医学的发展与演进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兽医学逐渐发展壮大。
在唐朝时期,中兽医学开始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新修本草》是当时一部重要的中兽医学著作,其中记录了大量关于兽医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内容。
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后来的中兽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明清时期的中兽医学明清时期,中兽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兽医学的理论更加完善,治疗方法也更加多样化。
《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兽医药物的性能和应用方法。
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兽医学院校成立,培养了大量的兽医学人才。
这些进展使中兽医学得以进一步发展。
四、现代中兽医学的兴起近代以来,中兽医学开始与西方兽医学相结合,形成了现代中兽医学的雏形。
中兽医学开始引入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如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等。
同时,中兽医学也在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和技术,如中草药的提取和应用、针灸治疗等。
现代中兽医学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为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中兽医学的未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兽医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中兽医学可以借鉴西方兽医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不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另一方面,中兽医学也可以发掘和研究更多的中草药资源,开发出更多有效的兽医药物。
同时,中兽医学还可以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兽医保健、养殖管理等相结合,为兽医学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六、结语中兽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验总结到现代的理论研究,中兽医学在动物健康和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中兽医学将继续发展壮大,为动物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兽医寄生虫研究的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
要保证我国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应对人世对我国畜牧业的挑战,必须不断地提高畜禽疫病的防治水平。
兽医寄生虫学是为保障各种养殖业的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服务的。
一、兽医寄生虫研究的历史回顾寄生虫对畜禽等的危害性十分严重,它们的种类多(可以有几种直至几十种同时存在于1个家畜体内),散布广泛,常以1种极为隐蔽的方式摧残动物的身体健康,损害其繁殖性能,抑制幼年动物的发育生长,从而大大消弱其生产性能,降低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随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呼声不断提高,寄生虫学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扩展着。
近一、二十年来,经过广大寄生虫学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畜、禽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病原生物学等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入,建立、推广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的防治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渗透于寄生虫病研究的各个领域,推动了学科的进步,一些重要的畜禽寄生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保障人、畜健康,推动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病原生物学研究与虫种资源库平台建设寄生虫虫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工作得到重视,国家投入专款支持寄生虫虫种资源库平台建设,推进了该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的进程。
例如,一些重要寄生虫虫体的形态、结构图已描绘,多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生活史已搞清,如牛羊胰吸虫、牛羊同盘吸虫、肉孢子虫、弓形虫、贝诺孢子虫、柯氏伪裸头绦虫、马羊脑脊髓丝虫等,发现了几种新的寄生虫病原,如新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多毛肉孢子虫、中华肉孢子虫等几种肉孢子虫,广西艾美耳球虫,云南艾美耳球虫等几种艾美耳球虫、大孔等孢球虫、东方巴贝斯虫,中华泰勒虫等原虫。
2流行病学研究经过广大寄生虫学者的努力,已摸清了大部分重要寄生虫病的大体分布、流行现状,明确了寄生虫病流行的有关环节和因素。
中国兽药发展历程
中国兽药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以下是中国兽药发展历程的主要里程碑事件:
19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兽医药品紧缺的情况,中国政府开始在国内建立合理的兽药生产体系,并通过国家计划的方式推动兽药生产。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建立兽药生产技术体系。
中国兽药生产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和能力,但技术水平较低,仍然依赖于外国技术和产品进口。
197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兽药生产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高兽药生产水平。
1980年代:中国兽药行业开始形成初步的市场竞争机制,兽药生产企业逐渐增多。
1990年代:中国兽药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期。
政府加大了对兽药行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兽药生产,提高了兽药品种和质量。
2000年代至今:中国兽药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兽药产品品种和质量不断提高。
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兽药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与此同时,为适应国际兽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中国兽药
行业也在加强质量监管、规范生产和销售行为方面加大力度。
2004年,中国农业部发布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2年,《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并正式实施。
总体来说,中国兽药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古代畜牧兽医中国驯养动物,和世界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起始于远古时期。
根据考古发掘,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有猪、狗、牛、羊的骨骼,个别遗址中还有马和鸡的骨骼。
