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常用方法与护理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752.50 KB
- 文档页数:63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
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
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操作方法(一)周围静脉输液常用部位同静脉注射法。
头部浅静脉适用于小儿,也用于成人。
1.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床。
(1)按治疗本,带输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药,擦去瓶上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检查药液的质量,将瓶上下摇动,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检查,每瓶对光检查时间不少于10秒钟,如发现有絮状物、沉淀、变色等均不得输用。
取下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和无菌状态,备齐其余用物携至床旁。
(3)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
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4)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7)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3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输入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当输入高渗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静脉输液1、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2.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3.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静脉输液法常用溶液和作用1.晶体溶液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
常用溶液有5%和10%葡萄糖溶液。
(2)等渗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
常用溶液有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等渗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3)碱性溶液:用于调节酸碱平衡失调。
常用碱性液有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消除水肿。
可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常用20%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溶液。
2.胶体溶液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有两种。
中分子右旋糖酐有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量的作用。
(2)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输入后使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多用于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和低蛋白血症等。
(3)血液制品:输入后能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血液制品有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
3.静脉高营养液静脉高营养溶液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主要用于不能通过消化道供给营养或营养摄入不足的病人,可用静脉插管输注静脉高营养溶液的方法来维持营养的供给。
其成分主要由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组成。
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静脉输液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进行核对(三查,八对)检查药液及输液器质量;(2)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套上瓶套;(3)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加入的药物应合理分配并注意配伍禁忌,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4)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针头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5)携用物至床旁,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排气;(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选择静脉,肢体下放小垫枕及治疗巾,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握拳(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选择合适静脉,对需要长期输液者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7)再次核对及排气,取下护针帽,绷紧皮肤,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送入少许,使针头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内;(8)固定针柄,松止血带,嘱松拳,打开调节器(三松)液体滴入通畅,病人无不适后用输液帖固定;(9)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滴数;(10)整理用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数,嘱患者输液时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1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输液部位状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保证输液通畅;(12)输液完毕,轻揭胶布,轻压穿刺上方敷贴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整理床单位,嘱病人休息。
儿科病人的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大量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又称为补液法。
对于儿科护理工作者来说,如何进行及维护好儿童静脉输液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儿童不仅不同于成年人,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又有着各自的不同。
这些不同点包括生理、心理、生长发育、认知和情感方面等。
当对儿童实施任何一种治疗的时候,护士便承担了非常大的责任。
因此,从事儿科静脉输液治疗的护士,不仅要具备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而且应具备儿童生长发育等诸多方面的相关知识。
为了保护接受静脉穿刺治疗的儿童,考虑一些特殊因素是必要的,如准确的剂量计算、缓慢的输液速度、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还要采取措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和手段。
一、小儿静脉输液治疗护理需要考虑的因素(一)儿童的心理行为因素儿童在生理、心理、认知发育及情绪变化方面,都和成年人有很大差异,且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对儿科的临床护士来说,不管执行怎样的治疗护理操作,都具有挑战性,特别是静脉输液治疗。
若能帮助病儿做好静脉输液前的心理准备,则可以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改善其合作能力。
1.婴儿期1月龄至1岁,处于感觉运动期,其心理特点如下。
(1)依赖父母:护士应允许婴儿父母陪伴并参与整个静脉输液治疗过程;若父母不能在婴儿身边,则应放一些喜欢的东西在婴儿身边,如玩具。
护士应尽可能多地抚摸、拥抱、亲近患儿。
(2)对陌生人或环境产生焦虑。
护士应放缓操作步骤,不使用恐吓的方式;操作应在隔离或单独的房间内实施,不要在婴儿的床边进行,操作期间禁止陌生人员进入操作室。
(3)婴儿处于学习认识感觉运动阶段: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抚摸皮肤、轻声交谈或给予安慰奶嘴等安慰方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静脉注射后应给予搂抱、抚摸。
2.幼儿期1~3岁,由感觉运动期发展到运思前期,形成自主感,除使用婴儿期的各种方法外,应根据其心理特点采用以下方法。
(1)患儿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易激动、哭闹、情绪不稳。
静脉输液流程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或营养物质通过静脉注射到人体血管内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营养液、准备注射器、消毒工具等。
2. 洗手消毒:穿好手套,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 注射点选择:选择合适的注射点,常见的有手背、前臂、手腕等,选择时需注意血管的直径和通畅度。
4. 消毒:对注射点进行消毒,使用酒精棉球擦拭注射点,使其干燥。
5. 穿刺:用注射针刺破皮肤,插入静脉血管中,插针时需保持手稳定,避免伤害到血管。
6. 固定针头:将插入的针头用胶布或透明敷料固定,确保针头不容易脱落。
7. 连接输液管:将输液管与注射针连接,并调整滴速,注意排除空气。
8. 监测输液:开始输液后,持续观察输液情况,注意药物或营养液输入的速度和反应。
