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定义特征要素分类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5
保险概念及特征保险要素保险的概念及特征:保险的要素三、保险的要素保险的要素亦称“保险的要件”,指保险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
在这问题上,国内外均有不同的见解。
我们认为,保险的要素有三,即前提要素、基础要素和功能要素。
(一)保险的前提要素———危险存在保险与危险同在。
无危险则无保险可言。
因此,特定的危险事故是保险存在的前提,是第一要素。
人类社会可能遭遇的危险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人身危险、财产危险和法律责任的危险。
但是,保险并非“包险”,保险人所能承保的只是那些可保危险。
所谓可保危险,是指上述人类三大危险中可能引起损失的偶然事件。
它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事件发生与否很难确定。
即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两种可能同时存在。
如果约定的某一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除非心术不正或精神病患者,是不会有人愿意花钱去买这种毫无意义的保险的。
反之,如果能确定某一事件一定会发生,承保则意味必然赔偿,无法集合危险,分散损失,也不会有哪家保险公司愿意承担这样无法承担的责任。
第二,事件何时发生很难确定。
即一些偶然事件虽然可以判断,但究竟何时发生,很难预料。
例如,人的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但人何时生病,何时死亡,谁都无法预知。
所以,人的死亡、伤残和疾病均属可保事件。
发生时间不可预知的事件,当然是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过去或现在已发生事件,不属偶然事件。
第三,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结果很难确定。
即事件的发生是意外的,排除当事人故意行为及保险标的必然现象。
事件发生若系当事人的故意行为所致,如谋杀被保险人或被保险人的自杀、纵火等,或保险标的自然灭失、消耗等,都不属偶然事件。
由于偶然事件是“将来的事件”,因而,不仅发生与否无法预料,一旦发生将造成多大损失也很难预知。
如房屋等财产都有遭受火灾等破坏的可能,但这种潜在性的灾害发生时将造成多大损失,灾前是任何人都无法准确知道的。
倘若事前能准确地知道某一事件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保险人就很难维持其保险业务了。
保险的要素、分类与功能1. 引言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个人和企业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保险的要素、分类与功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了解和应用保险的知识。
2. 保险的要素保险的要素是指构成保险合同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风险保险的存在是为了应对风险,风险是指不确定的事件或情况可能导致损失或伤害的概率。
保险公司通过承担被保险人的风险来保证其利益得到保障。
2.2 合同保险是一种合同关系,具有合同的基本要素,包括要约、承诺、相对人、形成和解除等。
保险合同是双方一致意志的表达,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被保险人支付保费。
2.3 保费保费是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支付给保险公司的费用,是衡量保险风险成本的指标。
保费的形成取决于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和产品定价等因素。
2.4 赔偿保险合同约定了保险公司在发生保险事故后向被保险人给予的经济赔偿。
赔偿可以是现金支付、修复财产、提供服务或给予折扣等方式,以帮助被保险人恢复损失。
3. 保险的分类保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3.1 按保险对象分类按保险对象的不同,保险可以分为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和健康保险等。
•人寿保险主要保障人的生命,包括寿险、重疾险、意外险等。
•财产保险主要保障物质财产,包括汽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财产责任保险等。
•健康保险主要保障人的健康,包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失能保险等。
3.2 按风险类型分类按照保险所涉及的具体风险类型,可以将保险分为意外险、健康险、财产险、责任险等。
•意外险主要保障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伤害或死亡。
•健康险主要保障因疾病或医疗事故导致的治疗费用、住院费用等。
•财产险主要保障因财产损失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责任险主要保障因被保险人的行为导致的第三方损失而产生的赔偿责任。
3.3 按保险方式分类按照保险合同的不同方式,可以将保险分为传统保险和新兴保险。
(⼀)保险的概念 保险的⼀般定义:保险是保险⼈通过收取保险费的形式建⽴保险基⾦,⽤于补偿因⾃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在⼈⾝保险事故(包括因死亡、疾病、伤残、年⽼、失业等)发⽣时给付保险⾦的⼀种经济补偿制度。
任何⼀种保险形式都包括三个要点:保险⼈、保险基⾦、保险事故。
从性质上说,保险是⼀种经济补偿制度。
保险⼀般可分为互助保险、合作保险、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因⽽其定义也有别。
