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文档资料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43.00 KB
- 文档页数:77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国际投资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1. 垄断优势论——海默P31该理论是以结构性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的特定优势两个基本概念为前提,指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从而标志着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开端。
市场不完全是垄断优势的根源。
所谓市场不完全性,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理完全竞争市场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①产品市场不完全;②要素市场不完全;③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④政府干预程度、税收、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垄断优势是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
一般而言,敢于向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跨国公司多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垄断优势:①资金优势;②技术优势;③信息与管理优势;④信誉与商标优势;⑤规模经济优势;跨国公司通过水平一体化经营,可以扩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增加边际收益,即获得内部经济优势。
同时,跨国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经营,利用上、下游专业化服务,实现技术劳动市场的共享和知识外溢带来的利益,即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
垄断优势论的发展和完善①海默、金德尔伯格等研究显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来自于其独有的核心资产;②约翰逊——研究认为,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③凯夫斯——认为,跨国公司所拥有的产品发生异质的能力是其所拥有的重要优势之一。
④尼克博客——指出,寡占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跟从(即寡占反应)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评价:(1)垄断优势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首次提出不完全市场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2)垄断优势论是以战后美国制造业等少数部门的境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是基于美国知识和技术密集部门境外直接投资而得到的结论。
因此,该理论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难以解释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更不能解释不具有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境外投资行为。
2. 产品生命周期论——雷蒙德·弗农P33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与区位选择。
复习内容:第一章:1、生产要素理论萨伊在研究社会收入分配时认为i,劳动资本土地都参加了生产过程,三者是一切时代生产的三个要素协同创造的,是由他们在创造效用中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决定的。
2、“两缺口模型”理论有发展经济学家H钱迪里和A斯特劳提出。
从发展援助的角度入手,认为发展中国家内投资和出口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外汇缺口,储蓄缺口和技术缺口。
S-i=x-m即为两缺口模型,左边是投资储蓄差,右边是进出口差。
说明在一国存在投资储蓄差和进出口差时,可以考虑引进外资以弥补国内投资不足,国内投资缺口得到弥补,生产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外汇缺口得到弥补,最后使投资和外汇两个缺口都得到补充,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还引进了技术,还能弥补技术的不足。
第二章:1、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境内创立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他不只是单纯的货币资本转移,而是货币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经营资源的一揽子组合转移。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形式,以被投资过的而证券为对象的跨国投资,并不直接参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主要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进行。
2、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区别国际贸易出现较早,是商品与劳务的跨国流动,其活动强调等价交换,国际贸易的发展可带动国际投资。
国际投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成后才出现的,是国际货币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其活动强调价值增值,通过国际投资,既可以一起购买力向他国转移,带动本国商品的出口还可以绕过国际贸易壁垒,促进本国商品输出。
3、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任何类型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都是由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所诱发产生的。
直接诱发要素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及信息等。
间接诱发因素:投资国政府对外投资政策诱发,东道国政府吸收外业投资政策诱发,世界经济变化诱发等。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1)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对外直接投资或海外直接投资。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这种控制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4)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海外企业的设立。
很多海外企业都是股份制的,一般认为拥有一家海外企业10%以上股份的投资就属于对外直接投资。
✧扩展内容: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表述✧FDI本身并未指明投资方向,既可以是对外直接投资也可理解为外国直接投资,因此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写的《世界投资报告》将FDI具体区分为外向FDI(Outward FDI)和内向FDI(Inward FDI)。
✧在中国,FDI通常理解为内向FDI。
其正式名称为“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原因在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属于外商直接投资,但并不是外国直接投资。
✧外向FDI通常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等。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1.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
特点是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2.国际合作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特点是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均由各方通过磋商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是典型的契约式合营企业。
3.国际独资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特点是作为单独的出资者,外国投资者独立承担风险,单独经营、管理独资企业,独享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