可以说,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原始的畜牧业,而且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畜牧业曾在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畜牧和兽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
马的饲养管理、蹄铁术的发明以及杂交改良工作马匹不仅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役畜,更重要的是古代军事和交通的必需物资,所以历代对养马都非常重视。
劳动人民在长期饲养家畜的实践中,了解到一切家畜中,以马最娇贵,必须特别加以细心饲养,才能培育出良好的马匹来。
当时就已经知道在饲养马匹方面进行饲料的合理搭配。
如《诗经·周南·汉广》:“言秣其马”;《韩非子·外储篇》:“吾马菽粟多矣,甚臞,何也?”古代以粟和菽(豆)作为主要精饲料,统称“秣”。
粟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饲料,豆是蛋白质饲料。
使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饲料、粗料和精料合理搭配,说明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就有了比较科学的饲养技术。
此后,又对马匹进行生态学的观察,掌握它的生活习性,在这方面的经验总结是:“养物惟马为贵,其性恶湿,利居高燥,须惕其好恶,顺其寒温,量其劳逸,慎其饥渴。
”在饲养方面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食有三刍,饮有三时”(《齐民要术》),意思是说饲料不可太单纯,饲饮要有定时。
《三农纪》中说:“凡草宜择新草,细锉筛簸石土,”意思是说饲马的草料要新鲜,不可用发霉腐败的草,而且要铡碎簸尽石土,因为马的消化器官最容易犯病,吃了发霉不洁的草,很容易发生疝痛而致马于死命。
“每日清晨毕宜出厩,系高桩,梳刷毛鬣。
候抵午,入厩复饲,饲毕又移拴厩外。
临晚饮水毕牵游一二百步,入厩缓饲。
”这种每日注意刷拭、行日光浴和作轻便运动的合理办法,直到现在仍在运用。
古代传说少昊制牛车,奚仲制马车,并制造鞍的勒(胸前的革带)靷(肩前支持鞍的革带),驾六匹马拉的车子。
中国畜牧兽医学奠基人,归国奉献的兽医学家杜思濂(1890-1975),字韦柒,男,江苏昆山人,中国现代畜牧兽医学奠基人之一。
1890年出生于江苏昆山的杜家村,是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是文人,并且杜思濂自幼即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的热情。
1912年,杜思濂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主攻生物学和动物学。
1921年,他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在美国,杜思濂先后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任教,专攻兽医学。
他不但在学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积极参加学生组织,成为了伊利诺伊大学联合会的创始成员之一。
1924年,杜思濂获得了兽医博士学位,并受聘担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兽医学系副教授。
1929年,他返回国内,著名的统治者冯玉祥邀请他到燕京大学担任教授和副校长。
在这里,他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兽医学院,在中国兽医学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过多年的努力,杜思濂在中国兽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935年,他终于成功地把中国畜牧兽医学健全起来,开创了中国畜牧兽医学的先河。
此后,他深入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病原理和治疗方法,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也是一名杰出的研究者和医生。
杜思濂的学术贡献被广泛认可,他先后获得美国兽医学会颁发的博士学位,加拿大皇家兽医学院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以及中国兽医科学院颁发的荣誉院士。
他在国际兽医学会上多次发表演讲,并被誉为中国兽医学的奠基人。
杜思濂在兽医学领域与世界顶级科学家和学者都有过密切的联系。
他在中国兽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为中国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杜思濂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中国兽医发展简史
中国兽医发展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西周时期,已有战马养护、牲畜急症的治疗方法,属于实用性的农牧科学。
春秋时期,宋国医官专门参与养殖畜牧企业的管理,他们的工作被陈林所总结成“八兽钩”,从而构成了中国兽医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随着官方文书的订立,兽医在唐宋时期开始出现结构性的发展,形成了规范的兽医学课程。
宋元时期,由全国统一管理的官方兽医机构出现,各省也新开设兽医院,政府还下令将兽医学习补助费纳入津贴。
明清时期,出现了兽医学立书,鼓励有志于学习兽医学者,兽药材料也更新更全面,中国兽医得到了发展。
中美兽医管理制度比较一、兽医管理制度的背景和发展历程1. 中美兽医管理制度背景中美两国在兽医管理制度的背景上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兽医管理制度始于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兽医医治牲畜的记载。
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战乱时期,兽医行业较为落后,直到近代才开始有了一定的规范和管理。
而美国的兽医管理制度则经历了更为漫长和渐进的发展过程。
美国的兽医协会成立于19世纪初,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兽医管理制度逐渐完善,成为一个较为专业和权威的组织。
2. 兽医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国兽医管理制度的完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
2007年,《兽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兽医管理法规的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
兽医从业者需经过专业考试和资格认证,方可合法从事兽医工作。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兽医行业协会等组织,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
在美国,兽医管理制度更为完备和专业。
美国兽医协会严格规范了兽医从业者的资质和技术标准,同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兽医职业道德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了兽医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兽医从业者资质和技术标准要求1. 中美兽医从业者资质要求在中国,兽医从业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学位和执业资格,如兽医医师资格证书。
此外,还需不断接受进修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兽医从业者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但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由于人才不足,兽医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在美国,兽医从业者的资质标准非常严格,必须获得美国兽医协会认可的执业证书,才能合法行医。
美国的兽医学教育非常严谨,专业化水平较高,兽医从业者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2. 兽医技术标准要求在中国,兽医技术标准的要求相对较低,一些基本的兽医技术操作在乡村和地方兽医院中可能存在水平不齐的情况。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信息不对称,部分兽医技术水平偏低,导致一些动物疾病无法及时有效地得到治疗。
在美国,兽医技术标准非常高,兽医从业者必须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才能掌握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