(⼆)《中华⼈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关于保险的定义 我国1995年6⽉30⽇全国⼈⼤通过、2003年10⽉28⽇修订通过的《中华⼈民共和国保险法》中所称保险是指商业保险。
该法第2条规定:“保险是投保⼈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付保险费,保险⼈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的事故因其发⽣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责任,或者当被保险⼈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承担给付保险⾦责任的商业保险⾏为。
” 《中华⼈民共和国保险法》中的“保险”包括的含义:⼀是指商业保险⾏为;⼆是合同⾏为;三是权利义务⾏为;四是经济补偿或保险⾦给付以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为条件。
(三)保险的特征 保险的特征包括其基本特征与⽐较特征,前者是⼀般特征;后者是通过与某特定⾏为⽐较来阐述保险的特征。
保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经济性、互助性、契约性、科学性;⽐较特征包括通过保险与赌博、储蓄、救济、保证、⾃保的对⽐来阐述保险的特征。
(四)保险的基本要素 保险的基本要素包括: (1)特定风险事故的存在。
保险之所以产⽣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就在于具有补偿风险事故所造成损失的功能,没有风险,也就没有保险;但保险只承保特定的风险事故。
(2)多数经济单位的结合。
保险是通过集合危险实现其补偿职能的,即由多数⼈参加保险,分担少数⼈的损失,故保险以多数经济单位的结合为必要条件。
(3)费率的合理计算。
保险不仅是⼀种经济保障活动,也是⼀种商品交换⾏为。
保险的费率即保险的价格如何制订,是不以⼈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费率过⾼,就会增加被保险⼈的负担,从⽽失去保险的保障意义;如果费率过低,则使被保险⼈缺乏⾜额的保险保障。
保险的基本概念一、保险的定义关于保险的定义,众说纷纭。
保险起初在英语中的含义是以缴付保险费为代价来取得损失补偿,但这一说法作为保险的定义是很不完整的。
后来,各国保险学者对保险下了各种定义,但迄今尚无举世公认的保险定义。
(一)从经济角度对保险的定义从经济角度来说,保险是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
投保人参加保险,实质上是将他的不确定的大额损失变成确定的小额支出,即保险费。
而保险人集中了大量同类风险,能借助大数法则来正确预见损失的发生额,并根据保险标的损失概率来制定保险费率,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用于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事故损失。
因此,保险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安排,并体现了一定的经济关系。
(二)从法律角度对保险的定义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根据合同约定,一方为其提供的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权利,这正体现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我国保险法中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2条规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二、保险的要素(一)以特定的或约定的风险作为可保风险和保险责任风险的客观存在使人们产生对保险的需求。
尽管保险是人们处理风险的一种方式,它能为人们在遭受损失时提供经济补偿,但并不是所有破坏物质财富或威胁人身安全的风险,保险人都承保。
可保风险是保险人可以接受承保的风险,它是有条件、有范围的。
一方面,从社会效益、保险企业效益和经营技术考虑,只能选择可保风险,即承保特定的灾害事故或事件作为我们的保险责任;另一方面,投保人从自身利益考虑,对其所面临的风险也要经过分析和筛选,有选择性地进行投保,从而降低成本。
可保风险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风险不是投机性的;二是风险必须具有不确定性,就每一个具体单独的保险标的而言,保险当事人事先无法知道其是否发生损失、发生损失的时间和发生损失的程度如何;三是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四是风险必须是意外的;五是风险可能导致较大损失;六是在保险合同期限内预期的损失是可计算的。
保险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一、保险的基本概念1. 保险的定义保险是指个体或组织为了规避风险而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费用(保险费),在发生风险时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
2. 保险的作用(1)规避风险:保险可以帮助个人或组织规避风险,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2)稳定经济:一旦发生风险,保险可以帮助被保险人迅速恢复损失,保持经济稳定;(3)促进投资:保险资金可以作为长期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保险的特点(1)共济性:保险是基于共同风险而形成的,通过共同承担风险来互相帮助;(2)赔偿性:保险是一种赔偿性安排,只有在发生损失时才能得到经济赔偿;(3)合同性:保险是一种合同关系,要求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4)理赔性:只有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投保人才能得到赔偿。