9. 输液完成:按医嘱规定的剂量和时间输液完成后,拔针,对注射点进行消毒和包扎。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包括:1. 确认医嘱: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必须确保有医生的医嘱。
2. 注意无菌操作: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3. 注射点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注射点时要慎重,避免选择曾经注射过多次的部位。
4. 滴速的控制:根据医嘱要求,控制输液的滴速,防止滴入过快或过慢引起异常反应。
5. 观察不良反应:进行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过敏、药物反应等及时处理。
6. 输液管的保护:输液管不能长时间悬挂,避免被拉扯,预防意外脱针或溢液。
7. 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需要保持平卧或半卧位,避免剧烈运动。
8. 输液的监测:定期观察输液情况,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并注意记录患者的输液情况。
静脉输液的常见输液速度及调节方法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正确的输液速度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常见输液速度及调节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1. 常见输液速度静脉输液的速度通常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输液速度。
1.1 滴速滴速是指每分钟输液滴数。
通常根据输液的总量和所需的输液时间来计算滴速。
例如,一瓶100毫升生理盐水需要输液2小时,那么滴速就是(100毫升 ÷ 120分钟) = 0.83滴/分钟。
滴速的调节通常通过调整点滴装置的调节装置实现。
1.2 每小时输液量每小时输液量是指输液在每小时内的总量。
通常使用毫升/小时来表示。
例如,每小时输液量为60毫升表示在60分钟内输液60毫升。
1.3 快速输液快速输液常用于急救或紧急治疗情况下,为了快速给药以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性质确定快速输液的速度。
2. 调节方法正确的输液速度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调节方法,以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2.1 根据医嘱设置输液速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提供相应的医嘱,明确输液的速度和时间。
护士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医嘱,并按照医嘱来设置输液速度。
2.2 定期监测输液速度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监测输液的速度,确保输液速度与医嘱一致。
如果输液速度不正常,护士应及时调整滴速,以防止输液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2.3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如呕吐、头痛或过敏反应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生。
2.4 防止毒副反应有些药物输注速度过快可能会引起毒副反应,护士需要特别注意这些药物的输注速度,并按照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5 调节输液设备在调节输液速度时,护士应熟悉并掌握使用不同种类的输液设备,如点滴装置、滴管等。
静脉输液的用途与效果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将液体药物或输液溶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来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方法。
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具有多种用途和一系列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主要用途和效果,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临床应用静脉输液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迅速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静脉输液还用于维持患者体液平衡,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等。
它广泛应用于急救、手术、重症监护等医疗场景,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2. 营养补给静脉输液不仅可以输送药物,还可以输送营养液。
对于无法经口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静脉输液是一种重要的营养补给方式。
通过静脉输液,可以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主要营养物质输送到患者体内,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促进康复。
3. 液体补充静脉输液还可以用于补充体液。
在某些情况下,人体缺乏足够的液体,如严重脱水、失血性休克等,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迅速补液。
通过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溶液,可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恢复体液平衡,保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4. 药物给予静脉输液是给予药物的一种常用途径。
某些药物经过消化道吸收不完全或不稳定,或者需要迅速发挥作用,就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给予。
静脉给药可确保药物的快速、准确、可控输送,提高药效。
不仅如此,某些药物还可通过静脉输液以持续滴注的方式给予,使药物的浓度在治疗范围内保持稳定。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和显著的效果。
它能够迅速输送药物,提高治疗效果;用于营养补给,促进康复;补液,恢复体液平衡;给予药物,提高药效。
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选择适当的输液方案,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静脉输液的用途与效果无疑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输液应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遵循医嘱,确保安全。
同时,应注意输液设备的消毒和灭菌,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第十四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一节静脉输液一、静脉输液常用溶液1.晶体溶液:葡萄糖溶液、等渗电解质溶液、碱性溶液、高渗溶液。
2.胶体溶液:右旋糖酐、低分子羟乙基淀粉、蛋白注射液。
3.静脉高营养液: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二、常用静脉输液法(一)密闭式静脉输液法输液瓶和穿刺点有一定高度;液体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排气:茂菲滴管液面1/2或2/3;止血带:距穿刺点上方6cm以上。
调节滴速:根据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每分钟20~40滴;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病人滴入速度宜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含钾药物、高渗溶液,升压药等滴入速度要慢。
(二)头皮静脉输液法用于婴幼儿。
注意与头皮动脉区别:从颜色、搏动、管壁、滑动、血流方向、血流颜色、主要阻力等方面区别。
(三)颈外静脉输液法适应证:需长期输液,外周不易穿刺者。
穿刺部位: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
封管:输液后用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液封管。
拔管:长期置管者,边拔边抽吸,拔管后加压数分钟。
(四)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穿刺点上方8~10cm处扎止血带,需24小时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
输液完毕,推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三、输液速度的调节计算公式四、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1.溶液不滴。
2.滴管内液面过高。
取下输液瓶,倾斜液面,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于液面上,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液面,再将瓶挂于输液架上,继续进行滴注。
3.滴管内液面过低。
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塑料滴管,迫使液体流入滴管,直至液面升高至滴管1/2处。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和滴管内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溶液不滴输液故障原因表现处理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肿胀、疼痛,无回血拔针,更换针头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无肿痛,有回血调整针头位置或肢体位置针头阻塞无痛、无回血、有阻力更换针头压力过低抬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静脉痉挛不肿、疼痛、有回血局部热敷五、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1.发热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