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
- 格式:ppt
- 大小:10.29 MB
- 文档页数:79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一、选择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① ② ③ 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各处自转角速度均相等B、除两极点外,各处自转线速度均相等C、赤道处线速度约为南北纬60°纬线处的二倍D、50°N的自转角速度比南回归线大3.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A.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B.1太阳日——24小时C.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D.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4.关于北京和香港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香港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香港5、下列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元旦B、国庆节C、劳动节D、教师节6、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太阳直射点: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B、在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D、在南回归线以北并向南移动7.地球公转的周期是A.365日9时6分10秒B. 1恒星年C.1回归年D.365日5时48分46 秒8、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B、度数永远不变C、随公转有规律地增大或减小D、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9、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以南地区B.赤道以北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10.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角速度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二、综合题11、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四个地球位置上画上赤道和地轴。
⑵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为,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1)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地理组课题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运动方向、速度、周期。
2.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速度变化和时间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逐渐锻炼探索地球运动的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地球并非是静止不动的,它的运动遵循一定的规律,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地球运动规律的过程,学生能逐渐掌握探究地理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方向、周期教学难点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和时间特征教材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简图,通过绘画的过程加深印象并掌握地理简图的各个要素,逐渐掌握地理学习的要点。
通过对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特征的掌握,让学生逐渐了解地球公转与地球上各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地理中图形及各种简图是学习地理过程中的关键,通过绘图的过程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揭示地理规律的探索逐渐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1.提前下发导学纲要2.PPT、投影仪3.学生准备好彩色记号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备课情景导入1.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地球的运动形态。
认真观察视频,尝试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教学流程2.教师将地球仪发放到各小组同学手中,让学生结合视频中观看的地球运动特点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告知学生如何判断方向以及两极点的位置。
【自主学习】1.通过组内模拟演示地球运动的过程,让学生分别从南极点上空和北极点上空去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找出其中的差异,并总结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地球自转周期,并能够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区别【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掌握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通过模拟演示地球运动的公转和自转,了解地球运动的大致形态。
分别将从南极点上空和北极点上空所看到的地球的自转方向用简图的形式画到导学纲要上,并总结南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的规律。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
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
教材以“地球的运动”为标题。
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并设计活动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
而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
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可以先把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讲完,再讲公转的知识。
第15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
“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1.14中的“三颗恒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目录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