4. 保险的分类(1)按被保险对象分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2)按保险责任分类:寿险和财产险;(3)按经营方式分类:传统保险和新型保险。
二、保险的基本理论1. 风险及其分类(1)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事件,具有潜在的危害性;(2)风险的分类:可分为自然风险、人为风险和社会风险三种。
2. 保险合同的基本要素(1)投保人:即合同的订立者,有权利也有义务;(2)被保险人:即合同的受益人,享有经济赔偿权利;(3)保险公司:即合同的承保方,提供经济赔偿服务;(4)保险标的:即合同所保险的财产或个人;(5)保险费:即合同的价格,由投保人支付给保险公司;(6)保险责任:即保险公司在合同约定范围内的赔偿责任。
3. 保险利益及其概念(1)保险利益的概念: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合同有效期内享有的利益,主要包括保险金、理赔赔偿和保险服务;(2)保险利益的特点:具有相对性、合法性、经济价值和不可分割性等特点。
4. 保险事故及其处理程序(1)保险事故的定义:指合同有效期内发生的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风险事件;(2)保险事故的处理程序:包括事故通知、事故调查、理赔申请、理赔定损和理赔支付等。
保险知识点一、保险的定义和作用保险是指一种经济合同关系,即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是由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签订的一种法律文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在被保险人发生意外风险时,向被保险人支付一定金额的经济补偿。
保险的作用是为了帮助被保险人分担风险,保障其在面临意外风险时得到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
二、保险的分类1.按照保险对象的不同,保险可以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如寿险、医疗险等;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如车险、财产险等。
2.按照保险期限的不同,保险可以分为长期保险和短期保险。
长期保险是指保险期限较长,如寿险、养老保险等;短期保险是指保险期限较短,如旅行保险、车险等。
3.按照保险费的支付方式不同,保险可以分为一次性支付和分期支付。
一次性支付是指保险费在购买保险时一次性支付全部费用;分期支付是指保险费可以按照一定的期限进行分期支付。
三、保险合同的要素保险合同是由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签订的一种法律文件,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投保人:投保人是购买保险的一方,可以是被保险人本人或其他人。
2.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即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可以获得经济补偿的一方。
3.保险标的:保险标的是指保险合同所保障的对象,可以是人的生命、健康或财产等。
4.保险责任:保险责任是指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发生的保险事故承担的经济责任。
5.保险费:保险费是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支付的费用,用于购买保险合同。
6.保险期限:保险期限是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即保险保障的时间范围。
四、保险的理赔流程当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时,需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理赔:1.报案:被保险人需要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提供保险合同和相关证明材料。
2.调查:保险公司会对报案进行调查核实,了解事故的经过和相关情况。
3.定损:保险公司会派员对损失进行估算,确定理赔金额。
4.赔付:保险公司根据定损结果,向被保险人支付理赔金额。
一、单选题1、保险在一定条件下,分担了个别单位和个人所不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形成了一种经济关系。
这一特征所体现的保险特性是(B )A.商品性B.互助性C.契约性D.经济性2、保险标的发生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围被称为(A )。
A.风险单位B.风险标的C.损失程度D.损失单位3、王某以其价值25万元的汽车同时向甲、乙两家财产保险公司投保车损险,保险金额分别为20万元和25万元。
王某的这一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B )。
A.复合保险B.重复保险C.共同保险D.合作保险4、于某保险金额为5万元的保险财产由于第三者原因发生火灾而全损,于某向保险人索赔,保险人按有关条款全额赔偿后,向该第三者行使代位求偿权追得6万元。
保险人对这6万元的处置方式是(B )。
A.全部据为已有B.留下5万元,1万元归还被保险人C.全部归还被保险人D.留下5万元,l万元与被保险人平分5、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这种关系体现了保险的特性具有(B )。
A.确定性B.契约性C.保障性D.储蓄性6、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是否承担赔偿或给付义务尚不确定,而是取决于保险事故是否发生。
保险合同的这种特征表明保险合同具有(B )。
A.保障性B.射幸性C.附合性D.有偿性7、(B )是指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最高限额。
A、保险价值B、保险金额C、实际价值D、市场价值8、下列不属于财产保险的是:(D )A、运输工具保险B、责任保险C、信用保险D、意外伤害保险9、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B )。
A、代理人B、保险人C、经纪人D、公估人10、属于保险的微观作用的是( A )。
A、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B、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C、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D、有助于推动科技发展11、保险代理人根据保险人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A )承担责任。
A、保险人B、保险代理人C、被保险人D、投保人12、(D )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A、自然人B、集团C、公司D、法人13、(A )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
A、保险经纪人B、保险代理人C、保险公估人D、保险人14、最早的财产保险为(A )。
A、海上保险B、卫星保险C、车辆保险D、人寿保险15、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A)。
A、保险价值B、保险金额C、市场价值D、损失价值16、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未赔偿保险金之前,被保险人放弃对第三者请求赔偿权利的,保险人(A )赔偿保险金责任。
A、不承担B、承担C、承担一部分D、以上均不对17、(A )是保险利益的载体。
A、保险单B、保险卡C、保险标的D、投保书18、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在签订并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A )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A、投保人B、保险人C、被保险人D、受益人19、保险是指(A )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A、投保人B、保险人C、被保险人D、受益人20、保险的宏观作用有(D)。
A、有助于企业及时恢复生产B、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C、促进企业的公平竞争D、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21、因保险经纪人在办理保险业务中的过错,给投保人或( A )造成损失由保险经纪人承担赔偿责任。
A、被保险人B、受益人C、公估人D、代理人22、保险的基本职能主要有补偿损失职能和( A )。
A、经济给付职能B、融资职能C、防灾防损职能D、社会救助职能23、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叫( D )。
A、再保险B、足额保险C、原保险D、重复保险24、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并在合同中载明,也可以按照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 B )确定。
A、保险价值B、实际价值C、损失价值D、赔付价值25、( B )是指(发生保险责任围的事故应由第三方负责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保险标的物的一切权利转移于保险人,而请求支付全部保险金额的权利。
A、委托B、委付C、权益转让D、代位求偿26、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D )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A、保险责任B、经济责任C、理赔责任D、赔偿责任27、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B )以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8、通常,大多数财产保险业务均采用(C )的形式。
A定值保险合同B定额保险合同C不定值保险合同D不定额保险合同29、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或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所应承担的保险金赔偿或给付责任是(B )A保险赔付B保险责任C保险给付D保险索赔30、保险责任的法律意义在于确定保险人承担风险责任的(C )A深度B大小C围D限制31、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B )行为。
A社会保险B商业保险C国家保险D企业保险32、在财产保险中,如果保险标的受损时财产权益已全部转让,则被保险人(B )A仍可索赔B无权索赔C具有追索权D无追索权33、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由于第三者责任导致保险损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款后,依法取得对(D )的索赔权。
A代理人B保险人C保险公司D第三者34、保险防灾防损的手段是(B )A对不执行或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给予行政处罚B对不采取措施防风险的被保险人不予以承保或不承担赔付责任C对不执行或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给予经济处罚D对防灾对象的防灾工作提出要求,督促检查35、保险价值是指保险标的的(B )A 重置价值B 实际价值C估计价值D市场价值36、下列关于保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保险可以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未发生损失的被保险人分担B.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商业保险C.保险是建立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一社会互助基础之上的D.保险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方法37、下列关于保险标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保险标的指保险合同所要保障的对象B.在人身保险中,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的寿命和身体C.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为被保险人的财产及有关利益D.保险标的为保险合同的特约条款38、投保人以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只订立一份保险合同的情形被认为是(D )A.重复保险B.再保险C.单保险D.共同保险39、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损害责任保险等都属于( C )。
A、自愿保险B、商业保险C、责任保险D、信用保险40、保险利益的载体是(B )A、保险责任B、保险标的C、保险价值D、保险金额41、在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一切权益与义务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按保险金额的全部进行赔付的行为称之为(C)A、转移B、提存C、委付D、物上代位二、多选题1、按承保方式分类,保险可分为(ABDE )。
A.原保险B.再保险C.强制保险D.共同保险E.重复保险2、《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意见的若干意见》指出,保险具有的主要功能是(ABD )。
A.经济补偿功能B.资金融通功能C.资产管理功能D.社会管理功能3、保险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ABCD )等。
A.可保风险的存在B.保险费率的厘定C.保险准备金的建立D.保险合同的订立4、依据《保险法》中重复保险的定义,构成重复保险的要素包括(A、B、C、D)A、同一保险标的;B、同一保险利益;C、同一保险事故;D、两份以上(包括两份)保险条件相同、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合同等。
5、保险风险的集合与分散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B、C)A、保险风险是动态风险的集合体B、保险风险是大量风险的集合体C、保险风险是同质风险的集合体D、保险风险是异质风险的集合体6、确定近因的基本方法有:(A、D)A、从最初事件出发,按逻辑推理直到最终损失发生,最初事件就是最后一个事件的近因B、从最初事件出发,按逻辑推理直到最终损失发生,倒数第二个事件就是最后一个事件的近因C、从损失开始,自后往前推,追溯到最初事件,最后的事件就是近因D、从损失开始,自后往前推,追溯到最初事件,如没有中断,最初事件就是近因7、保险按保险标的分类为(A B)。
A、财产保险B、人身保险C、责任保险D、信用保险8、按风险的对象分类,风险主要有(ABCD)。
A、财产风险B、责任风险C、信用风险D、人身风险9、保险有两大基本职能(A B)。
A、分散风险B、经济补偿C、防灾防损D、融资10、依业务承保方式分类:(ABCD)。
A、原保险B、重复保险C、再保险D、共同保险11、确认某一项利益是否构成保险利益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BC)。
A、必须是合法的利益B、必须是客观的利益C、必须是可确定的经济利益D、三者的利益12、可保风险应具备的条件(ABCDEF)。
A、风险必须是纯粹的风险B、风险必须具有不确定性C、风险必须使大量标的均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D、风险必须有导致重大损失的可能E、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F、风险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测性13、保险风险的集合与分散应具备的条件(A C)。
A、大量风险的集合体B、集中风险的集合体C、同质风险的集合体D、少数风险的集合体14、保险人的组织形式有(AB)。
A、国有独资公司B、股份C、外资公司D、合伙公司15、保险的宏观作用有(ABCD)。
A、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B、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C、有助于推动科技发展D、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16、保险具有哪些特征:(A、B、D、E)A、经济性B、互助性C、投机性D、法律性E、科学性17、下列哪些属于社会保险畴:(B、C、D)A、交强险B、养老保险C、医疗保险D、失业保险18、保险按照实施方式分类,可分为(A、B、C)A.强制保险B.法定保险C.自愿保险D.再保险19、保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A、B、C、D)A、保险的经济性B、保险的社会互助性C、保险的法律性D、保险的科学性E、保险的效益性20、保险保障的对象是(B、C)A、单亲家庭B、合同约定的被保险人C、法律规定的受益人D、失业者E、残疾人21、保险的基本职能有(A、B、C、D、E)A、融通资金B、分散风险C、监督危险D、补偿损失E、集合风险22、保险的宏观作用表现在(B、C、D、E)A、保障生产企业经营活动的连续与稳定B、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C、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D、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促进国际收支平衡E、在国际围组织和动员保险基金23、保险分类的基本方法有(C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